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高频考点超全总结
人教版中考生物重点考点整理
![人教版中考生物重点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d7132b7375a417866f8fed.png)
人教版中考生物重点考点1.生物的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④生物都有生长发育现象;⑤生物都可以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⑦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⑧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等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动、植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4.跟动物相比,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子萌发的环境(外部)条件:①适量的水分;②充足的空气;③适宜的温度。
7.开花到结果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8.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都凋落,子房继续生长,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种子的胚。
9.光和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光和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并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CO 2。
这就维持了生物圈中CO 2和O 2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11.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大类。
13.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一般是贮存备用的物质。
1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场所)15.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16.体循环: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体循环的结果: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氧含量变少)17.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8700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b.png)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1. 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主要由根、茎、叶和花四个部分组成。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体;茎连接根和叶,起着支撑植物和输送物质的作用;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花则是植物进行繁殖的器官。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其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3.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为了获得能量,将葡萄糖和氧气通过细胞呼吸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发生在植物的细胞中的线粒体中。
4. 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进行,产生新的个体,具有遗传的多样性。
无性生殖则是通过植物体的一部分切分或者分裂来产生新的个体,遗传上与父本一致。
5.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个体基因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过程,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者基因重组等因素导致的个体遗传特征的改变。
6. 生物链: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生物系统的网络。
生物链由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金字塔构成,食物链描述了食物从生物到生物的传递过程,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交织而成的网络。
7.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指的是由单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其功能全由单个细胞完成。
多细胞生物则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不同细胞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细胞间的协作完成生物体的功能。
8.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因子所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由多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体)和生物群落周围的非生物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等)所组成。
9. 人类的调节功能:人类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调节身体的功能。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身体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复习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d710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复习总结一、内容概述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站在中考的门槛前,是不是对初中生物的学习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呢?初中生物课程涵盖了生命的奥秘、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的中考知识点吧!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一下重点,给这一学科的学习做一个圆满的收尾。
首先我们得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先得有个大概的了解。
生物这门学科,主要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我们会学习细胞、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这些都是我们了解生命世界的基础。
知识点虽然多,但只要梳理清楚逻辑,就能轻松掌握。
其次我们会深入探讨生命的奥秘,包括生物的生殖、遗传与变异等知识点。
这些内容看似高深,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特别是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涉及很多有趣的现象和例子,如基因的奥秘、基因的变异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这些内容就像是解谜的过程,让人欲罢不能。
同学们可以把握这个章节的每一个考点和关键点进行针对性复习哦!这样一来考试就更得心应手啦!记得这些考点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而是你深入了解并理解的精髓哦!1. 简述中考的重要性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会面临的一场考试,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检验,更是迈向更高阶段学习的重要关口。
这一时刻不仅检验我们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成果,更是对我们综合素质的一次考察。
可以说中考是我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场考试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复习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强调生物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我们都知道,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而在中考这场重要的考试中,生物学科的地位不可忽视。
毕竟生物学是我们了解自然、了解生命的基础,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必背提分要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必背提分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898bc4680203d8ce2f24be.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必背提分要点总结要点1初中生物易错字要点2生物中常考的“过程”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取拿与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3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1)植物细胞:擦→滴→撕→展→盖→染→吸(2)动物细胞:擦→滴→刮→涂→盖→染→吸4.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动物体(或: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2)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5呼吸的全过程: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6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7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8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9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正立的像10.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1尿的形成具体过程12反射弧的传递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13.分类单位从小到大的顺序:种→属→科→目→纲→门→界14.昆虫的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幼虫-→成虫15.原始生命的起源过程:(原始大气) (氨基酸、核苷酸) (蛋白质、核酸)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原始生命(标志: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16.脊椎动物心脏进化比较:鱼类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类的心脏为两心房-心室→爬行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为两心房两心室。
17.植物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18.人类进化的过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19.酸奶的制作步骤:灭菌-→接种-→密封-→发酵要点3生物中的“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和光能合成细菌。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知识清单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838893fff7ec4afe04a1dffa.png)
生物考点部编版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知识清单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是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6、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23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6f9a2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a.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填空:1.人体是一种统一旳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旳调整作用;尤其是神经系统旳调整作用。
人旳新陈代谢就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整下进行旳。
其中神经旳调整起到了主导旳作用。
2.细胞组织(4种)器官系统(8个)人体。
3.人体细胞旳基本构造一般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个部分,植物细胞旳构造中,还有细胞壁、液泡等。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构造和功能旳基本单位。
4.组织是由某些形态和功能相似旳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旳。
人体有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常见旳组织有(营养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等)5.器官由不一样旳组织按照一定旳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旳构造。
6.系统由可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旳多种器官构成。
7.人体内较大旳腔:颅腔和体腔(体腔又包括胸腔和腹腔,腹腔旳下部是盆腔)。
8.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心脏是血液循环旳动力器官。
11. 血液旳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而血细胞又由3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构成。
12.成年人旳血量约为体重旳7%—8%,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健康旳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每个公民有献血旳义务。
13. 心率:心脏在单位时间(一分钟)内跳动旳次数。
正常值60——100次/分。
14. 心脏重要由心肌构成,它旳四个腔分别为: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
15.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16. 把血液送出心脏旳腔:左心室、右心室;接受血液流回心脏旳腔:右心房、右心房。
房室瓣:它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它只能向心室开,其作用是: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它在心室与动肪之间,它只能向动脉开,其作用是: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17. 体循环旳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必备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必备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a90833844769eae009edbf.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必备考点总结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鳃丝中Co2—水中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
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整套)知识点全汇总
![(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整套)知识点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375c51489eb172dec63b737.png)
(人教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全汇总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叫传染病。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称为病原体。
不同的病原体能引出不同的传染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二、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传染病若能在人群中流行, 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1.传染源:指能散布病原体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 如对患病病人实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如搞好个人卫生, 或喷洒消毒液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如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等。
预防传染病时, 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采取综合措施, 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抓住主要环节, 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传染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坚持不懈,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一项重点措施。
能力模块突破四、传染病知识归纳1.传染病的概念2.常见传染病的分类五、传染病易混概念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指直接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是引起传染病的直接根源;传染源, 指病原体的携带者,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 是将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给感染者的中间媒介, 如飞沫、空气、饮水、食物、吸血的节肢动物等生物、体表接触。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昆虫的生殖特点:体内受精、卵生3.家蚕的发育完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要经过蛹、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 常见变态发育的昆虫有菜粉蝶、蜜蜂、蚊、蝇、蛾等。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个高频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个高频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1f0bec240c844769eaeebf.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50个高频考点总结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物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1.在视野看到的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像移到中央。
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其实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着‘p’,视野里看到的其实是‘d’。
判断方法:把纸片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4.细胞的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轻刮口腔内侧、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用吸水纸吸)。
16.与绿色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绿色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均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新最中考初中三年生物必考超全知识总结
![新最中考初中三年生物必考超全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f04e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a.png)
生物是初中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科,主要涉及人体健康、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中考中,生物也是必考科目之一、下面是新
最中考初中三年生物必考超全知识总结,具体如下:
一、细胞生物学
1.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细胞器官: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3.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4.细胞的功能:生长、代谢、分化、增殖等。
二、遗传学
1.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功能和特点。
2.遗传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基本概念。
3.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显性性和隐性性等。
4.变异与进化: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变异类型。
三、生物多样性
1.物种概念:种的定义、分类原则以及分类标准。
2.动植物分类: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分类单元和特征。
3.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各种特殊适应环境的生理和形态结构。
4.物种灭绝:物种灭绝的原因、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
四、人体健康
1.生长与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
2.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3.呼吸与循环:人体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消化与营养: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消化作用,营养物质的种类和
功能。
五、生态学
1.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概念的理解。
2.生态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不同的生态关系。
3.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稳定性和破坏原因。
4.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种类、影响和减少污染的措施。
备战中考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10大必考知识点梳理
![备战中考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10大必考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39e88b227916888586d776.png)
备战中考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10大必考知识点梳理专题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及基本要求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
收集数据。
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
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变量:在“假设”中,对研究对象有影响的因素就是变量;再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中除这个研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误差。
专题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重点在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显微镜结构识记口诀:目镜物镜反光镜,镜座镜柱和镜臂,镜筒下连转换器,准焦螺旋分粗细,载物台上压片夹,通光孔下遮光器。
(2)显微镜的使用的图要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边向目镜内观察,一边转动反光镜,看到白色光亮的圆形视野,表示对光成功。
(完整版)初三生物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版)初三生物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0845627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4.png)
(完整版)初三生物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本文档旨在提供初三生物全册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准备考试。
以下是知识点的精华总结:1. 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能够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
-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根据细胞类型、营养方式、体内结构等。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等功能。
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遗传特征给后代。
- 基因的组成和作用: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单位,通过遗传物质DNA来传递信息。
4. 生物的养分与生长:- 养分的种类和作用:生物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来维持生命活动。
- 生长的过程和调节: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温度、光照、水分和营养等条件来实现正常生长。
5. 生物体的调节与保护:- 激素的作用和调节:生物体通过激素来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如体温调节、代谢控制等。
-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意义: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排除病原体,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6. 生物的繁殖与发育:-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 发育的过程和调节: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个体成长,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该文档提供了初三生物全册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生长过程、调节机制和繁殖发育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复和巩固,提高在生物学考试中的成绩。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知识点总结(三)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知识点总结(三)](https://img.taocdn.com/s3/m/92ae48dc58fafab068dc0267.png)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知识点总结(三)第二节动物与人生活关系⑴与人的关系食用、观赏、药材、衣服等。
⑵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应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好处。
(要求掌握)要会举例会区分: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细菌很小,要观察细菌形态的话一定要借助于高倍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3、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
4、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
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
第二节细菌⑴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⑵法国的巴斯德进行了“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的产生。
⑶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
(病毒比它还小)⑷形状:呈球、杆、螺旋状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5)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分裂生殖、20-30分钟一次。
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⑹动物、植物、细菌细胞的对比⑺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7)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第三节细菌真菌(酵母菌、蘑菇、霉菌)一、酵母菌⑴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必背知识点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全)--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6abbd87c1cfad6195fa7b5.png)
初中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动物:出汗、呼出气体、排尿;②植物:落叶)、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繁殖、除病毒外,都有细胞构成。
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食物链书写要求:①只能以生产者开始;②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7.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8.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显微镜的使用: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③在视野看到物象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象才能移到中央;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污点在物镜上。
2.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①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侧撕下小块透明的薄膜;④展:所取材料放于载玻片的清水滴中,展开使其形成薄层;⑤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的盖上,可减少气泡产生;⑥染、吸: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人教版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
![人教版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9e54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3d.png)
人教版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中考生物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物复习是值得每位考生关注的。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好初中重要知识点,对中考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帮助考生顺利过生物考试关!【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第一单元】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1)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
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备战2024中考生物教材知识强梳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备战2024中考生物教材知识强梳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eeca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6.png)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P12
影
响生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态物 生 存 的
因 素
生物 生物间 因素 的关系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因
寄生关系
素
知识梳理 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16-17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 知识梳理
复习: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P4考点一:生物的特征——(一需一有四能)
吃谷粒 要呼吸 呼出二氧化碳
受到惊吓会飞走 会生蛋孵小鸟 一窝小鸟毛色不同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产生的废物 (植物落叶;动物排汗、排尿、呼吸)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繁殖
( 右下方 )移动。 5、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视野( 变暗)、体积( 变大)、数
目( 变少 )。 6、目镜倍数越大,长度( 越短),物镜倍数越大,长度
( 越长)。 7、光线弱时,用( 大 )光圈,( 凹 )面镜
P42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七步骤:
擦 滴 撕 展 盖 染吸
P46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七步骤:
擦 滴 刮 涂 盖 染吸
材料要求: 薄而透明 绘图要求: 较暗部分用铅笔细点表示
细胞核 细胞膜 液泡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质
细胞壁
植物细胞模式图P45
动物细胞模式图P48
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里都含有线粒体。
不同点: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P50 细胞的生活
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等 1. 细胞中的物质
中考备考生物核心知识点-人教版
![中考备考生物核心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92574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6.png)
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9.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f组织。
器官-系统一人体。
10.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f组织f器官f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1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星出(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2.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按寄生细胞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o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蘇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垦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蘇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蘇植物:葫芦薛、墙蘇。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和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宜果皮包被。
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
3.种子的主要结构。
主要由种皮和胚组成。
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菜豆种子子叶两苴,是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藏在丑t里。
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4.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5.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増加数量和俚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体积。
6.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堑萱。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理内部。
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生物备战中考高频考点超全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
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
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
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
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
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
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
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3、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4、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
白质的酶
45、关注食品安全。
46、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
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
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