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专题复习
考试要求
1.制作葡萄酒和其他果酒。 2.制作果醋。 3.说明葡萄酒和其他果酒以及果醋的制作原理。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生产果醋的装置。 5.进行泡菜的腌制,说明泡菜腌制的原理。 6.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7.讨论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生物技术在 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
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在
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3.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4.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原因是? 酵母菌先进行需氧呼吸产生水,后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结果记录表:
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结果记录表
组别
样品组
相对应的亚 硝酸钠质量
(ug)
—
第1次 0.042
光密度值 第2次 平均值 0.051 0.047
0
0
0.000 0.000 0.000
0.5
2.5
0.038 0.044 0.041
1
5
0.094 0.051 0.073
3.0
15
黄酒最适宜的贮存条件是环境清爽,温度变化不大,一般温度 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为60%~70%。但是,黄酒贮存并不是温度 越低越好,如果低于-5℃,黄酒就会有受冻、变质和结冻破坛 的可能,所以黄酒不宜露天存放,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目的 1.进行泡菜的腌制。 2.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果醋制作原理(一直需要氧)
(1)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杆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醋酸:
C6H12O6 +2O2→酶 2CH3COOH+2CO2+2H2O+能量 (2)若缺少糖源,氧气足时,醋杆 酶→CH3COOH+H2O+能量
注意:醋杆菌所产生的醋酸可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
实验方法 酿酒的方法: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原料米
麦曲、淋饭酒母、清水、浆水 浸米 蒸煮 摊凉 落缸
糖化发酵
装坛 煎酒 澄清 压榨 后发酵
成品酒
糖色 酒糟
1.大米原料的处理
浸渍:大米以通过洗米操作除去附着在米粒表面的糠秕、尘土和 其他杂质,然后加水浸渍。
蒸煮:蒸煮目的: (1)使淀粉糊化; (2)对原料的灭菌作用,通过加热杀灭大米所带的各种微生物,
3.发酵 敞口前期发酵:7天左右,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做好生产设备的 消毒和灭菌工作。 糖化(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发酵同时进行:避免了高渗透压 对酵母的影响。 高浓度酒醪(láo):1:2配料,发酵温度的控制。 后发酵:低温长时间,短期20-30天,长期80-100天。25-30℃为佳 。
4.压滤 黄酒醅经过较长时间的后发酵,一般酒精含量能升高2%~4%,并 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使酒质更趋完美协调。为了及时把酒醅中 的酒液和糟粕加以分离,必须进行压滤。压滤操作包括过滤和 压榨两个阶段。 5.澄清 压滤流出的酒液称为生酒,应集中到澄清池(罐)内让其自然 沉淀数日,或添加澄清剂,加速其澄清速度。 6.煎酒 把澄清后的生酒加热(85-90度)蒸沸片刻,杀灭其中所有的微 生物,以便于贮存、保管,这一操作过程称它为“煎酒”。 7.包装 灭菌后的黄酒,应趁热罐装,入坛贮存。因酒坛具有良好的透 气性,对黄酒的老熟极其有利。
(4)材料的选择及用量 ①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亚硝酸盐含量增多。 ②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盐水要煮沸后冷却。煮沸有两大作用,一是除 去水中的O2,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微生物。
常考基础诊断
(1)泡菜腌制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 (2)常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 (3)泡菜腌制时,间隔一段时间应将坛盖打开,放出CO2(× ) (4)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 电比色法定量×( ) (5)制作泡菜时,若要发酵快些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1 min后入坛( )
1.5L的下口瓶2个、500L的锥形瓶、直角玻璃管3根、 直玻璃管4根、单孔橡胶塞2个、双孔橡胶塞1个、胶管 约1m、锯末、脱脂棉、铝箔、通气泵、铁架及铁夹
泡菜坛、菜刀、菜板、匀浆机、比色计、烧杯、容量 瓶、三角漏斗、试管及试管架
专有名词
酵母菌、醋杆菌(醋化醋杆菌)、菌种、风味、酒精发 酵(乙醇发酵)、醋酸发酵、高锰酸钾溶液、干酵母、 蔗糖、负压、虹吸法、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露醇、 磁力搅拌器、摇床、振摇培养、醋曲、酒-水混合物
8.装坛贮存
• 新酒成分的分子排列絮乱,酒精分子活度较大,很不稳定,因 此,其口味粗糙欠柔和。
• 香气不足缺乏协调,必须经过贮存,促使黄酒老熟,因此,常 把新酒的贮存过程称为“陈酒”1年,名、优黄酒要求陈酿3~5 年。
经过贮存,黄酒的色、香、味极其他成分都会发生变化,就体 变得醇香,绵软,口味协调,在香气和口味各方面与新酒不大 一样。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变化曲 线
发酵初 期
发酵中 期
发酵后 期
少(有O2,乳酸菌 活动受抑制)
最多(乳酸抑制其 他菌的活动)
减少(乳酸继续积 累,pH继续下降
,抑制其活动)
少
积累增多、pH下 降
继续增多,pH继 续下降
增加(硝酸盐还原 菌的作用)
下降(硝酸盐还原 菌受抑制,部分 亚硝酸盐被分解) 下降至相对稳定( 硝酸盐还原菌被
泡菜制作的关键点
(1)防止杂菌污染:每次取样用具要洗净,要迅速封口。 (2)氧气需求 ①泡菜坛要选择气密性好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 止蔬菜腐烂。 ②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内要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要的无氧环境, 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水。 (3)温度: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室温即可,最好在26~36 ℃之间。温度过 高,则易滋生杂菌;温度过低,则发酵时间延长。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用果汁制作葡萄酒 用果酒制果醋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任务:仔细阅读教材P45-50,53-57找出 1.实验所用的仪器和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2.实验中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3.实验的原理,及某些实验现象和操作的原因分析。 4.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
仪器与工具 5-10L的大瓶、软木塞、有弯曲的安全玻璃管、过滤器 、纱布、多功能榨汁机、小口玻璃瓶
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 (3)挥发掉原料的怪杂味,使黄酒的风味纯净。 冷却:米饭蒸熟后必须冷却到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发酵的温度 (30℃),才能使微生物很好的生长并对米饭进行正常的生化反应。
冷却的方法有淋饭和摊饭法。
2.加入酒曲和酒母 曲霉菌:黄曲霉为主,少量黑曲霉、红曲酶。产生丰富的液化 型淀粉酶和蛋白酶。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赋予酒特有的风味, 并提供酵母营养。 根霉菌:小曲(酒药) 主要糖化菌,糖化力强,几乎能使淀粉全 部水解;还能产生乳酸、琥珀酸等,降低培养基的pH。 酵母:多种酵母菌,产生酒精能力,产生特有香味物质,耐杂 菌。酵母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黄酒的产率和风味。
m(2 ug)╳
V1 V2
╳ 10-3
m(1 g)╳ 10-3
= m2*V1 m1*V2
mX11—为—样样品品质中量亚g(硝25酸g)盐含量 单位:mg/kg m2为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ug
);8.5ug
4.25ug
V1为样品处理液总体积500ml;V2为测定用样品液体积10ml
X1=17mg/kg X1=8.5mg/kg
假丝酵母、乳酸菌、亚硝酸盐、有机酸、醇类物质、对 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N-1-萘基乙二胺、紫红色、 光电比色法、光程(比色怀的厚度)、比色杯、光密度 值、标准曲线、定容、缓冲液、显色剂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实验目的 1.制作葡萄酒和果酒。 2.制作果醋。
实验原理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完全抑制)
亚硝酸盐的测定
材料:1.NH4Cl缓冲液,pH=9.7 2.ZnSO4溶液 3.NaOH溶液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用棕色瓶室温保存 5. N-1-萘基乙二胺溶液,用棕色瓶冰箱保存 (用60%乙酸溶解) 6.显色剂,用4和5溶液等体积混合
7.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储液)冰箱避光保存 8.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定时用)
步骤:1.称量25g、匀浆、过滤 滤液+NaOH+ZnSO4 白色沉淀 冷却过滤定容至500ml
600C,10min
2.测定:10ml样液+NH4Cl+乙酸+显色剂
定容至25ml
静置25min,用光程1cm的比色杯在550nm处测定光密度值
3.标准曲线
4.计算
m2: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单位ug V1:样品总体积(500ml) m1:样品质量(25g) V2:测定用样品体积(10ml)
√
实验方法
亚硝酸盐的测定法:光电比色法(此法可用于某些化 合物的定量测定)
作业: 看书整理选修一中各种微生物相关知识,明天
课前进行检测。
达13%
实验装置
思考: 1.装量不要超过2/3,为什么? 2.弯曲玻璃管的作用? 3.发酵条件?发酵结束的标志? 4.葡萄酒浑浊怎么办? 5.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和用果汁制作的果酒有什
么区别? 6.用葡萄制作葡萄酒和用果汁制作果酒操作上有
什么区别?
实验装置
思考: 1.装量中甲、乙、丙三个瓶的作用是什么 ? 2.乙瓶中锯末的作用?
0.235 0.240 0.240
5.0
25
0.364 0.310 0.337
实际值
绘制标准曲线:
光密度值(OD值 0.3 )
0.2
0.008.71
0.047
0
4.25 5
8.5 10
15
注:请根据实际数值绘制标准曲线
20
25
亚硝酸钠的含量(ug
)
计算样品中亚硝酸钠的含量:
X1=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重量(mg)= 泡菜的重量(kg)
国家强制性标准中规定,乳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高 于0.2mg/kg。肉制品生产中,单独使用亚硝酸钠最高限量 为0.15g/kg;成品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
实验原因分析
1.关于泡菜制作过程中某些现象和一些处理的作用 (1)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其产生原因如下: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 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2)加入白酒的作用:白酒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的生长,它也是一种调 味剂,可增加醇香感。 (3)用水封闭坛口的作用及不封闭的后果:用水封闭坛口起着使坛内与 坛外空气隔绝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坛内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进 行乳酸发酵。若不封闭,则会有许多好氧细菌生长,蔬菜会腐烂。
实验原理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可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 进行发酵,产生有机酸、醇类物质和亚硝酸。亚硝酸盐可 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 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泡菜的腌制
亚硝酸盐
发酵菌 无氧
脱水
扩增
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
果酒制作——酵母菌
果酒制作原理(前期需氧,后期厌氧)
a、需氧呼吸: 增加酵母菌数量(出芽生殖) 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b、厌氧呼吸: 产生酒精 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
注意:当乙醇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死亡。
果醋制作——醋杆菌
提供醋杆菌固定的基质、 蓬松透气,有利于发酵
3.1000mL的酒-水混合物怎么分配? 4.乙瓶中有两进一出,分别是什么? 5.发酵条件?发酵结束的标志?
实验装置
思考:
1.该装置可用于制酒还是制醋 还是都可以?
2.三个口怎么调节?
注意:装置的选择依据就是发酵的条件,看能不能设 置适宜的发酵条件。
实验原因分析 1.如何验证酒精的生成?
考试要求
1.制作葡萄酒和其他果酒。 2.制作果醋。 3.说明葡萄酒和其他果酒以及果醋的制作原理。 4.设计并安装简单的生产果酒及生产果醋的装置。 5.进行泡菜的腌制,说明泡菜腌制的原理。 6.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7.讨论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生物技术在 食品加工中 的应用
在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呈现灰绿色。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在
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3.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通气”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 使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4.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原因是? 酵母菌先进行需氧呼吸产生水,后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
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结果记录表:
亚硝酸盐的测定实验结果记录表
组别
样品组
相对应的亚 硝酸钠质量
(ug)
—
第1次 0.042
光密度值 第2次 平均值 0.051 0.047
0
0
0.000 0.000 0.000
0.5
2.5
0.038 0.044 0.041
1
5
0.094 0.051 0.073
3.0
15
黄酒最适宜的贮存条件是环境清爽,温度变化不大,一般温度 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为60%~70%。但是,黄酒贮存并不是温度 越低越好,如果低于-5℃,黄酒就会有受冻、变质和结冻破坛 的可能,所以黄酒不宜露天存放,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目的 1.进行泡菜的腌制。 2.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果醋制作原理(一直需要氧)
(1)若氧气、糖源充足时,醋杆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 醋酸:
C6H12O6 +2O2→酶 2CH3COOH+2CO2+2H2O+能量 (2)若缺少糖源,氧气足时,醋杆 酶→CH3COOH+H2O+能量
注意:醋杆菌所产生的醋酸可使培养液中醋酸的含量高
实验方法 酿酒的方法:米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原料米
麦曲、淋饭酒母、清水、浆水 浸米 蒸煮 摊凉 落缸
糖化发酵
装坛 煎酒 澄清 压榨 后发酵
成品酒
糖色 酒糟
1.大米原料的处理
浸渍:大米以通过洗米操作除去附着在米粒表面的糠秕、尘土和 其他杂质,然后加水浸渍。
蒸煮:蒸煮目的: (1)使淀粉糊化; (2)对原料的灭菌作用,通过加热杀灭大米所带的各种微生物,
3.发酵 敞口前期发酵:7天左右,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做好生产设备的 消毒和灭菌工作。 糖化(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发酵同时进行:避免了高渗透压 对酵母的影响。 高浓度酒醪(láo):1:2配料,发酵温度的控制。 后发酵:低温长时间,短期20-30天,长期80-100天。25-30℃为佳 。
4.压滤 黄酒醅经过较长时间的后发酵,一般酒精含量能升高2%~4%,并 生成多种代谢产物,使酒质更趋完美协调。为了及时把酒醅中 的酒液和糟粕加以分离,必须进行压滤。压滤操作包括过滤和 压榨两个阶段。 5.澄清 压滤流出的酒液称为生酒,应集中到澄清池(罐)内让其自然 沉淀数日,或添加澄清剂,加速其澄清速度。 6.煎酒 把澄清后的生酒加热(85-90度)蒸沸片刻,杀灭其中所有的微 生物,以便于贮存、保管,这一操作过程称它为“煎酒”。 7.包装 灭菌后的黄酒,应趁热罐装,入坛贮存。因酒坛具有良好的透 气性,对黄酒的老熟极其有利。
(4)材料的选择及用量 ①蔬菜应新鲜,若放置时间过长,亚硝酸盐含量增多。 ②清水和盐的质量比为4∶1,盐水要煮沸后冷却。煮沸有两大作用,一是除 去水中的O2,二是杀灭盐水中的其他微生物。
常考基础诊断
(1)泡菜腌制主要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 (2)常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 (3)泡菜腌制时,间隔一段时间应将坛盖打开,放出CO2(× ) (4)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 电比色法定量×( ) (5)制作泡菜时,若要发酵快些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1 min后入坛( )
1.5L的下口瓶2个、500L的锥形瓶、直角玻璃管3根、 直玻璃管4根、单孔橡胶塞2个、双孔橡胶塞1个、胶管 约1m、锯末、脱脂棉、铝箔、通气泵、铁架及铁夹
泡菜坛、菜刀、菜板、匀浆机、比色计、烧杯、容量 瓶、三角漏斗、试管及试管架
专有名词
酵母菌、醋杆菌(醋化醋杆菌)、菌种、风味、酒精发 酵(乙醇发酵)、醋酸发酵、高锰酸钾溶液、干酵母、 蔗糖、负压、虹吸法、蛋白胨、酵母提取物、甘露醇、 磁力搅拌器、摇床、振摇培养、醋曲、酒-水混合物
8.装坛贮存
• 新酒成分的分子排列絮乱,酒精分子活度较大,很不稳定,因 此,其口味粗糙欠柔和。
• 香气不足缺乏协调,必须经过贮存,促使黄酒老熟,因此,常 把新酒的贮存过程称为“陈酒”1年,名、优黄酒要求陈酿3~5 年。
经过贮存,黄酒的色、香、味极其他成分都会发生变化,就体 变得醇香,绵软,口味协调,在香气和口味各方面与新酒不大 一样。
乳酸菌
乳酸
亚硝酸盐
变化曲 线
发酵初 期
发酵中 期
发酵后 期
少(有O2,乳酸菌 活动受抑制)
最多(乳酸抑制其 他菌的活动)
减少(乳酸继续积 累,pH继续下降
,抑制其活动)
少
积累增多、pH下 降
继续增多,pH继 续下降
增加(硝酸盐还原 菌的作用)
下降(硝酸盐还原 菌受抑制,部分 亚硝酸盐被分解) 下降至相对稳定( 硝酸盐还原菌被
泡菜制作的关键点
(1)防止杂菌污染:每次取样用具要洗净,要迅速封口。 (2)氧气需求 ①泡菜坛要选择气密性好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 止蔬菜腐烂。 ②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内要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所需要的无氧环境, 并注意在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水。 (3)温度: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室温即可,最好在26~36 ℃之间。温度过 高,则易滋生杂菌;温度过低,则发酵时间延长。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用葡萄制作葡萄酒 用果汁制作葡萄酒 用果酒制果醋
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任务:仔细阅读教材P45-50,53-57找出 1.实验所用的仪器和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2.实验中所提到的专有名词。 3.实验的原理,及某些实验现象和操作的原因分析。 4.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
仪器与工具 5-10L的大瓶、软木塞、有弯曲的安全玻璃管、过滤器 、纱布、多功能榨汁机、小口玻璃瓶
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 (3)挥发掉原料的怪杂味,使黄酒的风味纯净。 冷却:米饭蒸熟后必须冷却到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发酵的温度 (30℃),才能使微生物很好的生长并对米饭进行正常的生化反应。
冷却的方法有淋饭和摊饭法。
2.加入酒曲和酒母 曲霉菌:黄曲霉为主,少量黑曲霉、红曲酶。产生丰富的液化 型淀粉酶和蛋白酶。蛋白酶水解蛋白质,赋予酒特有的风味, 并提供酵母营养。 根霉菌:小曲(酒药) 主要糖化菌,糖化力强,几乎能使淀粉全 部水解;还能产生乳酸、琥珀酸等,降低培养基的pH。 酵母:多种酵母菌,产生酒精能力,产生特有香味物质,耐杂 菌。酵母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黄酒的产率和风味。
m(2 ug)╳
V1 V2
╳ 10-3
m(1 g)╳ 10-3
= m2*V1 m1*V2
mX11—为—样样品品质中量亚g(硝25酸g)盐含量 单位:mg/kg m2为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ug
);8.5ug
4.25ug
V1为样品处理液总体积500ml;V2为测定用样品液体积10ml
X1=17mg/kg X1=8.5mg/kg
假丝酵母、乳酸菌、亚硝酸盐、有机酸、醇类物质、对 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N-1-萘基乙二胺、紫红色、 光电比色法、光程(比色怀的厚度)、比色杯、光密度 值、标准曲线、定容、缓冲液、显色剂
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实验目的 1.制作葡萄酒和果酒。 2.制作果醋。
实验原理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醋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完全抑制)
亚硝酸盐的测定
材料:1.NH4Cl缓冲液,pH=9.7 2.ZnSO4溶液 3.NaOH溶液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用棕色瓶室温保存 5. N-1-萘基乙二胺溶液,用棕色瓶冰箱保存 (用60%乙酸溶解) 6.显色剂,用4和5溶液等体积混合
7.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储液)冰箱避光保存 8.亚硝酸钠标准溶液(测定时用)
步骤:1.称量25g、匀浆、过滤 滤液+NaOH+ZnSO4 白色沉淀 冷却过滤定容至500ml
600C,10min
2.测定:10ml样液+NH4Cl+乙酸+显色剂
定容至25ml
静置25min,用光程1cm的比色杯在550nm处测定光密度值
3.标准曲线
4.计算
m2: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单位ug V1:样品总体积(500ml) m1:样品质量(25g) V2:测定用样品体积(10ml)
√
实验方法
亚硝酸盐的测定法:光电比色法(此法可用于某些化 合物的定量测定)
作业: 看书整理选修一中各种微生物相关知识,明天
课前进行检测。
达13%
实验装置
思考: 1.装量不要超过2/3,为什么? 2.弯曲玻璃管的作用? 3.发酵条件?发酵结束的标志? 4.葡萄酒浑浊怎么办? 5.用葡萄制作的葡萄酒和用果汁制作的果酒有什
么区别? 6.用葡萄制作葡萄酒和用果汁制作果酒操作上有
什么区别?
实验装置
思考: 1.装量中甲、乙、丙三个瓶的作用是什么 ? 2.乙瓶中锯末的作用?
0.235 0.240 0.240
5.0
25
0.364 0.310 0.337
实际值
绘制标准曲线:
光密度值(OD值 0.3 )
0.2
0.008.71
0.047
0
4.25 5
8.5 10
15
注:请根据实际数值绘制标准曲线
20
25
亚硝酸钠的含量(ug
)
计算样品中亚硝酸钠的含量:
X1=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重量(mg)= 泡菜的重量(kg)
国家强制性标准中规定,乳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得高 于0.2mg/kg。肉制品生产中,单独使用亚硝酸钠最高限量 为0.15g/kg;成品残留量不得超过30mg/kg。
实验原因分析
1.关于泡菜制作过程中某些现象和一些处理的作用 (1)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其产生原因如下: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 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2)加入白酒的作用:白酒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的生长,它也是一种调 味剂,可增加醇香感。 (3)用水封闭坛口的作用及不封闭的后果:用水封闭坛口起着使坛内与 坛外空气隔绝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坛内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进 行乳酸发酵。若不封闭,则会有许多好氧细菌生长,蔬菜会腐烂。
实验原理 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可利用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 进行发酵,产生有机酸、醇类物质和亚硝酸。亚硝酸盐可 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 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
泡菜的腌制
亚硝酸盐
发酵菌 无氧
脱水
扩增
制作泡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
果酒制作——酵母菌
果酒制作原理(前期需氧,后期厌氧)
a、需氧呼吸: 增加酵母菌数量(出芽生殖) C6H12O6+6O2+6H2O →酶 6CO2+12H2O+能量
b、厌氧呼吸: 产生酒精 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
注意:当乙醇浓度超过16%时,酵母菌死亡。
果醋制作——醋杆菌
提供醋杆菌固定的基质、 蓬松透气,有利于发酵
3.1000mL的酒-水混合物怎么分配? 4.乙瓶中有两进一出,分别是什么? 5.发酵条件?发酵结束的标志?
实验装置
思考:
1.该装置可用于制酒还是制醋 还是都可以?
2.三个口怎么调节?
注意:装置的选择依据就是发酵的条件,看能不能设 置适宜的发酵条件。
实验原因分析 1.如何验证酒精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