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墙根街:城墙下的胡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墙根街:城墙下的胡同
老墙根街始于辽代,与三庙街同龄,是北京最老的街道之一。

辽南京是在唐代幽州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一书,对辽南京的位置有如下描述:“辽南京城的东垣在现在的烂漫胡同西侧一线;西垣在今小马厂、甘石桥、双贝子坟偏西一线;南垣则在今白纸坊东西街稍北一线;北垣大致在今白云观以北(至头发胡同)一线”。

城墙沿烂缦胡同向北延伸,穿过校场口胡同。

老墙根街的东口与校场胡同西口相接,正对着辽南京的东墙,因而有了“老墙根”之名。

据《燕京访古录》记载,在老墙根曾发现一段古城墙遗址:长一丈八尺、高九尺,城砖坚固,石基如新,上刻有“辽开泰元年”等字样。

据说“文革”期间,曾在老墙根街东口地下发现一座桥,经考证为辽南京城护城河上的石桥。

老墙根街31号院是明清时期的安徽歙县会馆,如今的院门已经全然看不出从前的印记。

41号院是陕西商州会馆,门洞里还留有一块嵌在墙里的记录建馆的石匾。

39号院曾经是家老字号酱菜园——“荔馨酱园”。

院子里门楼上的牌匾虽被树叶遮挡,但“荔馨酱园”四字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年代感。

荔馨酱园当年在南城也是知名的酱菜园子,属南派酱园的,据说酱园的主人姓曾,是“桂馨斋”的学徒。

老墙根街也曾是南城有名的夜市,天黑开张,天亮散场,交易的都是旧货、假货,也是销赃变现的场所。

商州会馆石匾
荔馨酱园
老墙根街的东北侧是校场口一至五条,是清代操练兵马的场所。

当年,镶蓝旗驻防宣武门,营房在槐柏树街,操练场就在这一带。

校场口二条5号,是京剧名伶言慧珠的故居。

言慧珠的父亲是“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

言慧珠故居
北京人都知道北京城内曾经有四个地方做过法场:柴市(交道口)的
元代法场、西市(西四)的明代法场、菜市口的清代法场、天桥的民国法场。

实际上在清末明民初,法场由菜市口移至天桥之前,还有过一个法场,地点就在老墙根街西侧的感化胡同。

早年,那一带没有地名,法场就设在一片坟岗荒地之中,后来在法场旧址上为后进青年开办了感化学校,以后就有了“感化胡同”的名字。

老墙根街里的转角楼原来有三处,如今只剩下这一处了。

驻足观望之际,几只鸽子带着哨声从转角楼的楼顶飞过。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许多年前一定也有鸽子从这里飞过,它们一定见过千年前契丹人在这里修建城墙、三百多年前旗人们在这里操练的场景。

水深火热的2022年终于过去了,祝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顺心如意!
下期预告:
海柏胡同:北京的地方志《日下旧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