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天天练人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
[1]解释词语。
曰_____ 溺_______ 堙_____ 故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的字: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________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______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
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斗于屋上(________)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
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不敢复出(________)
[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
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
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
结果
(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
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文中多次出现“度”。
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____)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____)
(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他_____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1]从上文中找出与加点词意思相关的单音词。
(1)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反义词:________)
(2)豹视之,顾谓三老(近义词:________)
[2]填空。
“豹视之”的“之”指___________,“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一句中的“之”指___________。
西门豹巧妙地处死巫婆,用的是____________法。
6.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孟母戒子
盂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誼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誼(xuān):忘记
[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______)A.正在 B.方向 C.相当
以此戒之(______)A.命令 B.告诫 C.戒备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郑人买履(lǚ)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③市,而忘操④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⑤归取之。
及⑥反,市罢,遂⑦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⑧信度,无⑨自信也。
”
注释:
①履:鞋。
②坐:同“座”,座位。
③之:到……去。
④操:拿,携带。
⑤反:同“返”,返回。
⑥及:到,等到。
⑦遂:终于。
⑧宁:宁可。
⑨无:不。
[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
(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
(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
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私拟作/群鹤舞空
[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
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
[3]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楚人有涉江者________ ②遽契其舟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③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棒槌。
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开心阅读。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
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
②其:它的,指蜡烛。
③之:指代书。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偿:报酬、回报。
⑥遂:于是、就。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
(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________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__________下来。
千万条柔柳_____________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__________________聚拢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哪篇课文?)
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
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要认真思考哦。
(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
()
(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
①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②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
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
(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
(______)
[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子:___________ 折枝: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之: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
C.王戎七岁
D.多子的李树
14. 课文直通车。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综合训练。
欧阳苦读(文言文)
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获(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苦读(白话文)
欧阳修先生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母亲用获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
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
等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那篇文章。
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用心做读书这件事。
______________。
[1]将文言文和白话文对比着阅读,并写出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家贫无资(______)教以书字(______)及其稍长(______)
或因而抄录(______)昼夜忘寝食(______)惟读书是务(______)
[2]欧阳修小时候,遇到的困难是:①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
他克服困难,刻苦学习,文章中主要写了他小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
年龄大了之后,他又去______________,还进行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都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3]文言文最后一句“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意思是
()
A.自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就像大人那样用笔学写诗歌和文章
B.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不像大人那样用笔
C.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向大人学习
D.从小时候起他所写的诗词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4]关于欧阳修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两个人的相同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欧阳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车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的身上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给你带来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
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
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
②盈:满。
③置:放。
④遂:于是,就。
⑤故:原因,缘故。
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
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
(填序号)
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
(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____)
(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
(____)
(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
(____)
(4)来了很多宾客。
(____)
[2]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
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
[3]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
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
(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处横线上。
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
[4]孔融()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则寓言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与理解。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
②以;用,使用。
③视:看。
④遂;就,于是。
⑤复;语,又。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__________)端坐不倒(2)(__________)近视之
(3)(__________)戏于水(4)(__________)死而不倒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母熊之所以抱着巨石死而不倒,是因为怕石头落下伤了自己的孩子
B. 猎人终身不打猎,是因为他被母熊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C. 因为母熊的三个孩子正在石头下的水中嬉戏,所以它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猎人的子弹
[4]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母爱的姿势
B. 端坐不倒的母熊
C. 猎人入山
[5]展开想象,写写母熊被击中的瞬间,它的神态和心里想法分别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