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写作课《如何写人》写作教案新人教版公开课教案:如何写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3.掌握运用人物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作用。
2.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
教学难点
运用人物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
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人物描写的三个方面”会告诉你一些可行的办法。
二、介绍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的相关概念。
1、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品析人物的个性?
2、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出人物个性?
三、人物外貌、神态描写三个方面。
导入:观察、思考:
1、你觉得照片中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为什么你这样认为?
2、摄影师有意把人物的身躯、衣饰等技术处理掉了,这样做的好
处是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第一方面:抓住特征
1、相貌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是时刻在变化着的。
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2、教师可以结合外祖母、鲁迅外貌特征进行讲解。
(两篇课文各抓住了外祖母和鲁迅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3、教师举例说明。
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 待要高声,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逗气,也觉没趣.” 一面想, 一面又滚下泪珠来.这时里面传来一阵笑语之声,细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 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第二方面:善用比喻
1、在众多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修辞大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巧妙精确的比喻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
在人物描写中,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学习借鉴。
2、借鉴实例
神学院里有一个可恶的神父尽找我麻烦。
他有一头平滑而油亮的黑发,面包颜色的面孔,水牛般的声音,猫头鹰似的眼睛,胡须好像野猪鬃,微笑中带有恶意的讽刺,四肢一动好像木偶人。
他那讨厌的名字我忘记了;但是他那可怕又令人肉麻的面貌却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我一想到就不寒而栗。
教师点评: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来写出他的可恶
第三方面:侧面衬托
1、引:以上我们所用的都是直接描写的手法,抓住了特点让人感到贴切逼真,比喻的点缀则让人遐思无限,各有独到之处。
但我们能否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以期达到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呢?
2、借鉴实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教师提问选段是从那些方面来写罗敷的美丽的?
四、结束语:
要写出人物个性,必须对人物进行全面观察,要多看、多听、多想、多写。
不仅要看到人物外在的面貌,还要充分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是写好人物个性的根本。
另外,还要恰当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作业。
以《我班的一位任课老师》为题,写出某一位任课老师的外貌、神态特征。
第二篇: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汇总
小学写作上课教案
一、写人的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
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读文章时分析揣
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
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
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
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
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接着应该做:
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考查形式:①归纳中心思想;②回答问题——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课内练习:
二、记事的文章
一、抓住事情的“六要素”
即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而感知文章的内容。
二、掌握分段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1、划分段落.可以把事情经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分段。
另外,记事的文章如果是通过几件事来揭示一个中心,还可以按不同内容的事情来分段。
2、归纳中心思想。
可以借助事情篇首或篇尾点题来归纳,也可以通过主要事件或重点段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来概括。
三、理清叙事的顺序
1、顺叙: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
3、插叙: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要对所叙述的事情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事
四、抓住叙事的重点部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叙述文章,一般有详有略,凡是能反应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都要选取典型的事例进行详细。
三、写景的文章
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一般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物,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一类是描写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景象,如课文《火烧云》、《第一场雪》;
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如课文《梅雨潭》、《鸟的天堂》。
我们如果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明确了作者的描写顺序对理解全文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的几种顺序:
1、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等。
2、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进行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如参观的顺序、游览的顺序。
3、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如春、夏、秋、冬、早、中、晚,时间变化,景物也随之变化。
4、按景物的不同类型来写。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3、理解写景文的层次
写景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这样两种:
一是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的表现形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课文《桂林山水》就是先总的赞美桂林山水,再用两个自然段写桂林的山和水,最后又总起来说桂林山水。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采写。
观察点的移动,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或者是随着游览顺序安排层次,这时,文章中一般都有“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物变了,或者观察点移动了,把景物的不同方面并列铺开来写。
4、体会写景文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感染读者,文章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借景抒情,景中寓情,“一切景语皆情语”...5、体会文章的修辞手法(1)对比法:把两个相同或相反的景物,或一景一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写,形成反差,目的是突出所要描写的景色。
(2)拟人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作者把所要描述的景物直接当做人来描述,赋予其行为、动作、语言来反应景物变化过程。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修辞手法极其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极其作用:
象征、对比、烘托、反衬、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比较、以小见大、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破折号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
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
2.表示话题的转变。
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
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表示话语的中断。
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
4.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
5.表示引出下文。
6.表示总结上文。
7.表示插说。
8.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
例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主要原则
是:
──民主集中制法制化原则;
──党的领导法制化原则;
──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
9.用在副标题的前面。
例如:
语言与哲学
──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10.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例如: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二)引号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
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如:“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
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放风筝》)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革命烈士诗二首》)(三)省略号
省略号(……),又称删节号,用于省略原文的符号。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举例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
“用在表示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意思未禁等。
” 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
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
省略的内容主要有四:一是引文;二是重复性词语;三是类似语句;四是列举。
除省略外,省略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沉默:
例:何为:梅伯母的身体已经经不起路上的颠簸了!欧阳平:……
2、表语言中断:
例: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
”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语言断断续续。
例:上级……派我……到这儿……工作,我没……有……完成……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4、表含糊其辞,欲言又止例: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
5、表明语意未尽。
例:“可恶!然而……。
”四叔说。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可滥用省略号。
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
或意思。
)
找中心句:
总起句与中心句的区别:
1、两者位置不同,总起句在文章的开头;中心句可在开头,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也可在文中;
2、两者的作用不同,总起句是对文章或段落内容的概括;中心句是对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概括。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
5、从议论性、哲理性的句子上找:
6、从过渡句上去找;
怎样归纳段意
1、摘句法。
摘句法,就是摘取最能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作段意。
一般地说,中心句、重点句和过渡句能够概括主要内容,就摘取这样的句子做段意。
用摘句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看看所摘的句子能不能准确、精练地概括段意。
二是如果所摘的句子较长,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但不能改变原意。
2、段落归并法。
有的意义段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概括段意时要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然后再归并出意义段的段意。
运用归并法概括段意时,一定要抓住段的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
用归并法概括段意要注意两点:一是归并各自然段段意要语句通顺、明了。
二是可以对原自然段段意的语句进行删减增补。
力求做到语句连贯、衔接自然。
3、取主舍次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归纳中心思想
1.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
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
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摘句法。
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
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
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
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
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第三篇:《写作课》教案
《写作课》教案
——一件难忘的事
教师:王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体裁;
2、了解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三、教学难点:
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四、教学设计:
1、情景设置法
2、提问、点拨法
3、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1、导课:
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日常语文中,作文是最最让大家头疼的一件事。
每每要写作文,我想同学们肯定都想着,烦死了,又写作文;作文什么的最讨厌。
要不,有的同学甚至想,要是没有作文该多好。
今天呢,老师就给同学们教会一个秘密武器,只要你们能认真学习这个,什么作文的,一定不是难题!
2、教学内容:⑴了解文章体裁
首先,要把作文写好,就要明白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的作文有哪些体裁嘛?(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而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记叙文和说明文。
在考试中,则绝大多数考的是记叙文,记叙文还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写事记叙文。
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着重讲一下写事记叙文的写法。
⑵了解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首先,我们同学谁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也叫记叙文四要素。
)
其次,我们说,文章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
①开头:A开门见山法:文章第一自然段就介绍时间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一般少用)
B引用法:引用诗歌、名人名言、歌曲、俗语等。
C议论法:围绕主题议论。
比如一件难忘的事。
在我们人生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像一颗颗闪烁的宝石,留在我的记忆里。
有的事情,让我感动,有的事情,让我高兴,有的事情,让我伤心。
而有一件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②中间:分段描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③结尾:围绕主题写出通过这件事给你的启示。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________。
我也希望同学们和我一样,_________。
⑶了解如何将事件写得精彩、详细。
了解了记叙文的写作方法,那么我们来讲解一下,如何把文章写得精彩、详细。
首先,我们先分析题目,一件难忘的事。
通过题目,我们知道,你描写的事情,一定是要难忘,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那么,什么叫做难忘?就是,通过这件事,让你明白一个道理。
比如:坚持就是胜利,要诚实,要自信,要勇敢,要珍惜时间,要有信念……那么,你就要在这些中,选择一个主题。
你在文章中写的事件,举得名人名言,引用的诗歌都要围绕主题。
其次,确定了主题,我们就要去写事件。
那么一个事件,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而每一个事件,都是人物去做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我们就那爬山,坚持就是胜利来做例子。
① 先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那是时候
谁爬山时发生的。
这里的事件,就是直接说是什么事。
爬山,先写自己之间知道这个消息的心情,自己的准备,迫不及待地等待那天到来。
然后,到了那天,你什么心情,一家人一起去什么地方爬山。
② 到了山脚下,你看到的环境,山,树,花,水。
看到山顶,你下决心,迫不及待要爬。
③ 详细描写爬山,刚开始,你是什么心情,飞快的,等等描写爬山,接着,爬一会是不是累了,你的心理,外貌(脸红红的,气喘吁吁……)看到什么,坚持去爬,又爬了一会,是不是更累了,这时,你的心理,外貌,动作,语言。
这是,谁对你说了什么,听了这话,(要和坚持就是胜利有关)你的心理变化,你怎么做的。
如何坚持去爬。
④ 最后,你爬到山顶,看到美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