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马铃薯种薯选择及田间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种马铃薯种薯选择及田间管理
一、种薯选择及处理
种薯是冬季马铃薯生产中除品种外最重要的一个获得高产的影响因素,要高度重视种薯的问题,播种时要使种薯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

(一)种薯的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康、无晚疫病及其它病害,已通过休眠期,萌芽达到最佳状态(0.5~1厘米)的马铃薯作种薯。

冬季生产上使用的种薯应选用脱毒马铃薯一、二级种薯,要尽可能杜绝使用商品薯做种薯。

由于冬作区本地生产种薯困难,种薯一般来自大春生产或北方调入,调种时应注意种薯的质量,对种薯的来源要清楚,种薯调运者有条件需要在盛花期时进行考察,确定种薯的质量。

要高度重视种薯带病问题,特别是青枯病,因为它是毁灭性病害,又是土壤传病,最难根除。

种薯萌芽状态示意图:
(二)种薯的处理
种薯应选择健康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贮藏良好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块,如有条件最好选择50克左右的整薯播种,可避免切块传病和薯块腐烂造成缺株,当前冬季生产中使用100克以上的大种薯比较多见,这部分种薯播种前需进行切块处理。

1.催芽处理当种薯生理年龄幼嫩、未过休眠期时需要催芽处理。

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高温、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

部分品种需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将干净过筛的河沙用25%的甲霜灵或58%的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加0.5~1ppm的赤霉素,喷撒在河沙上,边喷边拌均匀,然后做成催芽床,沙厚3厘米,在上面摆放一层种薯,盖2厘米沙,如此摆4层。

上盖3厘米厚的沙,保持床内润而不湿,催芽5~7天后检查。

播前仍未渡过休眠期的,可再用赤霉素0.5ppm、1000倍多菌灵、0.2%磷酸二氢钾溶液对薯块进行均匀喷雾,自然晾干后播种。

2.切块处理大种薯需要进行切块处理。

按国际上通用的切块标准,每个薯块重50克左右,每个切块具有1~2个芽眼,切块应直切,使每个切块上尽量带有顶部芽眼,保持顶芽的生长优势。

切块前准备切刀两把,75%酒精或0.5%高锰酸溶液一盆,将切刀浸入消毒。

切块时每把刀切一个种薯后浸入消毒液消毒,换另一把刀切下一个,切好的块茎在光照下自然晾干或用草木灰加杀菌剂蘸伤口。

切块处理在播种前1~2天进行,切块后适当晾晒,使切块表面伤口愈合,木栓化。

切块的种薯较不切块的种薯,发芽速度快。

种薯切块处理示意图:
(一)水分管理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土壤缺水会降低植株对N、P、K等养分的吸收速率,减少了块茎干物质的积累。

冬马铃薯的大部分生育期处于干旱少雨、空气湿度较低的季节,特别是每年的2~4月最干旱的季节,正是马铃薯生长的最旺盛的时候,对水分的需求最大,也
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在2~3月,最好能够每周浇水一次。

在马铃薯的全生育期间,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最为适宜。

(二)养分管理
1.施肥的基本原则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平衡施肥,做到前促、中控、后保。

前期应尽可能地使马铃薯早生快发,多分枝,施肥以氮磷为主,出苗后60天内将90%的肥料施下;中期控制茎叶生长,不让其疯长,促使其转入地下块茎形成与膨大;后期不能使叶色过早落黄,以保持叶片光合作用效率,多制造养分供地下块茎膨大,施肥上以钾肥为主,适当补施氮肥。

距收获期30天应将肥料全部施完。

2.基肥的施用有机肥应于播种时施入,每公顷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40吨,每公顷施35%马铃薯专用肥(13-6-16,加中微量元素)或复合肥900千克,过磷酸钙300千克、尿素150千克、硫酸钾300千克。

3.追肥的施用追肥以氮肥为主,但施用时间不宜过迟,尤其在后期,以避免茎叶徒长和影响块茎膨大及品质。

追肥按每公顷施用200千克尿素分为2~3次施用。

齐苗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兑水浇施,促早发,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现蕾时进行第二次追肥,促茎叶持续生长,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有利于块茎的膨大。

追肥宜在下午进行,应避免肥料沾上叶片,如肥料撒施后应立即浇水以加速肥料溶解,兼顾清洗叶片。

薯块膨大期喷施马铃薯膨大素与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2~3次。

(三)中耕除草和起垄
马铃薯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15厘米的土层中,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

为植株的健康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创造良好的环境,通常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苗出齐后封行前进行,适当深锄;第2、3次要浅锄,防止切断新长出的匍匐茎。

结合每次中耕除草起垄和培土。

及时早培土对地下根、茎无伤害,高培土有利于保水保肥、防霜冻、减少绿薯、提高块茎品质、增加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
1.防治的原则为了获较高的产量和质量,需对虫害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蚜虫等能传播病毒,防治蚜虫从出苗开始。

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2.虫害的药剂防治蚜虫可用2.5%的联苯菊酯乳油或10%的毗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

对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等可采用药剂诱杀,地上斑潜蝇、菜青虫可用斑潜净等药剂控制。

#p#分页标题#e# 3.病害的药剂防治冬季种植马铃薯病害较轻,但对马铃薯冬季主要病害青枯病、晚疫病、卷叶病毒病等要及时喷药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在晚疫病发病较严重地区使用甲霜灵锰锌、瑞毒霉等农药进行晚疫病防治,通常喷药2~3次就能达到防治效果。

(五)收获
1.收获的时期冬季马铃薯播种到收获一般为120~130天。

当地
上大部分茎叶淡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即可收获。

收获前要提前准备好包装物、运输工具。

2.收获后处理按薯块大小分类包装存放。

供外销的一级薯块,除完整无损外,每个块茎重量在150~200克,每个块茎需用泡沫网袋小包装后再用纸箱包装。

要选择晴天挖薯,收后及时销售,否则要放在黑暗的房内贮藏。

不要把收获的薯块放在明亮处,块茎见光表皮容易变绿,严重影响品质。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摘自:2007.12.20.A4版《云南科技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