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教育培训备战高考25高三物理一轮单元卷:第十三单元 原子物理 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物理(A)卷
第十三单元原子物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有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2.由于放射性元素237 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中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 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 83Bi,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09 83Bi的原子核比237 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237 93Np经过衰变变成209 83Bi,衰变过程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237 93Np的半衰期等于任一个237 93Np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
3.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做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
4.(2015·高考北京卷)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A.14 7N+42He→17 8O+11H B.238 92U→234 90Th+42He
C.21H+31H→42He+10n D.234 90Th→234 91Pa+0-1e
5.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6.(高考福建卷)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210 83Bi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 83Bi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7.(湖北黄冈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232 90Th衰变成208 82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D.升高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不可缩短其半衰期
8.(高考山东卷)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小.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9.(山西模拟)核反应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235 92U+10n→141 56Ba +9236Kr+a X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X是某种粒子,a是X粒子的个数,用m U、m Ba、m Kr分别表示23592U、141 56Ba、9236Kr核的质量,m X表示X粒子的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X为中子,a=2
B.X为中子,a=3
C.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ΔE=(m U-m Ba-m Kr-2m X)c2
D.上述核反应中放出的核能ΔE=(m U-m Ba-m Kr-3m X)c2
10.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
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
C.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高考江苏卷)(1)贝克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________.
A.14 6C→14 7N+0-1e
B.235 92U+10n→139 53I+9539Y+210n
C.21H+31H→42He+10n
D.42He+2713Al→3015P+10n
(2)已知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频率为ν的光子的动量为________.用该频率的光垂直照射平面镜,光被镜面全部垂直反射回去,则光子在反射前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为________.12.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管产生的电流的电路图,A、K是光电管的两个电极,已知该光电管阴极的极限频率为ν0.现将频率为ν(大于ν0)的光照射在阴极上,则:
(1)________是阴极,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等于________.
(2)加在A、K间的正向电压为U时,到达阴极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____________,将A、K
间的正向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电流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阻止光电子到达阳极,在A、K间应加U反=________的反向电压.
(4)下列方法一定能够增加饱和光电流的是________.
A.照射光频率不变,增加光强
B.照射光强度不变,增加光的频率
C.增加A、K电极间的电压
D.减小A、K电极间的电压
13.为确定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ΔE=Δmc2的正确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动能为E1=0.60 MeV 的质子轰击静止的锂核73Li,生成两个α粒子,测得两个α粒子的动能之和为E2=19.9 MeV,已知质子、α粒子、锂粒子的质量分别取m p=1.007 3 u、mα=4.001 5 u、m Li=7.016 0 u,求: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通过计算说明ΔE=Δmc2正确.(1 u相当于931.5 MeV)
14.一个静止的氡核222 86Rn放出一个α粒子后衰变为钋核218 84Po,同时放出能量为E=0.09 MeV 的光子.假设放出的核能完全转变为钋核与α粒子的动能,不计光子的动量.已知M氡=222.086 63 u、mα=4.002 6 u、M钋=218.076 6 u,1 u相当于931.5 MeV的能量.
(1)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
(2)求出发生上述核反应放出的能量;
(3)确定钋核与α粒子的动能.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物理(A)卷
第十三单元 原子物理
答 案
1.【答案】A
【解析】选A .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元素没有放射现象,选项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只与原子核结构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选项B 、C 正确;α、β和γ三种射线电离能力依次减弱,穿透能力依次增强,选项D 正确.
2.【答案】C
【解析】选C .209 83Bi 的中子数为209-83=126,237 93Np 的中子数为237-93=144,209 83
Bi 的原子核比237 93Np 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A 错误;237 93Np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 83
Bi ,可以同时放出α粒子和γ粒子或者β粒子和γ粒子,不能同时放出三种粒子,B 错误;衰变过程中发生α衰
变的次数为237-2094
=7次,β衰变的次数为2×7-(93-83)=4(次),C 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不适用,选项D 错误.
3.【答案】C
【解析】选C .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A 、D 错误;运动轨迹与原子核越近,力越大,运动方向变化越明显,B 错误,C 正确.
4.【答案】B
【解析】选B .α衰变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α粒子(42He)的核反应,选项B 正确.
5.【答案】D
【解析】选
D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Δ
E =Δmc 2知:Δm =ΔE c 2=4×1026(3×108)2
kg ≈4×109 kg ,选项D 正确.
6.【答案】B
【解析】选B .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光子流,选项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
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210 83Bi 为100×⎝⎛⎭⎫12t τ g =100×⎝⎛⎭⎫122 g =25 g ,选项D 错误. 7.【答案】BD
【解析】选BD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但并不能说明原子核有
复杂的结构,A 错误;据α衰变、β衰变的实质可知232 90Th →208 82Pb +n 42He +m
0-1e ,得n =6,m =4,故B 正确;β衰变中β射线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形成的,C 错误;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只由其本身决定,与外界环境无关,D 正确.
8.【答案】AC
【解析】选AC .古木样品中14C 的比例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知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选项A 正确;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选项B
错误;14C 的衰变方程为14 6C →14 7N +0-1e ,所以此衰变过程放出β射线,选项C 正确;放射性元素的半
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选项D 错误.
9.【答案】BC
【解析】选BC .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则知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
Kr +a X 中X 为10n ,a =3,则A 错误,B 正确;由ΔE =Δmc 2可得:ΔE =(m U +m X -m Ba -m Kr -3m X )c 2=(m U -
m Ba -m Kr -2m X )c 2,则C 正确,D 错误.
10.【答案】BD
【解析】选BD .原子核D 、E 聚变成原子核F ,放出能量,A 错误;A 裂变成B 、C ,放出能量,B 正确;增加入射光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C 错误;镉棒能吸收中子,可控制核反应速度,D 正确.
11.【答案】(1)A (2)hνc 2hνc
【解析】(1)A 是β衰变,B 是核裂变,C 是核聚变,D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所以A 符合题意.
(2)光子的动量p =E c =hνc ,垂直反射回去Δp =hνc -⎝⎛⎭⎫-hνc =2hνc
. 12.【答案】(1)K hν0 (2)hν-hν0+eU 逐渐增大,直至保持不变 (3)hν-hν0e
(4)A 【解析】(1)被光照射的金属将有光电子逸出,故K 是阴极,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为W 0=hν0.
(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hν0,经过电场加速获得的能量为eU ,所以到达阳极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hν-hν0+eU ,随着电压增加,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量将逐渐增多,但当从阴极逸出的所有光电子都到达阳极时,再增大电压,也不可能使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量增多.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先是逐渐增大,直到保持不变.
(3)从阴极逸出的光电子在到达阳极的过程中将被减速,被电场消耗的动能为eU 反,如果hν-hν0=eU 反,就将没有光电子能够到达阳极,所以U 反=hν-hν0e
. (4)要增加单位时间内从阴极逸出的光电子的数量,就需要增加照射光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个数,所以只有A 正确.
13.【答案】(1)73Li +11H →242He (2)见解析
【解析】(1)核反应方程为:73Li+11H→242He.
(2)核反应的质量亏损:Δm=m Li+m p-2mα=7.016 0 u+1.007 3 u-2×4.001 5 u=0.020 3 u,由质能方程可得与质量亏损相当的能量:ΔE=Δmc2=0.020 3×931.5 MeV=18.9 MeV,而系统增加的能量:ΔE′=E2-E1=19.3 MeV,这些能量来自核反应中,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相等,所以ΔE=Δmc2正确.
14.【答案】(1)222 86Rn→218 84Po+42He+γ(2)6.92 MeV
(3)0.12 MeV6.71 MeV
【解析】(1)222 86Rn→218 84Po+42He+γ.
(2)质量亏损Δm=222.086 63 u-4.002 6 u-218.076 6 u=0.007 43 u
ΔE=Δmc2=0.007 43×931.5 MeV=6.92 MeV.
(3)设α粒子、钋核的动能分别为E kα、E k钋,动量分别为pα、p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ΔE=E kα+E k钋+E
不计光子的动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0=pα+p钋
又E k=p2
2m,故E kα∶E k钋=218∶4
联立解得E k钋=0.12 MeV,E kα=6.71 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