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技术
Measurement Technology
主撰人:赵锴审核人:赵敏批准人:崔亚辉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分:3.5
总学时:56学时
讲课学时:48学时
实验学时:8 学时
课程A/B类归属:B类
课程代码:02190650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08100190)、工程光学(0211047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0410022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04100200)、控制工程基础A(021110131)、误差理论与数据
处理(02111320)、传感器原理及应用(02112040)、信号分析与系统(02112150)二、课程介绍及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检测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主要介绍机械量、几何量和流量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测试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物理量检测的方法,了解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训练根据具体测试对象、测试要求、测试环境选择合适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测试系统的能力。

为从事测试与测量工程技术工作与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有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宽,在开本课程之前应先修有关光学、机械、电子技术基础课,如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工程光学、信号分析与系统、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课程内容。

四、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检测的基本概念
2、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3、本课程任务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联
4、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测试系统
1、测试系统的组成
2、测试系统的数学模型及频率特性
3、测试系统对瞬态激励的响应
4、测试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章信号及其描述
1、周期信号及其描述
2、非周期信号及其描述
3、离散傅立叶变换
4、随机信号
第五章长度及线位移测量
1、长度单位和定义
2、长度测量基本原则
3、长度尺寸的测量
4、形位误差和异形曲面的测量
5、表面粗糙度误差的测量
第六章角度及角位移测量
1、角度单位及量值传递
2、角度的圆周封闭原则
3、单一角度尺寸的测量
4、圆分度误差的测量
5、角位移的测量
第七章速度和转速的测量
1、速度的测量
2、转速的测量
3、加速度的测量
第八章力、力矩和压力的测量
1、力的测量方法
2、力的测量装置
3、力值的检定和定度
4、称重及称重装置
第九章机械振动的测量
1、机械振动的类型
2、振动的激励和激振器
3、测振传感器
4、振动的测量
第十一章流量的测量
1、流量仪表的分类
2、总量测量仪表
3、差压流量计
4、流体阻力式流量计
5、测速式流量计
第十二章现代测试系统
1、智能仪器
2、自动测试系统
3、虚拟仪器
五、实验环节内容
实验内容(4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
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2、角度的测量(共两个选做实验:正弦规测量角度和双球测量内孔锥度中)
3、单自由度系统自由衰减振动参数的测量
4、拍振实验
六、执行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力求不断充实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拓展学生视野。

上课形式力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终使学生掌握设计检测系统的基本技能,在本课程开课之前或前期必须通过课程设计或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几何量与机械量的测量方法及仪器。

2、实验环节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强对课堂内容理解,明确实际应用价
值,提高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能够搭建测试系统进行实际测试。

3、大纲内章节的顺序和内容的安排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变动。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检测技术》(第三版),施文康、余晓芬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精密测量技术》(修订版),李岩等主编,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王俊杰、曹丽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周杏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