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化工2021年第3期· 216 · 第48卷总第437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婕
(亳州学院中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生物、食品、酿酒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文就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任课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教师在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3-0216-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Wang Jie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zhou University, Bozhou 236800, China) Abstract: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majors of biology, food, and wine making in our school, and it plays a role in connecting the past. Our research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s.
Keywords: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teaching reform;teaching effect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为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而由原来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知识和理论体系的重组,达到了删繁就简、避免重复、减少学时的目的,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该课程已逐步得到认可。

亳州学院作为本地唯一一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该课程是我校酿酒专业、食品专业,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化学类基础理论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放在第一学期开设,作为化学相关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日后的工作及科研奠定一定的基础[1]。

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该课程对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教师在教授无机及分析化学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授课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教师在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改进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施教现状
1.1.1课时不足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目前,该课程在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分配64学时,而《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共112(64+48)学时,因此,课程整合、优化之后,学时量显著减少。

此外,大一新生进校一般都要军训半个月,实际授课学时仅48学时。

然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包括:化学反应原理、溶液四大平衡与滴定分析方法、物质结构基础与元素化学等。

课时不足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项挑战,近一半的学生反映上课节奏快,听课吃力,且教师的指导答疑环节相对欠缺,而教师也感到授课压力大,教学效果不理想。

1.1.2 教学模式单一
受课时量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量”,而忽视教学“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再加上教师多借助多媒体授课,以PPT宣讲为主,教学节奏快,授课内容多。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少,辅导答疑少,方法传授少,导致学生感觉课堂枯燥、乏味,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进而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

有研究表明学生会因为授课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而喜欢该课程,也有部分同学因教师授课枯燥无趣而不喜欢该课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2]。

1.2 学生学情分析1.
2.1 学生不适应大学学习模式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第一学期开设,因此授课对象是刚刚从高中步入大学的大一新生。

高中教学模式节奏慢,教师不断督促、监管学生学习,而大学教学中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一新生尽管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学习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督促式、重复式教学模式中,学习依赖性强,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且习惯于课堂内容少,练习多的学习模式。

而大学课堂教学内容多、节奏快,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学节奏,课堂上产生的疑问,课下不及时解决,经过几周的学习,便会积累出很多问题,最终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

因此,大一新生无法立即适应大学的授课方式与学习模式,导致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

1.2.2 学生对化学类课程的喜爱度小
我校酿酒、食品、生物专业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仅小部分同学在高中阶段化学成绩优异,大部分同学化学基础薄弱,甚至个别同学反映化学基础非常薄弱,对化学的兴趣度小。

而学生对课程的喜好及自身对知识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再加上无机及分析化学内容多,难度大,上课节奏快,以及大学里盛行“平时不用学,考前看看就能过”等,导致部分同学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不够重视,没有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意识欠缺,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1.2.3 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大一新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从高压的高中学习状态中脱离,普遍处于目标缺失的状态。

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课程的定位就是能拿到学分就行,无论分数高低。

此外,大一新生开设课程多,我校大一新生的课时量达到28学时每星期,平均每天5.6学时,因此,学生课外用于学习(预习和复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每学年对学生的综合测评里,学业测评分仅占50 %,使得部分学生不得不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参与各种团学活动,进一步压缩学习时间。

据了解,近一半的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方式只是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偶尔复习教材和课件,极少数学生通过习题加强理解。

因此,学生课程多,活动多,学习方式单一,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效果不理想。

1.3 教材的专业针对性弱
目前大部分版本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都是近化类专业通用型的化学基础课教材,因此,适用专业较多,如化工、生物工程、药学、环境科学等专业,且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理论内容多,学科前沿与联系实际的内容较少,专业针对性弱,导致部分非化类专业学生认为化学不是专业课,短时间内看不到化学类课程对日后工作、就业、科研的作用,从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而有研究表明近一半的学生期待教材做学科前沿与联系实际的内容的补充修订。

因此,教材的专业针对性弱也是目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
[收稿日期] 2020-10-30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药学教学团队”(2019jxtd131);亳州学院一般教研项目(2020ybjy17) [作者简介] 王婕(1989-),女,安徽亳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

2021年第3期广东化工
第48卷总第437期 · 217 ·
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改善教学现状的对策分析
2.1 结合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增多,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主要包括基本的化学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四大溶液平衡和滴定分析方法(酸碱平衡与滴定、沉淀平衡与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滴定、配位平衡与滴定),及几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分子光谱、原子光谱、色谱)等。

而该课程在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分配64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要加快教学节奏,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有必要结合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在整合优化过程中,注意与高中化学及后续课程有交叉知识点的处理,由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部分,是学生在后续的《物理化学》课程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此部分内容仅作简单介绍。

此外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学生在高中时已经学过,此部分内容也用较短的学时带学生回顾。

分析化学中有关仪器分析的内容,在后续的《仪器分析》课程中,学生会系统地学习相关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因此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去除了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等知识的学习。

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选取,要尽量结合专业特色(酿酒、生物、食品),合理删减与专业联系较少的纯化学理论及在专业领域实际应用较少的内容。

2.2 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教学条件在不断改善,除多媒体设备外,各种线上教学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

任课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此外,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雨课堂”、“学习通”等在线教学软件的相关功能,建立班级群,及时上传学习资料,如课件、视频等,供学生课外时间预习和复习;建立随堂练习、章节测试、作业库等,并增设平时成绩统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发放课堂问答、心得分享等检验教学效果。

2.3 结合学情分析,把握教学难度
想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而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使其难易适中。

因此,在开课初期,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类课程的认识、兴趣度、学习动机,及自身化学基础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避免难度过大,学生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该项调查任课教师可通过学习通等学习平台中的“评价问卷”等功能实施,选课学生通过平台回答问卷,任课教师统计、分析、并记录问卷结果,做好相应措施。

2.4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多,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听课过程中很容易疲乏。

而通过近几年无机及分析化学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感兴趣,每当讲到用理论解释生活实际时,学生都精神饱满,比如讲到稀溶液的依数性时,让学生用理论解释“为什么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往汽车水箱中加入甘油或者乙醇可以防止水结冰”,“为什么植物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和耐寒性”;再比如讲到胶体溶液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江河入海口常形成三角洲”,“明矾能净水的原理”等等,实践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案例,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相关研究报道,尽一半的学生,理论课程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低于60 %[3]。

因此,通过生活案例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明白理论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结合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前沿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能显著提高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酿酒、食品、生物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因此结合专业特色,在课堂上穿插相关前沿研究,例如,传统和非传统同位素在酒类、食品等产地保护领域的应用,国内外对葡萄酒、蜂蜜等产地溯源的最新研究进展;再比如新型复合材料钛合金、碳纤维在国产大飞机研发中的应用等,教学实践发现最新研究案例的引入明显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

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不仅能弥补教材拓展知识的滞后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学术修养和科研意识。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任课教师要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本学科研究进展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鹏.药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学与信息化,2016(26):82-83.
[2]唐小兰,刘英菊.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OL].大学化学:1-5[2020-10-27].
/kcms/detail/11.1815.O6.20200827.1158.004.html.
[3]周亚娟,吴慧,张秋红,等.基于“教”“学”结合模式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13):204-205+214.
(本文文献格式:王婕.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3):216-217)
(上接第204页)
视频后面会提供几个针对性强的小问题。

如果发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不够好,学生反复看几遍视频,认真思考主要问题出在哪些方面。

通过问题的回答情况,云平台及时的数据汇总处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状况。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教学视频还便于学生课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翻转课堂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广泛互动,有利于师生间的真正了解,将讲授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

他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知识面得到拓宽,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4 混合式教学考核、总结与展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内容,教师需要实时评价学习效果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线上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及认真程度、测试成绩、课堂发言积极性及次数、团队合作精神、知识点掌握程度特别时对重难点理解的准确程度等等。

虽然线上课程是因为疫情而不得不启动,该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去完善的问题。

但是他解决的却不仅仅是线下教育被迫停摆的问题,还有助于解决部分存在于传统教育当中的老问题。

对实体课堂教学也有很多启发。

现在线上课程已经不再只是应急,而正在逐渐变成一种新的教育业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的新模式,对未来的课堂,未来的校园,未来的教育都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莹莹.无机化学前沿领域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4):218-219.
[2]特里·安德森,王志军.希望/冒险: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与开放远程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46-51.
[3]陈正权.浅谈慕课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8(03):51-59.
[4]段青玲,黄岚,方雄武,等.高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72-174.
[5]张雯,高培红,向丹,等.无机化学元素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学化学,2018,33(01):24-28.
[6]李俊娴.基于“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116-117.
[7]柴媛媛,王卫国.基于腾讯会议和雨课堂的在线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20(11):48-52.
[8]潘玉立,姚志英.基于“慕课+腾讯课堂”的疫期在线教学实践与反思[J].滁州学院学报,2020,22(03):100-103.
(本文文献格式:魏涌标,叶勇,董敏.《基础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21,48(3):2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