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元朝的疆域和政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东:对高丽与日本的用兵 蒙古初期,高丽臣服之,元太宗还派达 鲁花赤至高丽,高丽一度还杀死了达鲁花赤。 元世祖忽必烈时,设征东行省,但高丽仍维 持其王国体制,故虽设征东行省,但在《元 史》中仍将高丽列在外夷传。 元世祖时,以高丽为基地,派大军征讨 日本,在九州海面遇大风,几遭全军覆没。 为征日本,元朝还设置了日本行省,寄理在 高丽。
巡抚总督与省的关系: 各省基本上都设巡抚,往往一省设几个,如陕西有 四个巡抚。总督开始设于边地,后来每省都有了。 总督、巡抚的辖境区与省不完全一致,如宣大山西 总督管山西省和北直隶的宣大镇。 总督、巡抚与省的治所不完全一致,如山西,巡抚 不驻太原而驻雁门。两广总督不驻广州府,桂林府 而驻广东的肇庆府和广西的梧州府。
元朝的行省从军事性质发展到府州之上的最高一级地方 行政区划,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元世祖中统以前(1260-1264),行省只管军 事,至元开始行省管地方行政。但当时行省之 外还有许多直属中央的机构,如行枢密院、王 相府、都元帅府等,与省同级。都可以管地方。 至元初年行省官吏系衔:“以平章政事××× 行省事于×××等处”,可见是中央官兼行省 事。 至元十三年平宋以后,全国除西藏地区设宣政 院外,各地都设行省,官吏系衔有了变化,改 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宣政院辖地范围,西面包括印、巴 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东面靠近四川行 省,其东部辖地要包括今四川省境内的 藏区,东南与云南行省相接,南部包括 了今不丹、锡金等国,北部、东北与甘 肃行省相接,包括甘肃藏区,西北为察 合台汗国。
元宣政院辖地
元朝的西南疆域 1253年,蒙古灭大理,统一云南, 仍封段兴为大理王。 1267年,元世祖封其子忽哥赤为 云南王,加强对这一地区统治。 1274年,元世祖建立云南行省, 派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事。 云南正式建省,云南行省管辖范围包括 今云南及缅甸很大一部分、越南、老挝 小部分地区。
元 中 书 省 及 十 行 省 图
元中书省及十行省表
元代的路府州县制度
路:元代的路设总管府。路分上、下二等。 府:宋代隶属于路,元代升为直隶于省。 州:元代的州有直隶州和散州之别, 分三等。 县:按户口多少分三等。
道及土司制度
元代的道分两种,一种叫宣慰使司道, 一种称肃政廉访道。 元代的土司制度:设在少数民族地区, 种类很多,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 招讨司、长官司等。
第七章 明代的疆域和政区
第一节 明代的疆域
一、明朝东北疆域的收缩 二、鞑靼、瓦剌的兴起与明朝北疆的大幅 度内缩 三、明朝的西部疆域 四、明末郑成功收复台湾与东南海疆的奠 定
明全图一(1433年)
明全图二(1582年)
明朝山西省(山西行都司)
(明 陕朝 西陕 行西 都省 司 )
明朝关西诸卫哈密卫、阿端卫、曲先卫、安
第六章 元朝的疆域和政区
第一节 元朝的疆域
1、蒙古的兴起与蒙古帝国疆域的空前拓展 (1)向西:攻灭西辽及中亚以西诸国 (2)向南:灭金、南宋及用兵东南亚诸国 (3)向东:对高丽与日本的用兵 2、元朝的疆域 (1)元朝东北疆域的变动 (2)元朝北方疆域的空前拓展 (3)元朝的西部疆域 (4)元朝的西南疆域 (5)元朝的东南海疆
元朝的东南海疆 元末顺帝时,在澎湖列岛设巡检司, 这是中央王朝最早在台湾附近地区设置 行政机构。
第二节 元代的政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行省的起源及元的行省制度 二、元代的行省 三、元代的路府州县制度 四、道及土司制度
省(台)是中央机构,设在首都。如果省(台) 离京赴地方行使省(台)的职权,则称为行省。 这种制度不始于元,魏晋南北朝之行台即其始, 不过当时没有正式发展为地方行政区划。魏晋南 北朝之行台又叫行省,为元行省之渊源。
七、土府州县和土司
土府州县和土司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 广西、云南等地。 土府州县的长官由少数民族酋长来担任, 可以世袭,起源于元代,定型于明。
元代行省较前代最高一级地方政区的特点:
元以前一级最大政区往往是由监察区发展而来 的,而行省是由军事性质(军区)发展的政区。 元行省有中央政府机构的性质,行省官员结构 与中书省基本一样。 元行省还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性质,元世祖建 了一个“日本行省”,主持征讨日本的事情, 失败后废掉。 元行省辖区很大,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全国有一个宣政院,一个中书省, 是一个行省。
蒙古初称蒙兀,《旧唐书· 北狄传》记作“蒙 兀室韦”,时居住在额尔古纳河流域,8世纪前后 西迁至鄂嫩河流域和大肯特山一带。 辽时,设置西北路招讨使管理蒙古诸部; 金时,设置东北招讨使管理之。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 古政权。蒙古帝国经成吉思汗、拔都、旭烈兀三 次西征,吞灭许多国家,建立在四大汗国。 这样,蒙古帝国的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 前拓展。
向南:灭金、南宋及用兵东南亚诸国
1121年成吉思汗南下攻金,金迁都汴梁。 窝阔台 时,蒙古继续对金用兵,以河南地归宋为条件联合南宋 同攻金朝,1234年灭金。 蒙哥时,派忽必烈从宁夏由甘肃入四川,分三路进 攻南宋四川及大理,1253年灭大理,并征服了吐蕃。 1279年灭南宋。 值得注意的,蒙元还对越南、爪洼、占城、缅甸等 用兵,甚至在这些地方还建立行省,但为时很短。如安 南行省、缅中行省、占城行省。
元朝东北疆域的变动 元朝的东北疆域,有变动处,主要在元 朝与朝鲜交界处。元朝初设东宁府,至元十三 年升府为路,称东宁路,以西起慈悲岭(今北 朝鲜黄海道黄州以东、在开城北)、东至铁岭 为界与高丽为邻。至元二十七(1290)年, 元朝把西京(今平壤市)五十余城还给高丽, 疆域内缩,恢复到金与高丽的交界线,但仍在 鸭绿江之南,设有合兰府。在鸭绿江沿岸的丹 东,设婆娑巡检司。此地原为元朝的婆娑路, 至元十七年降路为府,至元二十七年婆娑府复 降为婆娑巡检司。
四、 都司卫所制度
都司卫所,是明代的军事机构,初与地 方无多大关系,后来关系就大了。明都 司卫所从京师到地方普遍设置,所辖军 队平时生产,战时出征。
五、明代的道
明的道无定制,相当于现在地区一级, 属省府之间,道有三种,分守道、分巡 道、兵备道
六、总督、巡抚
总督、巡抚是明代开始的行政制度,由朝廷派大员到地方上担任,管的 范围和省差不多,但并不一致,掌有军事、民政大权,起源于宣德、正 统时,设置最多是嘉靖时。
蒙古大帝国
苏
联
察 钦
察
骨
窝 汗国 台 合
国 汗
阔 台 汗 国
嵬
蒙
古
朝 鲜
伊 国 汗 利
元
元时期全图(1280年)
向西——攻灭西辽及中亚以西诸国
1209年,成吉思汗首次西征,进攻西夏, 克兴庆 府,但未能灭夏。蒙古在西夏地区受阻,但在西域地区 却颇为顺利,特别是哈密的哈剌鲁、高昌的畏兀儿归顺 蒙古。 1210年, 蒙古攻灭西辽。 1219年,蒙古攻灭花剌子模、麻里等国,占领中亚 地区,建立金帐汗国,封长子术赤。 1226年,蒙古再攻西夏;次年,成吉思汗病逝军 营,西夏亦降。 1236年,术赤长子拔都二次西征,越乌拉尔河、伏 尔加河,占领钦察草原,进击东欧。
元朝北方疆域的空前拓展
1307年,元成宗设和林等处行省; 1312年,元仁宗皇庆元年改为岭北行省, 治所在和林。 其管辖范围,从西起阿尔泰山沿杭爱山 脉至外兴安岭一线以北、直至北冰洋的广大地 区,西隔额尔齐斯河、阿尔泰山与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相接,东隔大兴安岭与辽阳行省相 邻。
元朝的西部疆域 重点在于宣政院辖地与西藏归属中央。
四大汗国
钦察汗国——拔都西征后,建立了 疆域广大的钦察汗国。其疆域东逾乌拉 尔河,西迄多瑙南至咸海,北至俄罗斯。 后独立。 窝阔台汗国——巴尔喀什湖以东至阿 尔泰山。元武宗时,窝阔台汗国被灭, 归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
察合台汗国——阿姆河以东至新疆天山南北, 统有西辽故 地及其他地区。蒙哥时,在今乌鲁木齐附近甚至还建立了别失 八里行治所在吉木萨儿北破城子,元泰定帝1324年,该行省为 察合台汗国所吞并。元世祖忽必烈1275年在伊犁河一带建立了 阿里麻里行省,治所在霍城,在察合台汗国之北,后来也为察 合台汗国所吞并。 伊利汗国——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第三次西 征,在中亚、西亚地区建立伊利利汗国。其疆域西起地中海, 东至阿姆河,北至高加索,南到阿拉伯海与印度洋。蒙哥1251 年在阿姆河流域南部建立阿姆河行省,治撒马耳干。后来伊利 汗国走向独立,阿姆河行省也并入伊利汗国。
定卫、罕东左卫、罕东卫、沙州卫、赤斤蒙古卫
(明 辽朝 东山 都东 司省 )
明朝奴儿干都司(1403-1433年)
明 朝 福 建 省
郑明 氏末 台清 湾初 图
明朝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
明朝云南省
明 京 师 及 十 三 布 政 使 司 图
三、府、州、县
布政使司下属为府、州、县三种行政区划。 府:长官称知府,京师称府尹,北京为顺天 府,南京为应天府。明无路一级政区,废路 置府,按户口多少分为三等(上、中、下)。 州:分为两种: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由省 管辖(属省),散州由府来管辖(属府), 府置于某州,置府兼州,从官品看,直隶州 之知州品级视知府,而州视县,散州一般不 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