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叙述(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言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
如《祝福》
气温骤下。正上课,同桌被叫了出去,回来 时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口中不耐烦:“我妈真 是的,老把我当孩子看。”我微笑无语。放学, 我回到家,墙上是病故的母亲的遗照。我走到 阳台,望着远处,斜晖渐浓,一件外套突然披 到我身上,回头,是刚下班的父亲憔悴而严肃 的脸:“天冷了,注意保暖!”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
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
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天气
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
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我走过镇公
叙直所我发述 接的们啦效描时的,果写候一司:法,切 令小 国看坏 部说 人见消 的别 民许息 各出 的多都种心反人是命裁抗站从令,,在那啦既而布里。没是告传—有通牌出—揭过前来我露一边的也敌 个。:不人 普最败停罪 通近仗步行 小两啦,, 学年只,也 生来在征未 上, 最心后里一思堂量法:“语又课出时了有什限么的事、啦简?单”的观察来反映尖锐的民 族铁矛匠盾华,希把特沦带陷着区他人的民徒对弟祖也国挤的在眷那恋里、看热布爱告和,对他侵看略见者 的我仇在恨广,场都上倾跑注过在,“就最向后我一喊课:”“中用。不让着主那题么在快小呀学,生孩弗
两者区别: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 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 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
❖ 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的变换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 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 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而是故意采用 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无所不知,而 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的老人》中, 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 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 中人物的“下一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
鸣也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起来,把这水火棍一隔, 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第大三和叙尚述来人。称喝,道全:知“视洒角家在
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
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节选自《水浒传》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叙述腔调
•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等。
• 叙述腔调:叙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 性别、身份等个性化的特征;它或多或少带 有作者的影子和烙印,与小说或作者的风格 密切相关,甚至可说腔调即风格。
• 举例:睿智抒情伍尔芙,内敛深沉海明威, 含泪微笑欧·亨利,幽默深刻是鲁迅,冷峻 悲悯属余华,醇厚质朴算金庸……
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 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 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道: “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字:莫 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 “《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探春笑道:“只怕又是 杜撰。”宝玉笑道:“除了《四书》,杜撰的也太多呢。”因又 问黛玉:“可有玉没有?”众人都不解。
“写什么呢?”高局长笑眯眯地提着笔,歪着头问。 “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好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 下笔去。 立刻,两个劲秀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 意。”
人群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有人大声嚷道:“请再写 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不写了吧 — —能写好的就这两个字……
效果:在全知视角中插入小说中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 这种写法,避免小说写作单一呆板,人物感受也更为真 切。
叙述角度
❖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 好处: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 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叙事人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更能体验到 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穿插交替使用。
叙述者
全知 视角
第三人 称“他”
讲述
第一人 称“我”
第三人 称“他”
人物
有限 视角
显示
人什么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又什么时候过 得慢?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
• 四十五分钟语文课与体育课。
这是所谓度日如年和一日三秋。
(缘于人的心里时长不等于物理时长)
*速度控制
加速:次要情节,一笔带过

第二人称——“你”---听话者
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 度。它不是讲述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 物。这种叙述方式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很少见。
优点: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 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不足:受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人称交叉
•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叙述, 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 的,则常常夹杂进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 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的叙述 方法,可以扬长避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 位、立体化(具体、全面)的表现。
叙述人称 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 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的身 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有限的全知视角
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 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 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 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 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 视角,而是故意采用有限 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 人物无所不知,而对其他 人物却并不了解。
❖ 海明威的语言特色:含而不露,平易简洁,寓意深 远
❖ 叙述知识概述:
❖ 叙述即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载下来或说出来, 它是小说写作中重要的表现手法。
❖ 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叙 述人称寄托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叙述腔调体
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速度控制展示构思的 巧妙。
片段一
第一叙述人称,有限视角
• “讲述”与“显示” ◎关于“讲述”
特点:上帝俯瞰 全知视角 多采用第三人称 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
传统小说多用“讲述”
◎关于“显示”
特点:凡人目光 有限视角 多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者不肯露面,消失在文字背后。
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可两相结合,
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 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是“有限的讲述”。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书法家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 留字。
——节选自莫泊桑的《项链》
叙述效果:叙述者没在作品中直接露面,以旁观者的 口吻将玛蒂尔德的经历告诉读者。不受限制又细致地 展现了玛蒂尔德的内心活动,让读者充分认识玛蒂尔 德爱慕虚荣,追求高雅乃至奢华生活的思想。
片段三
叙述人称没变,
叙事角度≠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发生了变化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第棍三来叙,述望人林称冲,脑有袋限上视便角劈。下来。
话题:叙述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一单元
关于小说
•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诗歌、剧本 • 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
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 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五个维度

人物

环境
情节

主题
读者
小说的八个 鉴赏角度 叙述 场景
主题 人物 情节 结构
情感 虚构
当下奶娘来问黛玉房舍,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 照管,者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 顶藕合色花帐并锦被缎褥之类。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 一个是自己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名唤 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 黛玉皆不遂心,将自己身边一个二等小丫头名唤鹦哥的 与了黛玉。亦如迎春等一般,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 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头外,另有 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当下王嬷嬷与鹦哥 陪侍黛玉在碧纱厨内,宝玉乳母李嬷嬷并大丫头名唤袭 人的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以上加速]
减速:关键情节、精彩之处,浓墨重彩
小说的阅读魅力:加速与减速交织,一张一弛, 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叙述与描写是控制小说速度 和营造叙事波澜的法宝。
注意:这一技巧也是我们写好记叙文的法宝!
《红楼梦》中“宝黛初会” 的速度控制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 “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 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贾母笑道:“好,好!这么更 相和睦了。”
冰山理论 (叙述用减法,即叙述简洁)
❖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雄伟,这是因为 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他认为作者应该把思想、 情感乃至语言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 要袒露无遗,其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 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联结与弥补。海明威的 文章叙事极为收敛简洁,据说他为追求简洁甚至站 着写作,不让自己废话,甚至砍掉那些具有修饰意 义和褒贬色彩的形容词。
你呀 谭维维
你呀,酒醉时爱哭的你呀!天塌下来也能当被子盖
呀!你呀,用翅膀给我温暖呐,守护我去远方,自己却 吞着苦涩的糖。你呀,笑起来天真的姑娘,让我学会爱 人和给人希望。你呀,一定要幸福的你呀,希望皱纹永 远和你捉迷藏。你呀,是我温暖的 家呀,你呀,让阳光洒满你身上, 你呀,永远闪闪地发光,你呀, 永远闪闪地发光!(旁白:母女 对话)你呀,是我温暖的家呀, 你呀,让阳光洒满你身上,你呀, 永远闪闪地发光,你呀,永远闪 闪地发光!你呀,你呀...... (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一起出嫁)
朗子士,的你观反察正下是显来示得了及出到来学。校的!” ——节选自都德的《最后一课》
片段二
第三叙述人称,全知视角
每当她在铺着一块三天没洗的桌布的圆桌边坐下来吃 晚饭的时候,对面,她的丈夫揭开汤锅的盖子,带着惊 喜的神气说:“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 了!……”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亮晶 晶的银器;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挂,上面绣着古装 人物、仙境般的园林、奇异的禽鸟;梦想到盛在名贵的 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 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所以才问我的。”便答道: “我没有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 “什么罕物!连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 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 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这个神 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 “你这妹妹原有玉来着。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 可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的孝心; 二则你姑妈的阴灵儿也可权作见了你妹妹了。因此他说没有,也 是不便自己夸张的意思啊。你还不好生带上,仔细你娘知道!”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了一想, 也就不生别论。[减速]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意识流小说(叙述用加法,即叙述繁杂)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在现代 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 特点: 1、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 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 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 2、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是其艺术特征。 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叙述以及多 层次结构。 4、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的 真实”。 代表作品: 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海 浪》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 水年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