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2组症状评分比较
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见表1。

2.22组满意度对比
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满意度显著
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3讨论
有资料证实[5],大多数白癜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该病病程长,容易复发,且因其自身特性,患者常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严重不良情绪,加重心理负担。

另外,由于患者心理过分紧张和焦躁,促使体内肾上腺素过量分解,而酪氨酸酶是由肾上腺素分解而来,其加速分解就意味着酪氨酸酶的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黑色素沉淀,为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对患者心理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白癜风病情加重。

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心理精神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社交恐惧。

限于白癜风的特殊性,患者对正常的社交活动心生恐惧,不敢与外界交流。

②情绪障碍。

患者患病后心理出现自卑感、落魄感,情感世界极为脆弱。

基于此,护理人员应把控患者心理特征及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其家属实施思想教育,引
导家属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从而帮助其建立与疾病斗争的决心。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05),说明实施心理护理效果理想。

心理护
理是随医学理念变化与发展形成的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护理服务,坚持患者为中心的观念,爱护和关心患者,相比较疾病诊治,更偏重于心理与生理的健康指导[6]。

其中,认知干预有利于患者与家属认识疾病,了解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升疾病认知水平,减轻恐惧感;心理干预则是结合患者心理特征实施个体化护理指导,最大限度保证心理健康,确保满足其情感需求,进而提升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白癜风伴心理障碍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效果显
著,能够大幅度改善其负性心理,缓解白癜风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春花,马梅娟,薛吉莲,等.心理护理对白癜风患者心理障碍的影
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203-205.
[2]李萍.心理护理策略对白癜风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效果研究[J].智
慧健康,2018,4(35):77-78,83.
[3]李凝香.研究心理护理路径联合数字化音乐胃肠动力治疗仪对功
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7,72(17):44-46.
[4]武山山,杨磊,金英.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修复乳腺癌患者术
后残余创面或溃疡创面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25(8):105-107.
[5]唐运兰,陈明翠,刘家骥,等.病情和家庭情况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
态的影响及对症心理护理干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127-129.
[6]胡静,徐燕.100例晚期癌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J].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6):76-78.
(收稿日期:2020-10-09)
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周海琴
(抚州市东乡区中医院,江西抚州331800)
表2
2组满意度对比
组别例数满意基本满意
不满意总满意度
(%)常规组1894572.22试验组18
14
4
100.00字2 5.807P
0.016
作者简介:周海琴,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
态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6年4月—2019年1月抚
州市东乡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2组心理状态评分、依从性。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理护理心理状态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3-0374-02
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3.044
高血压临床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长期的高血压会使患者的心、脑、肾等多器官功能受到影响,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等各种疾病的概
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

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4月—2019年1月抚州市
东乡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各30例。

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3.19±6.8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及以上26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4.22±7.1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以
表1
2组症状评分比较(x ±s ,分)
组别例数躯体化症状强迫症心理抑郁人际关系偏执常规组18 3.02±1.23 3.01±1.03 3.11±1.01 3.13±1.14 3.05±1.23试验组18
1.01±0.89 1.03±1.01 1.21±0.87 1.24±1.10 1.06±1.06t 5.617 5.823 6.047 5.062 5.200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上25例。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病情相对稳定者;知情
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且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病史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指导患者健康饮食、规律作息、心态平稳,避免情绪大的波动。

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如骑自行车、漫步等有氧运动,而且要循序渐进,不能过度运动。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告知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饮食方面切记少盐,忌烟酒。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患者在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介绍医院相关的环境、病房、医生等,减轻其陌生感。

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经济情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可以为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常用治疗方法、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情
等,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

心理状态评分[3]: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分界值分别是50分和53分,SAS 评分分为50~59分、60~69分、70分以上3个档次,分别对应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

SDS 评分分为53~62分、63~72分、73分以上3个档次,分别对应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

依从性[4]: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判断,分为完全依从、较依从、基本不依从、完全不依从,治疗总依从率为完全依从率与依从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2组干预前SAS 、SDS 评分
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干预后SAS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见表1。

2.22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
显著(P <0.05)。

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症,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可会并发脑卒中、冠心病等各种血管病[5]。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高血压发病率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积极的干预,控制血压稳定,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 、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可见心理护理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又需要长时间治疗,容易存在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也难以完全按照医生要求治疗。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对于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了解到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遵医嘱治疗的必要性。

高血压的发病和遗传、肾素-血管紧张素、精神、神经因
素等均有关系[6]。

高血压患者在应对各种外界刺激的时候,情绪波动明显,使得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长期的疾病困扰,使得患者沮丧感明显。

通过心理干预,和患者积极交流沟通,提高了其治疗信心,改善了患者的依从性,使临床症状得到较好控制,提高了远期预后。

结合适当的运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减少了不良情况的发生。

总而言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海燕,龚忆华,邬惠兰,等.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
人知信行调查评分及对血压控制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2):163-164.
[2]严明芹,滕兆林.心理护理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
理状态的改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0-22.[3]刘静.探究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
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123-124.
[4]杨春莉.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
学报,2016,32(2):124-125.[5]
朱海艳,卞苏凤.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4):276-277.
[6]刘佳.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
2015,34(14):134-136.
(收稿日期:2020-10-22)
表2
2组依从性对比例(%)
组别例数完全依从
较依从
基本不依从完全不依从总依从观察组307(23.33)22(73.33)1(3.33)0(0.00)
29(96.67)
试验组30
2(6.67)
15(50.00)
5(16.67)
8(26.67)17(56.67)
χ213.416P
<0.001
表1
2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 ±s ,分)
组别例数SAS
t P SDS
t P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3056.87±4.1233.19±4.5531.481<0.00157.89±5.7434.22±6.1222.586<0.001对照组30
57.19±4.5642.16±7.1418.053
<0.001
58.21±5.9843.58±7.3313.400
<0.001
t 0.42510.7980.3058.377P
0.189
<0.001
0.197
<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