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施肥技术现状与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竹施肥技术现状与探讨
摘要:施肥是毛竹丰产林培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措施。

传统施肥技术存在肥料配比不科学、竹林施肥量误差大、肥料的肥效期短、不重视微量元素肥料使用等缺点。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毛竹施肥的技术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毛竹;施肥技术;施肥方法
引言
毛竹,又名茅竹、楠竹、孟宗竹、猫头竹等,目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经济竹种。

在毛竹经营的过程之中,每年都会伐竹挖笋,在此期间会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毛竹的枯枝落叶量相对较少,所以养分的归还量无法满足竹林的生长需求,而在集约经营深翻垦复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会造成竹林地养分的极度缺乏,影响毛竹林的循环发展。

因此,在生产经营中追加施肥料来补充养分已成为毛竹丰产高产尤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本实验主要是研究材用林以及笋用林的施肥量,并有效的对施肥方法进行了叙述,为毛竹的生产经营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时间经验。

1 现状
毛竹作为一种集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竹种,其经营技术已在科研和生产上有了不断的创新与应用,其笋、材产量的可持续增加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截止2009年,我国的竹材产量已达到13.56亿根,笋干的产量已达到46.53万t,全国竹产业的总产值已达到710亿元。

然而,单方面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超短轮伐期作业方式以及对林地养分补充的重视度不够,使得竹林的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影响了竹材和竹笋的产出。

为了确保毛竹林的永续生长及丰产,目前,施肥措施已成为毛竹丰产林培育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措施。

2 竹林施肥原理
养分归还学说认为,植物的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人类则通过收获植物将植物从土壤中吸改养分的带走,使得土壤中的养分
逐渐减少,如需维持地力就要将植物带走的养分归还土壤。

经研究表明,养分的供给是树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树体营养元素的浓度与树体生长量和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毛竹林经营的过程之中,每年都会伐竹挖笋,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则需通过施肥的措施来确保竹林体内的营养元素浓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来达到毛竹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而最小养分律指出,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决定植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最小养分因子的相对含量,植物产量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随着这个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化,如果对这个限制性因素不加以重视,即使再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产量也很难再提高。

3 毛竹施肥方法与技术
3.1 施用迟效有机肥料,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土杂肥(垃圾肥、火烧土等),堆肥、饼肥、绿肥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禽粪等有机肥,可在冬季竹林松土林地上,松土时将肥料翻入土内,或在已松土的林地上,开沟或挖穴埋入肥料。

也可在6~8月间,以草代肥,直接将劈山的杂草铺于林地上;或将绿肥、杂草肥埋入沟内;或将劈山的杂草铺于林地上盖3~6cm土。

总之,施肥的方法对肥料的效用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3.2 施用速效无机肥(化肥)一般的化肥,包括氮肥、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等),钾肥(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复合肥使用化肥要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方,单施N肥,不能充分发挥肥效。

如采用N、P、K的人工混合,毛竹林施肥一般为6:3:1或5:4:1,若N、P配合,则以7:3为宜。

目前毛竹林施肥的方式主要有穴施、撒施、蔸施、水平沟施、竹腔注射等。

穴施法主要是在立竹的坡上位距竹株30~40cm处挖深15~20cm的眉形或者圆形状沟,将肥料施入沟中,然后覆土;水平沟施法是在竹林地内沿水平方向每隔1~3m开一条深15~20cm、宽20cm的沟,将肥料施入沟中并覆土;撒施是将肥料均匀地撒于竹林地表,撒施施肥经常结合竹林垦复进行;蔸施是利用竹子砍伐后留下的竹蔸,用直径2~3cm的钢条把竹蔸内节打通,施肥于内并盖土;竹
腔注射施肥是在毛竹竹秆距地面10cm处理充电式手钻引孔,将毛竹增产剂稀释液注射于竹腔内,然后在用土封口。

其中穴施、撒施和沟施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施肥方法。

周东雄等曾经采用沟施、蔸施、撒施这3种施肥方法对毛竹林施用等量的过磷酸钙与尿素,其结果表明,沟施与蔸施要优于撒施对立竹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而蔸施的效果也比沟施的效果要好,且蔸施相对于其它2种施肥方式而言1~2年后竹蔸下部的腐烂率也明显较高,而且蔸施施肥的技术相对简单也易于操作,因此不少人认为蔸施施肥是一种科学、经济又高效的毛竹林施肥方式。

3.3 施用生物肥和增产素(生长调节剂)即竹腔施肥技术毛竹的竹腔施肥简单来说就是对当年新的毛竹进行增产剂的注射,这种技术用肥量较少并且肥效很高,给毛竹施肥时也不会对土壤造成破坏,操作也很简便,对普通的毛竹种植户来说非常适用。

这种技术也有效的解决了偏远山区中对大面积的毛竹林进行施肥时所遇到的难题,目前被我国各大地区的毛竹种植户们广泛应用。

对毛竹使用竹腔施肥的相关技术,不仅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而且对保持我国的竹林地力和生态环境非常有利,在为我国培植优秀品质的毛竹的同时还提高了我国毛竹领域的发展速度。

彭九生等采用的植物生长素、生物激素、菌肥、营养元素母液以及肥效添加剂为原料配制的毛竹增长剂对毛竹林竹腔进行注射施肥,其结果表明,竹腔施肥实验期年均水平与试验前水平相比,新竹平均胸径、年均出笋数、新竹量、成竹率分别提高了16.9%、69.0%、62.8%和17.9%;试验施肥区与不施肥对照区相比,年均新竹平均胸径、年均笋产量、新竹量以及成竹率分别提高了15.2%、79.7%、75.0%和35.2%,年均增加收益为115.9%,增产增收的效益非常显著。

竹腔施肥技术是一种即简单方便又经济实用的毛竹林施肥技术。


3.3.1 毛竹增产剂及其主要成分毛竹增产剂主要是由X、P、K三种营养元素和氨基酸、微生物以及一些增肥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一种非常高效的浓缩剂。

3.3.2 毛竹的增产机理毛竹的竹腔施肥技术给毛竹提供了需要的营养元素,有效的提高了毛竹体内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叶绿素的含量,
从而提高了光合速率,促进了鞭根的生长和笋芽的分化。

这种丰产技术所采用的增产机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毛竹竹林的产量,还能增强竹材材性与竹林的抗逆性。

3.3.3 溶液的配制在溶液的配制方面,首先要将100ml,的浓缩液进行加水稀释,将其配制成稀释液。

加水到500ml。

即可,然后对植株进行注射,按照10寸的标准植株进行注射的话,每株平均需要注射5ml。

3.3.4 保存的方法一般毛竹增产剂的保存方法没有过多要求,只需要存放在室内的阴凉干燥之处即可。

在对其进行使用之前需要先摇晃均匀。

3.4 平衡施肥技术目前,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主要有3种方法,即(1)肥料效应函数法;(2)测土配方养分平衡法;(3)养分丰缺指标法。

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以田间实验为基础,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资金以及时间且技术难度较大,一般不易掌握。

第二种方法是以实现植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差额为施肥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的目的,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具有在实践中可对其参数进行调整和完善的优点,但需要以准确、快速的土壤测定为依托。

第三种方法的优点是直感性强,定肥简捷方便,缺点是施用量精确度差。

这些方法虽各有各的优缺点,但在林业上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平衡施肥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技术,需要较强的科技团队支撑,大多还在实验阶段。

一般竹农对平衡施肥技术都难于操作,且投入较大,在生产应用实践中基本未采用,基本上还是采用施用迟效有机肥料、施用速效无机肥(化肥),小部分已应用竹腔施肥技术。

结束语
毛竹是优良的经济树种和速生用材,成才早、生长快、用途广、材质好、经济价值高等诸多优点,对我国生产以及生活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经研究表明,虽然毛竹集约经营后增产的潜力相当之大,但由于每年竹、笋的乱砍滥伐的现象发生,林地将损失大部分营养元素。

因此,在适合毛竹生长的地区需及时平衡施肥来合理的补充毛竹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是毛竹林丰产、稳产的必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何正安,李定盈.毛竹施肥效果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00,02:30-35.
[2] 丁新新,吴承祯,洪伟,范海兰,林勇明.毛竹林丰产施肥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9,02:54-56.
[3] 廖洪标.毛竹竹腔施肥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2,12:190-191.
[4] 彭明良.毛竹林竹腔施肥技术应用思考[J].广东科技,2013,10:177。

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