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地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教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本地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27T04:33:24.336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1月总第433期作者:胡伟敏
[导读] 在教育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善于利用互联网优质资源开拓教学内容,扭转教学形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者的共识。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网络资源信息量庞杂,所以教师要善于辨别和有目的地选择,还得通过一系列的筛选和整合,最后转化为适合自己教学的、满足学生需求的有效资源。
胡伟敏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321400
在教育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善于利用互联网优质资源开拓教学内容,扭转教学形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者的共识。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网络资源信息量庞杂,所以教师要善于辨别和有目的地选择,还得通过一系列的筛选和整合,最后转化为适合自己教学的、满足学生需求的有效资源。
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动力,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率。
小学品德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品德课教材设计了大量留白,从而为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坎:对于当地的社会信息,学生知道得太少,学习的“前概念”不足,以至于无法深入学习;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见识不广,以至于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
怎么办?
初借本地网络资源——喜收实效
网络,犹如一个万能资源器,随时可以为我们“充电”。
留心网络资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地方网站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们周边生活的社会信息,融“丰富性”、“历史性”与“前卫性”为一体,多角度地反映了我们真实的社会生活。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充分利用我们本县市的网站信息资源为我们品德课教学服务呢?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活动中,我选择了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农村和城市的明天》中的第一个主题——《我家住在新农村》。
这个主题既涉及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又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
首先,我找到了本县的农业信息网。
这一网站上开设了:缙云农业、“三农”动态、农家乐园、名优产品、村庄整治、扶贫开发、网上影视等近二十个分栏。
在“缙云农业信息网”这一得力助手的帮助下,我轻松地搜集到了许多本乡本土的图片资料、文字信息及视频资料。
这些资料以具体形象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片天地,什么是“三农”,哪些“惠农政策”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些曾经模糊不清的问题逐渐变得清晰。
于是,对教材的解读也就水到渠成,对活动的构思也就渐趋明朗。
在课堂教学的“整体感知家乡新面貌”的活动中,当孩子们看到自己村庄的改造图时,农村人也赶时髦跳起了健身操时,看到自己村中绿树掩映下的高楼时,惊叹声、惊喜声此起彼伏。
接着,我又利用这一资源安排了深入一步的探究活动,并把“康庄工程惠及21.8万缙云农民”作为研究的重点。
*海拔800米的缙云雁岭乡岩背村通村公路建好后,该村种植的各种优质高山蔬菜都有了好销路,促进了农民增收。
*公路修通了,缙云县雪峰村投入资金,使这个年平均气温不超过20℃的雪峰盆地成为了人们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因为这些信息就来自我们本地网站,反映的是我们本地最典型、最普遍的社会信息,所以,遥远的“三农”不再遥远,而是变得形象、丰润起来。
在课堂上,孩子的脸上无不闪烁着兴奋与激动,并且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梳理本地网络资源——举一反三
尝试的成功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做法。
于是,我将浙教版三至六年级教材中可结合利用本地网络资源的内容进行了梳理。
并且以本县缙云为例,将可利用的网站与教材内容进行了匹配罗列:
深研本地网络资源——摸索策略
由于网络资源与教材内容一一对应,不仅让学生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也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实践,我也逐步摸索出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小策略,即“实践操作三步走”。
第一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曾说过:世界会给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让路。
作为教师,首先在心中就要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课程资源。
社会生活中的哪些课程资源能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就是我们要在本地网络资源中寻找的。
第二步:在哪里找到自己想要的
要在茫茫网络中找到有价值的资源,我的方法是:在“百度”中输入所要查找的资料的关键词,合理筛选。
比如:一开始查找具有缙云特色的“三农”信息,我只是想到了“缙云政府网”,没想到缙云政府网下面又链接着“缙云农业信息网”,而缙云农业信息网又链接着“万村联网”,接着便输入自己想了解的“三农”问题。
于是我又输入关键词“三农”,此时屏幕自动跳出“三农”问题、“三农”是什么、“三农”政策、“三农”在线、“三农”问题是什么、“三农”直通车等一系列的词条。
然后,我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三农”问题是什么这个词条进行进一步的查找了解。
第三步:怎么去选取有效的资源
经验告诉我,“去粗取精、舍远求近”就是两把非常重要的筛子。
去粗取精,即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们应该用最能激活孩子情感的东西去触动他们,让孩子们学到最有价值的东西。
舍远求近,即选择时遵循四原则:空间距离舍远求近;时间距离舍远求近;生活距离舍远求近;领悟距离舍远求近。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网络资源的进一步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该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地探索和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大量合理地运用好本地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全身的血液和细胞,使之沸腾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地让信息技术与知识领悟相结合的课堂焕发活力与光彩,才能营造出一个“活而不乱”的网络教学课堂,才能够培养出全新的时代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