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资企业在德并购失败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h sdo t i e cl ds T ngaP 瞄囵 翟墨豳■ ■ n N o e u■ 工‘ 匠 砌
浅析 中资企业在德并 购失败原 因
金 晶
( 同济 大学中德学院 国际经济法, 上海 2 0 0 ) 0 0 0
摘 要: 本文的 目的 亦是给予在德并购的中资企业 以借鉴。可 以预期 , 不久的将来 , 国并购市场的舞 台上将 出现越来越 多的 中国企业的面孔。 德
关 键 词 : 购企 业 ; 济 并 经
不言而喻 , 中围企业 家如此盲 目, 而 草率 决策的 弊端是 不言而喻的。 巾 国企业 在 并购 行 为上 的盲 目性 和随 意 性, 很大程度上 , 由于中国企业家过 于相信 自 是 己的感觉和对 目标企业 有限的 了解 ,而 不聘 用 专业 的并 购咨询 机构 , 括审计 , 包 评估 , 律师 一 系列 的与跨国并购有关 咨询所 导致的结果 。因 此, 解决中国企业在并 购盲 从性的首要建议 , 中 国企业在 并购 中要利用 富有经 验的咨询 团 队。 在咨询团队帮助下 , 用国际并购通行评估 方 运 法 , 目标企业进行客观价 值评估 , 对 从而计算 出 拟收购企业较为精确 的企业价值。从而 , 为收购 行为的成功 ,以及后续包 括企 业整合一 系列 问 题的解决 , 提供一个 良好平台。咨询团队应介入 整个 并购交易 以及并购后 企业 整合阶段 ,在并 购交易 各个 阶段 , 提供法律 , 的咨询意 见。 财务 2 中资企业并购 目的短视性 用其 自 的原材 料和零配件价格优 势 ,降低产 身 中国企业家对于收购德 国企 业 ,最大兴趣 回顾 20 年度 , 08 全球经济都被深深 地烙上 了危机二字 。 2 0 0 8年全球并购市场萎靡 , 全球 并购市场总额较之上一年度 下降 了 2 % 。 8 而德 国并 购市场 较之全球市场 , 呈现小 幅下 降 , 并购 总额较之 2 0 0 7年度下降幅度仅 为 6 %,从 18 80 亿美元降至 1 6 亿美元 。 70 但德 国并购交易件数 较之 2 0 0 7年 度却有小幅 回升 ,从 2 0 0 7年度 的 19 2 5起升 至 2 0 0 8年度的 11 4 l起 ,增长幅度将 近9 %。经济危机下德国并购市场并购总额有所 下降, 而并购交易宗数微升 , 并购企业 标的规模 趋于小型化 。大量的德国企业 , 特别是 面临着后 继无人窘境 的中小型家族企业或者是 康采恩集 团的某些非 核心业务成为并购标 的 ,这对于积 累了一定经 济实力 ,敢于走 出国门的中国企业 无 疑 是 一 个 重 大 契 机 。 一 方 面 中 国企 业 通 过 并 购行 为取得 先进 的技术 ,专利 以及 目 企业在 标 欧洲 的销售 渠道 , 另一方面 , 中国企业也 可 以利
闭。近 年来 , 国政界 , 德 企业界对 于中国企业并 购德 国企业 持不乐观的态度 ,媒体上更 是对 中 国企业并购失 败 ,目标企业员工失业 的案例紧 抓不放 ,造成了很严重 的负面影 响。 笔者 认为 , 中国企业 在并购德国企业时 , 于并 购德 对 国企业 目的性 , 基于长远的考虑 , 应 不仅仅 局限 获取 目标企业 核心技术和 品牌 ,而是对 于 目标 企业将来 的定位 以及其发展有 明确规划 。在并 购过程 中,应 与 目标 企业就此进行详细 及时真 诚地沟通与交 流 ,使得中德企业双方对 于 目标 企业发展有一个 清晰认识和规划 ,而不是单 纯 为了专利或是品牌 的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 3中国海外投 资审批制度的不合理性 德国的市场经 济体系十分的成熟 ,企业 间 的并购完全属 于企业 所有人私人行为 ,除了在 少数特殊领域 ,德 国政府 对企业间并购行为没 有任何 限制 。相比较 而言 , 中国政府对对海外投 资行 为的监管仍然 十分严格 ,海外投资审批手 续繁琐 。审批 机构 的多元化 , 必然会导致 市批手 续繁琐 , 办事效率低下。比如 , 将项 目中请 书、 可
更何况 中国与德 国 ,二者在社会体制 ,法律制 度 , 言 , 化上的 巨大差异 , 语 文 更增加 了并购 的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本文 尝试 对解读 中国企业 并购德 国企业 失败的原 因并给 出解决 的建 议 , 以期对并购德 国企业 的中国企 业有一定借 鉴以 及参考。 1中资企业并购行为盲 目性 迄今为止 , 海外并购对 于中国企业而 言, 还 属于新生事物 ,许多 中国企业 在并购行为实施 中 , 乏经验 , 定并购行 为 的重大 问题 时 , 缺 决 大 多数只是依赖于企业一把手 的个 人意见 以及 对 拟并购德国 目标企业 的有 限了解 。由此导致 的 结果 , 必然是 收购行为风险性骤然增大 。以 目 标 企业价格为例 , 目标企业价格 的多寡 , 如何最 大 程度上准确地界定 目标企业 的价值 ,是收购过 程中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 ,在并 购德 国企业 中, 中国企业往往是根据国 内收购惯 例 , 按照企 业拟对 目 企业投入的资金 以及 目 企业注册 标 标 资金就对收购价格与德方达成一致 。 并购交易 , 特别跨 国并 购交易 ,其在法律程序上 的复杂性
专 品牌 , 销 品成本 , 一定程度上 , 购行为使双方 的企业达 莫不 在与德 国企业 的核心技 术 , 利 , 并 成双赢 。然 而, 任何 事物都 有利弊 的二 面性 , 并 售渠 道 , 在并 购成功 之后 , 对于 目标 企业运 作 , 购行 为本身 就蕴含着极 大风 险性和 不确定性 , 发展缺 乏规划 ,导致 了 目 标企业破 产 ,甚至关
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 , 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 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 , 这样会破坏横 向和纵向公平。 提高征收管理手民 减少税源流失。推行全 国 统一的纳税 ^ f 识男 号制度。 J 应通过税法或其他相关 法律规定 , 强制建立唯一的、 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 别号, 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 , 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有 关情况的部门或单位, 必须使用纳税人识别号。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