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的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变法通议》
D.《中国土地法大纲》
3.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
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援,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

”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5.国民党军将领钱卓俨在日记中写道:“沈阳战况已恶化,军政高级人员已撤离该地。

如是,最后之东北据点放弃后,整个东北将完全为共军占据。

”钱卓俨描述的情景发生在(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在大规模的支前运动中,烟台各县涌现出了许多支前英雄模范和先进单位。

淮海战役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

淮海战役的胜利( ) A.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B.使东北全境解放
C.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7.右图新闻报道的事件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下图为解放战争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10.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
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

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 )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是指(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亡
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

”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13.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片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 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民众的大力支援 B.解放军作战勇敢
C.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党中央指挥正确
14.人民解放军历经142天的连续作战,从277万人增加到358万人;国民党军从36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主力基本被消灭。

取得以上战果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5.在战略决战中,由于国民党的兵力还有一定优势,并实行重点防御,因此辽沈、淮海两大战役以打为主。

在平津战役中,我军在以优势兵力为后盾的条件下“和”“打”结合,最终,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

可见,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毛泽东的指导 B.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战略战术正确 D.解放军英勇善战
二、非选择题
16.(15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诞生的那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

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毅(1947年12月)
(1)材料一中“江汉飞传刘邓捷”中的刘邓指的是谁?“刘邓捷”是指哪一历史事件?(3分)
材料二:如图。

三大战役示意图
(2)在材料二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5分)
材料三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3)材料三中内容是毛泽东和朱德给哪支军队下达的命令?此命令下达后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结果如何?(4分)
材料四下图是某一主题探究学习的图片资料。

(4)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获得的启示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15 ADDCACCDBDBCACC
16.
(1)刘伯承;(1分)邓小平。

(1分)挺进大别山。

(1分)
(2)①辽沈战役(1分) ②52万余人(1分) ③1948年11月(1分)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分)
(3)中国人民解放军。

(1分)渡江战役。

(2分)国民党政权垮台。

(1分)
(4)变化:合作—分裂(内战)—合作—内战。

(2分)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认识合理,有针对性即可。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