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起草七戒
公文写作学习培训资料第一期

公文写作学习培训资料第一期工商西青分局办公室2010 年10月18日【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公文写作有关知识,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我们搜集整理了一部分学习资料,分期发给大家,请大家学习参考,也希望大家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公文起草七戒公文是传达政令的工具。
公文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其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史记•楚元王世家》中有这样一句话:“安危在出令”。
意思是说,安全和危险在于发布什么法令。
可见,科学设计文件内容是何等重要。
那么,起草文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归纳了“七戒。
一戒照抄照转。
现在有些地方贯彻上级的文件,不是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转。
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上级的文件是面对一定范围讲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普遍意义角度考虑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不可能都照顾到,有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讲得很具体。
这就要求下级机关和单位必须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
每个层次都不单纯是个执行问题,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重性,即对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的机动性,在被动中求主动。
否则,对上级的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戒师出无名。
提出一个观点或提出一项政策,应当“师出有名”,有根有据。
这种根据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
不言而喻,贯彻中央部署,“根据”主要出自中央文件。
按照实际需要作出的部署,也要注意有理论根据、文件根据。
即把提出的意见放在当时所处的政治大格局中去考虑,使所提出的意见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当时政治大格局的要求。
再一点就是对同一个问题,中央过去有指示,近期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央又作出了新指示,起草文件时应把新指示作为部署工作的依据。
因此,做起草公文工作的同志很需要加强对上级各类文件、领导同志讲话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根据和尺度。
行政公文的起草程序与注意事项

行政公文的起草程序与注意事项一、引言行政公文是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在行政活动中使用的正式文件,用于传达决策、发布通知、下达指示或者作为证据和依据。
正确的起草程序和注意事项对确保公文的准确性、合法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行政公文的起草程序和注意事项。
二、行政公文的起草程序1. 收集和整理信息在起草行政公文之前,起草人员首先需要收集、整理和梳理相关信息。
这包括了解公文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收集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数据和资料,确保起草的公文准确、全面、有依据。
2. 确定公文的种类和格式根据公文的不同功能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公文种类和格式。
常见的行政公文种类包括公告、通知、指示、批复等。
对于不同种类的公文,其格式和结构也略有不同,起草人员需要熟悉公文的格式要求,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 确定公文的标题和主题公文的标题和主题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其内容和目的。
标题应该在几个字内表达出公文的核心内容,主题则应该进一步展开,对公文的要求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公文的目的和要求。
4. 撰写正文部分公文的正文部分应该清晰、简洁、条理分明。
正文部分应该从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的方面开始,逐步展开,展示公文的内容和要求。
在撰写公文正文时,需要注意使用准确、简练、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具有歧义的词语。
5. 确定公文的签署和印发程序公文的签署和印发程序应符合规定的法定程序。
起草人员需要明确公文的签署顺序、签署人员、签署时间等信息,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印发程序包括印发份数、发放对象和渠道等,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三、行政公文的注意事项1. 准确、清晰表达行政公文起草时需要使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
要避免使用繁琐冗长的句子和复杂难懂的词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确保公文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2. 按照规定格式排版行政公文的排版格式要依照规定进行,包括字体、字号、字距、标题格式等。
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2005年4月:树立优良文风,必须同不良文风作坚决的斗争。
现在不良文风主要表现在冗长拖沓,长篇大论;华而不实,乱造概念;弄虚作假,内容失实;僵化刻板,千篇一律;故弄玄虚,虚张声势;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等。
……因此,要弘扬简短之风。
文章讲话不在长短,关键要看有无内容。
具体应在“三实”上下功夫,即在实事求是、实在质朴和实际管用上下功夫。
要弘扬创新之风。
创新文风,首先要大胆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和传统模式的束缚,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敢于说别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善于用新观念、新思维去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其次要大胆实践。
唐朝大文豪韩愈说过,“唯陈言之务去”。
文章讲话贵有新意,忌落旧窠。
要克服思想惰性,不能当“收发室”,简单抄抄转转完事。
要弘扬生动之风。
所谓生动,就是讲自己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讲群众喜闻乐见的话。
要增强文章和讲话的生动性,首先必须搞好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也很难把文章讲话写生动、讲生动。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学到丰富的群众语言。
其次要不断学习思考。
世上没有什么天才,写文章、作报告尤其是即席讲话,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充分的思考。
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
领导干部不仅要勤于工作,更要勤于思考。
要弘扬鲜明之风。
所谓鲜明,就是思想性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确。
思想观点是文章讲话的灵魂。
好的文章讲话,应有好的思想、好的素材、好的语言,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好的思想居于首位,素材和语言都是根据思想需要来安排和取舍的。
要使文章讲话有质量、有生命力,就不能原则来原则去,泛泛而谈,隔靴搔痒,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问题,在提炼思想上下功夫,揭示出带规律性、根本性的东西,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2004年12月,人民日报有文章指出:文风是党风的反映。
运用“笔杆子”是实施有效领导的主要方法之一。
领导机关的文件和领导干部的文章讲话,体现着党的声音,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部署协调、指导工作落实的基本工具,政治性、指导性极强。
公文起草的七大基本要求

公文起草的七大基本要求
公文起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守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公文起草的七大基本要求:
一、准确性
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必须准确无误地表达其意图和内容。
在起草过程中,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条理性,避免使用口语化或模糊不清的词汇。
二、简明扼要
公文应该简洁明了,尽可能用简单、直接、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所需传达的信息。
避免使用过多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汇,以免影响读者阅读理解。
三、格式规范
公文格式应该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格式,并遵循相应部门或机构制定的规范。
在起草过程中,需要注意标题、正文、附件等各部分之间的排版格式和大小写字母等细节问题。
四、逻辑严密
公文起草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表述内容时需要把握好前后关系,使文章结构清晰有序,并确保各部分之间逻辑紧密联系。
五、客观中立
公文起草需要保持客观中立,不应该带有任何个人情感色彩或偏见,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词汇和表述方式。
六、规范用语
公文起草需要使用规范的用语,避免使用过于流行的网络用语和口头禅,以及不规范的缩略语和专业术语。
在使用专业术语时,需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七、审慎考虑
公文起草需要审慎考虑,尤其是在涉及重要决策或政策制定时。
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征求相关部门或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公文起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守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只有按照基本要求进行起草,才能确保公文表达清晰、准确、客观中立,并得到读者的认可和信任。
公文起草的七项基本要求解读

公文起草的七项基本要求解读公文起草的七项基本要求解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公文,无论是政府文件、企事业单位的规定,还是学校和社会组织的通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起草程序。
为了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我们需要遵守公文起草的七项基本要求。
本文将对这七个要求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明确标准和目的公文起草的第一个基本要求是要明确起草标准和目的。
这意味着在起草公文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公文的种类、格式和内容要求,同时也需要明确起草公文的目的和定位。
只有明确了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起草工作,确保公文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准确表达内容公文起草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要准确表达内容。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件,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不得含糊其辞或使用模糊的措辞。
在起草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使用专业术语和明确的语言,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公文的含义。
三、简明扼要公文起草的第三个基本要求是要简明扼要。
公文起草不能过于冗长,应力求简洁明了。
我们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要点,避免赘述和废话,以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借助段落和标题的运用,还可以使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四、逻辑严密公文起草的第四个基本要求是要保持逻辑严密。
一个良好的公文应该具备条理清晰、前后呼应的特点。
我们需要在起草过程中注意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紧密,逻辑推理连贯,避免出现脱节或重复的情况。
五、重点突出公文起草的第五个基本要求是要重点突出。
在公文中,重要的内容应该被突出强调,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主要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加粗、下划线或使用标题和编号等方式来突出重点,提高公文的阅读效果。
六、精确规范公文起草的第六个基本要求是要精确规范。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件,需要遵守一定的格式和规范。
我们需要注意字体、字号、行距、标题的使用等方面的规范,确保公文的整体形象大方得体,并且符合现行的文件管理规定。
七、审慎修改公文起草的第七个基本要求是要审慎修改。
工作汇报起草的五要五忌

摘要: 工作汇报通常是指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因上级要求或工作开展需要,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机关或其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所用的文稿。
这种文稿起草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汇报者的领导工作能力,而且直观反映出一 ...工作汇报通常是指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因上级要求或工作开展需要,在一些比较正规的场合向上级机关或其领导进行工作汇报时所用的文稿。
这种文稿起草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体现汇报者的领导工作能力,而且直观反映出一个地方、部门或单位的总体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关系到能否赢得上级领导或机关对有关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由于其格式比较灵活,实际工作中领导人普遍比较重视这类文稿,起草要求也比较高。
既强调文字简短、篇幅短小,又要求尽量全面反映情况;既要求突出重点,又要求周到得体。
如何写好工作汇报?从笔者的工作实践来看,关键点在于以下“五要五忌”。
一要扣紧主题要求,切忌节外生枝。
大凡上级领导到所属单位调查研究或检查指导工作时,事前都会先打个招呼,提出所要听取汇报的内容或情况,有时还会提出比较具体明确的要求,比如听取什么内容、听取多长时间、采取什么形式、需要提供什么材料、在多大范围内进行汇报等。
这些,就是起草的主题要求,起草者动笔前必须详细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同时,对于上级领导机关或近期工作中的热点、亮点、难点、疑点或焦点问题,也要了然于心。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事先打听一下听取汇报的领导机关以往和近期最关注的是什么、当前在抓的是什么、经常强调的是什么,进而把握其关注点和“兴奋”点,弄清他们“最想听什么”这个基本问题。
这样,所写的材料才能和上级的相关要求“对上号”,符合他们的“胃口”,确保文稿起草质量,少走或不走弯路,并保障工作汇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何为重点?一般来说,凡是经济社会生活中能够反映事物发展本质和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典型事例、重要举措、观点主张、工作思路、措施办法、关键环节、突出问题、经验教训等,都可列为重点。
公文起草的七大基本要求

公文起草的七大基本要求公文起草是公务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政府部门的形象和工作效率。
为了让公文更加规范、有效,以下是公文起草的七大基本要求:1. 符合规范格式公文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起草,例如公文的开头要有发文机关名称、文件字号、主题、签发日期等信息。
只有符合规范格式的公文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2. 内容准确公文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有任何失实、虚假、含糊或歧义。
公文起草人应该对所涉及的事实、数据、法律法规等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起草过程中仔细核对,确保所有内容都是正确的。
3. 语言简洁明了公文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过多的专业术语。
句子结构也应该简单明了,让读者容易理解。
如果需要用到专业术语,应该在文末附上解释或注释。
4. 重点突出公文起草人应该将重点内容突出,并且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表述。
如果有需要,可以用加粗、下划线、斜体等方式强调重点。
5. 结构合理公文应该有合理的结构,分段明确,层次分明。
一般来说,公文应该包括开头(标题、发布机关、时间等)、正文、结尾(署名、联系电话等)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应该有明确的功能和逻辑顺序。
6. 格式整齐公文的格式应该整齐美观,排版要规范。
字体、字号、行距等要统一,页边距要适当,表格和插图要清晰。
整体上要让人有舒适的阅读体验。
7. 信息完整公文必须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例如发文机关、收文机关、主题、文号、日期、正文、附件等。
如果有任何遗漏或失误,会影响公文的效力和传达的信息。
总之,公文起草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规范格式、内容准确、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格式整齐和信息完整。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公文更加规范、有效地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公文写作要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上下功夫[范文大全]
![公文写作要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上下功夫[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87411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0.png)
公文写作要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上下功夫[范文大全]第一篇:公文写作要力戒五个问题,在五个字上下功夫1.力戒空洞无物,在“实”字上下功夫文稿,它的意义不是起草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而是要让受文者知晓、领会、理解、贯彻、执行。
因此,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丰满、实在,不能空洞无物。
目前,从个别部门报上来的材料来看,内容不实是第一大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有余、微观不足,只有原则性,缺乏操作性。
有的文稿,看了后不知道该怎么去开展工作,不知道开展这项工作究竟该达到什么目标,感觉不到这项工作做与不做、做好与不做好有什么区别。
前一段时间,某个部门起草了一个意见,其中一个部分是讲“明确工作目标”。
里面写到:“要实现全市加快建设一批、开工建设一批、争取入规一批的新突破”,后面没有具体的数据,戛然而止。
既然是目标,就应该量化,但看了后不知其所以然,也无法督查考核,相当于没说,这就没有起到制定文件想到达到的效果、目的。
二是空话套话太多,渲染铺陈,虚无飘缈,不着边际。
文稿要讲究效用性,但有的同志不明白其中之义,总是为文采而著文章,为文采而写材料,文稿里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藻,有的甚至还特别讲究这些词藻语句的运用方式,或对偶,或排比,煞费苦心。
应该这样讲,适当的渲染铺陈可以使文稿增色不少,但过分注重就会适得其反。
有一个部门,给书记起草了一个讲话稿,本身是一项非常具体、非常实在的工作,但里面都处充斥着大道理,到处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比如,“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说了半天都没说到工作上来,看了后让人觉得很空洞,很乏味,很无聊,当然也令我们大家很受伤,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怎么不叫很受伤呢!三是片面追求形式美观、结构匀称,生编硬造,无话找话。
有的同志很喜欢“三三”制的结构,一篇文章分三点,每个部分又三点。
于是,在写作中,其实在某个部分只有一两点实在、有新意的思想,为了形式美观,敷衍成篇,硬拼凑出三层意思来。
文稿起草的七项注意

文稿起草的七项注意起草领导讲话稿,是从事党委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经常遇到的一项工作,有的同志由于对讲话稿的写作方法不甚了解,爱犯一些毛病,结果是伤了不少脑筋,吃了不少苦头,却写不出令人满意的讲话稿。
因此,有必要把几个应引起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一、注意树立写“事”的思想。
有的同志对讲话稿的本质作用认识不够,把起草讲话稿机械地等同于写文章,因而文气十足,词藻华丽,空洞无物。
需要指出的是讲话稿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带有娱乐性,而是十分严肃的政策、政令栽体,它自始至终是在写“事”而不是单纯做文章。
因此,树立写“事”的思想是起草好讲话稿的基础。
首先,要认真分析讲话稿的主题,理出要写什么“事”,并且把要写的一系列“事”进行分类排队,理出大小“辈”,然后因“事”立意,因“事”设题。
其次,将要阐述的“事”作为立论的基础,因“事”而发表见解,因“事”而提出政策,因“事”而拟定措施。
围绕“事”去起草,就容易克服言之无物的问题。
“事”既是文章之本,又是灵感之源。
所以,当我们在起草过程中无计可施,发生卡壳时,只要从所要写的“事”入手,按照事物发展的固有规律去分析、去推理,就会茅塞顿开,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办法。
二、注意克服“数中套数”的问题。
所谓“数中套数”是指讲话稿在论述过程中,频繁用数字划分层次,表面看上去比较清晰,事实上听起来特别繁琐,反而给人以乱的感觉。
如有的讲话稿在大题目下用第一、第二、第三分层,在此之下又用首先、其次,再次划分,接着在每一小层中又连续出现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等。
有的条目纯属凑数,更有甚者在大层次、中层次,小层次的划分上一律用同一种数字符号,使人眼花缭乱,理不清“辈分”,难以准确理解所讲内容.而恰当地运用数字划分层次,不仅会给人留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印象,而且便于理解,易于牢记。
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等一些篇幅较长的经典文章时,我们会发现,章与章之间、段与段之间每个层次内部也较少用数字划分,几乎都是用承接词句、标点符号区分的,读起来、听起来让人感觉到气贯长虹的气势、上下一致的整体感和抑扬顿挫的韵律美。
工作技巧:公文写作的“五宜五忌”(最新)

工作技巧:公文写作的“五宜五忌”(最新)五“宜”一、文字有政治起草公文,必须与党中央最新精神和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公文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其严谨、规范和精准上,应确保公文的字字句句都经得起推敲,经得住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务实为首要公文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目标。
写实公文应独立思考,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应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夹叙夹议,善作比喻,把“党言党语”“法言法语”“群言群语”有机融合起来。
三、求新起风雷创新不是天马行空,而需要充足的知识库存、艰苦的实践探索、长期的积淀领悟。
在此基础上,还需做到为文有气势,体现应有的视野、胸襟、手笔;有情怀,避免官话、套话、空话;有立场,搞清楚谁在说、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找准调、搭好架、选好料、增强味。
四、清晰乃成文文章之逻辑,好比人体之脉络,虽无象无形,却贯通全文,不可或缺。
逻辑反映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没有良好的形式逻辑,文章容易给人以凌乱感。
起草公文前应深入思考,理顺逻辑,避免百密一疏。
五、提高海拔线好文章应有主题和思想,公文也不例外。
应注重对事物作透彻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剖析本质。
应对问题有独到见解,挖掘事物内在联系,追踪发展趋势,钻研疑难问题。
应注重观察,从正反、纵横、时空、彼此等多角度去分析、比较和研究,善于抓关键点、用辩证法。
五“忌”一、忌材料收集不充分公文以准确全面为基本要求,必须在掌握了充分信息、详细材料后才可动笔,切忌以偏概全、以点概面,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按来源分,材料可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收集材料,都应努力做到全面和准确,避免因材料的片面或不准确影响内容。
二、忌谋篇布局不清楚谋篇布局需要把观点和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组织、整理、运用,实现融会贯通。
文稿分几部分,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转接怎么呼应,怎么点题怎么收放,都是动笔之前应考虑清楚的,切忌急于求成。
行政公文的起草要求与技巧

行政公文的起草要求与技巧行政公文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下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度,以公务为目的,用于传达行政命令、决策、通知、报告、请示等信息的书面文件。
行政公文的起草要求严格,需要合乎规范,在表达上准确清晰、简洁明了。
本文将介绍行政公文的起草要求与技巧,帮助你提高起草行政公文的能力。
一、行政公文的起草要求1. 准确性:行政公文应准确表达行政机关的决策意图,严禁出现错误、模糊或不规范的用词。
要遵循事实真实、法律准确和政策正确的原则,确保起草内容没有歧义,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扰。
2. 全面性:行政公文应全面反映应有的内容要点,不可遗漏重要信息或事实,也不可多写、空写无意义的内容。
要注意梳理思路,将重点信息逐一列出,并进行逻辑明确、合理布局。
3. 简洁性:行政公文应力求简练明了,避免冗长、晦涩的长句和长段落。
要注意语言简练,句式清晰,用词精炼,将核心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提高工作效率。
4. 条理性:行政公文应具备良好的条理性,顺序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通过分段落、编号标题、项目罗列等方式,将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和组织,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5. 规范性:行政公文要符合相关的格式要求和规范,如标题、编号、日期、署名等要素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填写。
还要遵循正式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俚语、口语化表达和不当的词语。
二、行政公文的起草技巧1.明确写作目的:在起草行政公文之前,明确写作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要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信息内容,避免在起草过程中偏离主题或写得太过笼统。
同时,要明确读者对象,根据读者的不同属性和背景,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2. 梳理思路:在起草行政公文之前,先进行思路梳理。
将重点信息和核心内容整理出来,并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形成清晰的结构框架。
这样可以帮助你在起草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遗漏或重复写作。
3. 合理运用段落划分:为了使行政公文更具可读性,可以合理运用段落划分。
每个段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避免一个段落包括过多内容,导致混淆和阅读困难。
行政公文的公文起草与修改原则

行政公文的公文起草与修改原则行政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易读性,以下是行政公文的公文起草与修改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行政公文是为了传递准确的信息而存在的,因此准确性原则是起草和修改公文时最基本的要求。
起草人员应该仔细核对所要表达的信息,确保其准确无误。
在修改过程中,修改人员也要对公文的内容进行仔细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二、规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是指公文起草和修改要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起草人员应该了解并遵守行政公文的格式、用语、写作风格等规定,确保公文符合统一的标准。
修改人员要对公文进行规范性审核,确保公文的形式和内容符合规定。
三、简明易读原则行政公文的阅读对象广泛,包括领导、相关部门和公众等不同层次的读者。
为了确保信息的传达效果,公文起草和修改要遵循简明易读原则。
起草人员应该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长句。
修改人员要对公文的语句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更加通顺易懂。
四、逻辑性原则行政公文的起草和修改要遵循逻辑性原则,注重公文的结构和条理性。
起草人员应该合理组织公文的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表述。
修改人员要对公文的内容进行逻辑性判断,确保公文内容之间的关系紧密,层次清晰。
五、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公文起草和修改时要保持统一的用语和风格。
起草人员应该在整个公文中使用一致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用词不一致、意义不明确等问题。
修改人员要对公文进行一致性审核,确保公文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习惯一致。
六、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公文起草和修改要按照预定的时间安排进行,并确保公文的及时完成与发布。
起草人员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按照工作计划进行起草工作。
修改人员要及时对公文进行修改,确保修改的公文能够按时送交。
综上所述,行政公文的公文起草与修改需要遵守准确性、规范性、简明易读、逻辑性、一致性和及时性等原则。
只有按照这些原则进行起草和修改,才能确保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公文起草七戒

公文起草七戒公文是传达政令的工具。
公文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其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史记楚元王世家》中有这样一句话:“安危在出令”。
意思是说,安全和危险在于发布什么法令。
可见,科学设计文件内容是何等重要。
那么,起草文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归纳了“七戒”。
一戒照抄照转。
现在有些地方贯彻上级的文件,不是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转。
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上级的文件是面对一定范围讲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普遍意义角度考虑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不可能都照顾到,有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讲得很具体。
这就要求下级机关和单位必须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
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每个层次都不单纯是个执行问题,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重性,即对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的机动性,在被动中求主动。
否则,对上级的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戒师出无名。
提出一个观点或提出一项政策,应当“师出有名”,有根有据。
这种根据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
不言而喻,贯彻中央部署,“根据”主要出自中央文件。
按照实际需要作出的部署,也要注意有理论根据、文件根据。
即把提出的意见放在当时所处的政治大格局中去考虑,使所提出的意见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当时政治大格局的要求。
再一点就是对同一个问题,中央过去有指示,近期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央又作出了新指示,起草文件时应把新指示作为部署工作的依据。
党委是管全局的,工作涉及面大,所制发的文件涉及面也相应的大。
因此,做起草公文工作的同志很需要加强对上级各类文件、领导同志讲话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根据和尺度。
根据掌握得多、尺度把握得准,起草文件才能得心应手。
三戒无的放矢。
公文为解决问题而制发,必须讲求针对性。
20200830笔友分享公文办理七字要诀

公文办理七“字”要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狠抓落实持续为基层减负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全省政府系统公文办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政府系统推行公文办理“七要诀”。
全省政府系统公文办理如何更标准、更规范、更精细?思享君为你梳理。
1.初审要“细”公文格式方面重点审核文种是否恰当、要素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越级行文、请示中一文多事、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未经许可直接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等情况。
公文内容方面重点审核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所涉及事项是否由收文单位办理,有关附件及材料等要件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明显文字、印制错误等情况。
公文程序方面重点审核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是否事先与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对于行政法规和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关系公共利益、公众权益的文件,是否按规定经过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网上征询、专家论证等前置程序。
对于初审不符合规定的公文,及时退回来文单位并说明理由。
2.拟办要“准”对事项请示类公文要简要列明公文政策依据、部门所做工作、征求意见情况等,在掌握请示事项、尊重部门意见、对照先例比较、加强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提出规范简洁、鲜明清晰的拟办意见。
对活动请示类公文要简要列明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及需注意事项,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研究提出参加活动人员、职责分工等相关事宜的意见建议。
对阅知类公文要根据公文内容、要求和工作需要确定分送范围。
同时,要与来文单位加强沟通,避免因拟办意见不准造成公文要求落实不到位;对续办的公文,需将之前办文过程作简要说明。
3.把关要“紧”厘清把关责任公文起草单位要承担主体责任,先期把好政治、法律、程序、文字等关口,重要政策性文件需经集体研究后报送;公文办理单位要承担审核责任,强化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增强业务能力,严格审核把关,努力实现零差错、零失误。
公文起草要严把七关

作者: 李伟
作者机构: 中共湖南省宁陵县委
出版物刊名: 办公室业务
页码: 20-21页
主题词: 文秘人员 路线方针政策 指导作用 上级机关 党的路线 公文语言 行政约束力 党和国家 公文主题 文学作品
摘要: 公文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施领导的重要工具,是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回答问题、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法规和准绳作用、领导和指导作用、宣传教育和公务联系作用、凭证和记载作用等。
为了使公文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公文起草必须把好“七关”。
公文起草注意事项

12项“公文要素”
(七)“分送”:文件需要分送的单位。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所有文件都要分送国家局、总公司领导。 二是所有的局发文、总公司发文、局党组发文都要 分送局办公室。 三是要分送所有会签的部门(单位)。
12项“公文要素”
(八)“附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如“请 示”性公文、紧急公文,要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 的姓名和电话;文件是否公开,分为“可公开”、 “不公开”。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在附注中标注“可公开”字样的文件可通过局 域网在行业范围公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 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492号)规定, 需要向社会公开的,可在行业网站公开文件的主 要内容,不可将文件原件公开。 如,行业各直属单位都参加的会议通知,要选择 “可公开”;只是批复或通知某单位的事项,要 选择“不公开”。 二是“不公开”的文件的内容只是不希望其他单位
12项“公文要素”
(人)知道,与需设密级或行业敏感信息的文件的 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
12项“公文要素”
(九)“份数”:指文件需要打印的份数。 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只有国家“机密”、“秘密”及“行业敏感信 息”、发往行业外单位需要的纸质文件要由拟稿 人填写具体份数。 二是上报文件的份数要按规定。 如国务院办公厅规定,报国务院的报告要25份、简 报要35份。 三是电子公文的份数,由局办公室打字室确定,拟 稿人不用填写。
12项“公文要素”
有关单位名称另外附纸(纸质公文)或在“办文说 明”(电子公文)中依次列出。 六是不同单位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时,单位名称之间 要使用逗号,不要使用顿号。 如,有的拟稿人将“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河北中烟工业公司”错写成“北京市烟草专卖局 (公司)、河北中烟工业公司” 。 七是要注意顺序排列,一般同一系统按照先外后内、 先大后小顺序排列;两个以上系统按照党、政、 军、群顺序排列。 八是发“各省级工业公司”时,要注意另外加上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中国烟草实业发
公文起草注意事项

公文起草注意事项
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需要严谨的起草和处理,以下是公文起草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体现主题。
应该用明确的词语来表示公文的种类,例如:“请示”、“通知”、“决定”等。
2. 前言:前言应尽可能清楚地描述行政权力机关的身份及处理事项的背景,并说明正文的目的。
3. 正文:正文应按照条理分明、章节清晰的方式,阐述处理事项的内容。
其中要涉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和内容,要求明白易懂,重点突出,逐一明确,不模糊不含糊,不漏掉必要的内容。
4. 结尾:结尾应简洁明了,要求简略、有力,明确陈述处理结果和结束语。
5. 标准化:公文需要遵循标准化的规范,包括格式、字体、使用的术语、用语、口吻,对于不同类型的公文,也有具体的规范要求。
6. 合适的用词:在公文起草过程中,需要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尽量避免生僻词、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不要用过于繁琐的句式。
尽量使用常用字,切勿使用低俗词汇。
7. 条理清晰:在正文的阐述中,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明确各个观点和内容之间的先后关系,不要混淆、重复或遗漏。
8. 注重协调:公文起草时要注重协调,处理事宜不要过于片面
或重复,要考虑其对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反应。
9. 严谨认真:公文起草需要严谨认真,尽量避免语病和拼写错误,对于重要的信息和细节要进行比对核实。
10. 审核确认:公文起草完成后,需要经过审核确认,应保证
其准确性和合法性,遵循有关规定,不得造假。
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的7条铁律

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的7条铁律到了年底,又到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时间,这可是一个大活儿、重活儿,通常也是一个跨年度的硬活儿、累活儿。
曾总结过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几条〃铁律〃,拿出来晒给大家,以期对写材料的同仁有益。
O1政府工作报告不是轻轻松松、按部就班就能写好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法定文体,每年两会上,由本级政府主要领导向大会报告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的明确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通常由报告人,也就是政府的主要领导〔总理、省长、市长、县长等)主持。
起草过程当中先要成立一个由报告人为组长的起草小组,然后由一个具体的材料班子进行操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各种资料,总结归纳提炼,制定提纲,写出初稿,然后和报告人对光、征求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后再征求政府组成部门意见、政府各位副职意见,再修改后还要征求社会各界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意见,最后还要提交政府常务会、党委常委会商讨修改,最终才能以政府名义提交两会,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商讨,然后再依据审议商讨的意见再修改之后,就成为一件具备法定执行力的行政公文。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是一个走各种缜密程序的过程,每个过程都要听人意见、任人评判,作为起草者都要经历一番磨砺、锤炼。
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是需要不间断地加班加点才能过得来的。
程序虽是按部就班地走,但过程绝不轻松。
02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用心付出了,一稿就比一稿写得更好有人总结过,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点是〃作者为集体,读者为全民〃,各级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体聪明才智的结晶。
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凭空想像而写的,而是建立在下级政府、同级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总结和谋划根底之上的,是以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安排为导向,落实同级党委工作要求的,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阔群众意见建议的,是一个起草班子总结归纳创造、反复修改出来的。
报告的起草过程,是一个深化工作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更是广泛凝聚各方聪明才智和社会共识的过程。
起草公文的基本要求

起草公文的基本要求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公文起草的基本要求
公文起草是公文处理工作的基础和源头。
条例从3个方面对公文起草提出了7点要求。
(第十九条)
1.关于公文内容方面的要求
(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2)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3)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2.关于文风方面的要求
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3.关于公文起草方法方面的要求
(1)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2)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3)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公文知识系列之二十四:文字材料写作“五戒”

一些同志写材料总是以长为荣,讲求四平八稳,凡是都要从“猴子变人”说起,洋洋洒洒数千言,东拉西扯凑篇章。有的说,都是电脑惹的祸,因为打印方便、抄袭方便、排列组合也方便,一份“万言书”,一会就能对付出来,实际上还是思想在作梗,以长为荣。
一份材料,篇幅长短,并无硬性的统一。过去有人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现在应该改为“有话则短,无话则免”。所以,在起草公文时,要注重语句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在最小的篇幅上最大限度地拓展其内在张力和思想容量,不能说“一句顶万句”,至少要句句都顶用,千万不可拖泥带水,开“中药铺”,面面俱到,重点不重。在说清、说透、说全的前提下,用字要尽量准确,用语要尽量简短,用篇要尽量凝练,力求达到“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
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记者,绝不满足从一个角度拍摄同一事物,或俯瞰、或仰视,或正面、或侧面,或顺光、或逆光,总是通过角度的变化使拍摄对象更生动、更具魅力。公文写作也是如此,要写出新意、有见地、能抓住人的好文章,必须要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找表现事物的手法,独辟蹊径,推陈出新,避免雷同。机关干部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锻炼,经常关注和研究新形势、新动态、新问题,从新中求异。依据材料的需求,大量掌握信息,或从高端着眼,或从末梢入手,以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去挖掘,从而形成新的东西,充实到文字材料中去。
二戒贪大求全,特点不明
俗话说,动人春色不需多。大凡好的材料,都是重点突出,特点鲜明,引人入胜。而在实际工作中,机关不少公文与此恰恰相反。“高大全”“宽正面”的东西随处可见,总感觉口子开得越大越好,经验总结越全越好,问题涉及越多越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没有个性,反应不出本质的东西,最后的结局往往是:领导不认可,群众不愿看,单位不推广,上级不关公文不能太具体、太实际,否则就会缺乏普遍指导意义,因而过分追求原则化、理性化。表面上看,这样的材料立意很高、气势很大,实际上却很“虚弱”:空洞议论多、空泛说教多、实在内容少,所以只能是应景文章、表面文章,对实际工作起不到什么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起草七戒
公文是传达政令的工具。
公文质量的高低,关键看其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
《史记楚元王世家》中有这样一句话:“安危在出令”。
意思是说,安全和危险在于发布什么法令。
可见,科学设计文件内容是何等重要。
那么,起草文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归纳了“七戒”。
一戒照抄照转。
现在有些地方贯彻上级的文件,不是从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发,而是不管效果,照抄照转。
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上级的文件是面对一定范围讲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从普遍意义角度考虑的,一些地方的特殊情况不可能都照顾到,有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可能讲得很具体。
这就要求下级机关和单位必须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
正如一位领导同志所指出的,每个层次都不单纯是个执行问题,都具有主动和被动这两重性,即对中央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又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问题的机动性,在被动中求主动。
否则,对上级的文件照抄照转、“上下一般粗”,或者片面理解、各取所需,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二戒师出无名。
提出一个观点或提出一项政策,应当“师出有名”,有根有据。
这种根据主要是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
不言而喻,贯彻中央部署,“根据”主要出自中央文件。
按照实际需要作出的部署,也要注意有理论根据、文件根据。
即把提出的意见放在当时所处的政治大格局中去考虑,使所提出的意见既符合实际,又符合当时政治大格局的要求。
再一点就是对同一个问题,中央过去有指示,近期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央又作出了新指示,起草文件时应把新指示作为部署工作的依据。
党委是管全局的,工作涉及面大,所制发的文件涉及面也相应的大。
因此,做起草公文工作的同志很需要加强对上级各类文件、领导同志讲话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根据和尺度。
根据掌握得多、尺度把握得准,起草文件才能得心应手。
三戒无的放矢。
公文为解决问题而制发,必须讲求针对性。
否则,不会有任何实际作用。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把“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列为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并在这一部分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说“‘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
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
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通呢?”公文起草也要克服这个毛病,注意其针对性。
很难想象,一篇毫无针对性的公文,能够打动人、影响人,推动工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公文“份量”的标志。
要增强公文的份量,做到有的
放矢,起草之前,就应当首先搞好调查研究。
问题调查清楚了,劲才知道往哪里使,讲问题、提对策才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经过比较、论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行得通,有可操作性。
四戒朝令夕改。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政策也是这样,它也要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但政策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直接关系全局的稳定、事业的发展。
正如我们平时常讲的:政策稳则人心稳,人心稳则全局稳,全局稳则事业兴。
因此,起草公文时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检查:一是检查一下文件的基本精神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以及上级机关的决议、命令、指示有无抵触。
若有抵触,应坚决改过来。
二是检查一下同本机关已经发布的有关规定是否矛盾。
对有矛盾的地方要认真进行分析,如果是对原有政策的补充、完善,表述一定要清楚,不可让人产生"政策要变"的误解;如果认为以前的规定确有必要修改或废止的,要提请有关方面进行研究、论证。
五戒用语失准。
用语必须准确,这是起草公文的基本要求。
衡量公文用语是否准确,主要看概念是不是明确,判断、推理对不对。
因此,在抽象概括某一事物时,首先要将事实
搞清楚,然后再进行判断、推理,切实做到准确反映客观实际。
比如,评价的话,要恰如其分,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分析问题原因的话,要客观、实在,确实号准脉,点出问题的主要症结;讲“两者关系”的话,要分清主次,同时防止片面性。
另外,工作要细致,避免因粗枝大叶出现“硬伤”。
比如,对所引用的话,要注意看出处和是否权威;同一个问题总结部分和部署部分都讲的话,要注意前后一致;对有疑问的话,要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请教,切实将问题搞清楚;对一些重要情况和数据,要注意核实,务求准确。
六戒篇幅过长。
篇幅过长是目前许多地方和部门文件的一个通病。
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么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
现在虽然不是战争年代,但各级的工作都很忙、压力都很大。
本来各类文件、简报就很多,如果再让大家看篇幅过长的文件,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很有必要提倡写短文。
要压缩篇幅,很重要的要有“精品”意识。
文件拿出初稿后,要逐字逐句地进行推敲,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删去,把令人生厌的繁言简化,把毫无实际意义的大话、套话、废话抹掉,努力做到既把好政治关,又把好文字关。
七戒无物无序。
与此相对的是有物有序。
有物有序是古人写文章所遵循的两条基本要求。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现在一些公文这两方面都有缺陷。
比如,
有些文稿只提出问题,对如何解决问题,只讲了些原则话。
有些文稿则内容繁芜,在一个段落层次里讲几个意思,令人读后印象模糊,不知所云。
这两方面的毛病都应当予以纠正。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提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我们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尽力把文件写得实一些,“干货”多一些。
这样才能收到既便于抓工作、又便于抓落实的效果。
同时,要讲求公文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实际工作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写得好的公文,虽然篇幅比较长,但却引人阅读,使人不厌其长;有的写得不够好的公文,虽然篇幅不长,却使人看起来感到费力。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内容是否条理,语言是否流畅。
由此可知,公文内容“有序”才有可读性。
上述“七戒”,归结起来是个学风、文风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在于端正思想作风。
在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健全、决策者指导思想正确的情况下,起草者有无好的文风至关重要。
正如古人讲的,“文如其人”,有文风端正的人,才有文风良好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