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13T07:01:19.031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6月11期作者:罗建梅
[导读] 立德树人,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

在新形势下,要想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就必须认识到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罗建梅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崇左市 532100
摘要:立德树人,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

在新形势下,要想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就必须认识到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因此,文章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感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持的立德树人之价值意涵,并从育人理念、学生主体性、师资队伍建设、党的领导作用、“大思政课”等几个方面探索立德树人之现实路径,进而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思想引领,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高校教育
1.立德树人理念概述
立德树人符合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发展需求。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这是对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立德树人是当今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是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总书记说:“教育强才能国强,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就不能忽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关键作用。

我们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迫切要求,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热切愿望。

”因此,我们就必须对“立德树人”给予一定的重视。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们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人格素养,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

有鉴于此,高校必须要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自身的日常教学工作,不断完善自身教学体系,并培育大学生笃志躬行、益以创新、吃苦耐劳和脚踏实地等品质,同时统筹发展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等,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2.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2.1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价值依托,是衡量一国道德水平高低的价值判断准则。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塑造国家形象、凝聚社会共识、达到团结共进目标的根本途径和迫切要求。

因此,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新课题与新使命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体表现为培育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综合素质,还需要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引导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刻理解,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方面所表达的深刻意蕴,这一切对推动当代大学生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以及民族和谐共融具有重要意义。

2.2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育人为本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发挥德育首位的作用,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因此,在当下教育体系改革不断加深的背景之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经。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励学生去进行自我学习的教育,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

”因此,将立德树人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必然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性素养,促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身能力综合性提升,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3.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3.1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理念
“德育为先”强调“先”字,这充分表明德育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德育就是德知与德行两者的融汇与统一,“德育为先”充分显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

所谓“德育为先”,就是要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和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一要务来抓,并贯穿于各个德育环节之中。

在这个理念的要求下,大学生对自身专业化技能的掌握已经不再是评价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要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确立自己的德行标准。

其次,其还要求将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使学生在日常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蕴。

最后,该理念还要求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核心依托,注重人文关怀的融入。

此外,还要根据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发展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来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此可见,德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通过教育评估来规范教师们的德育行为和教育形式,丰富学校德育形式和德育内容,为立德树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

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更要坚持德才并重原则,真正做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将“德”与“才”作为育人工作的两个方面统筹把握,使立德树人成为常态化、普遍化的工作目标。

3.2发挥大学生自主性与主体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逐渐从理论化转向了实践化,并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学生本,以教师为主导”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观念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不断发生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方式、教学形式等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则逐渐占据学校规章制度的核心地位。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化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这就使得高校的思政课无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而在实际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完整实践过程应当包括大学生亲身感受活动、积极参与认知推理活
动和躬身践行特定行为活动等。

因此,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消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影响,就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通过发挥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将立德树人理念真正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最终形成“老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学习局面。

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通过亲身感受来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所蕴含的“德”,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引,融入自身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真正使立德树人的目的得到实现。

4.结语
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肩负历史使命的时代新人。

因此,对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进行研究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对其进行客观地对待,深刻地思考。

总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书斋式”教育,而是要充分理解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宝贵价值,并在相关理念的指导下将其实际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最终使学生可以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倩,王琥琢.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04):61-68.
[2]王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2.
[3]屈桃.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