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避税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避税与偷税节税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国际避税的概念产生原因熟悉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的基本手段和方式掌握转让定价的概念和特征分析设立分支机构与子公司的利弊节税taxsavings也称税收筹划税收筹划taxplanning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正当的税收收益
(三)利用税收协定避税 • 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税收协定明确 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
规定,一个营业场所被乙国认定为常设机构后, 规定,一个营业场所被乙国认定为常设机构后, 该国即可按国内税法的规定对其营业利润征收所 得税,否则,该项营业利润就应该仅由其所属公 得税,否则, 司的居住国征收公司所得税。 司的居住国征收公司所得税。为此许多跨国公司 为避免缴纳过多的税收, 为避免缴纳过多的税收,常常利用税收协定中该 类条款的规定,精心编制其税收计划, 类条款的规定,精心编制其税收计划,达到享受 协定待遇的目的。 协定待遇的目的。
• 三、避税是不违法的行为 • 避税(tax avoidance)是个常常引起人们争议 避税( avoidance) 的概念。一般认为, 的概念。一般认为,避税是指纳税人以不违 反税法规定为前提而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反税法规定为前提而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第二节 国际避税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特征
• 一、国际避税是避税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 • 二、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
案例6 案例6-2
• 【背景】美国某家公司计划在与美国没有签订税收协定 背景】 的甲国组建一家子公司, 的甲国组建一家子公司,并通过这家子公司在甲国从事 营业活动。 营业活动。 • 【分析】根据甲国的税法,凡甲国公司向外国股东支付 分析】根据甲国的税法, 股息,均要征收40%的预提所得税, 40%的预提所得税 股息,均要征收40%的预提所得税,因此该家美国公司 获得来源于甲国的股息所承担的所得税就无法全部在美 国获得抵免。但是,甲国与乙国缔结了税收协定, 国获得抵免。但是,甲国与乙国缔结了税收协定,协定 中规定甲国对本国公司向乙国股东支付的股息只按15% 中规定甲国对本国公司向乙国股东支付的股息只按15% 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 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而乙国税法规定对境外所得不 征税,并且根据它与美国签订的税收协定, 征税,并且根据它与美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乙国公司向 美国的母公司支付股息只需缴纳5%的预提税。因此, 5%的预提税 美国的母公司支付股息只需缴纳5%的预提税。因此,该 美国公司就可以把在甲国组建的子公司的全部股票交由 在乙国的子公司掌握, 在乙国的子公司掌握,使甲国子公司在法律上成为乙国 子公司的子公司,从而可以将税收负担由40% 40%降至 子公司的子公司,从而可以将税收负担由40%降至 19.25%[15%+(100%-15%) 5%]。 19.25%[15%+(100%-15%)×5%]。 • 【评述】在投资所得的征税问题上,利用税收协定也能 评述】在投资所得的征税问题上, 达到避税目的。 达到避税目的。
案例6 案例6-3
• 【背景】W是美国的非居民外国人,其居住国并 背景】 是美国的非居民外国人, 未与美国签订税收协定。 想在美国购买股票, 未与美国签订税收协定。现W想在美国购买股票, 但在没有税收协定的情况下,其取得的股息就要 但在没有税收协定的情况下, 在美国缴纳30%的预提所得税。 30%的预提所得税 在美国缴纳30%的预提所得税。 • 【分析】为躲避缴纳这项预提所得税,W在荷属 分析】为躲避缴纳这项预提所得税, 安的列斯群岛建立一家公司, 安的列斯群岛建立一家公司,并有这家公司购买 美国的股票,那么, 美国的股票,那么,根据美国与荷属安的列斯签 订的税收协定, 订的税收协定,W通过这家公司取得的股息就只 需缴纳15%的预提税。 15%的预提税 需缴纳15%的预提税。 • 【评述】个人也可以通过利用税收协定的方式躲 评述】 避应缴纳的所得税。 避应缴纳的所得税。
• 三、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避税 • 四、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一)转让定价及其一般规律 (二)影响转让定价的因素 1.市场竞争要求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改变资信 1.市场竞争要求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改变资信 形象 2.逃避外汇管制 2.逃避外汇管制 3.垄断市场 3.垄断市场 4.消除风险 4.消除风险 5.躲避税收 5.躲避税收 (三)转让定价与跨国公司的避税
• 一、节税是合法行为 • 节税(tax savings)也称税收筹划,税收筹 节税( savings)也称税收筹划, planning) 划(tax planning)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 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 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 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 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进行纳 税方案的优化选择, 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 获得正当的税收收益。 担,获得正当的税收收益。
案例6 案例6-5
• 【背景】某国M公司集团的三个公司A、B、C分别设 背景】某国M公司集团的三个公司A 在甲、 丙三国, 在甲、乙、丙三国,三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分别为 50%、40%、25%。A公司为B公司生产组装电视机用 50%、40%、25%。 公司为B 的零部件。 的零部件。 • 【分析】现A公司以1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了一批零 分析】 公司以100 1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了一批零 部件,加上利润30万美元,本应按130 30万美元 130万美元的价格 部件,加上利润30万美元,本应按130万美元的价格 直接卖给B公司, 公司组装成品后按160 160万美元的 直接卖给B公司,经B公司组装成品后按160万美元的 总价格投放市场。然而事实上, 总价格投放市场。然而事实上,A公司却并没有直接 把这批零部件卖给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 100万美元 把这批零部件卖给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万美元 卖给了C公司, 公司又转手按150 15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 卖给了C公司,C公司又转手按15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 公司, 公司组装成品后仍以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B公司,B公司组装成品后仍以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这样一来,各公司及M公司集团实现的利润、 这样一来,各公司及M公司集团实现的利润、应纳 税额及税收负担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变化如表6 税额及税收负担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变化如表6和表6 所示。 1和表6-2所示。
案例6 案例6-1
• 【背景】甲国A公司计划在乙国、丙国和丁国销售其 背景】甲国A公司计划在乙国、 产品,销售活动将交由一位独立代理人B进行, 产品,销售活动将交由一位独立代理人B进行,为能 不失时机地接受订单, 要求掌握部分现货。 不失时机地接受订单,B要求掌握部分现货。 • 【分析】按理讲,该代理人B和其掌握的现货可以安 分析】按理讲,该代理人B 排在乙国、丙国、丁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是, 排在乙国、丙国、丁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根 据甲国与乙国签订的税收协定, 据甲国与乙国签订的税收协定,能够经常接受订单并 拥有库存的独立地位代理人,将构成常设机构, 拥有库存的独立地位代理人,将构成常设机构,从而 乙国可对A 乙国可对A公司在乙国销售产品取得的利润征收所得 而甲国与丙国、丁国签订的税收协定, 税。而甲国与丙国、丁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并没有做 出类似规定, 公司的销售代理人B 出类似规定,从而 使A公司的销售代理人B在丙国或 丁国不具备常设机构的地位。因此, 公司若希望B 丁国不具备常设机构的地位。因此,A公司若希望B 能代理其销售业务,拥有库存并经常接受订单, 能代理其销售业务,拥有库存并经常接受订单,又能 减少纳税,只消简单地将代理人B 减少纳税,只消简单地将代理人B及部分产品安置在 丙国或丁国,即可达到避税目的。 丙国或丁国,即可达到避税目的。 • 【评述】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利用税收 评述】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 协定可以达到避税目的。 协定可以达到避税目的。
(一)跨国纳税人追逐最大利润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内在动机 (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别和缺陷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外部条件 1.纳税义务确定标准的差异 1.纳税义务确定标准的差异 2.税率的差异 2.税率的差异 3.税基的差异 3.税基的差异 4.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 4.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 5.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 5.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 6.避税港的存在 6.避税港的存在
• 二、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行为 偷税、 偷税( fraud)也称逃税, 偷税(tax fraud)也称逃税,一般是指纳税 人违反税法规定, 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 行为。 行为。 漏税( evasion) 漏税(tax evasion)是指纳税人因无知或无 意识地违反税法规定而单纯不缴纳或少缴 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第三节 国际避税的基本手段
• 一、转移手段 转移手段就是设法将公司的财产和所得转移 到税收待遇尽可能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去, 到税收待遇尽可能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去, 其重要表现形式是转让定价。 其重要表现形式是转让定价。 • 二、控制手段 跨国纳税人还可运用控制手段, 跨国纳税人还可运用控制手段,在国外设立 控股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控股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并通过 对这些经济组织的操纵和控制, 对这些经济组织的操纵和控制,进行有利于 避税的活动安排。 避税的活动安排。
第六章 国际避税(4课时) 课时)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避税与偷税、 掌握避税与偷税、节税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 区别 掌握国际避税的概念、 掌握国际避税的概念、产生原因 熟悉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的基本手段和 方式 掌握转让定价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设立分支机构与子公司的利弊
第一节 避税究竟合法还是违法
• 二、通过资金或货物流动避税 (一)利用常设机构流动 1.转移货物 1.转移货物 2.转移营业财产 2.转移营业财产 3.虚构财产租赁 3.虚构财产租赁 4.转移劳务 4.转移劳务 5.转移利息 转移利息、 5.转移利息、特许权使用费 6.转移管理费用 6.转移管理费用 7.利用常设机构亏损避税 7.利用常设机构亏损避税 8.利用常设机构之间的汇率变化避税 8.利用常设机构之间的汇率变化避税 (二)利用子公司流动
织和促进, 国际避税与国内避税相互交织和促进, 使得国际避税更为复杂 (二)避税港及低税区的存在和发展使避税 具有国际普遍性 会计师、律师、 (三)会计师、律师、税务师事务所的出现 使国际避税具有专业性 (四)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手段实现避税已成 为国际避税的又一重要特征
案例6 案例6-4
• 【背景】甲国A公司从其乙国常设机构处取得利润100万美元, 背景】甲国A公司从其乙国常设机构处取得利润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 乙国对这笔利润征收了35%的所得税, 35万美元税款 35%的所得税 万美元税款。 乙国对这笔利润征收了35%的所得税,即35万美元税款。假定 甲国的所得税税率为40% 40%, 甲国的所得税税率为40%,对A公司取得的这笔国外来源所得 应征40万美元税款,那么,在抵免制度的情况下, 40万美元税款 应征40万美元税款,那么,在抵免制度的情况下,A公司除已 缴纳的乙国税款可获得全部抵免外, 缴纳的乙国税款可获得全部抵免外,还要补交其不足限额的 税款,即补交5万美元税款。 税款,即补交5万美元税款。 • 【分析】A公司从其乙国子公司处取得股息100万美元,就可 分析】 公司从其乙国子公司处取得股息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 避免上述结果了。常设机构一经取得利润, 避免上述结果了。常设机构一经取得利润,总机构在同一纳 税年度内就要将此项利润在母国汇总纳税。这样, 税年度内就要将此项利润在母国汇总纳税。这样,在国外税 率低于母国税率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率低于母国税率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因 为母公司所在国税法往往规定, 为母公司所在国税法往往规定,对来自外国子公司的税后利 润的股息暂不汇回国内的,可以延缓纳税, 润的股息暂不汇回国内的,可以延缓纳税,即只对汇回国内 的股息征税,且多有间接抵免待遇。这样,上述A 的股息征税,且多有间接抵免待遇。这样,上述A公司从其乙 国子公司处取得的100万美元股息, 100万美元股息 国子公司处取得的100万美元股息,如果子公司暂不汇给甲国 公司,则可获得延缓纳税的好处。 A公司,则可获得延缓纳税的好处。 • 【评述】这种避税方式又叫“不合理保留利润”。 评述】这种避税方式又叫“不合理保留利润”
第四节 国际避税的一般方式
• 一、采取人员流动避税
(一)转移住所 1.个人住所的转移 1.个人住所的转移 2.公司居所的转移 2.公司居所的转移 (二)税收流亡 • 税收流亡是指为了躲避纳税而放弃居民身份, 税收流亡是指为了躲避纳税而放弃居民身份, 常年不断地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 现象。 现象。
(三)利用税收协定避税 • 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税收协定明确 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
规定,一个营业场所被乙国认定为常设机构后, 规定,一个营业场所被乙国认定为常设机构后, 该国即可按国内税法的规定对其营业利润征收所 得税,否则,该项营业利润就应该仅由其所属公 得税,否则, 司的居住国征收公司所得税。 司的居住国征收公司所得税。为此许多跨国公司 为避免缴纳过多的税收, 为避免缴纳过多的税收,常常利用税收协定中该 类条款的规定,精心编制其税收计划, 类条款的规定,精心编制其税收计划,达到享受 协定待遇的目的。 协定待遇的目的。
• 三、避税是不违法的行为 • 避税(tax avoidance)是个常常引起人们争议 避税( avoidance) 的概念。一般认为, 的概念。一般认为,避税是指纳税人以不违 反税法规定为前提而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反税法规定为前提而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第二节 国际避税及其产生的原因与特征
• 一、国际避税是避税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 • 二、国际避税产生的原因
案例6 案例6-2
• 【背景】美国某家公司计划在与美国没有签订税收协定 背景】 的甲国组建一家子公司, 的甲国组建一家子公司,并通过这家子公司在甲国从事 营业活动。 营业活动。 • 【分析】根据甲国的税法,凡甲国公司向外国股东支付 分析】根据甲国的税法, 股息,均要征收40%的预提所得税, 40%的预提所得税 股息,均要征收40%的预提所得税,因此该家美国公司 获得来源于甲国的股息所承担的所得税就无法全部在美 国获得抵免。但是,甲国与乙国缔结了税收协定, 国获得抵免。但是,甲国与乙国缔结了税收协定,协定 中规定甲国对本国公司向乙国股东支付的股息只按15% 中规定甲国对本国公司向乙国股东支付的股息只按15% 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 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而乙国税法规定对境外所得不 征税,并且根据它与美国签订的税收协定, 征税,并且根据它与美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乙国公司向 美国的母公司支付股息只需缴纳5%的预提税。因此, 5%的预提税 美国的母公司支付股息只需缴纳5%的预提税。因此,该 美国公司就可以把在甲国组建的子公司的全部股票交由 在乙国的子公司掌握, 在乙国的子公司掌握,使甲国子公司在法律上成为乙国 子公司的子公司,从而可以将税收负担由40% 40%降至 子公司的子公司,从而可以将税收负担由40%降至 19.25%[15%+(100%-15%) 5%]。 19.25%[15%+(100%-15%)×5%]。 • 【评述】在投资所得的征税问题上,利用税收协定也能 评述】在投资所得的征税问题上, 达到避税目的。 达到避税目的。
案例6 案例6-3
• 【背景】W是美国的非居民外国人,其居住国并 背景】 是美国的非居民外国人, 未与美国签订税收协定。 想在美国购买股票, 未与美国签订税收协定。现W想在美国购买股票, 但在没有税收协定的情况下,其取得的股息就要 但在没有税收协定的情况下, 在美国缴纳30%的预提所得税。 30%的预提所得税 在美国缴纳30%的预提所得税。 • 【分析】为躲避缴纳这项预提所得税,W在荷属 分析】为躲避缴纳这项预提所得税, 安的列斯群岛建立一家公司, 安的列斯群岛建立一家公司,并有这家公司购买 美国的股票,那么, 美国的股票,那么,根据美国与荷属安的列斯签 订的税收协定, 订的税收协定,W通过这家公司取得的股息就只 需缴纳15%的预提税。 15%的预提税 需缴纳15%的预提税。 • 【评述】个人也可以通过利用税收协定的方式躲 评述】 避应缴纳的所得税。 避应缴纳的所得税。
• 三、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避税 • 四、利用转让定价避税 (一)转让定价及其一般规律 (二)影响转让定价的因素 1.市场竞争要求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改变资信 1.市场竞争要求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改变资信 形象 2.逃避外汇管制 2.逃避外汇管制 3.垄断市场 3.垄断市场 4.消除风险 4.消除风险 5.躲避税收 5.躲避税收 (三)转让定价与跨国公司的避税
• 一、节税是合法行为 • 节税(tax savings)也称税收筹划,税收筹 节税( savings)也称税收筹划, planning) 划(tax planning)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 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 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 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 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安排,进行纳 税方案的优化选择, 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 获得正当的税收收益。 担,获得正当的税收收益。
案例6 案例6-5
• 【背景】某国M公司集团的三个公司A、B、C分别设 背景】某国M公司集团的三个公司A 在甲、 丙三国, 在甲、乙、丙三国,三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分别为 50%、40%、25%。A公司为B公司生产组装电视机用 50%、40%、25%。 公司为B 的零部件。 的零部件。 • 【分析】现A公司以1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了一批零 分析】 公司以100 1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了一批零 部件,加上利润30万美元,本应按130 30万美元 130万美元的价格 部件,加上利润30万美元,本应按130万美元的价格 直接卖给B公司, 公司组装成品后按160 160万美元的 直接卖给B公司,经B公司组装成品后按160万美元的 总价格投放市场。然而事实上, 总价格投放市场。然而事实上,A公司却并没有直接 把这批零部件卖给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 100万美元 把这批零部件卖给B公司,而是按成本价100万美元 卖给了C公司, 公司又转手按150 15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 卖给了C公司,C公司又转手按150万美元的高价卖给 公司, 公司组装成品后仍以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B公司,B公司组装成品后仍以1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这样一来,各公司及M公司集团实现的利润、 这样一来,各公司及M公司集团实现的利润、应纳 税额及税收负担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变化如表6 税额及税收负担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变化如表6和表6 所示。 1和表6-2所示。
案例6 案例6-1
• 【背景】甲国A公司计划在乙国、丙国和丁国销售其 背景】甲国A公司计划在乙国、 产品,销售活动将交由一位独立代理人B进行, 产品,销售活动将交由一位独立代理人B进行,为能 不失时机地接受订单, 要求掌握部分现货。 不失时机地接受订单,B要求掌握部分现货。 • 【分析】按理讲,该代理人B和其掌握的现货可以安 分析】按理讲,该代理人B 排在乙国、丙国、丁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是, 排在乙国、丙国、丁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但是,根 据甲国与乙国签订的税收协定, 据甲国与乙国签订的税收协定,能够经常接受订单并 拥有库存的独立地位代理人,将构成常设机构, 拥有库存的独立地位代理人,将构成常设机构,从而 乙国可对A 乙国可对A公司在乙国销售产品取得的利润征收所得 而甲国与丙国、丁国签订的税收协定, 税。而甲国与丙国、丁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并没有做 出类似规定, 公司的销售代理人B 出类似规定,从而 使A公司的销售代理人B在丙国或 丁国不具备常设机构的地位。因此, 公司若希望B 丁国不具备常设机构的地位。因此,A公司若希望B 能代理其销售业务,拥有库存并经常接受订单, 能代理其销售业务,拥有库存并经常接受订单,又能 减少纳税,只消简单地将代理人B 减少纳税,只消简单地将代理人B及部分产品安置在 丙国或丁国,即可达到避税目的。 丙国或丁国,即可达到避税目的。 • 【评述】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利用税收 评述】在常设机构营业利润征税问题上, 协定可以达到避税目的。 协定可以达到避税目的。
(一)跨国纳税人追逐最大利润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内在动机 (二)各国税收制度的差别和缺陷是产生国际避税的外部条件 1.纳税义务确定标准的差异 1.纳税义务确定标准的差异 2.税率的差异 2.税率的差异 3.税基的差异 3.税基的差异 4.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 4.避免双重征税方法的差异 5.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 5.税收管理水平的差异 6.避税港的存在 6.避税港的存在
• 二、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行为 偷税、 偷税( fraud)也称逃税, 偷税(tax fraud)也称逃税,一般是指纳税 人违反税法规定, 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 行为。 行为。 漏税( evasion) 漏税(tax evasion)是指纳税人因无知或无 意识地违反税法规定而单纯不缴纳或少缴 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纳应纳税款的行为。
第三节 国际避税的基本手段
• 一、转移手段 转移手段就是设法将公司的财产和所得转移 到税收待遇尽可能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去, 到税收待遇尽可能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去, 其重要表现形式是转让定价。 其重要表现形式是转让定价。 • 二、控制手段 跨国纳税人还可运用控制手段, 跨国纳税人还可运用控制手段,在国外设立 控股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控股公司、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并通过 对这些经济组织的操纵和控制, 对这些经济组织的操纵和控制,进行有利于 避税的活动安排。 避税的活动安排。
第六章 国际避税(4课时) 课时)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避税与偷税、 掌握避税与偷税、节税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 区别 掌握国际避税的概念、 掌握国际避税的概念、产生原因 熟悉跨国纳税人进行国际避税的基本手段和 方式 掌握转让定价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设立分支机构与子公司的利弊
第一节 避税究竟合法还是违法
• 二、通过资金或货物流动避税 (一)利用常设机构流动 1.转移货物 1.转移货物 2.转移营业财产 2.转移营业财产 3.虚构财产租赁 3.虚构财产租赁 4.转移劳务 4.转移劳务 5.转移利息 转移利息、 5.转移利息、特许权使用费 6.转移管理费用 6.转移管理费用 7.利用常设机构亏损避税 7.利用常设机构亏损避税 8.利用常设机构之间的汇率变化避税 8.利用常设机构之间的汇率变化避税 (二)利用子公司流动
织和促进, 国际避税与国内避税相互交织和促进, 使得国际避税更为复杂 (二)避税港及低税区的存在和发展使避税 具有国际普遍性 会计师、律师、 (三)会计师、律师、税务师事务所的出现 使国际避税具有专业性 (四)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手段实现避税已成 为国际避税的又一重要特征
案例6 案例6-4
• 【背景】甲国A公司从其乙国常设机构处取得利润100万美元, 背景】甲国A公司从其乙国常设机构处取得利润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 乙国对这笔利润征收了35%的所得税, 35万美元税款 35%的所得税 万美元税款。 乙国对这笔利润征收了35%的所得税,即35万美元税款。假定 甲国的所得税税率为40% 40%, 甲国的所得税税率为40%,对A公司取得的这笔国外来源所得 应征40万美元税款,那么,在抵免制度的情况下, 40万美元税款 应征40万美元税款,那么,在抵免制度的情况下,A公司除已 缴纳的乙国税款可获得全部抵免外, 缴纳的乙国税款可获得全部抵免外,还要补交其不足限额的 税款,即补交5万美元税款。 税款,即补交5万美元税款。 • 【分析】A公司从其乙国子公司处取得股息100万美元,就可 分析】 公司从其乙国子公司处取得股息100万美元, 100万美元 避免上述结果了。常设机构一经取得利润, 避免上述结果了。常设机构一经取得利润,总机构在同一纳 税年度内就要将此项利润在母国汇总纳税。这样, 税年度内就要将此项利润在母国汇总纳税。这样,在国外税 率低于母国税率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率低于母国税率的情况下,就无法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因 为母公司所在国税法往往规定, 为母公司所在国税法往往规定,对来自外国子公司的税后利 润的股息暂不汇回国内的,可以延缓纳税, 润的股息暂不汇回国内的,可以延缓纳税,即只对汇回国内 的股息征税,且多有间接抵免待遇。这样,上述A 的股息征税,且多有间接抵免待遇。这样,上述A公司从其乙 国子公司处取得的100万美元股息, 100万美元股息 国子公司处取得的100万美元股息,如果子公司暂不汇给甲国 公司,则可获得延缓纳税的好处。 A公司,则可获得延缓纳税的好处。 • 【评述】这种避税方式又叫“不合理保留利润”。 评述】这种避税方式又叫“不合理保留利润”
第四节 国际避税的一般方式
• 一、采取人员流动避税
(一)转移住所 1.个人住所的转移 1.个人住所的转移 2.公司居所的转移 2.公司居所的转移 (二)税收流亡 • 税收流亡是指为了躲避纳税而放弃居民身份, 税收流亡是指为了躲避纳税而放弃居民身份, 常年不断地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的 现象。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