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连坐障碍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百合连坐障碍发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连坐障碍是困扰兰州百合生产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文综述了百合连坐障碍的发生原因和防治途径。

从百合自毒作用、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百合连坐障碍的防治途径。

关键词:兰州;百合;连坐障碍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 unicolor)是多年生植物,忌地性极强;栽植过百合以后的地块需经过3~5年换茬歇地。

兰州百合病虫害种类原来并不多,近年来种植区域的连坐重茬加重,导致百合减产减收,由原来的22 500 kg/hm2下降到15 000 kg/hm2,产品的独头率从原来的70 %下降到不足40 %[1]。

兰州百合连坐障碍已成为困扰当地百合产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

1兰州百合连坐障碍发生的原因
1.1百合自毒作用
某些植物通过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植株残茬腐解等途径释放一些物质,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毒作用[2]。

自毒是导致植物连坐障碍的主要因子之一[3]。

徐鹏等研究证明百合根系分泌物具有自毒效应,在含有根系分泌物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百合组培苗,其生根、根系生长和苗的生长均受到抑制;通过对百合苗生理活性指标的测定,得出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生成量增加[4]。

连作条件下根系分泌物的逐年积累产生的自毒效应,可能就是百合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原因。

1.2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改变
连坐会造成土壤养分耗竭,耕作时没有及时补充,就可能造成养分供给不足,植株生长不良。

喻敏等研究表明,连续耕作后的百合地土壤钾的耗竭非常严重,导致土壤速效钾明显下降,而百合作为生长需求钾比较高的作物来说,土壤钾水平太低成为百合生长的严重土壤限制因子之一[5]。

百合生长需要疏松的土壤,这有利于百合鳞茎的肥大,提供百合生产所需的土壤环境。

但随着连坐,土壤有机质的减少等因素,造成土壤板结等物理性状的改变也将影响到百合的生长发育。

1.3土壤微生态失衡
张亮研究在百合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最多,对百合的根际效应也最敏感;其次为真菌,再次为放线菌。

在百合—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百合生长发育的影响。

重茬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首茬的对比。

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量比首茬大田各个品种均有下降。

根际土壤真菌的量增加[6]。

土壤有害真菌数量的增加导致土传病害增加,土传病害是连坐障碍的主要因素。

2兰州百合连坐障碍防治措施
2.1消除化感物质的自毒作用
合理的轮作是解决连坐障碍的最简单方法,例如与百合与豌豆、百合与小麦轮作或间作,按小麦→百合、豌豆→百合、小麦→豌豆→百合的顺序种植,即能吸收土壤中的不同养分,又可避免连坐引起的自毒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引入有益微生物降解根系分泌物质,提高土壤活性,改善百合的生物性状。

2.2施肥改土,改善百合种植地的理化性状
采取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的新方法。

针对土壤肥力情况,设计专用复合肥,补偿由于连坐导致的钾等元素的流失。

增施有机肥是解决有机质缺乏和土壤板结的重要措施。

有机肥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有机胶体及粘质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多方面的作用而对砂粒或粘粒起团粒化效应。

土壤性状的改良将促进百合的生长发育。

2.3微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施用拮抗微生物制剂增加根系生长活力。

施用AM(丛枝菌根)肥提高宿主植物对土壤水分、营养物质等的吸收,进而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耐盐、耐旱、耐重金属和抗病的能力。

施用有益菌肥,有益微生物(EM菌)和抗病因子的增加,可明显地降低土传病害的侵染,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连年施用可大大缓解连作障碍。

3讨论
兰州百合连坐障碍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明确其中主要因素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尤其是作为地方种植品种,相关研究比较少,有待各方去关注。

参考文献:
[1]梁旭东.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1):17-18.
[2]WaggevMG,DentonHP.赵炳良,译.连续耕作和轮作对作物产量、残茬覆盖及土壤水分的影响[J].国外农学,1992,1233-1237.
[3]林文雄,熊君,周军建,等.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99,1(4):53-58.
[4]徐鹏,程智慧,梁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1,(11):167-172.
[5]喻敏,余均沃,曹培根,等.百合连坐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分析[J].土壤通报,2004,(6):376-379.
[6]张亮,程智慧,周艳丽,等.百合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J].园艺学报,2008,(7):1031-1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