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艺皇后”引领“西部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艺皇后”引领“西部风”
作者:张振中
来源:《职业》2005年第09期
有人说西安那位北大才子,从文科状元变成“屠夫状元”是一个黑色幽默,但在今天,这种观点落伍了。

人们以前习惯于将名校毕业与较“高尚”的职业联系在一起,可是如今勇闯“身份禁区”者一个接一个,这种变化正孕育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挑战世俗,互联网上收废品
1998 年,家住郑州郊区的刘琼有幸被全国著名学府上海复旦大学录取。

然而,因前两年父亲的企业破产,欠了不少外债,刘琼的学费成了大问题。

后来,一位同学的父亲建议刘琼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幸运的是,她的申请很快就批下来了。

交完学费,刘琼手里只剩下20 多元钱。

学校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安排她打扫女生宿舍的两个公共厕所,每月可领取500 元钱。

但上大二后,另一位家境贫困的新生分担了她的工作与报酬,刘琼只得另找挣钱门路,来应付学费和生活费。

一次,刘琼从报纸上看到,一位来自苏南的农村小伙子,在复旦大学一带靠收废品3 年挣了20 多万元。

网上资料显示,上海一年各种废品的价值有18 亿。

一个收购废品的念头在她脑海里久久盘旋。

因平时忙于学业,刘琼不可能像普通“淘金者”那样,整天沿街吆喝收购。

课余时间,怎样才能快速高效地收购到废品呢?后来刘琼产生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在互联网上开个收购废品的网站!她花200 元买了网站的域名和空间,建立了令上海人耳目一新的“收废”网站。

市民如果想出售旧报纸、书、金属、塑料等废品,只需点击在线提交,就可以将信息传给刘琼,她会按照约定时间准时登门收购。

第一次,刘琼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登门收购到40 多公斤旧书,还有一些饮料瓶,一下就赚了25 元钱。

第二天她又收购到两辆旧自行车和30 公斤旧报纸,赚了50 元。

更让刘琼感到意外的是,当居民们知道她是复旦的大学生后,不仅没有看不起她,反而对她十分客气和敬佩,愿意把废品卖给她。

之后的两个月,刘琼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几条甚至数十条废品出售信息,生意红红火火。

遇到学生毕业,她收购来的旧课本往往要雇卡车拉到废品回收公司。

自然要发一笔小财!就这样,刘琼靠在网上收废品不仅供自己读完了4年大学,还清了1 万多元的助学贷款,2002 年大学毕业时,她的银行卡上还有了4.3 万元积蓄。

这不能不算一个小小的奇迹!
自创“皮艺坊”,倾倒中外白领
走出校门,刘琼将她的网上废品站交给中专毕业的弟弟和父亲管理,而毕业于艺术设计系的她,被浦东一家设计公司聘用,负责公司会展现场的颜色搭配。

然而工作几个月后,她觉得这家韩资企业的老板太吝啬,同他的关系也相当难处。

刘琼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每天“搭配颜色”上,一直干下去会束缚自己的才能,在复旦学的那些皮革饰品的专长也会荒废。

不久,刘琼过生日时,同事们送来不少生日礼物。

作为答谢,刘琼送给她们几件自己在大学里设计制作的皮夹、皮手链和皮花瓶等。

起初她还觉得拿不出手,没想到几位韩国和日本女孩见了都爱不释手,说“太时尚了!刘,你有这么棒的设计,干脆开家皮具店算了。

”刘琼被说动了心。

下班后她到外滩上的两家意大利皮具专卖店转了一圈,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一条腰带3200 元,一个皮包6800 元。

这些奢侈品很受上海小姐的宠爱,购买者络绎不绝。

这更加坚定了刘琼辞职开店的决心。

2003 年元旦这天,刘琼的“皮艺坊”轰轰烈烈地开张了。

第一位顾客是一位漂亮女士,她看中了一个皮花瓶,它的形态怪异而精致,在枝蔓舒展的干花下面,是一种深沉的意境,皮面上刻着世界地图,像被风雨侵蚀的文明。

她把皮花瓶拿在手里欣赏不已,刘琼给自己壮着胆子开价380元,对方连价都没还,当场就付了款。

不久,一位白领丽人又看中了一个时尚钱包。

这个带按扣的小包皮质很特殊,上面布满了原皮纹路,有一种原始野性的美。

打开钱包,女孩发现有三层都可以放百元大钞,其中一层是带拉链的。

也许设计师早就知道,时尚人士的卡多,所以设计了8 个放卡的地方。

最特别的是左边多出两层,可以放4 张照片或身份证。

女顾客高兴地掏出188元买走了这件宝贝。

一位法国男士刚进门就被一个设计超越定式的皮挂钟吸引住了。

猛一看,他还以为这是一块形状极不规则的牛皮,磨毛了边,随随便便挂在墙上,等走近了仔细一瞧才发现,上面还有两根时针在那儿“嘀嘀嗒嗒”地和时间握手呢。

那位洋绅士如获至宝,赞叹“太有创意了!”不久,这位法国先生又来到小店,要求刘琼用牛皮给他定做一个时尚化妆盒,他想送给妻子。

见老外捧着刘琼亲手制作的牛皮化妆盒开心地离去,刘琼受到了启示……此后,她的小店增加了一项新业务:订做各种皮具!
很快,在第一批顾客的宣传带动下,刘琼的生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好。

短短两个月,就赚了3 万多元。

看着一天比一天红火的生意,刘琼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梦想成真,加盟店走向世界
2004 年初的一天,刘琼的店里来了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士,一言不发地盯着货架上的皮革制品看了好半天,但最后却什么都没买就摇摇头走了。

刘琼一愣,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于是赶紧追上去,问她是不是不喜欢自己的这些作品。

这位女士笑了笑说:“说实话,我挺喜欢的!不过……”这位女士指着货架说:“你看看,这些皮具怎么全是清一色的呢?为什么不染上颜色,那样不是更漂亮吗?”刘琼回头仔细一看,还真像这位顾客所说,店里的所有皮革制品都是一个颜色,确实显得很单调。

不久,朋友送给她一幅云南少数民族的皮画,让刘琼大受启发。

画上了美丽图案的手工皮具一面世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销售极为火爆。

最初刘琼只是让人画些仕女图、民族风情图。

后来,有的顾客干脆把平时收集的图样送给她,美术院校的学生还专门挑选了流行的卡通图,比如几米的漫画之类。

如今,皮具上的画丰富多了,古埃及的人物头像、寓意吉祥的双鱼图、夸张的抽象图……应有尽有,而且全部手工绘制,所以每个皮具都是独一无二的。

2004 年春节期间,刘琼的“皮艺坊”引起了无孔不入的时尚记者的注意,先是上海和香港的几家报纸、杂志纷纷报道,接着,日本VIHK 电视台的一位记者也慕名赶来采访,他觉得这家店很有创意和特色,于是为刘琼专门录制了一期节目。

节目播出后,她的手工皮具店一夜之间传遍整个日本。

接着每天都有人从东京、札晃、新都等城市打来电话,少则七八个,多则二三十个,纷纷提出与她合作,或者直接成为她的加盟代理商。

此时,颇具生意头脑的刘琼意识到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一个产品如果想在全国叫响,甚至走向海外,没有自己的品牌绝对不行。

于是,她赶紧提出申请,为自己的皮革制品注册了商标——“西部风”。

接着,刘琼与一位日本商人合作,建起了自己的手工皮具工厂。

她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师,80 多名技术熟练的工人专门负责加工。

因为是手工制作,工序多、时间长,生产能力有限,刘琼的产品在东京、汉城和香港一直采取限量销售。

这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品牌形象。

现在刘琼的工厂已发展到300 多人,产品也越来越丰富,仅皮包就有200 多种款式。

无论自己的皮具在市场上多么抢手,有一点是她最重视的:保证每一个皮具都是纯手工的,都符合工艺标准!决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忽视质量。

同时,她的加盟店也迅速铺向深圳、广州、武汉、郑州、大连……乃至全国。

时至今日,“西部风”加盟店发展到了50 余家。

7 月上旬,刘琼在北京三里屯的使馆区开设了自己的分店,把顾客目标锁定为外国人。

如今,拥有百万资产的刘琼“野心”越来越大,她的目标是挑战意大利皮具,做全国最“牛”的“皮艺皇后”!
在我们苦苦寻找人生的出路之时,为何不学学刘琼,先从打扫厕所、收破烂做起,渡过难关,然后再去新的人生舞台寻找辉煌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