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仿仿仿仿仿仿
月
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黄小真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为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本文选取环渤海地区的三个省的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认为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发展速度过快的背后具有不平衡性,各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不同省市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旅游业相对发达;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也有待提高,各地区互不干涉,竞争大于合作;旅游圈起步早,发展了理论多实践少;旅游产品开发没有创造性,产品不新颖,区域内缺少合作的交流;中心城市作用不明显等多方面不足。
进而提出四项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7)09-0059-04
我国为了促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设立了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包括了北京青岛等多个经济发达城市。
环渤海地区的广大沿海地区。
这片区域位于中国北方的太平洋沿岸,是中国北方海岸的黄金海岸。
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区域的开发,因此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非常受重视,这些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
本文主要以环渤海地区的三个省的16个沿海城市为主要研究区域。
1环渤海地区的旅游现状
1)旅游资源和产品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其原因是海岸线长,地貌类型多样以及四季分明。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流中心,通过在环渤海地区建立旅游产业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业的辐射作用,促进当地区域的经济增长。
旅游景区总数量较多,类型齐全,等级较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较为密集,具有很大的开发优势。
他除了旅游资源基础比较丰富,还形成了一个以山水风光、休闲娱乐、购物为主题的旅游模式,包括许多文化,例如:民俗风情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音乐文化和军事文化等。
去环渤海地区旅游的人数也非常多。
2)客源市场
环渤海地区主要与国际接轨,它承接于南北,是我国旅游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中心,是中国亚洲地区与日本等国进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地方。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发展自然旅游业的天然良港。
环渤海地区不仅拥有美丽的风景,还非常具有文化底蕴。
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源于环渤海地区有着诸多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环渤海地区能够充分发挥各个旅游景点的优势。
环渤海地区
收稿日期:2017-07-12修回日期:2017-08-25
作者简介:黄小真,女,海南省临高县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
仿仿仿仿仿仿2017年9月
的旅游经济收入占据我国旅游经济总收入的18%,由此可见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的发达程度。
环渤海地区的主要客源国是韩国,其次是日本、美国、俄罗斯。
其他国家,像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取得的成绩也还不错,仅次于日本、美国、俄罗斯。
3)旅游企业与专业人士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企业。
环渤海地区包括游览、住宿、餐饮、交通、购物、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旅游,它不仅服务设施完善,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也非常强。
2012年环渤海地区的旅行社总数达到5700多家。
其中五星级酒店和四星级酒店也是非常多的,分别占到全国总数的20%多。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企业的规模以及服务已经相当完善,在全国来看固定资产额也比较可观,达到1341.48亿元。
环渤海地区的专业人士。
环渤海地区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也有许多旅游从业人员。
2012年的旅游从业人员总数为458,044人。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就业。
大约为22.86%。
2012年环渤海地区旅游院校总数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较低。
因此,环渤海地区的旅游院校提升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2环渤海地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地区互不干涉,竞争大于合作
环渤海地区的中央集权是强大的,形成了区域性的保护层。
虽然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具有相当好的基础,近年来,环渤海旅游区域的各个旅游企业已经意识到不同城市旅游景区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各个旅游企业加强了异地景区之间的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各地区旅游景区的合作程度依然有限,各地区的旅游业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
环渤海境内区域,如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发展较为快速,而环渤海地区发展较为缓慢。
各旅游企业和旅游城市在发展上互不干涉,独立进行,竞争大于合作,缺
乏统一管理。
环渤海地区囊括了北京、天津、山东省、河北省等地,因此想要加强环渤海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有非常大的难度。
因为,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各个省市之间更是不能达成发展合作的共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旅游景区之间更是充满了竞争。
首先,环渤海地区各级政府之间不能达成共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景区合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环渤海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
其次,针对环渤海旅游景区各景点之间加强合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即使环渤海地区旅游景点之间合作,也是局部之间的合作,并没有真正形成环渤海旅游经济带。
再次,环渤海地区各个旅游景点的发展理念有待提高,受到之前传统旅游景区经营模式的影响,各个景区之间通常以竞争关系为主,很少出现合作现象,因此各个景区对于彼此之间的合作也心有忌惮。
竞争大于合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立的体系,这样既阻碍了环渤海地区的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资源的浪费。
目前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的合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达成一致。
如何促进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共同发展,并没有相关责任人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来促进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
环渤海旅游经济合作必须加深合作程度,采取相关措施,让达成的一致在旅游景区得以体现。
2)环渤海地区旅游圈起步早发展慢,理论多实践少
为了提高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的合作发展,地方官员以及各旅游企业的高层领导成立了旅游协会,在第一次旅游协会的会议上旅游合作的议题首次以正式形式被提出。
虽然提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vacation tour度假旅游
仿仿
仿仿
仿仿
2017年9月
出议题有近30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政府部门思想意识高度不统一,各区域政府意见相互制约,不能达成一致,对本地区的保护意识较为浓厚,区域内缺乏交流,竞争远比合作多等诸多原因,导致区域旅游起步虽早但发展非常缓慢。
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区域整体发展的团结合作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关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在中国知网以及其他网站都能检索到关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的论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在更多网站能检索到以“环渤海旅游”为关键词的论文。
虽然关于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研究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
但是关于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已经领先于环渤海海洋旅游实践的脚步了。
3)海洋旅游产品开发没有创新性,产品类别不新颖,区域内缺乏交流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景区总数量较多,类型齐全。
去旅游的人数也非常多。
但是旅游协调开发不够,竞争无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区域内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发展状况不平衡,意见不统一,对本地区的保护意识较为浓厚,只考虑各地区的经济收入,而不考虑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总收入指标,导致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开发与发展较为缓慢。
区域内交流较少,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无创造性,类型大致相同,旅游合作互惠互利意识并未形成。
各区域间应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的作用及优势,让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4)中心城市作用不明显
在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已呈现一种全新的趋势,由以大城市为核心逐渐向小城市城镇为核心转移。
环渤海地区旅游行业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
由于环渤海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环渤海地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优势。
因此,环渤海地区已经逐渐成为中外投资的热点地区。
这里的人员区域内交流较少,合作意识不强,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联系不密切。
因此核心大城市的作用发挥不明显,致使环渤海海洋旅游发展缓慢。
3环渤海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
1)各地区淡化政治色彩,加强多方合作
各旅游企业和旅游城市在发展上要互相交流,多进行合作,管理方面要统一,尤其是思想意识要高度统一,各区政府之间相互协调达成一致目标。
在我国由于行政因素的制约以及封闭观念的束缚,因此如何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区的主要行程内容。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施展,如何突破行政因素的制约以及封建观念的束缚已成为当今世界所探讨的主要内容。
在环渤海地区由于各行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趋近于白热化,因此如何迅速开展区域之间的整合与行政体制的改革成为改善现阶段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缓的主要措施。
对本地区的保护意识要有,但是要考虑到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总收入指标,同时也能为整个环渤海地区带来利益作考虑。
在意见不统一时要相互协调,避免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形成自己独立的完整体系。
另外,要加快政府、机构等方面的改进,完善政府区域的一体化治理机制,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多方合作,打破内部的合作局限,为国家争取更大利益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形成区域内一整套合作发展模式。
这都预示着环渤海区域合作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2)建立合作平台,实现理论到实践的升华
为了促进不同城市旅游景点深度合作,环渤海地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
仿仿仿仿仿仿2017年9月
区政府工作人员联合景区管理人员,成立了旅游协会,成立旅游协会的目的在于促进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的共同进步。
政府部门应该共同交流,进行合作,解决区域旅游起步早但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强各区域合作意识。
环渤海地区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环渤海地区也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环渤海的重点旅游区。
我们应该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重视区域旅游发展重要性,加强团结合作意识,加快建立交流与合作平台。
促进环渤海海洋旅游圈快速发展,使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这样才能解决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弊端,使环渤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同步。
3)合理利用政府作用,树立区域品牌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政府的作用,使市场机制调节合理化,使之前的旅游协调开发不够、竞争无序低、水平重复建设变为协调开发、合作共赢、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从零散到整体合一的发展,不仅要进行合作开发产品,更要在开发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区域内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团结合作,创新出其他地域没有的海洋旅游区域产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愉悦上,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占据的地位越来越低,休闲度假型旅游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旅游产品这一设计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它更贴近于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现实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时刻感受到健康和愉悦。
例如海上风光游、海滨风光游、生态、工业等专项旅游,形成环渤海地区连接各个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以沿海地区的城市为例,除了要体现海上风光以及海边风光外,还要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合作,这样才能使环渤海
地区海洋旅游经济产品突出,类别新颖,共同发展。
4)发挥后奥运效应,培养龙头城市
“奥运经济”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
旅游发展需要以大城市为核心,以旅游资源的中小城市形成分层结构。
人文优势和产业优势的联系不密切,造成环渤海地区旅游发展缓慢。
北京是环渤海旅游圈的核心城市。
旅游业的区位比较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一些一线城市在旅游方面还是发展比较快的,比如北京、天津等。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北京市作为首选城市,但是由于他们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在旅游业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2008年奥运会是在北京举办的,通过这次奥运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相关旅游业的发展。
青岛、天津都是靠海的城市,因此,他们交通比较便利、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而这些都是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这些沿海地区多举办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奥运会,全运会,全民健身等,会促进这些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
而这些城市都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发展城市,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有效的时间、有效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环渤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覃雄合.代谢循环视角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王萌,狄乾斌.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承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耦合关系研究[J/OL].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33-39.
[3]李欣.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阻尼效应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王震,李宜良,赵鹏.环渤海地区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5,33(1):38-43.
[5]田敏,周菲菲.环渤海地区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视角,2014(7):1-2.
[6]刘海楠,李靖宇.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及地域空间差异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2):118-12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