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 第2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2016·菏泽月考)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人合一”思想。

据此回答1~2题。

1.“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
2.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
【导学号:78470055】A.跨流域调水B.过度抽取地下水
C.毁林开荒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
【解析】第1题,“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即“天人合一”体现了人地伙伴论思想。

第2题,跨流域调水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

【答案】 1.D 2.A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B.依赖
C.征服D.友好
4.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解析】第3题,在①②③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分别是征服、依赖、友好。

第4题,在①时期,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在②时期,人类依赖于自然,发展水平低,靠天吃饭,逐水草而居,人地关系协调。

在③时期,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

【答案】 3.C 4.B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

降水量大于400mm
为森林景观,200~400mm为草原,小于200mm为荒漠。

读下图,完成5~6题。

5.森林景观出现在( )
【导学号:78470056】A.甲B.乙 C.丙D.丁
6.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甲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D.丁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解析】第5题,丁地的降水量在200 mm以下,为荒漠;丙、甲两地的降水量都在200 mm~400 mm之间,为草原;而乙地的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为森林景观。

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甲地是草原区,降水少,甲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可以为冬季积累草料,不宜扩大畜群数。

丙地是高海拔区,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使低地草场良好生长,为过冬积累牧草。

冬季大雪封山,在乙地也不一定能放牧。

丁地降水量极少,是荒漠区,不能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答案】 5.B 6.C
(2016·湖北七州市二模)读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7~8题。

7.该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工业导向类型属于( )
A.市场导向型B.原料导向型
C.劳动力导向型D.技术导向型
8.该生态工业园区( )
【导学号:78470057】A.最可能位于湖北
B.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C.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
D.具有高效的资源利用及和谐的生态功能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主导产业均与甘蔗有关,由此可知主导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

第8题,湖北不是甘蔗产区;图示中主要是污染物而不是所有产品都被循环利用;图中显示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各个系统中的废弃物也被充分利用,节约了资源,减轻了污染,具有和谐的生态功能。

【答案】7.B 8.D
9. (2016·聊城高二检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A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2)B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3)写出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此关系要求的行为。

【导学号:78470058】【解析】第(1)题,A处为农业文明时代,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第(2)题,在图中工业文明时代,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人地和谐发展。

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都是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答案】(1)农业革命为人们提供更多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工业化。

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3)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任答两例即可)。

[能力提升]
读山区道路与房屋建设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道路与房屋建设符合规划施工原则的是( )
【导学号:78470059】A.a、d B.a、c
C.b、d D.c、d
11.能够体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演变过程的是( )
A.a→b→c B.b→c→d
C.a→d→c D.c→d→b
【解析】第10题,山区道路应该在山谷中修建,通过鞍部。

图b直接穿越了山顶。

山区房屋修建应选择地形平坦的山前冲积扇或宽阔谷地中。

第11题,人地关系演变过程是人类依赖自然→人类改变、征服自然→人地和谐,环境不断改善,a→d→c符合演变过程。

【答案】10.B 11.C
12.读人口、资源、环境污染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该图反映的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到20世纪末全球性三大问题仍然是人口过快增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剧B.图中反映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C.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没有出现过
D.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解析】此图反映人口增长迅速,资源数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也出现过。

【答案】 C
13.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1644~1825年乙1950~1958年
(1)A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哪种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又是什么?
【导学号:78470060】
(3)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为江汉平原,B为洞庭湖平原。

第(2)题,建国后,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影响下,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使洞庭湖面积急剧萎缩,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3)题,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答案】(1)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2)变化:湖泊面积大大萎缩。

原因:围湖造田。

体现了人类中心论。

后果: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

体现了人地伙伴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