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激素调节》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简述昆虫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昆虫激素之间的协同和拮抗关系。
(3)掌握昆虫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昆虫内激素和外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昆虫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昆虫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2)如何引导学生将昆虫激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解昆虫激素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作用,使学生对昆虫激素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
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昆虫在激素作用下的行为变化,加深对昆虫激素作用的理解。
3、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昆虫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如农业害虫的防治策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如蝴蝶、蜜蜂、蝗虫等,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
(2)提问: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是如何受到调节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昆虫的激素调节。
2、讲授新课
(1)昆虫激素的概念
讲解激素的定义,指出昆虫激素是由昆虫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对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2)昆虫内激素
①脑激素:由昆虫的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能激活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从而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
②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能促进昆虫蜕皮和变态。
③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能保持昆虫幼虫的形态,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
(3)昆虫外激素
①性外激素:举例说明某些昆虫在繁殖季节会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如蛾类。
②聚集外激素:解释一些昆虫通过释放聚集外激素聚集在一起,如蜜蜂。
③告警外激素:讲述当昆虫受到威胁时,会释放告警外激素警告同伴,如蚂蚁。
(4)昆虫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昆虫的变态发育为例,讲解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之间的
协同和拮抗作用,共同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
3、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观察保幼激素对昆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2)实验材料:蚕幼虫、保幼激素溶液、对照组溶液、饲养盒等。
(3)实验步骤:
将蚕幼虫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不同的饲养盒中。
一组喷洒保幼激素溶液,另一组喷洒等量的对照组溶液。
观察并记录两组蚕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蜕皮次数、体长变化、化蛹时间等。
(4)实验结果分析:比较两组实验结果,分析保幼激素对蚕幼虫
生长发育的作用。
4、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农业害虫?
昆虫激素在生物防治中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5、课堂总结
(1)回顾昆虫激素的种类、作用和相互关系。
(2)强调昆虫激素在农业生产和害虫防治中的重要应用。
6、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具体案例,并
写成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昆虫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
认识,能够理解昆虫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
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但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较
为抽象的概念,如激素之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讲解还不够深入,部
分学生理解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采
用更多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在实验探究环节,
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包括昆虫图片、动画演示等。
2、实验器材和材料。
3、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