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模块笔试(学段调研)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模块笔试(学段调研)
历史试题
1.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
A.西周 C.西汉 D.宋代 B.秦朝
3.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5.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
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九卿 D.郡守
6.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节度使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7.紫禁城坐落在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8.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重臣明珠、索额图曾被称为“明相”,“索相”,其实际职务应为
A.丞相 B.宰相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9.“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等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文中的“她”指的是()
A.古代中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雅典
10.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雅典公民皆有权参加,五百人议事会由抽签选举产生,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反映了雅典某某政治的特征有()
①人某某权②轮番而治③比例代表制④少数人的某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A.都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B.都彻底解决了社会矛盾
C.都打破了世袭特权D.都奠定了某某政治基础
12.《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统治X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13.“梭伦和伯利克里所进行的改革‘不仅导致了新的统治形式的建立’而且还导致了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至少对雅典的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
”“新的统治形式”是指()
A.君主 B.中央集权制C.某某制D.联邦制
14.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
15.从适用X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6.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7.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与此相关的政体是( )
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某某制 C.封建君主专制 D.议会制某某制
18.学者陆境生在书中写道:“它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世界近代史上最稳定的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是()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英国《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
19.与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相比,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的积极之处主要表现在()A.较好地解决了中央权力的制约平衡 B.较好地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
C.较好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 D.较好地实现了权力分配问题
20. 美国的总统和英国的首相都是政府的首脑,但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
对此下列表述不正确
...A.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英国首相不是
B.美国总统对选民负责,英国首相不是
C.美国总统是国家权利的中心,英国首相不是
D.美国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英国首相不是
21.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反映了当时德国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③ B.①③C.①② D.②③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2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案例等件,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4.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25.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
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26.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一“伟大的创举”是指()
A.确立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民族国家独立
C.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D.开创联邦制某某政体
27.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X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华盛顿在此强调的是A.中央集权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28.鸦片战争前,中国沿海某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据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某某
B.某某
C.某某
D.某某
29. 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
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从右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
A .近代中国主权的沦丧
B .戊戌变法的兴起
C .洋务运动的破产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第II 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0分。
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
31.(20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解决学习过
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
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1)材料中哪份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X 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已有何显著不同?(4分)
材料二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
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故特明宣定例。
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
——选自《新全球史》(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和英国政府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7分)
二、历史的转折
以下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对比:
(3)写出A 、B 、C 三处内容。
(3分) AB C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三1843年7月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
1860年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
圆明园遗址
战前
战后
领土完整
领土主权被破坏
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自然经济 封建国家
C
A 协定关税 B
政治
经济
社会性质
主权沦丧
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记述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4分)
32.(20分)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6分)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4分)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2分)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分)
(4)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参考答案:
1.D 2.A 3.A4.D5.D6.D7.C8.C 9.B10.A11.C 12.C13.C 14.A15.C 16.C17.A18.D 19.C20.D21.B 22.A23.D24.C 25.D 26.D 27.C 28.D 29.A 30.A
二、非选择题参考答案:
31.(20分)答案要点:
(1)礼单一。
不同:当时英国近代科学昌明,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军事装备先进;而中国仍是相对落后的农耕经济。
(或英国已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而中国仍是农耕文明)。
(6分)
(2)(提示: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英实力对比、英国的政治体制等方面分析。
)不能;(1分)原因: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②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③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
(6分)
(3)A割某某岛;B开埠通商;C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3分)
(4)鸦片战争并没有使中国真正惊醒。
(2分)警示:如必须了解国情、世界形势,更新思想;必须反思历史,及时醒悟等。
(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
32.32.(1
)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
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6分)
(2)完美:不流血、妥协。
(2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4分)
(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
(或者权力制衡)(2分)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4分)
(4)趋势:政治某某化。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