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开发被教师和家长逐渐注重,如何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和发展提升发展其思维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帮助学生在认知问题时能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形成系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响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教育理念,结合已有资源在教学方式、营造氛围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于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策略;
引文:
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已经不必赘述,其对学生的要求更细致更全面。
因此从高中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必须找到合适的方法,在课堂上将这些核心素养教育内容渗透其中。
在完成知识讲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这些素养能力。
无论对学生进行何种能力或者素养的培养,学生都是最关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更多。
一、重视语文趣味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语文教学的开端,同时也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成员。
教师应筛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资源供学生阅读,令学生感知语文阅读的魅力。
同时根据学生阅读的内容及时为学生讲解和纠正,分析不同文章学生应该注意的点以及阅读方法。
当然,教师也应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邀请学生思考学习,并鼓励他们带来自己的情感思考和学习,运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为趣味阅读提供便捷空间。
例如:语文教师在《雷雨》教学中可以通过《雷雨》戏剧作品引导学生们一
同观看,体会戏剧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了解戏剧作品的
独特之处,带领学生深刻感知旧社会的黑暗腐朽,了解中华人民的勇于战斗、追
求光明的精神。
在开展教学之前,布置学生提前阅读有关课文资料以及故事背景,要求同学们了解文章中情节结构,简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把课本和课外阅读有
机结合起来,让阅读为学习做基础,抓住学生的兴趣。
《雷雨》的整个故事背景
都和雷雨相连,揭露了旧封建社会的家庭矛盾。
通过戏剧中的人物行为、对话引
领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在《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
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作者在语言和措辞的处理上也有所改变。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教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汉语的个性。
并根据
情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品鉴,自主分析人物性格,让学生学习的同时保持趣味性,促使学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魅力,进而提高趣味性教学。
二、教师要巧妙设问置疑,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众所周知,求知欲与好奇心是推动人们发展进步的源动力。
在学生不断学习
与不断成长的过程,语文知识积累也呈螺旋式上升,以此满足发展需求,由浅入
深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那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筛选课
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巧妙设问置疑的形式,基于“问题链”为载体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学习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先从简单的问题着手:“文中
共呈现了秋天的五个画面,作者如何描述这些景色?”围绕问题,导出了“秋晨
景观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以及“佳日秋果图”,直击课文的主题思想;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之火,继续拓展提问视角,启
发思维创新:“故都的秋是多种多样的、丰富精彩的,为什么作者却用了清、静、悲凉等字眼?”、“你认为郁达夫是‘颂秋’还是‘悲秋’?”通过多层面的分
析与讨论,学生透过文本表面挖掘深刻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对人生的领悟,拓
展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剖析文本内容,开展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极具美感,审美价值非常高。
尤其是古诗词这一部分内
容及具备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思想美的特点。
此外,散文的文本中也有比
较深厚的美育功能有待挖掘。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得到提升,就要从文本入手,进行深入挖掘,找到审美教育点。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由于对美的感知这是一项非常主观的活动,而且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
要让学生能顺利理解,需要费一番功夫。
然而多媒体教学给美育教育提供了极大
的帮助,因为其可以将文字用画面的形式具体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容
易理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思考,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
多的背景内容,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体会其中的美。
比如语言美
在何处,哪些关键字体现了语言的精妙。
意境美在何处,你从中有何体悟,像这样,对于古诗词进行剖析之后,学生就在无形中接受了审美教育。
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在高中课堂上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
础知识,让学生能够提升思维,加强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学
生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语文
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其学习的状态,找到有效
的核心素养培育措施,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靖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3)。
[2]廖勋勋刍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素养的提高教育策略[J].教育,2016,(8),186。
[3]袁东升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教学要有新思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7,(0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