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地区近30a降水雷暴及趋势分析
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https://img.taocdn.com/s3/m/5194ae7e02768e9951e738a2.png)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58年10月截流。
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
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
随即,1960年制版的五毛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
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
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
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
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
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
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
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
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
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
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
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三门峡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三门峡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a03f3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5.png)
河南科技 Journal of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地球与环境
三门峡市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邢甘甜
(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 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 2020 年 5 月 29 日三门峡市冰雹天气的产生
XING Gantian
(Sanmenxia Meteorological Bureau,Sanmenxia Henan 47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sounding data and Doppler radar data to analyze the weath⁃ er situati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dar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il weather in Sanmenxia on May 29,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ilstorm process was caused by the high-altitude southwest airflow in front of the trough; the shear lines of 700 hPa and 850 hPa provided the trigger conditions for lifting; the height of the 0 ℃ and 20 ℃ layer was conducive to the occurrence of hail, and the strong vertical ascending movement and the deep humidi⁃ ty area also provided favorabl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hail; the hail echo area was small but strong; the thermal instability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of cold top and warm bottom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rong convection; when making short-term forecasts and warnings of hail, perhaps ET and VIL should be prioritized to CR or R monitoring to better achieve forecast and warning effects. Keywords: hail storm;weather situation;Doppler radar
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特征分析
![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550d89767f5acfa0c7cd0f.png)
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特征分析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三门峡降水天气较多,几乎每年均会发生暴雨、雷电灾害,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为了及时掌握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气候变化规律,从而更好的防灾减灾,最大程度的降低暴雨、雷电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地区近三十年来的降水、雷暴天气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掌握该地区暴雨、雷电气候特征,以期为当地开展暴雨、雷暴预警预报及暴雨灾害防御提供重要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本文研究资料为1981-2010年三门峡地区四个国家基本气象站(三门峡、卢氏、灵宝、渑池)地面观测资料,规定日降雨量≥50mm为1个暴雨日;本文主要采取气候倾向率等梳理统计方法对三门峡地区降水雷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2.结果与分析2.1降水气候特征分析2.1.1 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统计分析1981-2010年三门峡降水数据资料可知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不但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突变性。
通过分析三门峡地区四个站点三门峡站、卢氏站、灵宝站、渑池站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可知,三门峡地区四个站点的年降水量整体上均呈减少趋势,但是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有所差异。
其中,三门峡站近三十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48.168mm/10a;卢氏站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16.464mm/10a;灵宝站的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15.264mm;渑池站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24.1 mm/10a。
在这四个测站中,只有三门峡站气候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他三站均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
近三十年降水量减少幅度最大的为三门峡站,其次为渑池站,卢氏站减少幅度要大于灵宝站。
2.1.2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由三门峡地区各站点降水年代际分布图分析可知,1981-2010年间三门峡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年代为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最少的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以来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仍然低于20世纪80年代。
三门峡市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三门峡市近50a气温变化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f6f23e10661ed9ad51f3e4.png)
由图 1 表 1 看 出 ,9 0 2 1 年 三 门峡 市年 和 可 16- 00 平 均气 温 上 升 趋 势 较 为 显 著 , 别 在 1 8 -2 1 年 特 9 4 00
三 门峡 市年 平均 气温 上升 趋势 最 为突 出 。t 变化 具 .
由三 门峡 市 月 气 温 极 值 Ma nK n a 检 验 结 n . e dl l
果 ( 1 可 以看 出 : 门峡 市 16 -2 1 年 每年 月气 表 ) 三 90 00
温最 低值 ( ) 有不 显 著 的 上 升 趋势 , t t具 且 的变 差 系数 较 大 ( v= . 9 , 本 上 出现 在 1月 ; 每 年 C 24 )基 而
后 下降 ;9 5 1 7 年 , 1 6 - 9 6 年平 均气 温略 有 上 升 ;9 7 17 — 1 8 年 , 平 均 气 温 出 现 下 降 趋 势 ;9 5 2 1 年 , 94 年 18 - 00 年平 均 气 温 一 直 缓 慢 上 升 。 由 M n . e dl 检 验 a nK n a l
高气温 4 . O 2℃ , 端最 低气 温 一1 . 极 2 8℃ , 年 平 均 全
气 温 日较 差 9 7o 年平 均 日照 时数 2 8 . , 平 . C, 15 8h 年 均 降水 量 5 9 3I 5 . l T m。
1 2 数 据 来 源 .
大 区域气 候 变化趋 势 与 区域 气 候 会 有 所不 同 , 究 研 区域 气候 变 化趋势 已成为 当今热 点 。 依据 IC P C的报 告 ,9 6 2 0 年全 球平 均 地 面 10 - 0 5
00 ) . 5 。从变差 系数来看 , 季 、 春 夏季 和秋 季 的气 温 变 化较为平稳 , 而冬季气温相对变异较大( v= .5 。 C 0 8 )
渭南市三门峡库区防汛形势初步分析
![渭南市三门峡库区防汛形势初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056640e45c3b3567ec8b70.png)
于去 年黄河 流域 上游 来水偏 多 ,干 流水 库蓄水 总 量
方 面 ,渭河 河 口段 河 势 出现 不 利 变 化 ,河 弯增
5 5
维普资讯
中 国 防汛 抗 旱
20 06年 第 3期 (0 6年 9月 ) 20
多 ,出流不 畅 ,不利 于黄 、渭 河洪 水对 潼关 河床 的
二 、潼关高程 居高 不下 并 未得到 根本 改
变
为降低 潼关 高程 ,省 市做 了大量 的一 ,引起 L作 了水 利部 和黄 委 的重视 ,国家 已经采 取 了一些 积极
措 施 来逐 步解 决 ,但需 要…・ 个相 当 长的过程 经 过 “ 3 8 和 “ 5 1 ” 两 次洪 水 冲 刷 ,加 之 今 年 3 O.” O. O
“ 3 8 和 “ 5 1 ” 秋 汛 洪 水 之 后 ,渭 河 下 游 发 O.” O .O 生 秋汛洪 水 和局部 洪涝 灾害 几率 明显 增大 。
三是黄 河干流 水 库蓄 水总 量达 到历 史最 高 。 由
干 流河床 更加 宽浅 散 乱 ,河 床 稳定性 降低 ,滩槽 不 分 ,游 荡 、摆 动频 繁 。横 河 、斜 河 和 “ ” 型河 弯 S 增 多 ,危 及堤 防 、公 路 和村 庄 的安 全 。 自 17 9 0年 以来 ,黄 河 主流西 倒 ,形 成 黄 河 夺渭 的严 重 局 面 , 引 起渭 河 口上 提 ,上提 距 离 曾一 度达 到5 k 一 m;另
黄 河潼关 高 程居 高不下 ,河 道 泥沙 淤严 重 ,小 水 大
灾 频 繁发生 ,防不胜 防 ,给我 市 防汛带 来一 系列 严 重问题 ,加 之受 气 候 变 化 和河 道 冲淤 变 化 的影 响 , 又 出现 丁一些新 的情 况 和不 利因 素 ,库 区将 面 临着 十分 严 峻的 防汛 形 势 。
三门峡市小流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治理对策
![三门峡市小流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治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2110b4960590c69ec37613.png)
2009年9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Sep..2009篁!堂竺!塑!竺竺翌型堕璺皇望竺竺翌兰i璺墅垃!竺垫里生∑竺!:!:堕!!区域发展研究三门峡市小流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和治理对策马晶卢巍(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三门峡为河南省乃至我国十分重要的贵金属、能源非金属等矿产地,由于历史开采等原因而形成了众多的露天开采采坑和土岩等废弃物排土场,会不同程度地阻塞上游夏秋大气降水引发的地表径流下行.一旦阻塞行洪,达到极限值后,势必导致积存的土岩稳定性降低。
从而产生滑坡。
并在洪水作用下形成泥石流。
冲击下游建(构)筑设施,并对地表植被、田地、林地等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
甚至危及人民生命安全。
有效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应采取科学规划排土场库址,建设配套防护设施,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网络等措施;泥石流的治理应采取场(库)区上方截流疏浚,加固和建设防护性设施等措施。
关键词:小流域:露天采坑;排土场;泥石流;治理中图分类号:X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9)03—0033—02收稿日期:2009-07-15作者简介:马晶(1981一),女,河南灵宝人,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助理工程师。
1引言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总人口223万,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是河南重要的黄金、煤炭、铝土等矿产资源产地.随着=三门峡市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因露天采场边坡岩体松动形成“浮石”.构成严重的崩塌隐患,以及采矿过程中固体废弃物排放所形成的排土场.存在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隐患,压占、破坏土地和植被.严重威胁下游工业以及民用建筑设施.给当地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
2泥石流隐患的分布及基本特征矿山开采副产废弃物排放包括废石(土)、选矿尾矿、煤矸石等,在三门峡市的灵宝、陕县、渑池、义马、湖滨区均有分布。
三门峡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简析
![三门峡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1f61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a.p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 2023, Vol.13 No.6三门峡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和服务简析魏璐璐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三门峡 472000摘要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天气分析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20年2月14—16日发生在三门峡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与影响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主要是由地面冷高压和500 hPa上贝加尔湖以北的冷涡引导较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
EC数值预报的高度场、温度场、气压场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都表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
结合此次寒潮过程的服务情况,可以为今后做好三门峡市寒潮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寒潮;冷高压;冷涡;气象服务中图分类号:P45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6–0094-03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由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天气形势下快速加强并向中纬度地区入侵,会造成沿途大面积的大风、剧烈降温、雨雪天气[1]。
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会对农牧业、交通、电力以及人们日常活动和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寒潮与冷空气活动密切联系,冷空气的活动在数值预报上有所反应。
根据河南省的寒潮标准,在一次降温过程中,最低气温24 h内下降8 ℃以上,或48 h内下降10 ℃以上,且最低气温降至4 ℃以下,即为一次寒潮过程。
寒潮也是影响三门峡地区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选取常规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分析方法,对2020年2月14—16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寒潮天气的机理认知,为今后提高三门峡市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和及时率提供科学依据。
1 天气概况2020年2月14—1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三门峡市出现了大范围降温、大风和降雪天气过程。
14—15日大部分地区24 h降温幅度达到了寒潮标准(表1)。
三门峡水库低水位运行对岸边地下水的影响
![三门峡水库低水位运行对岸边地下水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bcfc8e4102de2bd97058806.png)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9 9ji n 10 —39 2 1 .00 4 o:0 36 /. s.0 017 .0 1 1 . 1 s 中图 分 类 号 :X 4 13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 省 西部 , 大陆性 半湿 润季 风气候 区, 属 四季分明。据三 门峡 市气 象站 15 -2 0 9 7 03年 的气 象 资料 , 该 市 多年平均气温为 1 . 最低气温为 一 6 5o 最高气温 为 3 6o C, 1 . C, 4. 3 2℃ 。多年平均降 水量为 5 7 0 i 年际 降水 量变化 大 , 4 . 0h m, 丰水 年最 大降水量为 9 84mm( 0 3年 ) 枯水 年最小 降水量 8 . 20 , 为 2 3 3r 19 5 . m( 97年 ) a 。年 内降水分 配不均 ,_ 9月 降水量 占 6_ 多年平均 年降水量的 6 % , 3 多年 平均蒸发能力为20 15m 5 . m。 三 门峡市 地势南高北低 , 相对 高差为 32m, 3 以黄河 为最 低 侵蚀基准 面 , 区内地形被侵蚀 切割 , 总轮廓 以岭 沟相 间为特征 。 按其成 因和形 态 、结构 , 分为黄 土台塬 、冲洪积平原两 大地貌 单元 。黄 土台塬分 布于 测 区东部 和南部 , 面平 坦 , 向河谷 塬 微
Ab t a t s r c :Co i i g wi n e r fg o n wae n trn a a h a e n lz d e vr n n a mp c n s o e g o n wa e n t e c s mb n n t ma y y a so r u d tr mo i i g d t ,t e p p ra a y e n io me tli a to h r r u d tri h a e h o o w wae e e ft eSa me xa Re ev i.Th e u t h w h t e in lg o n wae u t i e o d c i es b tn i l fe w a e pe ai n fl t rlv lo n n i s r or o h er s lss o t a g o a r u d t rs san d t e ln u sa tal a trl w tro r t r y o o a d f r d r g o a r u d tr d p e so u n ls c s S n n i t ,S a x a u ty a d L n b o To n o me e in g o n wa e e r s in f n e u h a a me xa Ci l y h n in Co n r n i g a wn . Att e s me tme i c a g d h a i t h n e
三门峡市暴雨基本气候特征分析
![三门峡市暴雨基本气候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eea76e1ed9ad51f01df2e4.png)
增 刊
气 象 与 环 境 科 学
M ee r lgc la d En io me a ce e to oo ia n v r n ntlS inc s
Vo . 9月
三 门 峡 市 暴 雨 基 本 气 候 特 征 分 析
1O 3
气 象 与 环 境 科 学
第 3 4卷
暴雨 主要 出 现 在 7 月 , —8 7月 最 多 ; 4月 最 少 ( 表 见
2) 。
表 2 三 门 峡 市 4站 1 7 - 0 5 4 0 暴 雨 次 数 9 1 2 0 年 一l 月
月 份/ 月 次 数/ 次 4 1 5 4 6 1 2 7 4 1 8 3 1 9 1 7 1 0 6
和 南部 山 区出现 暴雨 较多 。 3 2 季 分 布 .
1 三 门 峡 市 地 形 特 征
三 门峡 市地 处豫 西 山区 , 照地 貌形 态 和成 因 , 按
地 形 可分 为山 地 、 陵 和塬 川 河 谷 。 主要 山脉 有 小 丘
秦 岭 、 山 、 耳 山 和 伏 牛 山 , 拔 高 度 在 10 — 崤 熊 海 00
I 志 乎
( 门 峡 市气 象 局 , 三 河南 三 门峡 4 2 0 7 00)
摘 要 : 用 三 门峡 市 4个观 测 站 17-20 年 的历 史 资料 , 析 了三 门峡 市暴 雨 的 时 空分 布 特 征 以及 造 成本 利 9 1 05 分 地 暴 雨 的 主 要 天 气 系统 等 。 结 果 表 明 , 门峡 市 暴 雨 主 要 集 中 出现 在 夏 季7 月 , 以 7月 最 多 ; 部 和 南 部 山 区 三 —8 尤 东 暴 雨 日数 较 多。 影 响 暴 雨 的主 要 天 气 系统 :O P 5 0h a三 门峡 处 于 副 高 边 沿 西 南 暖 湿 气 流 中 ,0 P 70 h a受 东 西 向切 变
2013年三门峡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评价
![2013年三门峡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c1ae960f46527d3250ce009.png)
2013年三门峡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评价摘要概述了2013年三门峡市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对年内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及主要气象要素作了评述,最后着重分析了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影响。
2013年三门峡市气候特点为:年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总日照时数正常。
年内主要气候事件有大风、大雾、高温、干旱、暴雨、冰雹等。
关键词气候;变化特征;影响;评价;河南三门峡;2013年1 气候状况评价将三门峡市四季时段作如下划分:冬季指上年12月至当年2月,春季指3—5月,夏季指6—8月,秋季指9—11月,全年则指当年1—12月。
现概述2013年三门峡市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1.1 气温2013年三门峡市年平均气温13.5~15.1 ℃,各地与常年同期相比显著偏高0.7~1.2 ℃。
2013年三门峡市冬季平均气温正常,季平均气温-0.5~1.2 ℃,与常年同期相比,卢氏略偏高0.1 ℃,其余各地偏低0.5~0.7 ℃,均属正常。
春季平均气温正常,季平均气温14.3~17.0 ℃,与常年同期相比,各地偏高0.6~1.8 ℃,均属正常。
夏季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季平均气温在25.6~27.5 ℃,与常年同期相比,市区、灵宝偏高1.2~2.1℃,其余各地均属正常。
秋季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季平均气温在13.5~15.5 ℃,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0.9~1.7 ℃。
2013年12月月平均气温1.0 ℃,与常年同期相比偏低0.7 ℃,属正常。
年极端最低气温-13.4 ℃,出现在1月4日(渑池);年极端最高气温40.1 ℃,出现在7月3日(灵宝)。
1.2 降水2013年三门峡市年总降水量338.5~557.5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市区偏少34%,其余各地均属正常。
2013年三门峡市冬季总降水量基本正常,季总降水量在16.8~28.8 mm,与常年同期相比,卢氏偏少24%,市区偏多56%,其余各地正常。
三门峡市2005—08—17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三门峡市2005—08—17暴雨天气过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af816f27d3240c8447efe0.png)
图 1 1 -1 日 50h a 线 及 5 8 gm 线 位 置 演 变 图 5 7 0 P 槽 8 dp
图 中数 字 , 两 位 为 日期 , 两 位 为 时 次 , 同 前 后 下
1 2 7 0h a形 势演 变 . 0 P 在 8月 1 5日0 1-1 8 ̄ 6日0 3 8时 7 0h a图上 , 0 P 热
1 3 地 面 形 势 .
8月 1 日 0 5 8时 5 0h a高 空 图上 ,5号 台 风 0 P 1 “ 珊瑚 ” 1 日登 陆 后 减 弱 为 热 带 低 压 , 热 带 高 在 2 副 压 东移 北抬 , 门峡 市 处 在 副 高 西 南 内侧 的偏 东 气 三 流 中 。河套 地 区有 一 低槽 , 水 汽 只 输送 到陕 南 一 强 带 , 区降 小 雨 。1 日0 -2 时 , 带 低 压 逐 渐 消 本 6 8 0 热 失 , 高东退 南压 , 副 低槽 随之 东 移 加 深 , 区处 在低 本
收 稿 日期 :0 6— 5—1 ; 订 日期 :07— 6— 9 20 0 2修 20 0 2
三门峡地区近30a降水雷暴及趋势分析
![三门峡地区近30a降水雷暴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377c3787c24028915fc3c5.png)
线 性趋势 : 用X i 表示 样本 量为 n的某气候 变量 , t i 表示 x i 所对应 的时 间,建立 x i 与t i 之间的一元线性 回归方程 : f =a+b t i, i _ 1 ,2 ,… , n 即用一 合理的直线表示 X与 z 之 间的关 系。式 中 a为 回归
回归 系数 b,表示气候变量 的变化趋势倾 向。b > 0 , 说明 X随时间 t 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D < o 时, 说明 X随时间 t 的 增加 呈下降趋势。b值的大小反映了 上升或下降的速率, 即倾向 程度。 相关系数 表示 变量 X与时间 t 之 间线性相关 的密切程度 。 3 降水量 的分布情况 河 南 的降水 ,主要 来 自季风 带来 的暖湿 气 流 ,三 门峡也 不例 外 。年际 变化有 其周 期性 、随机 性 、趋 势性 ;年 内变化 是指 降水 量 随季节 与月份 的变 化而变 化 。不 同地 区其 降水 量 主要 受季 风强 弱 的影 响,与 当地所处 的气 候带 、距 水域 远近 以及 地形 地貌 有关 。降水 量年 际变化 大 ,分布不 均匀 ,常发 生干旱 、洪涝及连旱连 涝灾害 [ 7 - 1 0 ] 0季风强 弱 、进退情况直接 影 响到 降水 的范 围和量值 。三 门峡市 降水 量 的年际变 化 、年 代 际变化 和年 内变化 都 比较 明显 。1 a 当中 ,不 同的季节 降水 量会 有很 大 的差异 ,有季 风气 候 的明显特 点。不 同年代 降水 量也不 同。 日 最大降水量,指 2 4 h内最大的降水量 ; 暴雨是指 2 4 h 降 水量 ≥ 5 0 m m的降水 。 3 . 1 降水 的年 际分布 通过对三门峡 1 9 8 1 ~ 2 0 1 0 年降水资料的数据统计分析,年降 水量 的变化既有规律性又有突变性 [ 1 1 - 1 3 ] e用 E x c e l 软件 ,作出各 站雨量在 3 0 a 间降水的变化 曲线图 ,图 l 一图4 ,可以看 出各站 不 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 隋况 。横坐标代表 从起始年至终止年的年 份 ,纵坐标代表年平均降水量 ,蓝色 曲 线为降水量变化曲线 , 黑 色为降水线性变化趋势线 ,图 5 曲线为各站年降水量总图。
三门峡市冬春交季一次强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
![三门峡市冬春交季一次强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721cf619e8b8f67d1cb917.png)
总613期第6期2017年6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三门峡市冬春交季一次强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魏璐璐(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以及日本传真图等,诊断分析2017年2月20-21日三门峡市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得出三门峡市冬春交季强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有利天气形势,以及在雷达反射率因子等产品上的指示特征。
结果表明,700hPa 上偏南急流和850hPa 上偏东急流天气形势配置,是三门峡市这次产生暴雪的关键;春季在贝湖附近有1048hPa 以上的冷高压中心,是三门峡市出现寒潮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欧洲数值预报可靠;日本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在这次暴雪天气中得以充分体现。
关键词:冬春交季;强灾害性天气;天气形势;反射率因子;寒潮指标中图分类号:P42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17)06-0154-03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Severe Disastrous Weather inWinter and Spring in SanmenxiaWei Lulu(Sanmenxia Meteorological Bureau ,Sanmenxia Henan 472000)Abstract:This paper used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data,the numerical forecasting data,Doppler radar reflectiv⁃ity factor and the Japan facsimile chart,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n 20-21February 2017in Sanmenxia City,wind,cold,snow and other strong disastrous weather,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the Sanmenxia city winter season over strong disastrous weather forecast and indic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adar reflectivity on the product.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700hPa configuration of easterly weather southerly jet and 850hPa,is the key to the city,I have bliz⁃zard;spring cold high pressure center of more than 1048in the Bay near the lake,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the city in the cold;for wind,cold,snow and other severe weather process.The numerical prediction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Ja⁃pan precipitation forecast can be fully reflected in the snowstorm weather.Keywords:winter and spring season ;strong disastrous weather ;weather situation ;reflectivity factor ;cold wave index1三门峡市冬春交季一次强灾害性天气实况2017年2月20-21日,三门峡市先后出现了一次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f4c16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b.png)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三门峡市是河南省西部的一座城市,其气候条件特殊,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属于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下,极端天气状况常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近年来,三门峡市频繁出现飑线天气,威力巨大,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本文拟通过分析2018年7月17日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深入剖析其成因和特点,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 天气分析2018年7月17日,三门峡市发生了一次飑线过程,气象部门发布了强对流预警。
当天天气状况如下:(1)天气转热,最高气温达到36.2℃,相对湿度下降到30%以下;(2)西北风较大,平均风速6.5m/s,阵风8.8m/s;(3)午后出现了锋区,降水均匀,雨量最大为10.4mm。
2. 飑线过程分析(1)散热暴发阶段上午8时,三门峡市浪卡子普农场附近地区开始出现强对流天气,出现了风速达到17.8m/s的风暴。
此时,大气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对流发展极易启动。
高温、低湿和强风为散热暴发奠定了基础。
(2)飑线形成阶段上午11时,天气状况持续恶化,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至下午1时,从古交附近开始出现强飑线,风速超过25m/s,刮倒了电线杆和路灯杆。
飑线沿东北方向移动,影响范围达到40km以上。
飑线过程中,出现了多个强的涡旋,天空呈现旋转状,形成了强风、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
(3)衰弱消散阶段下午4时许,飑线过程逐渐衰弱,风速缓慢减弱。
至下午7时,飑线过程全部消散,给当地带来了严重损失,其中古交-陕州段的抱川库斗公路和318国道等公路大量损毁,部分村庄和建筑物的屋顶受损,数百台车辆被掀翻甚至被刮飞。
3. 形成原因飑线是由强对流天气局地形成的一种极端天气过程,是由大范围的热空气和冷空气不断碰撞混合而引起的,通常在预警发布前几小时内开始形成。
从事故发生前的气象条件来看,三门峡市当天气温异常高,湿度异常低,并且存在一定的天气扰动。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e8d5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0.png)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黄河沿岸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在2021年7月12日,三门峡市突遇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下面我们将对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次突发天气事件。
我们来分析一下飑线天气的形成原因。
飑线是台风的外围环流在地形和气候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暴天气,一般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雷电。
在这次飑线过程中,由于台风外围环流的影响,强劲的气流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了局部的强对流天气,导致了此次强烈的风雨天气。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气象因素对此次飑线过程的影响。
气象因素是决定飑线天气强弱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向等。
在这次飑线过程中,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大气不稳定,使得对流条件非常有利。
强劲的西南风也为对流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这些气象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这一次飑线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非常突出。
然后我们来分析三门峡市对此次飑线天气的应对情况。
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和预警不到位,当地居民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飑线天气的危险性,导致了一些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由于抢险救灾措施不及时,灾情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
三门峡市在面对突发风雨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预警和抢险救灾机制,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我们来探讨未来控制飑线天气的可能对策。
我们可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尤其是在局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方面要加强,并且加强与公众的气象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强对流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抢险救灾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做到迅速、有力的应对。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飑线天气的形成原因和气象因素对其影响,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未来防范和应对类似天气情况的措施和对策。
希望通过这次飑线过程的分析,可以为三门峡市和其他受灾地区的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c293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f.png)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
近日,三门峡市突然出现一次强烈的飑线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和人员损失。
经过对这次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气象因素
飑线过程的形成主要是受气象因素的影响。
在此次事件中,三门峡市遭受了一次来自
西北方向的强烈冷空气侵袭,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遇,形成了剧烈的对流,从而诱发了飑线。
此外,湖南和江西近期频繁出现的台风,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强烈的风雨,也为这次飑
线过程的形成提供了不少的热力和水气条件。
2. 地形因素
地形也对飑线过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门峡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形复杂,山地、河流相间,局部地势落差大。
而且由于地形高低起伏,地面摩擦系数不同,致使空气运动
不规则,局部产生旋转,易形成飑线天气。
因此,三门峡市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形成飑线的
重要因素之一。
3. 人类活动因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会对气象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人工移
植的绿化带都对城市气象环境造成了影响。
例如,在城市中,各种烟囱、高压线路等建筑
物都是影响乌云的增长和导致局部强对流的原因之一。
此外,城市中大量的实际面积的抛
物面,也会对局部气温产生影响,从而加剧了对流气象的形成。
综上所述,三门峡市此次飑线过程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气象、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多种
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应该更好地考虑到这些因素,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切实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避免给人民生活和财产带来的
影响和损失。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dbf99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e.png)
三门峡市一次飑线过程的诊断分析郭兰;效文娟【摘要】本文利用高空、地面观测资料、NCEP6h一次的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三门峡市2016年6月5日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在高空西北气流背景下产生的,850hPa的低涡和地面辐合线提供了抬升触发条件;热力不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的加大是导致对流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增强了雷暴单体的发展强度,对飑线的增强及有组织性起到重要作用;低层正负速度大值中心可以很好地指示地面大风.【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4页(P139-142)【关键词】飑线;地面辐合;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作者】郭兰;效文娟【作者单位】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三门峡 472000;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三门峡47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3冰雹天气具有突发性、局地性、致灾性强的特点。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冰雹天气,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给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对冰雹天气的研究一直是预报预警工作的重中之重[1-5]。
张一平[1]等对西北气流形势下的一次局地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发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露点锋对局地大暴雨伴多次冰雹天气的发生有加强触发作用。
俞小鼎[2]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识别和预警技术。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的一次飑线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此次过程的发生发展机理,为三门峡市的冰雹天气预报预警提供支撑。
1 天气实况2016年6月5日下午到夜里,受飑线影响,三门峡全区出现了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天气。
此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3:00—16:00,主要影响卢氏地区;第二阶段是17:00—20:00,由于飑线过境,自北向南影响全市。
冰雹最大直径1.5cm,气温小时降幅最大达到8.1℃,极大风速达到38.8m∕s(十二级风),降水较弱,仅有两个站点出现短时强降水。
防汛工作汇报
![防汛工作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e94672fdf61fb7360b4c658c.png)
防汛工作汇报
7月4日,三门峡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我县6小时内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仍将继续,按县政府要求,局领导立即安排部署防汛排查及上报工作。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立即组织监督人员对全县在建工程展开实地摸底排查。
共排查在建工地19个项目,由于普降暴雨,大部分工地已停工,但仍发现安全隐患27处,问题主要集中在塔吊基础、升降机基础、地基基坑、地下室、在建工程周边存在积水,部分基坑积水量较大,个别临边有塌方现象;个别工地现场的泥砌临时用房存在倒塌隐患。
在施工现场我们逐个对负责人传达了县政府和局里的防汛工作要求,并要求企业做好防汛险情应急预案,确定一名防汛联络员,及时上报险情,针对存在问题,并对各施工现场提出排除汛情措施、要求:
1、组织抢险突击人员,进行雨季抢险、救援。
现场必须保证物资设备到位。
2、经常性、随时性的检查防汛设施、设备和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处理措施、方案。
3、对职工进行汛期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
4、随时收集、掌握气象资料,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反
应第一时间排除汛期险情。
5、深基坑排水增加排水设备,力争基坑内不存水,基坑边坡要采取覆盖等措施,减少雨水浸泡冲刷,并每日汇报情况。
6、塔吊基础除及时排出积水外,塔吊禁止使用,在雨停以后由甲方、施工、监理三方共同对塔吊进行检测评估,确保塔吊基础稳定后,并由三方共同出具书面材料报送陕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方可投入使用。
下午四点前上报当天的防汛险情排查情况。
陕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2012年7月4日。
2000—2021年三门峡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
![2000—2021年三门峡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f926e58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5.png)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直径一般大于5mm [1]。
冰雹多出现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对农业生产、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都构成了极大威胁[2]。
因此,对冰雹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做好关键时期重点地区人工防雹是十分必要的。
几十年来,很多学者对冰雹分布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
孔锋等[3]对中国冰雹日数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中国冰雹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另有较多学者对各地冰雹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环流形势、雷达参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4-8],研究成果为各地冰雹防灾减灾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山区,位于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平均海拔高度为300~1500m ,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山区面积5750km 2,丘陵面积3777km 2,川原面积969km 2,分别占总面积的54.8%、36%、9.2%,故全市地形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
由于地形复杂,三门峡市历年冰雹频发,降雹主要集中于4—9月,在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而地方特色产业又以烟叶、苹果等为主,一旦降雹则易造成严重影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保障农业生产,三门峡市气象部门在每年防雹季节都积极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力求将冰雹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人工防雹在保障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全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并不明确,掌握这些信息是实际的业务需求,它对于优化人影作业站点布局、增强防雹作业针对性、做好冰雹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冰雹数据主要来源于三门峡市气象部门的观测数据(各气象观测站、人影作业点观测点等),再根据各县(市、区)历年灾情报告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力求数据完整全面。
同时,根据雷达资料确定降雹点的地理位置信息,数据来源于三门峡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数据;地形数据为30m 分辨率的DEM 数字高程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空间数据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地区近30a降水雷暴及趋势分析作者:陈静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12期摘要:利用线性系数法和气候趋势法,显著性检验等气候方法,通过对三门峡地区1981~2010年降水和雷暴的分析,结果表明:三门峡降水量年内、年际、年代际分布不均匀,降水和雷暴均呈减少的趋势。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总降水量的63.6%,7月是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占年总降水量的20.3%;其次是秋季,占年总降水量的23.3%;春季为17.6%,冬季最少。
80年代降水最多,90年代最少。
三门峡降水不均匀系数CL在0.24~0.34之间。
暴雨出现最多频率为6.67%~13.3%。
雷暴出现频繁的月份是6~8月,占最多日数的62.2%,雷暴最多月份出现在7月。
关键词:降水;暴雨;雷暴;不均匀;系数;三门峡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近年来世界上极端气候增多,干旱、洪涝等出现频繁。
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变化基本一致,气温普遍上升,降水增减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征,左洪超 [1-2]等研究了华中地区近来的降水变化特征,苗长明 [3-4]等分析了河南省年、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气候特征。
可以造就不同的文化和物产。
“紫气东来”一词就发源于三门峡灵宝的函谷关,著名的《道德经》也是在此诞生的。
三门峡属于豫西山区,东至渑池,西至灵宝,南是卢氏,北临山西,在黄河南岸,北部是黄土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条件极为复杂。
三门峡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山脉众多,豫西山地是秦岭主干的向东延续部分,主要分支山脉有走向东西的小秦岭,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
三门峡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的南北,有洛河、鹳河、淇河三大水系。
三门峡大坝,山川河流,原始森林,山谷深度大,水域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切割严重。
山丘、山体海拔高度在300~1500m之间,最高达2413.8m。
三门峡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5]。
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南下控制,吹西北风,气候干冷,降水少;夏季主要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并且由于副高强度活动位置不同,可以导致当地形成炎热干旱、湿热干旱和雨涝等不同类型的气候,有时也会连旱连涝;春、秋季凉爽,四季分明。
正因为三门峡地区所在的位置多山区,河流,峡谷,容易引起强烈的对流活动,形成雷暴和暴雨,造成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本文详细研究了三门峡近30a的暴雨和雷暴情况,是为了掌握规律,避免灾害和伤亡,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平稳,为当地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2.1资料本资料是选取三门峡地区1981~2010年连续30a的地面观测数据。
三门峡地区有国家级气象站4个,三门峡和卢氏为国家基本气象站,灵宝和渑池为国家一般气象站,选择这4个站198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资料是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后的地面观测资料,数据质量可靠。
2.2方法线性趋势:用表示样本量为的某气候变量,表示所对应的时间,建立与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i=1,2,…,即用一合理的直线表示与之间的关系。
式中为回归常数,为回归系数(即倾向值)。
、值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6]。
,,其中,,时间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回归系数,表示气候变量的变化趋势倾向。
>0,说明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相关系数表示变量与时间之间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
3 降水量的分布情况河南的降水,主要来自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三门峡也不例外。
年际变化有其周期性、随机性、趋势性;年内变化是指降水量随季节与月份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地区其降水量主要受季风强弱的影响,与当地所处的气候带、距水域远近以及地形地貌有关。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均匀,常发生干旱、洪涝及连旱连涝灾害[7-10]。
季风强弱、进退情况直接影响到降水的范围和量值。
三门峡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和年内变化都比较明显。
1a当中,不同的季节降水量会有很大的差异,有季风气候的明显特点。
不同年代降水量也不同。
日最大降水量,指24h内最大的降水量;暴雨是指24h降水量≥50mm的降水。
3.1降水的年际分布通过对三门峡1981~2010年降水资料的数据统计分析,年降水量的变化既有规律性又有突变性[11-13]。
用Excel软件,作出各站雨量在30a间降水的变化曲线图,图1—图4,可以看出各站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横坐标代表从起始年至终止年的年份,纵坐标代表年平均降水量,蓝色曲线为降水量变化曲线,黑色为降水线性变化趋势线,图5曲线为各站年降水量总图。
图1 三门峡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图2 灵宝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图3 渑池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年份图4 卢氏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图5 三门峡市降水量年际变化总图可以看出,4 个观测站年降水量变化趋势是比较一致的,降水变化线性趋势明显是减少的,与实际情况相符。
三门峡的降水量在1990 ~2000年间年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不太明显。
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个站30年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三门峡为-48.5mm/10a,R² = 0.1037,通过0.1的信度检验;灵宝为-15.3mm/10a,渑池为-24.1mm/10a,卢氏为-16.5mm/10a,即三门峡减少最多,灵宝减少最少,这3个站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降水量减少,但并不显著。
3.2 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由图-6可以看出,80年代降水量最多,图中蓝色所示。
90年代降水量最少,00年代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80年代。
图6 三门峡地区降水年代际分布3.3 降水量的年内变化降水量的年内变化,也就是降水量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不同,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也就是说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总降水量的63.6%,7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总降水量的20.3%;秋季,占年总降水量的23.3%;春季为17.6%,冬季降水量最少,占年总降水量的3.5%。
卢氏降水量最多。
4 降水百分率及不均匀系数1981~2010年,30年各月降水及所占百分比,降水不均匀系数的情况,如表2。
表2 1981~2010年各月降水、百分比、降水不均匀系数站名三门峡灵宝渑池卢氏月份降水量百分率降水量百分率降水量百分率降水量百分率1 4.9 0.9% 6.4 1.1% 8.8 1.5% 6.1 0.9%2 8.1 1.5% 11 1.8% 14.5 2.4% 11.3 1.8%3 19.9 3.6% 25.6 4.3% 27 4.5% 26 4.0%4 31.2 5.7% 39.8 6.6% 31.6 5.3% 37.8 5.8%5 57.7 10.5% 61.6 10.3% 61.9 10.3% 63.9 9.9%6 66.4 12.1% 69.8 11.6% 67.7 11.3% 76.3 11.8%7 111.3 20.3% 117.8 19.6% 118.9 19.8% 139.1 21.5%8 93.8 17.1% 99.3 16.5% 107.2 17.8% 109.4 16.9%9 84.1 15.3% 86.9 14.5% 87.2 14.5% 91.2 14.1%10 49.7 9.0% 57.4 9.6% 49.2 8.2% 57.3 8.9%11 18 3.3% 18.7 3.1% 19.9 3.3% 21.9 3.4%12 4.6 0.8% 6.4 1.1% 7.7 1.3% 6.6 1.0%全年 549.7 100.0% 600.7 100.0% 601.6 100.0% 646.9 100.0%平均 45.8 50.1 50.1 53.9CL 0.34 0.32 0.32 0.24降水不均匀系数CL可以表示降水的分布情况,不均匀系数的值越小,说明年降水量的月分配较均匀。
CL的计算方法,即年内各月降水量超过年平均的月份(以12个月计算的)的降水距平之各与全年降水总量的比值。
以三门峡为例,其中5~10月份雨量均大于平均值45.8,5~10月份雨量之和463.3减去平均值的6倍,即463.3~6*45.8,占年值的比率,为0.34。
三门峡市降水不均匀系数CL在0.24~0.34之间,与孙号茗[14]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不均匀系数介于0.25~0.35之间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5 暴雨出现的日数及频率1981-2010年,每年暴雨日数(大于等于50mm降水量)及出现频率的统计,如图7。
三门峡市暴雨出现最多的年份是1982年,4个站均出现。
三门峡出现暴雨频率最多的1982年和1989年,分别是4次和3次,频率是13.3%和10%;灵宝有5次频率6.67%的,最多年是2次,其中有1982年;渑池最多年是4次和3次,分别出现在1982年和2003年,频率是13.3%和10%;卢氏最多的是3年均出现3次的,频率均是10%,其中有2010年。
相对来讲,灵宝年暴雨出现多次的频率相对要小。
图7 暴雨日数分布6 雷暴最多日数分布与雷暴出现趋势分析暴雨出现时常常伴有雷电活动,因为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云中正负电荷放电的现象就会形成雷暴。
雷暴出现频繁的月份是6~8月,占最多日数的62.2%,仍然是7月份出现的次数最多,与降水量最多月份一致。
但5月雷暴日数25日,明显大于7月雷暴出现日数17日,这可能与5月冷暖空气交汇大气易出现电荷放电现象有关。
最少的是冬季12月至来年的2月,占4.4%。
近30a来,三门峡1月和12月没有雷暴出现。
从图8可以看出,雷暴日数的月分布情况。
图8 三门峡月雷暴日分布图图9表示三门峡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情况及减少趋势,三门峡雷暴日变化倾向率为-1.56d/10a,灵宝为-1.0d/10a,渑池为-1.3d/10a,卢氏为-0.6d/10a。
其中,卢氏 R² = 0.0079,灵宝 R² = 0.0357,三门峡R² = 0.0832,渑池 R² = 0.0815 ,均未对过显著性检验,说明雷暴是随机事件,虽然有减少的趋势,但未并不显著。
图9 三门峡雷暴日年际变化7 小结与综述通过三门峡地区1981—2010年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几个结论:三门峡地区的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份,占年总降水量的20.3%,年日最大降水量都在100mm以上,出现暴雨次数最多的是卢氏;降水的年代际分布是8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三门峡地区的降水和雷暴均呈减少趋势,暴雨常伴有雷暴发生。
但只有三门峡降水减少趋势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余均未通过;降水量变化倾向率分别为:三门峡为-48.5mm/10a,灵宝为-15.3mm/10a,渑池为-24.1mm/10a,卢氏为-16.5mm/10a。
即三门峡减少最多,灵宝减少最少;暴雨出现最多频率分别是三门峡13.3%,灵宝6.67%,渑池13.3%,卢氏10%;雷电活动频繁时期也在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