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第01期)(解析版)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第01期)(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跨学科实践】1.(2024·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

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患者眼球中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因此应戴近视眼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选A。

【中考新考法】2.(2024·山东烟台)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

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照相机①胶卷光圈眼睛晶状体和角膜②③【答案】镜头视网膜瞳孔【解析】[1][2][3]根据图可知,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底片);瞳孔相当于光圈,调节光线的射入量;眼睑相当于快门,快门打开才能有光线进入;快门与眼睑的作用是相同的。

【结合生活实际】3.(2024·湖北武汉)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案一:仅将光屏向移动一段距离;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答案】照相机左大倒立放大【解析】(1)[1]由图甲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总结

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点总结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一、透镜的基本原理透镜的基本原理是光线的折射。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会因为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材质,光线在经过透镜之后会发生不同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是光线经过后会聚焦到一个点上,而凹透镜则是光线会发生分散。

透镜的折射现象是由其曲率和折射率共同决定的。

二、透镜的分类根据曲率不同,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的曲率是两面都凸出来的,而凹透镜则是两面都凹进去的。

根据用途不同,透镜可以分为成像透镜和非成像透镜。

成像透镜是能够使光线聚焦或分散的透镜,例如凸透镜和凹透镜;非成像透镜则是不能使光线聚焦或分散的透镜,例如平面透镜。

根据材质不同,透镜可以分为玻璃透镜和塑料透镜。

玻璃透镜由玻璃制成,折射率高,适合用于高精度光学系统;而塑料透镜由塑料制成,折射率低,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光学元件。

三、透镜的应用1. 眼镜眼镜是透镜的一种常见应用。

根据不同的视力问题,眼镜可以分为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和老花眼镜。

近视眼镜是由凸透镜制成,能够使眼球后面的焦距变长,从而纠正近视;远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能够使眼球后面的焦距变短,从而纠正远视;而老花眼镜则是由双透镜制成,既能够纠正近视又能够纠正远视。

眼镜的制作精度要求高,需要使用优质的透镜材料和精密的加工工艺。

2. 相机镜头相机镜头是透镜的另一种重要应用。

不同焦距的透镜可以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例如长焦透镜能够使远处的物体清晰可见,而广角透镜能够使大范围的景物清晰可见。

现代相机镜头通常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成像效果。

相机镜头的成像质量不仅取决于透镜的质量,还取决于镜头的结构和光学设计。

3. 显微镜显微镜是透镜的另一种重要应用。

显微镜可以放大微小物体,使其能够清晰可见。

显微镜通常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是用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透镜,而目镜是用来放大物镜的成像的透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和焦距比。

【202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2023全国各地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上)】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 透镜1.(2023四川成都)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

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

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先过入射点做法线垂直于平面镜,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2.(2023重庆)在如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2023重庆)请根据画出的光线,在答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答案】【解析】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4.(2023四川南充)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答案】【解析】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5.(2023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

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答案】B【解析】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故选B。
6.(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A. 显微镜B. 照相机
C. 老花镜D. “拐弯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C.人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反射,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的缘故,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8.(2022·恩施)汽车的摄像头能对远处物体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汽车经过盘山公路的急弯处时,可通过路边的凸面镜来观察另一方来车情况。在如图所示的弯道上,最适合安装凸面镜的一处位置是________处(选填图中字母)。
【答案】①.12.0②.放大③.远视
【解析】
【详解】[1]由图得,凸透镜的光心在刻度尺的40.0cm位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的点为焦点,因此该凸透镜的焦点在刻度尺52.0cm位置,故透镜的焦距为
[2]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的像为放大、倒立的实像。

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3透镜及其应用(专项一声光学)(含解析)

中考物理重难点专练03透镜及其应用(专项一声光学)(含解析)

专项一声、光学重难点03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梳理】物距(u)成像的特点像距(v)主要应用大小倒正虚实u>2f 缩小倒实f<v<2f照相机、摄像机u=2f 等大倒实v=2f复印f<u<2f 放大倒实v>2f投影仪、u=f 不成像获取平行光u<f 放大正虚放大镜2.望远镜一般由2个透镜组合而成,靠近眼睛的一端相大于放大镜,另一端相当于照相机。

显微镜一般也是由2个透镜组合而成,靠近眼睛的一端相当于放大镜,另一端相当于投影仪。

3.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变强,看远处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折射能力变弱,看近处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之后,用凸透镜矫正。

4.实验探究:实验时要调整蜡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解题思路】常见考题:1.判断透镜焦距范围,成像特点。

解题方法:(1)根据成像规律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以及成像特点,运用不等式综合求解。

(2)利用成等大实像时u=v=2f求解。

(3)利用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求解。

2.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分清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牢记三条特殊光线。

特别注意:只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凹透镜是反向延长线会聚于焦点。

多练习下图,既能掌握透镜作图,又能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真题再现】1.(2019湖南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7cm C.10cm D.16cm【答案】C【简析】解这类题的一般思路:确定距离是物距,还是相距,这里均是物距。

u1=14cm,u2=8cm.再看成像性质,根据成像规律,确定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当u1=14cm时成放大实像,所以有2f>14cm >f;当u2=8cm时成放大的虚像,故7cm<f<14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可知8cm<f<14cm,C正确。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透镜及其应用初中物理总复:透镜及其应用透镜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种能够使光线产生折射的光学元件。

在透镜的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律。

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是指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是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是薄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是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焦距(f)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而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在透镜的光路中,焦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焦点是指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对于凸透镜来说,焦点在主光轴的正面,而对于凹透镜来说,焦点在主光轴的负面。

3、填表透镜有不同的名称和别名,例如凸透镜也叫做会聚透镜、老化镜,凹透镜也叫做发散透镜、近视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透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等。

在这些应用中,透镜的原理、像的性质和光路都有所不同。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指通过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和像的位置关系及像的大小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例如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如果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调整透镜或物体的位置,以获得正确的像。

例如,如果像偏小,我们可以将物体靠近相机或投影仪,或者将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如果像偏大,我们可以将物体远离相机或投影仪,或者将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总之,透镜及其应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我们需要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地使用透镜。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整理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汇编03凸透镜及应用及解析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中考物理汇编03凸透镜及应用及解析
(4)[4][5]近处的景物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远处的景物通过镜头成像,相当于增加了物距,此时清晰的像在底片的前面,则应减小像距才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即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若像距不变,也可以在镜头前放置一个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透镜,让光推迟会聚到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应在镜头前放近视眼镜片。
【答案】A。
【解析】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轴,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的文字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第1期)
一、选择题
1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① 照相机;② 远;③ 凸。
【解析】[1]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都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中考物理)第三单元 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

(中考物理)第三单元  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

第三单元透镜及其应用【过关测试】(解析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C.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答案】B。

【解析】A、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能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B.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D.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不能拍照【答案】BC。

【解析】A、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眼睛看到,故A错误;B、是否用光屏能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B正确;C、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C正确;C、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也可以拍照,故D错误。

故选:BC。

3.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8cm 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

【解析】让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10f cm ;若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前18cm 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专题03 复数必刷100题(原卷版)

专题03 复数必刷100题(原卷版)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解析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

【解析】AB.由图可知,图中透镜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较折射之前的光线更会聚,光路图不正确,故AB错误;C.由图可知,图中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较折射之前的光线更加会聚,光路图正确,故C正确;D.由图可知,图中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较折射之前的光线发散,光路图不正确,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答案】A。

【解析】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于焦点,故C错误;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故D错误。

故选A。

3.生活中我们常用手机自拍美颜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拍时应用了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应保持在大于f且小于2f;C.要使自拍的照片更大一些,人应靠近镜头一些;D.手机镜头和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不同【答案】C。

【解析】AB.自拍时,手机的照相机是凸透镜,拍照时人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C.要使自拍的照片更大一些,像距应变大,物距应变小,所以人应靠近镜头一些,故C正确;D.手机镜头和监控摄像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故D错误。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2试题及答案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2试题及答案
(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标,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标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
8.(2022·四川达州)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A. 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B. 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 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D. 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6.(2022·湖南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1)指甲剪上加装凸透镜的作用;
(2)磨指甲的金属磨甲片表面粗糙条纹的作用。
三、作图题
22.(2022·广东广州)如图,凸透镜的焦点为F,光心为O。
①在图中画出S点发出的光线a经过透镜光心后的光线
②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在图中画出上述光路。
23.(2022·四川凉山)请画出下列两个光路图中的折射光线示意图。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第2期)
一、选择题
1.(2022·江苏苏州)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透镜及其应用课件

透镜及其应用课件

home
13
平行光经凸透镜后在____主__光__轴__上__交__于__一__点__-_焦__点______
平行光经凹透镜后( 变为发散光线,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好象交于一点-虚焦(光点路的可__逆__)
F
F
F
F
F
F
F
透镜及其应用
F
home
14
快门
取景窗
光 圈

镜 头
透镜及其应用


GO
17
.
f
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做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用符号F表示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透镜及其应用
7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F
F
F
F
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焦点) 焦点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平 面 镜
透 明 焦 片
投影器的原 理
凸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

GO
18
透镜及其应用
home
19
抢答
1要想使银幕上的像再大一些,应当( ),同时( )
5、要想成放大的像,物体在什么位置?
4、要想成倒立的像,物体在什么位置?
2要想使照相机照的想由一寸改拍二寸应当( ),同时( )
3、要想成正立的像透,镜及物其应体用 在什么位置?
home
20
透镜及其应用
10
凸透镜的聚集作用.asx
透镜及其应用
11
概念回顾 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凹透镜、主光轴、光心 凸透镜会聚 凹透镜发散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发生折射的光学装置,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它是由一种透明的材料制成,两个平行的曲面,其中一面是凸面,另一面是凹面。

根据透镜的形状和使用的目的,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下面将详细介绍透镜的工作原理、透镜的类型及其应用。

一、透镜的工作原理:1.折射现象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会产生折射现象。

透镜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2.聚焦作用透镜对经过它的光线具有折射和聚焦作用。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时,光线会向着透镜光轴的方向聚焦。

当平行光线通过凹透镜时,光线会被透镜分散。

二、透镜的类型:1.凸透镜凸透镜是中间薄,两边厚的透镜。

凸透镜可以使通过它的平行光线会向着透镜光轴的方向聚焦。

凸透镜的物面距透镜的距离少于焦距时,成像为虚像,物体放到透镜的前方;物面距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成像为实像,物体放到透镜的后方。

2.凹透镜凹透镜是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

凹透镜可以使通过它的平行光线会被透镜分散。

凹透镜的物像互换与凸透镜相同。

三、透镜的应用:1.放大镜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它能够使观察的物体在放大镜后面产生一个立体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常用于观察细小物体,如读字镜、显微镜等。

2.显微镜显微镜利用了透镜的聚焦作用,使得放大镜中的物体在目镜和物镜之间形成一个放大的逆像。

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观察和研究。

3.望远镜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物镜为凸透镜,可以使通过它的平行光线会向着光轴方向聚焦;目镜为凸透镜,可以放大物镜成像后的倒立实像。

望远镜广泛应用于观测天体、地理勘察等领域。

4.照相机照相机利用了透镜的聚焦作用,使得相机中的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感光底片上。

透镜的焦距和光圈的调节可以改变成像的清晰度和景深。

5.投影仪投影仪是一种利用透镜的原理将放大后的图像投射到屏幕上的设备。

通过透镜的调节,可以实现放大或缩小,从而使得观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图像内容。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第1期一、单选题1.(2021·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B.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C.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D.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答案】B【详解】ABC.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成像时,是把物体放在了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D.当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林间光束B.水中倒影C.铅笔“折断”D.瓢虫“变大”【答案】B【详解】A.林间光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C.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瓢虫“变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山东泰安市·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中()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②④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B【详解】①物距为30cm,则有30cm2f>f<15cm相距为20cm,则有20cm2<<f f<<10cm20cmf综上可知<<f10cm15cm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故正确;②图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故错误;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故应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正确;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一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一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讲解与典题解析【学习目标】1.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3.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4.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5.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凹透镜4、焦点(F):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凸透镜凹透镜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2、口诀记忆: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3、凸透镜成像应用:(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六、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于一倍焦距 ,得到________ 正立 、________ 放大 的 3.放大镜:物距_____________ 虚 像,物、像在透镜的______ 同 侧,物体离放大镜越远, ______ 大 。 所成的像越______ 倒立 、________ 缩小 的 4.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________ 实 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______ 正立 、________ 放大 的______ 虚 像。 成________ 倒立 、________ 放大 的 5.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________ 实 像,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______ 放大 的______ 虚 像。 再一次成正立、______
像的性质
物距u 像距v 位置 应用
倒正
大小 缩小 ____ 等大 放大 ____
放大 ____
虚实
实 照相机
u>2f
f<v<2f ________ v=2f ________
v>2f v>u ________
异侧
倒立
u=2f
f<u<2f u<f
异侧
异侧 同侧
倒立 倒立 ____
正立

实 虚 ____
成因
矫正 眼镜 作用
配戴__________ 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 发散 作用,使物体 的像后 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 会聚 作用,使物体 的像前移,成在视网膜上
1.如图3-4所示,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光学仪器是( D )
2.下列光学仪器成放大实像的是( D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幻灯机
考点8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凸透镜 ,物距 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二倍焦距 ,胶卷上得到一个________ 倒立 、 ________ 缩小 的______ 实 像。物体离照相机越远,所成的像 越______ 小 。 凸透镜 ,投影片 2.投影仪: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一倍焦距 、小于__________ 二倍焦距 , 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____ 放大 的______ 倒立 、________ 实 像,所以 光屏上得到物体________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倒插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片要______
考点7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安装调节: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与光屏, 使蜡烛和光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点燃蜡烛,调节高 同一高度 , 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________ 中心 。
(2)实验结论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项目 近视眼 厚 由于晶状体太______ ,折光能力太 强 ______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 前面 , 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 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远视眼 薄 由于晶状体太______ ,折光能力太 弱 ______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 后面 , 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3.图3-5 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 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图中眼睛可能观察 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 B )
4.在如图3-6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 B ,其矫正做法是图______ D 。 (均 情况的是图______ 选填字母)
5.【2013·南宁】如图3-7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 会聚 作用,它的焦距是________cm 10.0 对光有________ 。
测焦距 ________ 投影仪 ________
放大镜
(3)评估交流: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凸透 不在同一高度 ;或是物体 镜、光屏、烛焰三者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倍焦距 内或物体在________ 焦点 上。 在____________
2.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焦点法:在阳光下,让太阳光垂直穿过凸透镜照射在光屏 (或地面)上,调节凸透镜与光屏(或地面)之间的距离,直到得 到一个最小、最明亮的点,即为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凸 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太阳光也可以用手电筒 射出的光来代替)。 (2)成像法: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像等大时,物距 (像距)为焦距的2倍,测量出物距(像距),可计算出焦距。 (3)放大镜法:用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来观察物体,让凸透镜逐 渐远离物体,观察到物体由小变大,直到透过凸透镜观察不到 任何东西时,此时用刻度尺测出物体到凸透镜中心之间的距 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考点9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成像原理 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u>2f时,f<v<2f,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但眼睛是通过改变焦距来成清晰的像的。当人看某物体 时,物体恰能成清晰的像,当人靠近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焦距变小), 使物体仍成清晰的像(如图3-3甲所示);当人远离物体时,晶状体变平 (焦距变大),使物体仍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第3讲
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考点6 凸透镜与凹透镜 会聚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1.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 ________ 发散 作用。
2.理解“会聚”与“发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对于 入射光线而言的,一般采用延长入射光线的方法来判断: 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延长线靠近了主光轴为“会聚”, 如图3-1所示;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延长线远离了主光 轴为“发散”,如图3-2所示。
6.【2013·重庆】在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3-8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 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 同一高度上 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