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触在早产儿护理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触在早产儿护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80例早产儿按照
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组患儿采取抚触技术实施护理。

治疗前后测量早产儿体重、身长,并记录自行吃
奶的开始时间、奶量增加量及室温下维持正常体温的天数。

结果:治疗3周后,
观察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及奶量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自行吃奶开始时间
和室温下维持正常体温的天数均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均P<0.05)。

结论:抚触技术可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安全易行,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产儿;抚触;护理;生长发育
早产儿因过早离开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差,加之各身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增加患儿痛苦,影响其远期
神经发育和认知行为,不利于生长发育[1]。

早产儿生长发育是一个漫长、连续的
过程,尽早为早产儿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2]。

“现代婴儿抚触”是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爱抚,满足婴儿肌肤的“饥渴”,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3]。

为探讨抚触对早产
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抚触应用于早产儿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患儿23例,
女患儿17例;胎龄30-35周,平均年龄(33.54±0.85)周。

观察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胎龄30-35周,平均年龄(33.48±0.73)周。

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对比研究的标准。

1.2护理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

此外观察组早产儿进乳1.5h后,置于远红外
线开放式保温台上,环境温度保持在24~28℃,在全裸状态下分别对其头面部、
胸部、四肢和背部进行抚触,抚触前清洗双手,涂润滑油对搓后,用手掌的皮肤
与早产儿皮肤直接接触,进行竖推、横推、搓揉等,手法轻柔,用力适度,每次
约15 min,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每日于早上沐浴后测量体重、身长,共3周;记录自行吃奶的开始时间、奶
量增加量及室温下维持正常体温的日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5.0分析,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秩
和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体重、身长、奶量的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吃奶较对照组更早,体温
正常的时间更短,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显著(均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指标组间比较(n=40)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凡因胎盘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体重减轻到该胎龄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或较平均数低两个标准差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4-6]。

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其中都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者。

婴儿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婴儿抚触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7]。

婴儿抚触在正常新生儿护理中已广泛应用,操作手法已有国际统一标准[8]。

在对面部进行抚触时,可以双手涂抹少量婴儿油,从前额中心用两手拇指向外推压,画出一个心形[9]。

眉头,眼窝,人中,下巴,也是同样的手法。

其次是胸部抚触,双手放在两侧肋部,左右手向双肩部滑行。

第3个常用的部位是腹部,可以顺时针绕着脐部按摩腹部。

第4个部位是背部双手平放婴儿的背部,从上往下进行按摩[10-11]。

手法要轻柔,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刺激。

有研究报道[12],对干预组新生儿进行连续10 d的抚触,结果显示新生儿在胎粪排尽及黄疸持续时间、体重、身长、头围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组。

本文对早产儿进行全身抚触,通过测定体重、身长、自行吃奶开始时间及在室温下维持正常体温的日龄等生长发育指标,探索促进其生长发育的有效护理方法,结果进一步证实抚触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实施抚触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儿发育,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丽,熊小云,杨海梅,等. 出生体质量低于500 g超早产儿的生命与发育支持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23,38(5):42-45.
[2] 周丽,何梅香,李小丽. 家庭参与式综合管理联合个体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3):151-153.
[3] 虞文芳. 发展性照顾干预联合胃肠道舒适护理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0):1750-1753.
[4] 赵柏. 基于量化评估的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NICU早产儿神经功能行为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23,30(6):99-102.
[5] 董娟,赵苗. 基于家庭赋权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程序化护理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营养状态及认知行为能力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
践,2023,8(11):134-136.
[6] 杨芳菲.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J]. 现代养
生,2023,23(7):532-534.
[7] 张娜,宋雪楠,张梦影,等. 抚触护理联合体位护理对早产儿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69-71.
[8] 韩丽娟,纪艳洁,杨少华. 基于循证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对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1):182-185.
[9] 任聪,朱宏瑞,于小溪. 家属参与式日间照护联合路径化护理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3,32(3):541-544.
[10] 杨芬芬,姚康康,朱宏瑞.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极低体重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工程,2023,30(1):107-108.
[11] 王晓燕,孙彩霞,孙志薇,等.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10):899-904.
[12] 杨惠玲,刘勤伟,王玲. 家长参与综合管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2022,42(1):107-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