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对联三千副》欣赏曲桥接危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对联三千副》欣赏曲桥接危蹬
芳藻媚寒波——集王闿运诗
【注】题四川富顺容园桥亭。
湘学泰斗王湘绮
湘潭王氏家族,属于太原王氏一派,著名的湘学泰斗王湘绮,为世所共仰。
据族谱记载,湘潭移风乡王氏也属于太原王氏一派,其先于明代自山西太原避乱迁江西赣州,两代之后又徙居湖南衡阳西乡,再居数世,有王东山者,又于明宪宗成化年间(1464-1487年)再迁居湖南湘潭城外,卜居黄龙巷,是为湘潭移风乡王氏的开基始祖。
王东山五传至朝侨,字惠人,居湘潭石泥塘。
当时湘潭城繁富甲天下,王氏家族也发展至鼎盛期,拥有田地过万亩,为当地巨富。
但此后,湘潭王氏因治家不当,加之人口大增,家族日见衰落。
王朝侨生五子,均有才艺,其中四子王中傅,字石泉,分居湘潭许家桥。
据说王氏其他兄弟,奢侈豪华,独王傅不营世事,只喜闭门静处,以诗酒自娱。
王中傅有二子,长王骏,字斋,县学生。
湘潭王氏传到王骏一代,已家境中衰,以至无寸土之财,因此,王骏乃自湘潭移风乡徙居湖南省城长沙,改以行医为业。
因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而名声大振,许多湘潭后辈名流如尚书贺长龄、史学家黄本骥等都对他执弟子礼。
王骏娶南粤同知戴志达女为妻,生二子:土,麟。
长子王土弃文经商,家道略宽。
妻蔡氏,生子王运,即著名的湘学泰斗。
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甫(或作壬父),又字壬秋,号湘绮,学者称湘绮先生,原籍湘潭,生于长沙。
史称,王闿运少时家贫苦读,有大志,后来终于学贯经史,成绩斐然,成为一代经学宗师。
王闿运于咸丰时中举人,太平天国时,提出湘军回师武汉,沿江
东下,直取江陵之策,被曾国蕃采纳,并由此见重于曾氏。
公元1859年,王闿运受聘为军机大臣肃顺的家庭教师,后来又入曾国藩幕府,但不久就辞职返归故里,隐居不仕,潜心学术研究。
后王氏又相继受聘为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船山书院山长、江西大学堂总教习。
清朝末年,官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年,出任中国民国国只馆长兼参政之职。
王闿运之学兼包九流而归于经学,宗"春秋公羊"之说,被誉为"一代经师";诗文亦称天下第一,门生弟子遍布天下。
其著作非常丰富,有《春秋公羊何氏笺》、《古今文尚书笺》、《湘军志》、《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文集》等数十种。
王闿运于民国五年去世,当时总统黎元洪亲作神道碑文,湖南、四川等省均致公祭之文,可见当年享誉之盛。
王运的儿子有王代功、王代懿等。
其孙有王名良、王名端、王名畴等。
其中,长子王代功,于民国八年(1920年)编订《王湘绮年谱》6卷行世。
王氏后裔,至仿仍有居湖南长沙市和湘潭市者。
四川-自贡-富顺
1.地理位置与面积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位于东经104°40′~105°15′、北纬28°55′~29°28′之间。
东邻隆昌,西靠沿滩,南接泸州,东北与隆昌临界,西北与大安相连,西南与宜宾接壤,内宜高等级公路、川云中路穿境而过。
陆路西北距省会成都约250公里。
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县市,顺流由泸州入长江。
全县幅员面积1333平方千米。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01.55万人,农业人口82.76万人,常住人口81.72万人,全县城镇化率20.04%。
2.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富顺县原为古江阳县治域,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设富世县。
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万公顷。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更名为富义县。
北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万公顷。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富顺盐监。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改富顺盐监为富顺安抚使司、二十年(公元1283年)升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之叙州。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68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
清代因之。
民国前期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县域22.09万公顷。
解放后,富顺县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
1983年3月,划归自贡市管辖。
1995年9月,撤城郊、狮市区,全县辖8个区、8个直属乡镇。
2001年4月,撤区并镇,全县辖27个镇、4个乡。
2005年7月,自贡市行政区划调整,富顺县庙坝、牛佛、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瓦市、仙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
区划调整后,全县辖22个镇、4个乡,幅员面积由16.02万公顷减少到13.33公顷,人口由121.3万人减少到101.55万人。
3.富顺工农业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东方变压器等名优品牌。
2002年以来,富顺工业生产紧紧抓住“两个龙头、四个产品链”,努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一是以晨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环氟树脂三大系列产品;二是以富益电力为龙头,发展机电业及其耗能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发展涉农工业。
利用富顺农业优势,大力开发优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品链,蚕桑——丝及纺织产品链,猪牛羊养殖——冷饮食品及皮革等产品链,经济林木——林化工及中成药产品链。
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3.1169亿元,居全省181个县
(市、区)的44位,人均GDP776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6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4元.
4.富顺人才
富顺人杰地灵,自古享有“才子之乡”的美誉。
明代,富顺人考中进士 139人、举人492人、贡生386人,著名人物有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
清代,全县考中进士31人、举人315人、贡持477人。
此外,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红军将领邓萍、革命烈士江竹筠、四川报业第一人宋育人、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川南才女赖雨等,都是富顺这片热土孕育的优秀儿女。
富顺二中已创建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2003年陈汉同学一举夺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再一次谱写了富顺才子的新篇章。
5.富顺旅游
富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一城(县城及环城景区)、一江(沱江)、一山(青山岭)、一镇(狮市镇)、一沟(五条沟)”,县城区内分布有文庙、西湖、刘光弟墓、五府山、钟秀山、千佛寺、读易洞、谢持故里、钟鼓楼、文光塔、锁江塔及其下面的天然石佛、牌坊等众多景点。
6.富顺名特产--富顺豆花
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 1200年的历史了。
最早发明豆腐(当时还不叫豆花)的是西汉一个叫刘安的人。
当时因盐业发达,手工工人、居民和客商增多,豆腐食品供应量大增,一些等着吃早饭的客人,实在没有耐心等待豆腐成型加工成为菜肴端上桌子,有人便忍不住跑进厨房去了,见锅内还慢悠悠煮着嫩豆腐,于是急叫老板“快舀上来!”,由于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只得用盐水蘸着做“下饭菜”,令“饥不择食”者大为惊喜的是,这嫩豆花比起煎炒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
富顺豆花真正扬名巴蜀,主要得力于县城东门口开豆
花店的老板刘锡禄。
他集全城各豆花店之长,专心研制豆花和蘸水的精妙技术,创造了一套自己的“秘方”,形成了风味与众不同的蘸水,使之成为富顺的一绝。
如今的“美乐”牌香辣酱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南非、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
其产品还荣获部、省等40余项重奖,被誉为“富顺一绝,香辣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