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软件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应用的丰富和发展,很多网站往往不能迅速跟进大量信息衍生及业务模式变革的脚步,常常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来处理信息更新和维护工作;遇到网站扩充的时候,整合内外网及分支网站的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甚至还需重新建设网站;如此下去,用户始终在一个高成本、低效率的循环中升级、整合……于是,我们听到许多用户这样的反馈:页面制作无序,网站风格不统一,大量信息堆积,发布显得异常沉重内容繁杂,手工管理效率低下,手工链接视音频信息经常无法实现;应用难度较高,许多工作需要技术人员配合才能
完成,角色分工不明确;改版工作量大,系统扩展能力差,集成其它应用时更是降低了灵活性;对于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人员来说,他们最关注的系统的易用性和的功能的完善性,因此,这对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工具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
首先,角色定位明确,以充分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功能完整,满足各门道"把关人"应用所需,使信息发布准确无误。
比如,为编辑、美工、主编及运维人员设置权限和实时管理功能。
此外,保障网站架构的安全性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
能有效管理网站访问者的登陆权限,使内网数据库不受攻击,从而时刻保证网站的安全稳定,免于用户的后顾之忧。
根据以上需求,内容管理系统CMS应运而生,来有效解决用户网站建设与信息发布中常见的问题和需求。
对网站内容管理是该软件的最大优势,它流程完善、功能丰富,可把稿件分门别类并授权给合法用户编辑管理,而不需要用户去理会那些难懂的SQL语法。
内容管理从2000年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这时.COM和B2B, B2C 等经历了资本和市场的考验及洗礼,人们重新回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面-如何提高竞争能力,而内容管理恰恰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类型的数字资产的产生、管理、增值和再利用,改善组织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事业单位也开始认识到内容管理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 系统架构的研究:采用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目前三层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成熟。
研究三层架构,有助于理解软件系统架构。
2. 数据库的设计以及优化:针对数据库的设计,结合实际的应用以及理论知识的要求,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数据库,并且,在后期的维护中,从查询数据库中表的数据来探讨数据库的查询的优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后的效率会相对于没有建立时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数据库库德设计和优化
3. 用户体验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统将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和JavaScript插件,来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性。
对于与用户界面以及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让界面更加美观,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交互性和用户体验。
例如用户操作成功之后自动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次数。
4. 其他CMS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其他成熟的CMS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加强对CMS的理解。
争取做到最好。
5. 网站安全性研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安全,合理的数据库,使用存储过程。
增加安全验证,达到系统安全。
6. 用户权限研究: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角色授予用户。
从而达到权限的安全,用户权限分配合理。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1.需求分析使用StartUML完成需求分析,并完成各种UML图。
数据库设计使用PowerDesigner15,SQL Server2005。
web开发使用Visua Studio 2010,,IIS等工具,业务逻辑使用动软 .NET代码生成器,提高开发效率。
2.研究已经成熟的CMS内容管理系统。
通过研究成熟的CMS系统,理解CMS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定位,用户定位。
借鉴已经成熟的经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少走弯路。
学习其
中的思想。
3.采用.NET平台,C#语言,,IIS等。
数据库使用SQLserver 2005
四、项目进度安排
1. 2010/12/27-2011/1/31:需求分析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业务流程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用例设计
2. 2011/2/1-2011/3/31:详细设计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类的设计,业务流程的详细设计
3. 2011/4/1-2011/5/1:系统实现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功能的实现
4. 2011/5/2-2011/5/31:系统维护维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在细节方面对系统的一个整体的维护,以及对处理相应的异常和系统的实践检测
五、参考文献
1、《C#高级编程》(美)内格尔(Nagel.C)等著;李铭翻译;黄静,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设计模式》 Erich Gamma
软件设计开题报告范文二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关于未来移动通信,人们提出了超(后)3G或4G的概念,4G系统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无线通信速率,因此必须设法突破传统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界限。
一般来说,提高移动通信的信道容量有三种方法: 1.设置更多的基站; 2.拓宽已使用的频带;3.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
设置更多的基站意味着增加更多的蜂窝,为此付出的代价较高。
为了便于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最合理的选择是设法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
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分集技术。
发射端使用多根天线,接收端也使用多根天线,即MIMO系统。
该系统可以取得巨大的信道容量,该信道容量突破了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信道容量的瓶颈,是C. E. Shannon信道容量的推广,与目前已实现的信道容量相比,有望提高几个数量级。
因此无线MIMO技术在第三代(3G)乃至三代以后(B3G)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无线MIMO技术已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分析来源自拟题目
信息论预示了无线 MIMO 系统具有潜在的巨大的信道容量。
因此,目前全球有许多学术机构和大公司正在对 MIMO 技术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对于 3G,MIMO
及其相关的技术可以看成是用于提高数据流量、系统性能和频谱效率方面的有力补充。
在蜂窝移动通信中,目前还没有商用化的MIMO 产品,在 3G 中,除了使用纯发射分集的解决方案(MISO)外也没有使用 MIMO 技术。
在MIMO系统理论及性能研究方面已有一批文献,这些文献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
但是由于无线移动通信MIMO信道是一个时变、非平稳多入多出系统,尚有大量问题需要研究。
比如说,各文献大多假定信道为分段-恒定衰落信道。
这对于宽带信号的4G系统及室外快速移动系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必须采用复杂的模型进行研究。
已有不少文献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即对信道为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移动台快速移动情况进行研究。
再有,在基本文献中,均假定接收机精确已知多径信道参数,为此,必须发送训练序列对接收机进行训练。
但是若移动台移动速度过快,就使得训练时间太短,这样快速信道估计或盲处理就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另外实验系统是MIMO技术研究的重要一步。
实际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移动终端实现多天线和多路接收,学者们正大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由于移动终端设备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小,因而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目前各大公司均在研制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