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肥皂泡
1.认识“廊、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剩”等12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体会作者关于肥皂泡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岀肥皂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品析词句合作表演小组交流想象画面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教师准备好吹泡泡的工具。

2课时
1.认识“廊、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剩”等12个
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清楚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

3.初步感受作者对吹肥皂泡活动的喜爱。

板块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播放童年时玩的各种传统游戏视频)同学们,视频里播放了哪些游戏?
生:踢毽子、跳皮筋,还有滚铁环、吹泡泡。

师:这些游戏中,你玩过哪些?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踢过毽子,把毽子往空中一抛,等毽子落下来时再抬起脚向上踢,不让毽子落地,如此循环往复,看谁连续踢的毽子的次数多。

生:我吹过泡泡,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泡泡机打出来的,还有一种是用一种带圆孔的细管蘸取泡泡水,然后放到嘴边,轻轻一吹,泡泡就出来啦。

师: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里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也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奶奶所写的《肥皂泡》,看看吹泡泡的游戏给作家冰心的童年带来怎样的欢乐。

(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冰心奶奶。

(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师: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的冰心奶奶?
生: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早期的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美。

生:冰心奶奶是福建长乐(今福州市长乐区)人,有“世纪老人”之称。

生:冰心奶奶一生作品颇丰,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等。

师:看来大家课前都查阅了很多资料啊!那么冰心奶奶自制的肥皂泡给她的童年带来了怎样的欢乐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和美好的心灵。

注意自读要求。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自读要求:
1.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工具书等读准字音,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2.长句子或难懂的词句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3.读完课文后,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师:下面这道题大家预习时都做过吧?我们一起来看看。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脆薄(bóbáo√)婴儿(yīn yīnɡ√)颤巍巍(càn chàn√)
山巅(diān√dān)长廊(lán lánɡ√)轻悠悠(yōu√yiū)我和(hé√huóhuò)妈妈准备做面皮包饺子,只见妈妈先把水倒进面粉里,接着和(héhuóhuò√)弄和弄,然后开始和(héhuó√huò)面。

师: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判断他们读准确了没有。

(学生开火车读)
师:谁来评一评?
生:“婴儿”的“婴”应该是后鼻音yīnɡ,“颤巍巍”的“颤”应该是翘舌音chàn。

师:你说得很对。

这里有一个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多音字“和”,它的读音比较多,你们都知道吗?
生:在“和弄”里它读huò。

我们还学过一个读音hé,可以组词为“和平”。

师:对,本课中的“和弄”这个词语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我课前查词典知道了“和弄”就是搅拌的意思。

师:对。

“和”还有哪几种读音呢?
生:“和”,读huó时,可以组词为“和泥”;读hè时,可以组词为“随声附和”;读hú时,可以组词为“和牌”;读轻声huo时,可以组词为“暖和”。

师:你真是太厉害了!把“和”的几种读音都说全了。

我们该如何区分这几种读音呢?
生:读hú时,一般指打麻将、玩纸牌中取胜。

“和”在词的末尾时,一般读轻声。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它在某些动词或形容词词尾,读轻声huo;用于表示人的态度、性情、关系等时读hé。

我们一起把课前预学单第3题中的句子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师:其实我们只要记住了“和”的其中几种好记的读音,其他的读音我们在遇到的时候就可以推测出来。

课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的读音需要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注意。

扇子扇送四散分飞散裂脆薄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

大家再一起将这些词语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
师:读准了字音,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会写字。

(出示课前预学单第4题)
师:有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请大家回忆一下课前预习时的书写情况,说一说。

生:“仰”字最后一笔长竖要比单人旁的竖稍长。

生:“碗”的石字旁在竖中线左边,要写得稍窄。

“宛”宝盖头下面部分要写紧凑,左右两边相呼应。

生:“透”的被包围部分“秀”的禾字头要写得宽而扁。

生:“串”先写两个“口”字,上面的“口”小而扁,下面的“口”稍大扁宽。

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指出了书写时要注意的关键点。

“皂、若、串、希”等字的笔画较少,写时要把笔画写开一些;“剩、碗、婴”等字的笔画较多,整个字要写得紧凑一些,写前应先观察好笔画的长短和笔画间的距离,避免笔画拥挤在一起,遇到撇和捺,要写得相对舒展些。

这些字你们都会写了吗?(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活动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我家有一个tòu mínɡ(透明)的féi zào(肥皂)盒,样子像一个fàn wǎn(饭碗)。

ruò shì(若是)把它放在走廊里,肯定有人以为这是yīnɡér(婴儿)的食具。

2.妹妹很jiāo qì(娇气),要是谁招惹了她,她会立刻yǎnɡ qǐ(仰起)头,chězhe(扯着)嗓子哭。

师:老师刚才看了下,大部分同学都能全部做对。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核对一下答案吧!做错了的一定要改正哟!(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答案)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活动二: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看肥皂泡②小时候最爱玩吹肥皂泡
②由肥皂泡产生的想象④做肥皂水、吹肥皂泡
(学生自由读课文,填写活动二。


师: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肥皂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第1~2自然段写“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

(板书:爱玩吹肥皂泡)
生:第3自然段写了“我”做肥皂水、吹肥皂泡。

(板书: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生:第4自然段写“我”看肥皂泡。

(板书:看肥皂泡)
生:第5自然段写“我”由肥皂泡产生的想象。

(板书:想象肥皂泡)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了课文围绕吹肥皂泡、肥皂泡的样子和对肥皂泡的想象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板块三细读课文,走进“最爱”
师:请大家一起读读第1自然段,体会冰心最爱玩吹肥皂泡的心情。

(学生齐读)师:作者为什么最爱玩吹肥皂泡呢?请同学们在第2~3自然段中找找答案。

生:玩肥皂泡不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玩。

生:肥皂泡材料易寻,制作方法简单,又非常好玩。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答案了。

接下来,大家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并圈画出相关词语。

(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学生完成练习。


活动三: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关键词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写出吹肥皂泡的步骤。

表示先后顺序的句式方法是……(然后)……(再)……若……
描写动作的词语放、加上、和弄、蘸、吹、提、扇送
材料和工具用剩的碎肥皂、小木碗、水、竹笔套管
(制作肥皂水)(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师:谁来说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写吹肥皂泡的关键词语?
生:我找到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要用的材料和工具:用剩的碎肥皂、小木碗、水、竹笔套管。

师:没错,你找得很齐全。

那谁找到了描写做肥皂水、吹肥皂泡动作的词语?生:放、加上、和弄、蘸、吹、提、扇送。

师:请大家借助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由“做”到“吹”的整个过程。

(同桌之间互相表演)
师:谁能上讲台来演一演?(指名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师:其他同学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表演的时候,动作都非常轻柔。

师:我们请其中一位表演者来说说他为什么这么演。

生:我从“慢慢地吹”“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作者吹肥皂泡时动作的轻柔,所以我就这样表演了。

师:是呀,肥皂泡很容易破,所以吹的时候动作要轻一些。

作者通过这几个词语,很好地写出了吹肥皂泡时动作的轻柔。

师:吹出来的肥皂泡是怎样的呢?
生:吹出来的肥皂泡是轻圆的,和网球一样大,软悠悠地飘在空中。

师:轻圆的、软悠悠地飘在空中的肥皂泡让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又轻又软,感觉很容易破掉。

师:是的,吹肥皂泡的时候动作十分轻柔,吹出的肥皂泡又轻又软,感觉随时都有可能破掉。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吹肥皂泡时动作的轻柔和肥皂泡的轻软。

(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刚才读的时候你们有发现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吗?作者用了哪些连接词来说清楚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
生: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有:然后、再。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上连接词,边读边做动作,把作者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
过程说清楚。

(同桌之间练习)
师: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制作肥皂水的过程了吗?
生:制作肥皂水的方法是先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然后加点儿水,再和弄肥皂,使肥皂溶化。

师:肥皂水的制作方法简单,肥皂泡吹起来很有趣,这也是作者最爱玩吹肥皂泡的原因。

谁来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生:肥皂水制作好后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再轻轻地一提,肥皂泡便从管上落下来,在空中飘游了。

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师:你说得非常好。

我们看看活动三中的几幅图片,谁能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吹肥皂泡的步骤?
生:制作肥皂水→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

师:抓住一系列动作,用上连接词,我们也能像作者那样,把吹肥皂泡的过程说清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

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肥皂泡的缤纷世界,体会作者对吹肥皂泡的喜爱。

下课!
《肥皂泡》一文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冰心的作品。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习这篇文章生字词的同时,也要感受本文中语言文字之美。

让学生回忆自己娱乐休闲时的游戏,创设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另外在落实“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这一目标时,我在教学时层层推进,反复给学生创设说话练习的机会。

通过表演、练说一步步提升学生的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能用抓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感受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

板块一复习回顾,仿写语段
师:小的时候,冰心最爱玩的游戏是——
生:吹肥皂泡。

师:她为什么最爱玩吹肥皂泡呢?
生:吹肥皂泡不受天气和季节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玩。

生:肥皂泡材料易寻,制作方法简单,又非常好玩。

师:(板书:制作方法简单随时随地可玩)上一节课,我们梳理了制作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

肥皂水的制作方法简单,吹肥皂泡的游戏随时随地可以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吹泡泡的游戏吧。

(一名同学上台表演,台下同学观察欣赏。

)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生:先把碎肥皂放入小木碗里,加点儿水,和弄和弄,使碎肥皂溶化,然后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再轻轻地一提,肥皂泡就被吹出来了。

师:第3自然段中作者写吹肥皂泡的过程用词十分贴切,其中用了哪些连接词写出了吹泡泡的步骤?
生:作者用了“然后”“再”具体写出了吹泡泡的步骤。

师:对,找得很准。

在讲述事件时,我们可以运用“先……然后……再……”这样的句式把事情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

师: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将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了?
生:放、加上、和弄、蘸、吹、提、扇送。

师:运用恰当的动词将每一步的动作描写清楚是叙述事件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仿照第3自然段,把你做某件事情的过程记录下来吧!(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学生仿写,教师巡视。


活动一:请仿照语段叙述事件的方法,把你做某件事情的过程记录下来。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的仿写片段?
生:开始放风筝了。

我左手举着风筝,右手拿着线轴,先把风筝往上一抛,然后赶紧往前跑,再随着风向慢慢放线,不一会儿,风筝便飞上了天空。

师:能运用“先……然后……再……”的句式,把放风筝的过程按顺序写清楚,非常好。

(指名学生上台分享练写的小片段,教师点评。


师:大家的仿写都非常美好、有趣,这说明你们跟作者一样,都对你们所做的事情饱含喜爱之情。

板块二欣赏“美丽”,体会“最爱”
师:肥皂水的制作方法简单,吹肥皂泡的游戏随时随地可玩,除此之外,作者最爱玩吹肥皂泡还有其他原因吗?请你们从第4~5自然段中找答案。

生:还因为肥皂泡样子美丽。

生:还因为泡泡能引发作者无尽的想象。

师:你们说得都很不错。

从第3自然段中,我们已经知道肥皂泡又软又轻。

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自由读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自读要求:◇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是什么?
◇作者眼中的肥皂泡是怎样的?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并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师: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是什么?
生:这一自然段共有4句话,前3句话写了肥皂泡的美丽,第4句话写了小朋友们看肥皂泡时屏息凝神的状态。

师:作者眼中的肥皂泡是怎样的?
生:很美丽。

师:(板书:美丽)这一段话有哪些难懂的句子,难懂的地方在哪里?
生:老师,我不是很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句话的意思。

师:在这个段落中,有些句子大家觉得难读懂,主要是因为句中有些词语不太好理解。

因此要想读懂这句话,我们要先弄懂几个词语的意思,什么是“五色”?什么是“浮光”?“轻清透明”又是什么意思?同桌之间各选一个词语,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第1题,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活动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
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浮光:指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

文中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2)通过拆分词语的方法理解“轻清透明”:“轻”在文中指泡泡重量小;“清”指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透明”在文中是指肥皂泡没有自己的底色,能透过阳光,折射出光的五颜六色。

(3)想象画面:读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轻薄透明的肥皂泡上闪着五彩的光,很美丽。

生:“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

生:我知道“浮光”是指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

文中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
明”“玲珑娇软”“光丽”这些用来描写肥皂泡的美好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作者对肥皂泡有着怎样的情感?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这些肥皂泡。

师:是呀,因为很喜欢,所以才把肥皂泡描写得这么漂亮。

师:请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孩子们看到这么美丽的肥皂泡,心情是怎样的?
生:孩子们享受其中,非常快乐。

师:大家读一读下面这个句子,这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第2题,学生完成练习。


活动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句中加点的部分充分表现了孩子们紧张、专注、担心与期待的情状。

(2)联系上下文,我能猜出大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的原因是:①肥皂水落到了眼睛里;②肥皂泡破裂了,大家心里有点儿感伤。

师:从“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中能感受到孩子们怎样的情状?
生:紧张、专注、担心与期待的情状。

师:读一读下面这个句子,你能说说孩子们为什么紧张吗?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生:因为肥皂泡很脆薄,很容易破裂,孩子们担心肥皂泡会破裂。

师:看到肥皂泡破裂,大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原因是什么?
生:可能是肥皂水落到了眼睛里。

生:可能是肥皂泡破裂了,大家心里有点儿感伤。

师:你们理解得真好。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4自然段,读出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以及孩子们玩肥皂泡时的快乐、紧张、专注与期待。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
板块三放飞想象,升华“最爱”
师:作者最爱玩吹肥皂泡,还因为泡泡能引发作者无尽的想象。

(板书:无尽想象)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难读懂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试着找个好方法来理解它。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同桌间交流难懂的句子,教师巡视。


师:老师刚才巡视的时候,发现大家对这几个句子的疑问比较多,我们一起来读懂它们吧!(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朗读句子。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师:在作者的眼中,那一个个肥皂泡是什么样子的?
生:轻清脆丽的,像一串美丽的梦。

师:是的,“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肥皂泡比作梦,让人感受到了什么?
生: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想象的美好。

师:“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从这两个“轻轻”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什么?
生:从第一个“轻轻”中,我体会到他们吹肥皂泡时的小心翼翼。

生:从第二个“轻轻”中,我体会到肥皂泡飞起来的时候是轻飘飘的。

师:孩子们轻轻地吹起肥皂泡,肥皂泡轻盈地飞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

(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师:在这美好的画面中,这些肥皂泡是怎样的?
生:它们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师:是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

师:作者连用四个“那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因为这些肥皂泡是“我们”吹起来的。

生:也表达了“我们”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师:是呀,作者是那么喜爱这些圆满、自由、透明、美丽的肥皂泡。

大家一起来读
一读这个句子,一起来感受孩子们吹肥皂泡时的小心翼翼,感受孩子们对这些肥皂泡的喜爱,可以将四个“那么”读重一些。

(学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

很多同学对下面这些句子也不理解,有的同学觉得不现实、不可思议。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师:你们看看,“我们”吹起来的肥皂泡到过哪些地方?
生:天上、明月边、天河、夕阳下山处、大海、山巅、婴儿的头发上……
师:天哪,这肥皂泡竟然到过那么多地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注意重读这些地点。

(学生齐读)
师:肥皂泡可能去这些地方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

一个肥皂泡一般飞个几米远就破碎了,这段话却说肥皂泡去了那么遥远的地方,太不现实了。

师:那作者说它去了这么多地方,是冰心奶奶写错了吗?
生:不是,这是冰心奶奶的想象。

师:想象一下肥皂泡飘过大海,飞越山巅,最后落在一个婴儿的头发上的画面,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温馨。

生:好像做了一次浪漫的长途旅行,很美好!
师:无论作者想象的是送上天去还是送过海去,都非常美好。

那作者为什么会这么想象呢?请大家回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

生:因为作者小时候在下雨天不自由,不能去山上、海边玩,所以想象泡泡去山上、海边。

师:你联系了前文作者玩泡泡的事件来说,真不错。

还有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这些肥皂泡是圆满的、自由的、透明的、美丽的,是孩子们的梦,所以作者想象这些肥皂泡能够飞得很高很远,也代表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

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外,还应注重体会作者的情感。

1.拓展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了梦幻般的感受,教学中我不仅留意了作者的美好想象,还挖掘了省略号可能隐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2.通过反复诵读,把学生带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中去。

通过小练笔,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得到了交融,更好地掌握与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学生读写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切实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