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种猪场生产管理
养猪场生猪标准化方案
![养猪场生猪标准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f61f0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5.png)
养猪场生猪标准化方案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猪业正面临着如何提供高质量、安全的猪肉产品的挑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养猪场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生猪标准化方案。
本文将从生猪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疫病防控以及屠宰环节等方面详细介绍养猪场生猪标准化方案。
首先,养猪场在生猪饲养环境方面需要保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养猪舍应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能够在寒冷季节为猪提供温暖的环境,避免猪受冷引发疾病。
同时,养猪舍内的湿度要适中,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此外,保持养猪舍的通风良好也是非常关键的,充足的新鲜空气有助于猪的生长和免疫力提高。
其次,饲料管理对于生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养猪场应选择高质量的饲料供应商,并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
合理的饲喂量和饲喂时间是保证生猪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
养猪场应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根据生猪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此外,定期监测饲料的质量,避免使用变质或污染的饲料,保证生猪摄入的营养充足而健康。
疫病防控是确保生猪健康新鲜、无污染猪肉的重要环节。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包括定期的免疫接种和疫情监测。
疫苗的接种应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并按时进行。
同时,养猪场还应加强对养猪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养猪舍、饮水设备和饲喂工具,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此外,养猪场还应定期请专业兽医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生猪,防止疾病传播。
最后,屠宰环节是生猪标准化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养猪场应选择符合标准的屠宰场进行生猪屠宰。
屠宰场应具备先进的屠宰设备和技术,保证屠宰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屠宰场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程,保证屠宰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屠宰后,还需要对猪肉进行检验,并确保猪肉不受到污染。
综上所述,养猪场生猪标准化方案是确保生猪养殖环节科学、规范、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生猪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疫病防控以及屠宰环节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能够提高生猪的生长发育质量,生产出更加健康、安全的猪肉产品。
种猪场生产管理 王伟
![种猪场生产管理 王伟](https://img.taocdn.com/s3/m/875e53531ed9ad51f01df29b.png)
猪场管理标准1 ) 猪场的管理1、猪舍要有按照专业原则有正确的设计,遵循可操作性的目的和工作中的方便的原则来设计。
2、猪舍应有区分清楚的生产区域第1部分-公猪-母猪舍第2部分-保育舍第3部分-育成舍3、建造猪舍规定要有农场的地图和规定合适农场的方向和位置。
4、废水要排出猪舍时,要有好的排气和排废水系统,不能污染周边环境和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
5、农场和饲喂和供水设备要每天打扫卫生。
6、要有空舍期,新进猪前要用消毒水打扫农舍的卫生和空舍约5-7天。
7、农舍应该要得到好的维修和保养以便工人和猪只能安全的使用。
2) 饲喂方面的管理1、猪饲料的质量应符合管理饲料质量条例的规定。
2、用于运输的车和装载用具要干燥、干净和没有生锈或者对猪产生危害的生锈的物质。
3、饲喂设备的规格和数量要对猪是足够的,饲料库要求干净卫生,饲料摆放整齐,饲料型号摆放正确。
3) 水方面的管理1、所用的水要干净,符合控制饲料条例中规定的水的标准。
2、设法禁止混合到水中的物质。
3、有干净和足够猪饮水设备4) 人员的管理1、农场应清楚的分清职责和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2、人员离场要提前告知,不能擅自离场。
5) 动物健康方面的管理1.进出农场前要防疫和消毒1.1 要有对进入农场的车的消毒池和喷雾室1.2 要有消毒洗澡间并在进入农场前换衣和鞋子1.3 不允许从外面拿与养殖猪无关的东西进入农场1.4 不允许带没有经过同意的人和运输工具进出农场。
1.5 对进出的人和运输工具要在记录本上登记。
2、农场内的防疫2.1 按照规定的时间段对设备和农舍消毒2.2 在进猪前空舍大约5-7天。
2.3 要在农场内有符合农场规模足够的化尸池深埋尸池2.4 有焚烧或掩埋使用过的药瓶和疫苗瓶的池子。
3、让猪建立疾病免疫力3.1 根据常驻农场兽医的规定的疫苗程序进行防疫。
3.2 在成群饲养前要把新进的猪和前一批猪混合在规定的地方饲养4、控制疾病4.1 为便于治疗要把病猪分栏隔离4.2、要使用能保证质量的抗生素。
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63086b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3.png)
一、总则1.1 为确保种猪场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种猪场所有员工、管理人员及外来人员。
1.3 种猪场安全生产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成立种猪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安委会下设安全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2.3 各部门、车间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安全生产管理内容3.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1.1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1.2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3.2 安全生产设施与设备3.2.1 种猪场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设施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2.2 定期对安全生产设施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3.3 卫生防疫3.3.1 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严格执行防疫措施,确保猪只健康。
3.3.2 定期对猪舍、设备、工具等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3.4 用电安全3.4.1 严格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3.4.2 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5 火灾预防与应急处理3.5.1 制定火灾预防措施,加强火源管理,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3.5.2 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
3.6 应急救援3.6.1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明确救援职责。
3.6.2 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员工应急救援能力。
四、奖惩措施4.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4.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五、附则5.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2 本制度由种猪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标准化规模种猪场精细化饲养管理
![标准化规模种猪场精细化饲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af2701763231126edb116f.png)
文章 编号 :0 4 5 9 ( 0 2 0 — 0 4 0 10 — 0 0 2 1 )3 0 2 — 2 日头 均 采 食 量控 制 在 2k g以下 : 娠 3 0d 每 日每 头 妊 0 8 。 饲 喂 25 g 妊 娠 8 — 0 , 日每头 饲 喂 34k , 可 根 . k; 3 0 15d 每 . g 也 据 母猪 实 际膘情 适 当调整
111 产仔 数 : 为产仔 数和 产 活仔 数 。一般 情 况下 窝平 .. 分 均产 活仔 数要 达到 1 0头 以上 .多或少 直 接关 系 饲养 种猪
的 利 润
消毒工 作是 减少 仔 猪发病 、 亡 的有效 保证 。 死 13 产房 营养性 死 亡 的要强 化哺 乳母猪 管理 。 .. 6 产前 3 5d
关 的 良好 措施
113 保 育 猪死 亡 率 :保 育 期 间仔 猪 死 亡 率一 般 不 大 于 ..
2 。 %
11 育肥 猪死 亡率 : .. 4 育肥期 间死亡率 一 般不 大于 2 %。
11 母猪 年产 胎数 :每头 经产母 猪 理论 年 产胎 数 为 24 .. 5 . 胎 . 备猪群 按 2 %计算 . 后 5 一个 猪场 的母 猪年 产 2胎/ 是 头
24 重 视 日常 管 理 .
造成 母猪返 情 的主要原 因 : 疾病 方面 的原 因也不 可忽 视
13 针 对 原 因 采 取 相 应 的 管 理 措 施 .
1 . 总产仔 数低 是配 种技 术低 和 种猪 的原 因造成 的 . .1 3 解
决 的办 法是 加强 配种 技术 培训 和优 化种 猪结 构 . 理 利用 合 公猪 , 降低 返 情率 , 加孕 胎数 增
富 平衡 的全 价饲料 。要严 格 控制 饲料 原料 的质 量 , 要抽 验 霉 变指数 、 分 含量 、 质含 量 等指标 。 水 杂
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
![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8cba4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的原则。
第四条生猪养殖场生产管理应当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卫生制度、饲料管理制度、兽药使用管理制度、生猪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
第二章防疫制度第五条生猪养殖场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第六条生猪养殖场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的防疫人员,负责养殖场的防疫工作。
第七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实行全进全出或者分单元全进全出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第八条生猪养殖场生产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防止疫病传播。
第九条引进的生猪应当从非疫区或者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引进,并进行隔离观察。
第十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卫生制度第十一条生猪养殖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疫病发生。
第十二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粪便处理制度,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第十三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病死猪处理制度,病死猪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四章饲料管理制度第十四条生猪养殖场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饲料,不得使用违禁饲料。
第十五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饲料采购和使用记录,记录饲料的来源、种类、数量、使用时间等信息。
第十六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第五章兽药使用管理制度第十七条生猪养殖场应当遵守兽药使用规定,不得使用假药、劣药和其他禁止使用的兽药。
第十八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兽药采购和使用记录,记录兽药的来源、种类、数量、使用时间等信息。
第十九条生猪养殖场应当定期对生猪进行疫病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使用兽药。
种猪标准化生产管理要点
![种猪标准化生产管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95559451e79b89680226f4.png)
外种瘦肉型猪无公害标准化饲养生产技术管理操作规程1.种公猪舍(含后备公猪)饲养技术操作规程1.1种公猪饲养1.1.1饲喂技术。
定时定量。
每天喂量:体重150kg以内的,日喂饲料2.3~2.5kg;150kg以上的,喂给2.5~3kg的全价料。
1.1.2日粮要求: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不低于12.5MJ,粗蛋白质14%以上。
1.2种公猪管理1.2.1每天定时检查供水设备是否正常,要求饮水器的出水量为1kg/min,保证供给充足、饮用水符合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1.2.2清洁消毒。
保持猪栏干净、干燥。
每天上下午在喂饲前清扫栏舍,清扫、收集猪粪并运至粪房进行发酵处理,保证公猪舍的清洁卫生。
尽可能减少污水的排放量,以达到无公害生产的要求。
定期对公猪舍进行消毒。
消毒的方法有:药液消毒、火焰消毒等。
在饲喂及清扫的同时,注意观察公猪的行为及神态,有问题应及时汇报主管兽医,并停止采精。
1.2.3加强运动。
每日定时将公猪放出,要求每天运动两次,每次约1~2小时,行程为1~2公里。
夏天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运动,冬天在中午进行,应避开严寒和酷暑。
运动的方法有:赶公猪运动、大运动场运动、迷宫式运动。
运动时必需注意操作方式,严防公猪打架。
并可与后备母猪或空怀母猪一起运动,促进母猪发情。
1.2.4适时估重。
公猪一定要保持中等的膘情,以保证公猪有旺盛的配种能力,要求经常对公猪进行估重。
营养水平过高,饲喂量过大,使用太少,都会导致公猪发胖,配种能力降低。
若营养水平过低,饲喂量过少,使用过度,会导致公猪消瘦,同样会导致其精液品质差,配种能力降低。
1.2.5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饲喂、采精、配种、运动、刷洗等各项作业,都应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利用条件反射养成规律性的生活制度,便于管理操作。
1.2.6夏天配种时间应选择在早上9点钟前和下午5点钟后进行。
每周至少刷洗一次公猪体表,检查、护理公猪肢蹄和睾丸。
定期给公猪喷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猪场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
![猪场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fd393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3.png)
猪场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猪场标准化管理操作手册1.物料管理1.1 采购管理①采购计划编制②供应商评估与选择③采购订单处理1.2 物料收货管理①收货单的与审核②物料验收与检验③采购退货处理1.3 物料储存管理①库位管理②物料盘点与调整③物料防潮、防尘措施2.生产管理2.1 生产计划编制①猪舍规划与布局②繁殖计划③养殖计划2.2 养殖管理①猪只选种与配种②疫病防控管理③饲料管理④环境管理2.3 猪只栏舍清洁与消毒管理①猪舍清洁②猪舍消毒2.4 饲养管理①猪只饲养标准②猪只饮水管理③饲料投喂管理④猪只体重监控⑤猪只死亡处理3.销售与财务管理3.1 销售管理①销售订单处理②销售合同管理③销售数据统计与分析3.2 财务管理①资金管理②成本控制与核算③财务报表编制④税务管理4.人力资源管理4.1 人员招聘与录用①招聘需求分析②招聘渠道选择与发布③应聘者筛选与面试④新员工录用手续办理4.2 培训与发展①员工培训需求分析②培训计划与内容设计③培训实施与评估④员工职业发展规划4.3 绩效管理①目标设定与考核指标制定②绩效评估与结果反馈③员工奖惩与激励附件:1.猪场布局平面图2.猪舍清洁与消毒记录表3.疫苗接种记录表4.饲料投喂记录表5.猪只生长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动物卫生法:国家法律,对动物疫病防治、动物产品的卫生与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管。
2.猪舍环境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猪舍内部环境要求进行规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
3.养殖用地审批:指在进行养殖活动前,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养殖用地,并经过审批才能正式使用。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cdff9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7.png)
养猪的标准化流程养猪的标准化流程是提高养猪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猪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养猪标准化流程:一、猪场建设1.合理布局: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并确保各区之间有足够的卫生间隔。
2.设施配备:猪舍应配备通风设备、供暖设备、饮水设备、饲喂设备等。
3.环保要求:猪场应配备相应的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设备、废弃物处理设备等。
二、种猪选择1.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的品种。
2.健康检查:种猪应经过健康检查,确保无疾病、无伤残、无遗传缺陷。
3.合理饲养:根据种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
三、饲料管理1.饲料质量: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的饲料。
2.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潮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饲料投喂: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投喂计划,并定时定量投喂。
四、饲养管理1.定期消毒:猪舍应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2.观察猪群:每天观察猪群的精神状态、食欲、排泄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记录管理:记录每头猪的体重、饲料消耗量、疫苗接种情况等,以便进行科学管理。
五、繁殖管理1.配种计划:根据猪的品种、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
2.人工授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3.产仔护理:对产仔母猪进行护理,确保仔猪的健康和成活率。
六、疾病防治1.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对猪进行疫苗接种。
2.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合理用药:在疾病防治过程中,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用药。
4.病死猪处理: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七、人员管理1.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养猪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2.工作制度: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明确员工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工作质量。
3.防疫意识:加强员工的防疫意识,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ed92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5a.png)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猪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养猪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保障猪场正常运作,制定本制度。
二、养猪标准1.选用优质种猪,在猪源方面,选择高产、育肥效果好的种猪,猪场要设立手续齐全的猪只来源档案,记录各个品种猪龄、数量、来源等信息,做好猪只的来源管理。
2.规定养猪环境,保证猪舍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符合生猪生长需求,保持猪舍卫生,防止猪只发生疾病。
3.养猪饲养标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配比要合理,根据猪只不同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饲养标准。
4.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对猪舍、猪饲料、饲养环境及猪只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对生猪产品进行全程追溯。
三、品种繁育管理1.制定规范的配种管理制度,严格遵循种猪精液采集、保存、运输、饲养、配种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标准,合理利用配种技术,提高繁育效果。
2.对种猪进行定期的遴选,保留或淘汰种猪,提高种猪的遗传质量,确保后代繁育的出色品质。
3.定期进行种猪的身体健康检查,发现猪只的早期疾病迹象,保证种猪生理健康。
4.建立种猪品种繁育档案,记录种猪交配情况、后代表现等信息,进行品种繁育的统计和分析,做科学合理的选育工作。
四、饲料管理1.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饲料来源必须合格,并配备饲料检测员,对饲料进行定期检测。
2.建立饲料配比标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比标准,确保猪只的生长健康。
3.建立饲料供应采购管理制度,建立饲料仓库,定期检查饲料数量和质量。
4.严格控制饲料喂养量,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合理的饲料投喂,减少饲料的浪费。
五、疫病防控管理1.猪场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和饲养环境的高温消毒,确保猪只的健康。
2.建立猪只保健档案,对疫苗接种、用药和疫病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
3.对疫病进行定期的监测,发现病情及时隔离和治疗。
4.建立病死猪处理流程,病死猪必须经过严格处理,防止疫病通过病死猪媒介传播。
标准化猪场全套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标准化猪场全套管理规章制度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cf828e7f705cc1755270944.png)
标准化猪场生产管理手册第一章标准化猪场管理第一节猪场生产指标、生产计划与生产流程我国目前先进的规模化猪场,生产线均实行均衡流水作业式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一般选择为:平均每头母猪年生产2.2窝,提供20.0头以上肉猪,母猪利用期平均为三年,年淘汰更新率30%左右。
肉猪达90—100公斤体重的日龄为161天左右(23周)。
肉猪屠宰率75%,胴体瘦肉率65%。
生产技术指标表(单位:%、头、公斤)生产计划一览表划。
生产流程本方案以万头生产线为例,以“周”为生产节律,采用工厂化流水作业均衡生产方式,全过程分为四个生产环节。
按下列工艺流程图示进行。
✧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定位栏饲养,在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
✧母猪产仔阶段。
母猪按预产期进分娩舍产仔,在分娩舍内4周(临产一周,哺乳三周),仔猪平均21天断奶。
母猪断奶当天转入配种舍(先在运动场饲养3天),仔猪原栏饲养7天后转入保育舍。
如果有母猪产仔少、哺乳能力差等特殊情况,可将仔猪进行寄养过哺并窝,这样不负担哺乳的母猪可提前转回配种舍等待配种。
✧仔猪保育阶段。
断奶7天后强弱分群、仔猪平均两窝并一栏,转入仔猪保育舍培育至8周龄转群,仔猪在保育舍饲养4周。
✧肥猪饲养阶段。
8周龄仔猪由保育舍转入肥猪舍饲养15周,预计饲养至23周龄左右,体重达90—100公斤出栏上市。
✧第二节猪场组织架构、岗位定编及责任分工猪场组织架构图岗位定编猪场场长1人, 生产线主管1人配种妊娠组长1人分娩保育组长1人生长育肥组长1人饲养员定编:配种妊娠组2人(含组长)分娩组2人(含组长)保育组1人生长育肥组3人(含组长)夜班1人。
后勤人员按实际岗位需要设置人数:如后勤主管、会计出纳、司机、维修工、保安门卫、炊事员、勤杂工等。
责任分工以层层管理、分工明确、场长负责制为原则。
具体工作专人负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级服从上级;重点工作协作进行,重要事情通过场领导班子研究解决。
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f64b7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5.png)
一、总则1.1 为加强种猪场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种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种猪场全体员工及外来人员。
1.3 种猪场安全生产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2.1 场长对本场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部门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2.3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
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1 对新员工、转岗员工和特殊工种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2 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3 特殊工种员工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四、安全生产检查4.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4.2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电气线路、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个人防护用品等。
4.3 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确保安全生产。
五、安全生产操作规程5.1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
5.2 设备设施运行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安全可靠。
5.3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5.4 严格执行个人防护用品穿戴规定,确保员工人身安全。
六、消防安全管理6.1 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
6.2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6.3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七、事故处理7.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扩大。
7.2 事故调查组应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7.3 事故责任者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
规模化猪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
![规模化猪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68c17d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7.png)
一、制度目的为保障规模化猪场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适用于猪场所有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
三、制度内容1. 安全生产责任制(1)猪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
(2)各部门、班组、岗位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对责任人进行奖惩。
2.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1)新员工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等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3.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治理(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3)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猪场安全生产。
4. 安全生产设施与设备管理(1)定期对猪场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
(2)确保猪场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
(3)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应急响应、救援处置等程序。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3)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事故,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6. 安全生产投入与奖励(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物资、技术等保障。
(2)设立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1. 猪场各部门、班组、岗位要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2.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监督执行,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查处。
3. 对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猪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2004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7.png)
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种猪场生产管理制度一、前言种猪场是生产种猪的专业化养殖单位,为了规范生产管理,确保种猪的质量、数量和繁殖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种猪选配制度1. 种猪选配是保证下一代猪产仔质量的关键。
按照繁殖目标和品种特点,选择优质种公和种母进行配种。
2. 种猪选配的原则:公母配对要选择体格健壮、品质好、遗传力强、疾病无,具备良好生产性能的种猪。
3. 物理检查:对种猪进行定时、定点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观察毛色、眼睛、嘴巴、尾巴、泌尿系统和生殖器官等。
4. 选配记录:对每一对配对的种猪建立档案,并记录母猪配种日期、公猪品种和繁殖目标等信息。
5. 配种操作:在选配区域进行,要保证天气适宜、环境干净卫生,操作人员要穿戴好相应的防护设施进行操作。
三、怀孕管理制度1. 进行配种后,对妊娠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保障胎儿正常发育和母猪身体的健康。
2. 饲喂管理:妊娠母猪的饲料应符合其营养需求,定时定量进行饲喂,特别是在妊娠后期,要增加营养供给。
3. 疫病防控: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要进行相应的驱虫、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防止感染疾病。
4. 体检管理:妊娠母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观察其体态、精神状态和食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5. 合理运动:妊娠母猪应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和适当的活动,以便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肺功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利。
四、分娩管理制度1. 分娩前期准备:为了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要提前为准备分娩的母猪准备妥善的分娩环境,如饲喂干净饲料,保持卫生,确保有充足的饮水。
2. 分娩观察:分娩时,要有专人进行观察,确保母猪的分娩过程正常,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分娩护理:分娩过程中,要确保母猪的安全和舒适,避免碰撞伤害,保持室温适宜,以保证胎儿的生存和母猪分娩的顺利。
4. 留种选择:分娩后,对产仔进行评估,根据繁殖目标和品种特点,选出优质的种公和种母进入下一轮的育种选配。
五、断奶管理制度1. 断奶时间:根据品种和生长发育情况,确定合适的断奶时间,保证仔猪消化道功能的发育和奶头的恢复。
规范化养猪厂管理制度
![规范化养猪厂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30f29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0.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养猪厂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益,确保猪肉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厂所有养猪厂、养猪户以及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养殖、绿色环保、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我厂设立养猪厂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厂养猪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养猪厂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六条养猪厂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以下岗位:(一)厂长:全面负责养猪厂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协调各部门关系。
(二)副厂长:协助厂长工作,负责养猪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工作。
(三)技术员:负责养猪生产技术指导、疾病防治、饲料配方等工作。
(四)安全员:负责养猪厂安全生产、消防、环保等工作。
(五)会计:负责养猪厂财务管理工作。
三、生产管理第七条养猪生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养殖: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制定饲养计划,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二)绿色环保: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猪只、人员安全。
第八条养猪厂应建立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一)饲养标准: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养标准,确保猪只营养需求。
(二)饲料管理:严格饲料采购、储存、使用等环节,确保饲料质量。
(三)防疫消毒:定期进行猪舍消毒,加强疫病防控,确保猪只健康。
(四)环境卫生: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五)生产记录:详细记录养猪生产过程,包括猪只生长、饲料使用、疫病防治等。
第九条养猪厂应建立生产计划制度,包括:(一)年度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年度养猪生产计划。
(二)月度生产计划: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制定月度生产计划。
(三)周生产计划:根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
四、质量管理制度第十条养猪厂应严格执行国家猪肉产品质量标准,确保猪肉质量。
种猪厂管理制度及流程
![种猪厂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e4c9e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e.png)
一、概述种猪厂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其生产出的种猪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殖户的收益。
为了确保种猪厂的正常运作,提高种猪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及流程。
二、管理制度1. 组织机构(1)成立种猪厂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管理种猪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2)设立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销售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
2. 生产管理制度(1)种猪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户需求,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种猪品种。
(2)种猪繁殖管理:建立健全种猪繁殖档案,包括种猪出生、生长、繁殖、死亡等情况。
(3)种猪防疫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动物防疫法规,做好种猪的免疫、驱虫、消毒等工作。
(4)饲料管理:选用优质饲料,合理搭配营养,确保种猪健康生长。
(5)生产记录: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繁殖率、成活率、生长速度等。
3. 技术管理制度(1)技术人员培训: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2)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种猪质量。
(3)技术创新: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4. 财务管理制度(1)财务预算:制定年度财务预算,严格控制成本。
(2)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3)成本核算: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构成,优化成本结构。
5. 销售管理制度(1)市场调研: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制定销售策略。
(2)销售渠道:拓宽销售渠道,确保产品销售。
(3)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流程1. 种猪采购流程(1)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户需求,选择优质种猪品种。
(2)供应商筛选: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确保种猪质量。
(3)采购谈判:与供应商进行价格、数量、交货时间等谈判。
(4)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5)验收:对采购的种猪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种猪繁殖流程(1)种猪选择:根据生产计划,选择合适的种猪进行繁殖。
种猪厂管理制度
![种猪厂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3d866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2.png)
种猪厂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种猪厂的管理,保障种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种猪厂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条种猪厂应当依法合规经营,保障种猪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第四条种猪厂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完善种猪养殖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第五条种猪厂管理应当坚持保护环境、保障种猪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养殖质量的原则,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第六条种猪厂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七条种猪厂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进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八条种猪厂应当设立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第九条种猪厂应设立技术部、生产部、后勤部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与管理关系,并建立内部管理体系。
第十条种猪厂应当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组织机构体系,保障种猪厂的正常运营和稳定发展。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十一条种猪厂应当建立健全的种猪血统管理制度,确保种猪的血统纯正和健康状况。
第十二条种猪厂应当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调配饲料,保障种猪的营养需要。
第十三条种猪厂应当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控制度,定期对种猪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做好疾病防控和防治工作。
第十四条种猪厂应当建立健全的配种管理制度,确保种猪的繁殖效率和繁殖质量。
第十五条种猪厂应当加强疾病监测和治疗,做好种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保障种猪的健康和生产状态。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六条种猪厂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种猪厂应当将安全生产纳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b4fb42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9.png)
一、总则1. 为加强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种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种猪场全体员工,各部门、各岗位应严格遵守。
二、安全生产方针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生产。
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1. 成立种猪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2. 设立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安全生产职责1. 主任职责:(1)全面负责种猪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安全生产办公室职责:(1)负责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
(4)负责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3. 部门负责人职责:(1)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
(2)组织本部门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3)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 员工职责:(1)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2)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3)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五、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 安全生产检查:(1)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
2. 安全生产培训:(1)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
(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检验员工学习效果。
3. 安全生产设施:(1)确保安全生产设施完好,定期检查、维护。
(2)为员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4. 事故处理:(1)发生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整改措施。
(3)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六、奖惩制度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种猪厂管理制度
![种猪厂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bcac5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0.png)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种猪厂的正常运营,提高种猪质量,保障养殖效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种猪厂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等。
第三条种猪厂应遵循科学养殖、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种猪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种猪厂设立以下部门:1. 生产部:负责种猪的繁殖、饲养、疫病防治等工作。
2. 技术部:负责种猪选育、遗传改良、新技术引进等工作。
3. 财务部:负责种猪厂财务核算、成本控制、资金筹措等工作。
4. 行政部:负责种猪厂的日常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五条各部门职责如下:1. 生产部:(1)制定种猪繁殖计划,确保种猪数量和质量;(2)负责种猪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饲养环境;(3)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和防治;(4)负责种猪的健康检查和繁殖记录。
2. 技术部:(1)进行种猪选育和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生产性能;(2)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3)负责技术培训和交流。
3. 财务部:(1)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2)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3)负责资金筹措和财务报告。
4. 行政部:(1)负责员工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2)负责日常行政管理,确保厂区秩序;(3)负责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单位的沟通协调。
三、种猪饲养管理第六条种猪饲养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饲养: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适宜的饲料、温度、湿度等条件;2. 严格防疫:严格执行疫病防治措施,确保种猪健康;3. 定期检查:定期对种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4.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种猪饲养、繁殖、疫病防治等各项数据。
第七条种猪饲养管理具体要求:1. 饲料管理:(1)选用优质饲料,保证营养均衡;(2)饲料加工、储存、运输过程符合卫生要求;(3)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种猪健康。
2. 环境管理:(1)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2)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3)定期进行消毒,预防疫病传播。
标准化种猪场生产管理技术讲座-PPT文档资料
![标准化种猪场生产管理技术讲座-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b415ccff18583d048645951.png)
配种妊娠期的管理
目的: 提高分娩率 产尽可能多的初生活仔猪数 初生活仔数大而均匀 维持公母猪的正常体况增加利用年限 乳汁分泌量多质好
公猪管理: 初配体重及年龄:110-130公斤,9月龄以
上 使用强度:≤1年龄 3-4次/周 1次/天
1 防病: 母猪健康即是促进仔猪的生长, 防治 MMA(产后无奶综合症)产后3天注射有效的抗 生素
2 营养足够 (产前三天逐步减量 产后三天逐步 增量)
哺乳母猪的营养标准
消化能12.12兆焦/千克 粗蛋白15%以上
Ca:0.8-1.2%,P:0.6% 赖氨酸 0.75%
如果摄取量不足母猪动用自体物质生产乳汁造成体重 下降消瘦 泌乳量下降等等.还造成母猪产后瘫痪,久不 发情 产仔数低 淘汰率增加
马血清)500-1000IU.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 配种时机: 技术好坏就在于把握时机
发情2-3天.青年母猪发情时间长,静立反应后 8-12小时.成年母猪发情时间短,静立反应后即 可配种.
早上发现,下午配.下午发现,早上配. 间隔8-12小时二次配种 配种前生殖器周围务必消毒清洗(不论人工还
≥1年龄 5-6次/周 1次/天
良好的环境条件: 温度:15-22℃ 湿度:65-75% 空气新鲜 光照:冬季中午时 夏季早晚时 运动:驱赶1小时/每天 公猪运动场 清洁:栏舍干燥,清洁,冲洗,消毒刷拭 密度:≥9㎡/头
公猪的营养
标准:
日粮消化能12.55兆焦/千克 粗蛋白不底于16% 钙 0.8-1.2% 总磷0.6% 赖氨酸0.75%
快产程.少掏,必须掏时必须彻底消毒.
二 仔猪的护理
种猪场安全管理制度
![种猪场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dab676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03.png)
一、总则1.1 为加强种猪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种猪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种猪场全体员工及管理人员。
1.3 种猪场安全生产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安全生产责任制2.1 种猪场法定代表人对本场安全生产负总责。
2.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3 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2.4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三、安全生产管理措施3.1 人员培训与教育3.1.1 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1.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3.2 安全设施与设备3.2.1 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2.2 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警示标志等。
3.3 安全生产检查3.3.1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3.3.2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
3.4 防火、防爆、防中毒3.4.1 加强火源、电源管理,禁止在禁火区吸烟、使用明火。
3.4.2 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确保线路安全。
3.4.3 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3.5 防疫与生物安全3.5.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防止疫病传播。
3.5.2 定期对生产区进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安全。
3.6 应急处理3.6.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职责和处置流程。
3.6.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奖励与处罚4.1 对在安全生产方面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
4.2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5.1 本制度由种猪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解释。
5.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妊娠前期:1-84天(90天) 2-2.5公斤/天 (156或566) 妊娠后期:85-114 3-3.5公斤/天(157或 567) 胎儿体重增加很快,泌乳物质储备
环境条件:除与公猪条件一致外,还需 要一些特殊的条件
舍内安静,减少噪音 小群饲养,防止相互打斗 喂料要迅速及时,速度慢,爬跨轻,躁动不 安易流产外伤.
公猪易出现的问题: 精子畸形,无精,少精,活力低,密度稀,性欲差, 无性欲,射精量少. 原因:
营养不足:料不全价,喂量不足,体质虚弱 疾病:PRRS,PPD,乙脑,PR,HC等等. 肢蹄病:疼痛, 无法爬跨,厌恶配种. 热应激 有害气体刺激 过早,过度使用 过肥,运动不足,不适当的喂量 外界刺激:噪音,鞭打
良好的环境条件: 温度:15-22℃ 湿度:65-75% 空气新鲜 光照:冬季中午时 夏季早晚时 运动:驱赶1小时/每天 公猪运动场 清洁:栏舍干燥,清洁,冲洗,消毒刷拭 密度:≥9㎡/头
公猪的营养
标准:
日粮消化能12.55兆焦/千克 粗蛋白不底于16% 钙 0.8-1.2% 总磷0.6% 赖氨酸0.75% 可用157或567,2.5-3.0公斤/天.公猪少,配种忙 时,每天增加2-3颗生鸡蛋,绝对不允许过肥或 过瘦
保育,育肥猪的管理
关键抓仔猪三关,即生死关
初生关 开食补料关 断奶关
仔猪保育期的管理 (断奶-60~70日龄 20公斤)
对温度相当敏感 28℃左右 仔猪料应为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不拉 稀,能满足保育猪的营养需要。 饲料中加一些抗菌素,预防疾病的发生
猪群生产管理参数
二 仔猪的护理 目的:提高成活率,生长速度,饲养是24小时值班 随时巡视 防止母猪挤死仔猪 开食补料(150#550# 5-7天诱导仔猪开食) 阉割 10日龄 断奶:赶母留仔,原圈原群一周以上 产床多可 到15公斤
小 猪 和 小 孩 一 样 需 要 爱
三 哺乳母猪的护理
1 防病: 母猪健康即是促进仔猪的生长, 防治 MMA(产后无奶综合症)产后3天注射有效的抗 生素 2 营养足够 (产前三天逐步减量 产后三天逐步 增量)
哺乳母猪的营养标准
消化能12.12兆焦/千克 粗蛋白15%以上 Ca:0.8-1.2%,P:0.6% 赖氨酸 0.75% 如果摄取量不足母猪动用自体物质生产乳汁造成体重 下降消瘦 泌乳量下降等等.还造成母猪产后瘫痪,久不 发情 产仔数低 淘汰率增加
哺乳母猪易出现的问题
母猪无乳、少乳、瘫痪、跛行、消瘦,难 产。 原因:
项目 妊娠期(天) 哺乳期(天) 保育期(天) 断奶至下次发情间隔 母猪年产胎次 平均窝产活仔数 哺乳仔猪成活率 保育仔猪成活率 育肥猪成活率 后备母猪混养间隔时间(天) 配种后备母猪周龄 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公斤) 猪只正常体温 猪只正常呼吸频率(次/分) 母猪年更新比率 后备及第一胎母猪所占比率 第二胎至第五胎母猪所占比 第六至九胎母猪所占比率 公猪使用年限 指标 114 21-28 35 5至7 2.3 10.5 95% 97% 98% 8周 32-36周 120-130 39 25-30 33% 33% 50% 17% 2-3年 项目 仔猪初生重(公斤) 21日龄断奶重(公斤) 65日龄重(公斤) 152-175日龄重(公斤) 发情周期(天) 检查怀孕(天) 人工受精 分娩率 人工受精公母比例 自然交配公亩比例 平均断奶日龄(天) 肉猪出售周龄(周) 稀释精液保存温度 死胎率(%) 窝断奶仔猪数(头) 母猪年断奶仔猪头数 断奶后7天发情率 后备公猪配种年龄 母猪使用年限 指标 1.5 6.5 23 90-110 21 24 2-3头份/情期 85% 1比60 1比25 21 24 17度 <6 10 24 90% 10月龄150公斤 3-4年(6-8胎)
分娩哺乳期的管理:分娩母猪 哺乳仔猪
目的:提高仔提高猪存活率及断奶育成数(10.511.0 ,90-95%)维护母猪种用体况,提高母猪 利用寿命
一 接产及仔猪护理 接产:过程 最好用三天抗菌素预防MMA 固定乳头 保温 32-35℃ 寄养 补铁 供应清洁饮水 难产的处理:于前2小时注射催产素40IU,PG1-2支以加 快产程.少掏,必须掏时必须彻底消毒.
人工授精
成熟,简便,节省,高效的配种方式 200头母猪以上的种猪场都应大力推行 人工授精 程序:采精→查精→稀释→分装→保存→ 输精
母猪易出现的问题
产仔数低,返情,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屡 配不孕,不发情.
原因: 查情不准,时机不当 繁殖障碍性疾病: PRRS,PR,PPD,乙脑 热应激:采食量下降,发情不明显,排卵少 过肥:后备母猪容易出现 生殖器疾病:子宫内膜炎,会阴炎,流脓,屡配不孕(促排 3号,促黄体素) 持久黄体:不发情,PCT处理 瘦弱:营养不足,泌乳时间久,弱仔多,母猪疾病 措施:针对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标准化种猪场生产管理 技术讲座
主讲人:郑吉安
标准化种猪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科学的管理手段 良好的设备 优良的品种 全价的配合饲料 配套的养猪科学技术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生产组织上按各阶段生长发育繁殖的 特征人为地将同一类型的生猪集中饲 养,全进全出,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
母猪:
后备期→配种期(空怀期)→怀孕期(妊 娠前期,后期)→产仔期→哺乳期
2 配种时机: 技术好坏就在于把握时机
发情2-3天.青年母猪发情时间长,静立反应后 8-12小时.成年母猪发情时间短,静立反应后即 可配种. 早上发现,下午配.下午发现,早上配. 间隔8-12小时二次配种 配种前生殖器周围务必消毒清洗(不论人工还流产,早产,提高初 生重,仔猪个体大而均匀
炎症 MMA 营养不足 高热 (采食量下降,便秘,消瘦) 难产
仔猪易出现的问题
初生死亡,仔猪腹泻,仔猪瘦弱,生长 不整齐 原因:
根本在母猪身上,解决好母猪的护理,仔猪就健壮 初生死亡 接产不及时,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 保温措施不完善,温度低,仔猪活动不灵活被压死卡 死 传染病引起:HC,PR,PRRS,黄白痢,传染性胃肠 炎
后备母猪及空怀母猪的管理
目的:提高受胎率及窝产仔数
1 促进发情
补饲发情:膘情决定饲料的投放量.2-3公斤/天 (全价料),后备可适度增大 公猪诱情:每日上,下午各一次.长期坚持 倒栏:新鲜刺激促使发情. 激素催情:PG(前列烯醇)0.2mg/支.PMSG(孕 马血清)500-1000IU.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育肥猪: 仔猪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小:1530公斤;中:30-60公斤;大:60-出栏)
配种妊娠期的管理
目的: 提高分娩率 产尽可能多的初生活仔猪数 初生活仔数大而均匀 维持公母猪的正常体况增加利用年限 乳汁分泌量多质好
公猪管理: 初配体重及年龄:110-130公斤,9月龄以 上 使用强度:≤1年龄 3-4次/周 1次/天 ≥1年龄 5-6次/周 1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