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三)
、选择题 1.
某研究小组开展课外研究发现,将适量 Zn 与一定浓度氯化铁溶液反应,开始可以观察到大量 气泡产生。

反应后期,溶液的
pH 升高到6左右,金属表面出现黑色粉末,溶液变成浅绿色。

试管底部出现灰绿色悬浮物。

收集少量黑色粉末与稀硫酸作用有气泡产生。

则下列反应没有发
生的是(
)
A.
FeCI 3+ 3fO=== Fe(OH )B J + 3HCI
B.Zn +
2HCI===ZnCb + H f
C.3Z n + 2FeCl 3===3Z nCb + 2Fe
D.4Fe(OH)
2
+ Q+ 2H 2O===4Fe(OH3)
2. 某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将 FeCb(aq)滴加到5%HQ 溶液后,发现产生无色气体由慢到快,最后 再变慢;溶液温度升高;同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立即变为棕褐色, 当反应殆尽时,溶液又恢复黄色,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A . H2Q 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FeCl 3是HaC b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 .与不加FeCl 3(aq)相比,当HQ 均完全分解时,加 FeCb(aq)使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
D .若将少量FeCl 2溶液滴入过量5%HQ 溶液中,则除溶液颜色变化不同外,其它现象相同 3.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4. 镁粉是制备焰火的原料, 工业上通过冷却镁蒸气制得镁粉。

下列气
体中。

可以用来冷却镁蒸气 的是()。

A.
空气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氩气
Mg +
、Al 3+、H +、Cl -和少量OH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 的NaOH 溶
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
3+ 2 +
、有Al ,没有Mg
、有 Mg 2+、和 Al 3+
A 、Na
B 、CuO
C 、Fe
D 、 Na?O
A . FeS
B . FeCl 2
C. FeCl 3
D. FesQ
C 、有大量的H +、Mg 2+、和Al 3+ D
6.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物质分别于盐酸反应,消耗的 HCL 的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
可判断原溶液中
7•将金属Cu投入A的盐溶液中,观察到Cu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B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B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 A B Cu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Na[AI(OH) 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 CQ,则通入CQ 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3
A B > Cu > A B 、A > Cu > B C 、B > A > Cu D 、A > B > Cu 8.
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 首先形成难溶物,
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
蓝色的透明溶液。

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
Cu 2+的浓度不变
2+
B 、 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 [Cu (NH ) 4]
C 、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溶液没有发生变化
D 、 在[Cu (NH ) 4]2+离子中,。

『+提供孤电子对,NH 提供空轨道 9.
已知酸性K 262G 溶液可与FeSQ 反应生成Fe 3+
和Cr 3+。

现将硫酸酸化
的 K 262G 溶液与FeSQ 溶液混 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混合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 KI 的物质的
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V mol
A. 图中AB 段的氧化剂为 K z Cr z Q
B. 图中BC 段发生的反应为 2Fe 3++2l - =2Fe 2++l 2
C. 开始加入的K262O 为0.25 mol
D. K 2C 「2O 可与FeSO 反应的物质的量为 1: 3。

10.
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如图所示。


Ai L
空9
■丄三
© *
MS O* Al
H ;SO 4
F 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可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B •反应②、③都有氢气生成,产生等量的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mol
_____ B
0 0,6
C .常用反应⑥制备AI(0H)3,方法是向A12(SO4)3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D •工业上用反应⑦制备铝时,常加入冰晶石以降低氧化铝的熔融温度
11. 已知:2Na[AI(0H) 4]+CQ T2AI(0H) 3J +Na2CO+HO,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 2、2 mol
Na[AI(OH) 4]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Q,则通入CQ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12. 下列反应与NaO+ SQ T Na t SO相比较,NaO的作用相同的是
A. 2NatQ + C ~2Na2CO+ Q B . 2Na2Q+ 2SO~2Na2SQ+ Q
C. NaO+ H2SQ4f Na t SQ + H2Q2 D . 3N&Q+ CrtQ f 2Na t CrQ4+ Na^O
13. 用FeCb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

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

A. 若无固体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F e3 +
B. 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Fe2+
C. 若溶液中有Cu2+,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 若溶液中有Fe2+,则一定有Cu析出
14.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 mol/L 的氨水的pH为11: NH・H t O、—- NH4+ +OI—
B. 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O == 2NaOH+Hf
遲电2+ —
C. 用CuCl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 +2Cl
D. Al 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I+2O1+2HO ==2AlO2—+3H2?
15.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 K B . Na C . Fe D . Al
16. 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右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
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 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 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5
、非选择题
17.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加入的干燥剂是(填序号)①浓硫酸②无水氯化钙③碱石灰;
(3)能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①C 中、②D中有无色液体生成;
设计实验检验D中无色液的成分: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 粉末,现象为
(1)钛铁矿主要成分与浓硫酸反应的主要产物是TQSC4和FeSQ,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浸取液,滴加KSCN溶液后呈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填写离子符号),检验溶液中还存在Fe2+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 (写明步骤、试剂和现象)。

(3)浸取液
与铁屑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X(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

(4)第③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Q ;
7
20. 向27.2CU 和CU 2Q 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 HNQ500mL ,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所得溶液中加入
1mol/L 的NaQH 溶液1L 使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呈中性,所得沉淀质量为 39.2g 。

则:
(1) Cu 与CsQ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 。

(2) HNQ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D
6.A
7.A
8.B
9.D 10.C
11.AC 12.D 13.B
14.C 15.D 16.D
17. 解析:(1)装置图分析判断,制备氨气是实验室制备氨气的
实验装置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 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CI+Ca (QH ?=△ =CaCl 2+2NH f +2H 2Q
(2) B 中是干燥氨气的装置,浓硫酸、氯化钙都和氨气反应,所以需要选择碱石灰干燥 (3)
依据原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
2NH+3CuQ=A
=3Cu+N+3F b Q,反应过程中C 装置中固体由黑
色变红色,证明氨与氧化铜反应,
D 中有无色液体生成说明生成水;
(4) 2NH+3CuQ=A =3Cu+N f +3HQ,反应中生成 1mol 氮气转移电子 6mole -,若生成2.24L 氮气 即O.lmol ,则转移电子数 0.6NA
⑴ 2NHCl+Ca(OH)- —t +二比。

⑵ ③
⑶ 黑色粉末变红
无水硫酸铜
白色变蓝色或变

⑷ A
2m+3CuO
3Cu+ N : t r 3tLO
0. 6R
18.
解析:(1)过氧化钙与盐酸反应:2CaQ+4HCI=2CaCl 2+2H 2Q+Qf,Q 1120mL 物质的量为0.05mol ,
则CaO物质的量为O.lmol,质量分数为72g/mol x O.lmol - 1Og X 100%= 72% 反应中转移电子数
为2e-,电子的物质的量为O.lmol。

(2)2CaO2+2HO=2Ca( OH 2+Q f CQ+Ca(OH)2=CaCQj +H2O 关系式为CaQ——CaCOj
CaO的质量为64.8kg ;则该养殖户的投药量为64.8g x 1000- 2000=32.4g/m
答案:(1) 72% 0.1mol (2)32.4
19. 解析:(1)根据提示: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与浓硫酸反应的主要产物是TiOSC4和FeS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TiO3+2HSQ=FeSQ+ TQSO4+ 2H2O
(2)实验中一般用KSCN溶液检验Fe3+;若Fe3+、Fe2+共存时检验Fe2+,—般利用Fe2^还原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或取少量溶液,滴加K3
[Fe(S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3+ 2+
(3)根据反应流程判断钛的产物没有改变,加入铁是与Fe反应生成Fe,阴离子是硫酸根离
子,所以X为FeSO • 7H2Q
(4)第③步操作为TiOSQ与水反应生成H2TiO3,应为水解反应,TQSQ+ 2出0 =
HTiO3+HSC4。

答案:(1) FeTiO3+2H2SO=FeSO+ TQSO4+ 2H2O
(2)Fe3+;取少量溶液,滴加少量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或取少量溶液,滴加
QFe(SCN) 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3)2Fe3++ Fe =3Fe 2+; FeSQ • 7HzO (4) TiOSQ+ 2H2O =
H2TQ3+HSQ
20. 解析:(1)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铜质量39.2g ,氢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
39.2g/(98g/mol)=0.4mol ,假设Cu和CuaO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2y=0.4 ; 64x+144y=27.2 , 解得
x=0.2 , y=0.1 ;所以Cu与Cs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⑵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HN(3500mL固体完全溶解后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mol/L的NaOH溶
液1L使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呈中性,溶液是硝酸钠溶液,溶液中的硝酸根物质的
量等于NaOH的物质的量:1mol/L x 1L=1mol ;设还原的硝酸zmol ,据电子守恒
3z=0.2 x 2+0.1 x 2x 1,解得z=0.2,原来加入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1mol+0.2mol=1.2mol ; HN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mol/0.5L=2.4mol/L
答案:(1)2:1 (2)2.4mol/L
⑷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收集到2.24L(STP)
氮气,计算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 。

18. 已知CaO与水的反应同NazC b与水的反应类似,今有某过氧化钙(CaQ)产品(杂质只含CaQ :(1)称取此产品10g,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得到Q21120mL(标准状况),则该产品中(CaQ)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此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

(2)CaQ与水的反应较慢,因此可用作鱼池增氧剂。

某养殖户鱼塘蓄水2000〃,为预防缺氧投入上述产品,最终共生成CaCQ90kg,则该养殖户的投药量为g/m * 1 2 3(假设产品遇水生成的Ca(QH 2全部与鱼呼出的CQ反应生成CaCQ)
19. 二氧化钛是钛的重要化合物,钛白粉(纯净的二氧化钛)是一种折射率高、着色力和遮盖力
强、化学性质稳定的白色颜料。

从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Q3,含Fe aQ、SiQ2等杂质)制取二氧
化钛,常用硫酸法,其流程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