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名校解析(化学)分类汇编11月第一期——G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目录
G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
G1 化学反应速率 (1)
G2 化学平衡及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标中必须有) (20)
G3 速率、平衡图像 (57)
G4 等效平衡与化学平衡计算 (67)
G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 (74)
G1 化学反应速率
【理综卷·2015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开封高级中学等)高三阶段测试(一)--化学(201409)】9. 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甲醇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
2CH3OH(g)ƒCH3OCH3(g)+H2O(g) △H=-25kJ·mol-1
A. 2mol甲醇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5kJ
B. 浓硫酸在反应中只作催化剂
C. 2υ(CH3OH)=υ(CH3OCH3)
D. 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G1
【答案解析】D 解析:A. 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故2mol甲醇参加反应不可能完全转化,故放出的热量为小于25kJ,错误;B. 浓硫酸在反应作了催化剂,也有可能把乙醇氧化,错误;C.应为υ(CH3OH)=2υ(CH3OCH3),错误;D. 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加快反应速率,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基础性较强,难度不大。
【理综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拟考试(201409)WORD版】28.(15分)工业上研究燃料脱硫的过程中,涉及如下反应:
CaSO4(s)+CO(g)CaO(s)+SO2(g)+CO2(g),K1,△H1= 218.4 kJ·mol-l(反应I)
1 2CaSO4(s)+2CO(g)
1
2
CaS(s)+2CO2(g),K2,△H2= -87.8 k J·mol-l(反应II)
(1)反应CaO (s )+3CO (g )+SO 2(g
) CaS (s )+3CO 2(g )的△H= ;平衡常
数K= (用K 1,K 2表示)。
(2)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若只发生反应I ,测得数据如下:
前100 s 内v (SO 2)= mo1·L -1·s -
l ,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
(3)若只研究反应II ,在不同条件下其反应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曲线a 到曲线b 的措施是
________,恒温恒容时,下列说法能说明反应Ⅱ到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 。
A .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B .v (CO )=v (CO 2)
C .CO 的转化率达到了最大限度
D .体系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4)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一氧化碳物质的量[用n (CO )表示]对
CaO (s )+3CO (g )+SO 2(g ) CaS (s )+3CO 2(g )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图
中T 表示温度):
①比较在a 、b 、c 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SO 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 。
②图像中T 2 T 1(填“高于”、“低于”、“等于”或“无法确定”):判断的理由是____ 。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 G1 G2 G5 【答案解析】(1)-394kJ/mol (2分) K
K 1
2
2 (2分)
(2)0.009(1分) 60%(2分) (3)使用催化剂(1分),AC (2分)
(4)① c (2分)②低于(1分)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 2体积分数降低,故T 2低于T 1(2分)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H=2△H 2-△H 1=-87.8 k J ·mol -l ×2-218.4 kJ ·mol -l =-394kJ/mol ;
()()()
()()()()()222
2222
232322211
1C CO C CO C CO K K K C CO C SO C CO C SO C CO K K ==⨯=⨯=
; (2)前100 s 内v (SO 2)=v (CO )=()2 1.1/0.009100mol L s
-=mo1·L -1·s
-l
,
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20.8)/l
100%60%2/mol mol L
-⨯=.
(3)因为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平衡,△H 不变,所以曲线a 到曲线b 的措施是使
用催化剂;
只要能够证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的说法就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A .假设平衡右移,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左移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
而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平衡不再移动。
B .没有指明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证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C .CO 的转化率达到了最大限度,即平衡不再移动,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D .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数相等,平衡移动时体系内气体压强也不变,所以体系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4)①增加一氧化碳物质的量,平衡右移,反应物SO 2的转化率增加,所以SO 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C 。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 2体积分数降低,故T 2低于T 1。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加强知识的理解灵活解答。
【理综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9月模拟考试(201409)WORD 版】11.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3
B 2C
B .在t l s 时,v (A )正=0
C .(t 1+l0)s 时再充入0.4 molA 和0.25 mol B ,反应物A 的转化率增大
D .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也在t l 时刻达到平衡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1 G2
【答案解析】C 解析:A 、从开始到t 1s ,A 的浓度减小了0.8-0.2=0.6(mol/L),B 的浓度减小了
0.5-0.3=0.2(mol/L),C的浓度增大了0.4-0=0.4(mol/L),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 2C,故A错误;B、在t l s时,反应达平衡状态,但是速率不为0,故B错误;C、(t1+l0)s时再充入0.4 molA和0.25 mol B,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A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D、若该反应在绝热容器中进行,随反应的进行温度就会发生变化,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不会在t l时刻达到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关键是根据图像得到化学反应方程式。
【理综卷·201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模拟卷(一)(201405化学】28.(14分)目前“低碳减排”备受关注,CO2的产生及有效开发利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垐垐?
催化剂2CO2(g)+N2(g)。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
噲垐?
c(CO2)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时间(I)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
①该反应的△H_____________0(填“>”或“<”)。
②在T2温度下,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____________mol/(L·s)。
③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④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例如: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
2NO2(g)=N2O4(g) △H=-867kJ/mol
写出CH4(g)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g)、CO2(g)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
如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g)和H2O(g)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
催化剂b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
③常温下0. 1 mol/L的HCOONa溶液pH为10,则HCOOH的电离常数K a
=_______________mol·L-1(填写最终计算结果)。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原理G1 G2 F1 F3
【答案解析】(1)①<(2分)②0.025(2分)③如图(合理即可)(2分)
④bd(2分)
(2)①CH4(g)+N2O4(g)=N2(g)+CO2(g)+2H2O(g) △H=-810.1 kJ/mol(2分)
②CO2+2H++2e-=HCOOH (2分)③10-7
解析:(1)①T1温度下先达平衡,则T1比T2温度高,通过温度高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②v(N2) =1/2v(CO2)
=10.1/
22
mol L
s
=0.025mol/(L·s);③根据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增大化学反
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状态,平衡时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原来相同,据此画图即可。
④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t1时刻V正最大,之后随反应进行速率发生变化,未到达平衡,故a错误;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到达平衡后,温度为定值,达最高,平衡常数不变,为最小,图象与实际符合,故b正确;c、t1时刻后二氧化碳、NO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t1时刻未到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d、NO的质量分数为定值,t1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选bd;
(2)(2)①已知:Ⅰ、CH4(g)+2NO2(g)═N2(g)+CO2(g)+2H2O(g)△H1=-867kJ/mol Ⅱ、2NO2(g)⇌N2O4(g)△H2=-56.9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CH4(g)+N2O4(g)=N2(g)+CO2(g)+2H2O(g),故△H=-867kJ/mol-(-56.9kJ/mol)=-810.1kJ/mol,
即CH4(g)+N2O4(g)=N2(g)+CO2(g)+2H2O(g),△H=-810.1kJ/mol;
②由图可知,左室投入水,生成氧气与氢离子,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右室通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反应式为CO2+2H++2e-=HCOOH;
③常温下,0.1mol/L的HCOONa溶液pH为10,溶液中存在HCOO-水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知识覆盖面广,平时要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化学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409)】24.(共14分)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以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等的原料。
(1)以氨为燃料可以设计制造氨燃料电池,因产物无污染,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若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则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2)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2NH3。
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A.3v(H2)正=2v(NH3)逆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消耗3m mol H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E.a 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amolN—H键断裂
F.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N2和3molH2,加入合适催化剂(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后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开始反应,并用压力计监测容器内压强的变化如下:
=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2
K= ;
(4)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的主要反应如下,已知:
①2NH3(g)+CO2(g) == NH2CO2 NH4(s) △H= —l59.5 kJ·mol-1
②NH2CO2NH4(s) CO(NH2)2(s)+H2O(g) △H=+116.5 kJ·mol-1
③H2O(1) == H2O(g) △H=+44.0kJ·mol-1
写出CO2与NH3合成尿素和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对于上述反应②在密闭容器中将过量NH2CO2NH4固体于300K下分解,平衡时P[H2O(g)]为a Pa,
若反应温度不变,将体系的体积增加50%,则P[H2O(g)]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知识点】化学平衡 G1 G2 G3 G4 G5
【答案解析】24、(1)2NH3—6e—+6OH—=N2+6H2O 3分
(2)BCE 3分
(3)0.01 mol/(L.min) 2分 2.37( mol/L)-2 2分
(4)2NH3(g)+CO2(g)== CO(NH2)2(s) +H2O(l) △H= —87.0 kJ·mol-1 2分
2a/3<P[H2O(g)]≤a 2分
解析:(1)燃料电池燃料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A、都表示的是正向速率,故A错误;B、正确;C、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压强变化,故一旦不变达到平衡,C正确;D、m不变,V不变,故密度不变,不是平衡标志,故D错误;E、正确;F、平衡标志是各组分浓度不变,故F错误;选择BCE
(3)列3段式 2L 物质的量mol N2+3H22NH3
起始物质的量1 3 0
变化量 x 3x 2x
平衡量 1-x 3-3x 2x
25min和0min压强比为12.6/16.8=(4-2x)/4,x=0.5mol,故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0.5mol÷2L ÷25min=0.01 mol/(L.min);平衡常数K=c2(氨气)/c3(氢气)×c(氮气)= 2.37( mol/L)-2(4)2NH3(g)+CO2(g)== CO(NH2)2(s) +H2O(l) △H=—l59.5 kJ·mol-1+116.5 kJ·mol-1-44.0kJ·mol-1= —87.0 kJ·mol-1
(5)将体系的体积增加50%,则P[H2O(g)]变为2a/3,且平衡向正向移动故2a/3<P[H2O(g)]≤a 【思路点拨】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等知识点,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盖斯定律内涵、化学平衡的判断方法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这些知识点都是高考热点,常常出现在大型综合题中,注意结合守恒思想分析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中等.
哈三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测试
化学答案
B D A
C C C
D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D C D A C B C
21、(每空2分)答案:(1)C2H2(g)+5/2 O2(g)=2CO2(g)+H2O(l) H=-1294.8kJ/mol
(2) C2H2 +14OH—-10e-=2CO32-+8H2O
(3)Ag++e-=Ag
(4)Zn(OH)2+2e-=Zn+2OH-
22、
(Ⅰ)(1)分液漏斗1分
(2)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注射器的活栓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若一段时间后活栓能够恢复到原位置,则装置的气密性好。
2分
(3)加快1分
(4)0.3 1分
(5)不正确1分
H2O2的浓度扩大二倍(从1.5%―→3.0%),但反应所需时间比其二倍小的多2分
(Ⅱ)(6)—53.3kJ/mol 2分
(7)①量热计的保温瓶绝热效果不好;②酸碱溶液混合不迅速;③温度计不够精确等2分
(8)使碱稍稍过量,为了能保证CH3COOH溶液完全被中和,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2分23、
(1)吸氧(2分)O2 + 4e- +2H2O =4OH-(2分)
(2)负(2分)2Cl- + 2H2O Cl2↑+2OH-+H2↑(2分)
(3)正 C (2分)
(4)阴离子(2分)
(5)56g (2分)
24、(1)2NH3—6e—+6OH—=N2+6H2O 3分
(2)BCE 3分
(3)0.01 mol/(L.min) 2分 2.37( mol/L)-2 2分
(4)2NH3(g)+CO2(g)== CO(NH2)2(s) +H2O(l) △H= — 87.0 kJ·mol-1 2分
2a/3<P[H2O(g)]≤a2分
【化学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409)】16.对于可逆反应2AB 3(g)A 2(g)
+3B 2(g) ; ΔH >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D
【知识点】化学平衡图像 G1 G2 G3
【答案解析】D 解析:A 、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向移动,故V 正>V 逆,故A 错误;B 、温度高时先达到平衡,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向移动,AB 3%应降低,故B 错误;C 、当温度相同时,压强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AB 3%应降低,故C 错误;D 、当压强相同时,温度降低,平衡向逆向移动,AB 3%应升高,故D 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图像,难度不大,注意横纵坐标。
【化学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409)】15.FeCl 3(aq)与KSCN(aq)混合时
存在下列平衡:
Fe 3+(aq)+SCN -(aq) Fe(SCN)2+(aq)。
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c [Fe(SCN)2+]与温度T 的关
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Cl 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 3+
(aq)+SCN —(aq)
Fe(SCN)2+
(aq) ΔH >0
B .温度为T 1、T 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
C .反应处于
D 点时,一定有υ正>υ逆 D .A 点与B 点相比,A 点的c (Fe 3+
)大 【知识点】化学平衡 G1 G2 G3
【答案解析】C 解析:A 、从图示可得随温度升高,Fe(SCN)2+
的浓度逐渐降低,平衡向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 错误;B 、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K 值减小,故K 1>K 2,故B 错误;C 、D 点到平衡点A ,Fe(SCN)2+
的浓度升高,平衡向正向移动,故υ正>υ逆,故C 正确;D 、A 到B Fe(SCN)2+的浓度逐渐降低平衡向逆向移动,A 点的c (Fe 3+
)小,故D 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图象,明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来分析解答,易错点是C ,会根据浓度与平衡浓度相对大小确定移动方向,为易错点.
【化学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409)】10.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
X(g)+3Y(g)
2Z(g),若X 、Y 、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 、
Y 、Z 的浓度分别为0.1 mol ·L -1
、0.3mol ·L -1
、0.08 mol ·L -1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 1∶c 2=3∶1
υ
υ逆
υ正 温度
A
AB 3%
500℃时间
100℃ B C
B .X 、Y 的转化率不相等
C .平衡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 -1<c 1<0.14 mol·L -1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1 G2 【答案解析】D 解析: 浓度mol/L X(g)+3Y(g)
2Z(g)
起始 c1 c2 c3 平衡 0.1 0.3 0.08
无法判断起始浓度比故转化率也不确定,故A 、B 错误;C 、无论何时Y 和Z 的生成速率之比=系数之比=3:2,故C 错误;D 、c1最少时为X 全部反应故大于0,最大时为Z 全部转化为0.04mol/LX 故小于0.14mol/L ,故D 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及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平衡的定义为突破点,难度中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小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化学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409)】7.右图是关于反应A 2(g)+3B 2(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的平衡移动图形,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A .升高温度,同时加压 B .降低温度,同时减压
C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适宜的催化剂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 【知识点】化学平衡移动 G1 G2 G3
【答案解析】D 解析:A 、升高温度,同时加压,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可能不移动,可能向正反应移动,可能向逆反应移动故A 错误;、降低温度,同时减压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减小压强,使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可能不移动,可能向正反应移动,可能向逆反应移动,故B 错误;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 错误;D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D 正确;
【知识点】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平衡移动图象,难度较大,明确温度、压强、浓度变化引起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是解本题的关键.
【化学卷·2015届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201409)】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N 2和O 2,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反应N 2+O 2===2NO ,经测定前3 s 用N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 ·L
-
反应过程
能量
E 3 E 2
E 1
1·s-1,则6 s末NO的浓度为
A.1.2 mol·L-1B.大于1.2 mol·L-1
C.小于1.2 mol·L-1D.不能确定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G1
【答案解析】C 解析:N2+O2===2NO经测定前3 s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则NO反应速率为0.2mol·L-1·s-1.故前6s NO反应速率应为0.2mol·L-1·s-1,但随浓度降低反应逐渐减慢<0.2mol·L-1·s-1,故6 s末NO的浓度小于1.2 mol·L-1,故选择C
【思路点拨】本题将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和影响因素结合起来,难度中等。
【化学卷·201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回头考试(201409)】21.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X2(g) + 3Y2(g)2XY3(g) △H=-92.6 kJ.mol-1
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
的时间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X2Y2XY3
① 1 3 0 2分钟放热46.3kJ
②0.4 1.2 1.2 / Q(Q>0)
A.容器①中反应从开始到刚达平衡时用XY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Y3)=1/30 moI.L-l·s-1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Q
D.容器①体积为0.3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6.3kJ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G1 G4
【答案解析】D解析:A、2min达平衡时,①放出的热为46.3kJ,说明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XY3
的物质的量为1mol,用XY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XY3)=1
0.25
120
mol
L
s
=1/30 moI.L-l·s-1,故A正确;B、恒温
恒容下,②中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n(X2)=0.4mol+1.2mol×1/2=1mol,n(Y2)=1.2mol+1.2mol ×3/2=3mol,两平衡是完全等效平衡,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B正确;
C、 N2(g)+3H2(g)2NH3(g)
起始:1mol 3mol 0
转化:0.5mol 1.5mol 1mol
平衡:0.5mol 1.5mol 1mol
由上述计算,可知平衡时①容器中X2、Y2和XY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mol、1.5mol和1mol,②与①为完全等效平衡,所以,平衡时②容器中X2、Y2和XY3的物质的量也分别为0.5mol、1.5mol和1mol,可
知②的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故C正确,故C正确;D、若容器①体积为0.3L,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46.3kJ,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等效平衡、反应热等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C项根据计算分析,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解答,也可以利用平衡常数解答.
【化学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10)】23.(12分)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AX 3(g)+X2(g)AX5(g)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 mol。
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列式计算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3)=。
②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小到大的次序为(填实验序号);
③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
b ;
c.。
④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α的表达式
为。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G1 G2
【答案解析】①1.7×10—4mol/(L•min)(2分)②acb (2分)
③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 (2分);
温度升高。
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2分);
④α=2(1-
p
p )(2分); 解析:①起始时AX 3和X 2均为0.2mol ,即n o =0.4mol ,总压强为160KPa
,平衡时总压强为120KPa ,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n=0.30mol ,利用三段式: AX 3(g )+X 2(g )⇌AX 5(g ) 初始 (mol ) 0.20 0.20 0 平衡 (mol ) 0.20-x 0.20-x x (0.20-x )+(0.20-x )+x=0.30 解得:x=0.10
a 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 v(AX 3)=
0.11060min
mol
L =1.7×10-4mol/(L•min ),
②根据到abc 达平衡用时的多少可以比较出反应速率的大小为:b >c >a ;
③与实验a 相比,b 实验到达平衡的时间变小,但平衡没有发生移动,所以为使用催化剂;c 实验到达平衡时总压强变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而化学反应速率变大,考虑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是升高温度所导致的。
④用p 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 表示平衡时总压强,α表示AX 3的平衡转化率,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P 0/P=0.4/n,n=0.4p/p 0
AX 3(g )+X 2(g )⇌AX 5(g ) 初始 (mol ) 0.20 0.20 0 平衡 (mol ) 0.20-x 0.20-x x (0.20-x )+(0.20-x )+x=n x=0.40-n=0.4-0.4p/p 0 Α=(0.4-0.4p/p 0)/0.2=2(1-
p p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等内容,关键是理解压强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化学卷·2015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温州中学等)高三第一次月考(201410)】12、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图象曲线表示的是( )
反应纵坐标甲乙
A 等质量的钾、钠分别与足量水反应H2质量钠钾
B 相同质量氨,在同一容器中2NH
3
N2+3H2氨气的转化率500℃400℃
C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体积比1:3的N2、H2,
2NH3N2+3H2氨气的浓度活性高的
催化剂
活性一般
的催化剂
D 2molSO
2
与1molO2,在相同温度下2SO2+O22SO3SO3物质的量10个大气
压2个大气压
【知识点】钠钾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C1 G1 G2
【答案解析】A 解析:A、根据金属钾和金属钠与水反应可知,2Na~H2,2K~H2,等质量钾、钠,则金属钠的物质的量大,所以金属钠产生的氢气多,金属钾的活泼性比金属钠强,所以金属钾的反应速率快,故A正确;
B、对于反应2NH3⇌N2+3H2,温度越高化学发应速率越快,所以甲达到化学平衡用的时间短,故B错误;
C、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引起平衡移动,所以甲和乙达到化学平衡时,氨气的浓度相等,故C错误;
D、对于反应2SO2+O2⇌2SO3,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达到平衡时,三氧化硫的量乙高于甲,故D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钠钾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注意拐点处的含义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卷·2015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学科基础测试(201409)】31.(本题14分)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ƒM(g)+N(g)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n(Y)n(M)
①700 0.40 0.10 0.090
②800 0.10 0.40 0.080
③800 0.20 0.30 a
④900 0.10 0.15 b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1, 则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实验③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该正反应为_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说明上述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Y)= c(N)
B.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
C. v正(X) =v逆(M)
D.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4)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③、④中,达到平衡时,a与b的关系为__________(填选项),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A. a>2b
B. a=2b
C.b<a<2b
D.a<b
(6)图是实验①中c(M)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在图中画出实验②中c(M)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移动G1 G2 G4
【答案解析】(1)0.001mol·L-1·min-1 (2分,数值对单位不写扣1分)
(2)1 (2分)放热(1分)
(3)C (2分)
(4)60% (2分)
(5)A(1分)若温度不变,则b = a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 <a /2,即a>2b(2分)
(6)(2分)(曲线②达平衡时间小于t1且c(M)=0.008才得分)
解析:(1)实验①中,若5min时测得n(M)=0.050mol,浓度是0.0050mol/L,则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同时生成的N的物质的量也是0.0050mol/L ,因此0至5min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N)=0.0050mol/L ÷5min=0.001mol·L-1·min-1 ,
(2)实验③与实验②温度相同,所以实验③平衡常数与实验②中平衡常数相同,平衡时M的浓度是0.0080mol/L,则同时生成的N的浓度是0.0080mol/L,消耗X与Y的浓度均是0.0080mol/L,因此平衡时X和Y的浓度分别为0.01mol/L-0.0080mol/L=0.002mol/L,0.04mol/L-0.0080mol/L=
0.032mol/L,因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0.00800.0080
1
0.0020.032
⨯
=
⨯
;相同方法计算①的平衡常数
k=0.00900.009081
0.0310.00131
⨯
=
⨯
,可见升温平衡常数减小,即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A. c(Y)= c(N)不能说明正逆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B.反应物生成物全是气体,且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无论平衡是否移动平均分子量都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C. v正(X) =v逆(M) ,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D.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无论平衡是否移动混合气体的密度都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只有C符合题意。
(4)设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减小的浓度为x
X(g)+ Y(g)ƒM(g)+N(g)
开始0.02mol/L 0.03mol/L 0 0
x x x x
平衡0.02mol/L-x 0.03mol/L-x x x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k=1,解得x=0.012mol/L,X的转化率为0.012/
100%60% 0.020/
mol L
mol L
⨯=
(5)实验③、④中,若温度不变构成等效平衡,则b = a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 <a /2,即a>2b 。
(6)根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实验②中应该先达平衡,平衡时M的浓度为0.008mol/L,满足以上两点画图即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的移动,运用同一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可以顺利解决问题。
【化学卷·2015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01408)】19.(15分) SiCl4在室温下为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
把SiCl4先转化为SiHCl3,再经氢气还原生成高纯硅。
一定条件下,在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SiCl4转化为SiHCl3 的反应:3SiCl4(g)+2H2(g)+Si(s)4SiHCl3(g) ΔH=Q kJ·mol-1。
2 min后达到平衡,H2与SiHCl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 mol·L-1和0.2 mol·L-1。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SiCl4)=。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Q 0(填“>”、“<”或“=”)。
(3)若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与起始时等量的SiCl4和H2(假设Si足量),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相比较,H2的体积分数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原容器中,通入H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5)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缩为10 L,再次达到平衡时,
H2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为。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G1 G2 G5
【答案解析】
(1)0.075 mol·L-1·min-1 (2)c4SiHCl3
c3SiCl4·c2H2;>(3)减小(4)89.6 L
(5)0.1 mol·L -1<c (H 2)<0.2 mol·L -
1
解析:(1)根据同一反应的同一速率,速率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v (SiCl 4)=3/4v (SiCl 3)=
30.2/0.07542min
mol L ⨯=mol·
L -1·min -
1 (2)利用平衡常数的定义写出,注意反应物中硅为固体。
温度升高,K 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方向是吸热的,Q >0。
(3)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与起始时等量的SiCl 4和H 2(假设Si 足量),相当于加压,由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当反应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相比较,H 2的体积分数将减小。
(4)平衡,H 2与SiHCl 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1 mol·L
-1
和0.2 mol·L -
1,根据方程式知氢气
的浓度减小了0.2 mol·L -
1÷2=0.1 mol·L -
1,所以开始氢气的浓度为0.1mol·L -
1+0.1mol·L
-
1
=0.2mol·L -
1,原容器中,通入H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0.2mol·L -
1×20L ×22.4L/mol=89.6 L
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缩为10 L ,再次达到平衡时,
(5)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缩为10 L ,假设平衡不移动c (H 2)=0.2 mol·L -
1,但由于加压平衡右移c (H 2)<0.2 mol·L -
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c (H 2)>0.1mol·L -
1 所以H 2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为0.1 mol·L -
1<c (H 2)<0.2 mol·L -
1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移动,计算式要认真,关键是理解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卷·2015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10)】21.(12分)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I )、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 和CO 2等气体。
铜液吸收CO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Cu(NH 3)2Ac +CO +NH 3
[Cu(NH 3)3CO]Ac 。
完成下列填空:
(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选填编号)
a.减压
b.增加NH 3的浓度
c.升温
d.及时移走产物
(2)铜液中的氨可吸收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液的组成元素中,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氮、磷两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已知CS 2与CO 2分子结构相似,CS 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
CS 2熔点高于CO 2,其原因是 。
【知识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晶体结构G1 E2 E4
【答案解析】(1)bc (2)2NH 3+CO 2+H 2O=(NH 4)2CO 3、(NH 4)2CO 3+CO 2+H 2O=2NH 4HCO 3 (3)C >N >O >H ;NH 3和PH 3的稳定性或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4);CS 2和CO 2都是分子晶体,
CS 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
解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温度,选bc ;(2)氨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NH 3+CO 2+H 2O=(NH 4)2CO 3、(NH 4)2CO 3+CO 2+H 2O=2NH 4HCO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