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二专题三3.3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随堂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

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

”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2、自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起,到1830年波旁复辟王朝倒台,法国的政体更迭有着明显的特征,即大革命的延续和对大革命的“反动”,政体的演变都伴随着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

这体现出( )
A.法国共和之路举步维艰 B.法国大革命残余大量封建势力
C.法国政权更迭周期变化 D.法国共和之路具有反复性特征
3、有学者在谈到法国共和制确立历史时说:“革命破坏了旧秩序,而毁坏秩序后最首要的政治任务是恢复秩序,专制往往是在混乱中获得秩序的最通常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换言之,革命并不能直接实现民主宪政制度,专制政权建立却是革命自然而然的结果。

”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
A.法国革命后民主与专制的长期斗争具有必然性B.法国大革命无意于结束专制政治C.专制统治较民主更有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秩序D.法国的专制统治非常顽固难以战胜
4、在攻破巴士底狱的消息激励下,法国的农民也拿起了武器,拆除笆篱、夺取土地、烧毁庄园主的住宅。

面临这种形势,1789年国民议会通过了废除一切封建税,免税特权、教会征收什一税的权利等。

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贵族与平民的妥协 B.己建立民主共和制
C.农民取得了立法权 D.王权己被议会架空
5、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
派也转而反对亨利。

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6、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宫的主要作用是( )
A.满足个人的腐化生活需要 B.镇压“投石党运动”
C.削弱打击贵族的势力 D.便于赢得天主教会的支持
7、法国雅各宾派的措施,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原则最明显的是( )
A.使农民购买到小块土地 B.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C.颁布限价法令 D.限定工人的最高工资
8、吉伦特派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贡献是( )
A.发布《人权宣言》,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B.招募军队,击退第一次反法联盟的进攻
C.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D.确立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
9、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在“热月政变”中被推翻,这说明( )
A.法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 B.法国大革命遭到根本挫折
C.雅各宾派背叛了人民 D.大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
10、1792年4月诞生的《马赛曲》唱道:“公民们,武装起来!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歌中“敌人”主要指()
A.波旁王朝 B.普奥联军
C.反法联盟 D.斯图亚特王朝
11、“他们的著作中透露出我们现在的那种革命民主气质;他们热爱平等,即使是奴役中的平等也行。

一切妨碍他们理想目标的东西都应该被消灭。

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私人权利,只存在公众利益。

”与“他们”的政治倾向最为接近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 ) A.君主立宪派 B.吉伦特派 C.雅各宾派 D.热月党人
12、1848年6月,法国10万工人为维护自身的权利,发动了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国六月起义。

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新成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强行解散国家工场B.巴黎工人与资产阶级矛盾激化
C.1848年欧洲农业歉收 D.七月王朝的反动政策
13、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C.复辟势力导致的政治危机D.外国干涉阻断民主化进程
14、1830年7月27日,富有斗争精神的巴黎人民再次举行武装起义,这就是历史上的七月革命。

这次革命的结果是( )
①建立起七月王朝②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③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15、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本质上反映了法国( )
A.资产阶级和王党势力的矛盾 B.封建势力的强大
C.波旁王朝与拿破仑第一帝国的矛盾D.社会出现白色恐怖的局面
16、1848年,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国总统,这主要是因为他得到了( )
A.大资产阶级的支持B.复辟势力的支持
C.中小资产阶级的支持 D.农民阶级的支持
17、1794年7月,法国发生的热月政变( )
A.说明恐怖政策已不符合社会各阶层的要求
B.使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民主派手中
C.说明恐怖政策对法国大革命没有起到进步作用
D.使法国大革命最高、最激进的阶段结束
18、1792年法国的八月起义( )
①首次打破了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②使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
③使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④冲垮了法国的君主政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掌握了政权,实现了预定的革命目标,但革命仍继续发展,这是因为( )
①封建势力反扑②君主立宪派废除了君主制
③面临外国的武装干涉④君主立宪派无力应付内外交困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

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

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

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制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材并二 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城下的“共和”与专制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
希里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

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和孙中山对待“共和’,态度不同的原因.答案
1、C
2、D
3、A
4、A
5、A
6、C
7、C
8、C
9、A10、B11、C12、A13、B14、D15、B16、D
17、D18、D19、C
20、(1)拿破仑:从崇拜共和思想到丧失共和思想。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自治的法则;共和是我国传统思想精华;共和与专制相对立。

(2)拿破仑原因:崇拜共和是因为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丧失则是督政府软弱,大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裁统治,维护革命成果;军事上的胜利使其个人权力欲望不断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