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重点带答案
1、病料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在采取病料前必须对被检动物可能患有何种疫病作出初步诊断。

(2)采取病料所⽤容器、⼿术器械都应事先消毒,确保⽆毒,采样时应⽆菌操作。

(3)应做好⼈⾝防护,严防⼈畜共患病感染。

(4)应防⽌污染环境,防⽌疫病传播,做好环境消毒和病害⾁⼫的处理。

(5)如果动物已死亡,有特殊要求
2、病料采集和运送时使⽤的器械是如何消毒的?
⼑、剪、镊⼦等⽤具煮沸消毒30min。

器⽫(玻制等)经⾼压灭菌或⼲烤灭菌;或放于0.5%~1%的碳酸氢钠⽔中煮沸10min~15min;
软⽊塞和橡⽪塞置于0.5%⽯碳酸⽔溶液中煮沸10分钟
载玻⽚在1%~2%的碳酸氢钠⽔中煮沸10min~15min;⽔洗后⽤清洁纱布擦⼲,保存于酒精、⼄醚等溶液中备⽤
⼀般使⽤⼀次性针头和注射器。

采取⼀种病料,使⽤⼀套器械与容器;
采过病料的⽤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病料的采取⽅法中不同动物采⾎部位分别是什么?
⼤的哺乳动物可选⽤颈静脉或尾静脉采⾎,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

⽑⽪动物⼩量采⾎可穿刺⽿尖或⽿壳外侧静脉,多量采⾎可在隐静脉采集,也可⽤尖⼑划破趾垫0.5cm深或剪断尾尖部采⾎。

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也可由眼窝内的⾎管丛采⾎;
兔可从⽿背静脉、颈静脉或⼼脏采⾎。

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也可通过⼼脏采⾎
4、病料的采取⽅法中采⾎的⽅法是什么?
对动物采⾎部位的⽪肤先剃⽑(拔⽑),75%的酒精消毒,待⼲燥后采⾎;
采⾎可⽤针管、针头、真空管或⽤三棱针穿刺,将⾎液滴到开⼝的试管内。

禽类等的少量⾎清样品的采集,可⽤塑料管采集。

⽤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将⾎液滴到直径为3mm~4mm的塑料管内,将⼀端封⼝
5、⼀般组织病料的保存中细菌检验材料是如何保存的?
将采取的器脏组织块,保存于灭菌液体⽯蜡、饱和氯化钠溶液或30%⽢油缓冲盐⽔溶液中,容器加塞封固。

液体装在封闭的⽑细管或试管运送。

寄送肠道时,先清除肠内粪团,⽤灭菌盐⽔清洗后,置于盛有上述保存剂的试管中即可。

粪便可移⼊灭菌容器中寄送。

6、指出⼀般组织病料的记录、包装和运送⽅法
送检样品的记录
送往实验室的样品应有⼀式三份的送检报告,⼀份随样品送实验室,⼀份随后寄去,另⼀份备案
送检样品包装和运送
所采集的样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

24h内的放在4℃左右的容器中运送。

24h内不能运送的,把样品冷冻,并以此状态运送
7、什么是A 分区划线法和B 连续划线法?
A 分区划线法
⾸先将接种环灭菌后,沾取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边缘⼀⼩部分(第⼀区),将接种环⽕焰灭菌,待冷却后只通过第⼀区3-4次后连续划线(为第⼆区),依次可共划线3-5区,每⼀区细菌数可逐渐减少,直到分离出单个菌落为⽌.
B 连续划线法
⾸先将标本均匀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边缘⼀⼩部分,然后由此开始,在培养基表⾯⾃左向右连续划线并逐渐向下移动,直到下边缘。

8、什么是斜⾯接种法和倾注培养法?
斜⾯接种法
⽬的是进⾏纯培养。

其⽅法是从平板分离培养物上⽤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或者是取纯种,移种⾄斜⾯培养基上,先从斜⾯底部⾃下⽽上划⼀条直线,再从底部开始向上划曲线接种,尽可能密⽽匀,或者直接⾃下⽽上划曲线接种。

倾注培养法
此法适⽤于乳汁和尿液等液体标本的细菌计数。

其⽅法是取原标本经适当稀释,置于⽆菌平⽫内,倾⼊已融化并冷⾄50℃左右的培养基约⽴即混匀待凝固后倒置培养。

9、细菌的鉴定中常⽤的形态学特征有哪些?
培养特征细胞形态染⾊特性特殊的细胞结构运动性等
10、
营养类型与氧的关系对温度的适应性对pH的适应性对渗透压的适应性代谢产物细菌毒⼒
11、免疫⾎清学技术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哪三条?
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底物的颜⾊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
疫反应的存在,⽽且颜⾊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的程度显⽰试验结果
12、动物检疫员在什么情况下会被撤职?
多次违章、违纪,经批评教育不改正。

滥⽤职权、徇私舞弊的。

玩忽职守、失职,亵渎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隐瞒或延误疫情报告,伪造检疫结果,造成严重后果的
13、产地检疫相关规定是什么?
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报检。

种⽤、乳⽤或者役⽤动物应当提前15天报检。

因⽣产⽣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携带的动物和动物产品,随报随检。

运输参展、参赛和演出的动物,出售或运输合法捕获的野⽣动物,跨省引进种⽤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启运前必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

到达预定地点后,货主凭检疫合格证明向到达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验。

14、宰后检疫的⼀般要求是什么?
1.应按照⼀定的顺序和⽅法进⾏,养成习惯,以免漏检。

2.为了保证⾁的卫⽣质量,只能在⼀定的部位切开,⽽且应有⼀定的限度。

3.检验中如遇到病变或污染病畜⾁⼫,应⽴即把⽤过的⼑钩放2%烧碱内消毒。

15、什么是直接凝集反应及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是指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间接凝集反应:指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种与免疫⽆关的、⼀定⼤⼩的不溶性颗粒(即载体颗粒)表⾯,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出现的特异性凝集反应。

16、什么是最⼩致死量 (M.L.D)及半数致死量 (LD50 )?
最⼩致死量:指药物在最低剂量组的⼀群实验动物中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和浓度。

半数致死量:表⽰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细菌数或毒素量。

17、什么是⼊境清关货物及⼊境转关货物?
⼊境清关货物
——⼊境⼝岸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
⼊境转关货物
——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除国家质检总局特殊规定和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及检疫审批要求在⼊境⼝岸实施检验检疫的)
18、什么是有害⽣物风险评估及有害⽣物风险管理?
有害⽣物风险评估:关于某⼀有害⽣物进⼊⼀个国家定殖并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概率)。

有害⽣物风险管理:关于可以⽤来采取的措施,以减少这种可能性达到可接受⽔平。

19、什么是视诊及触诊
视检:观察⽪肤、脂肪、关节、天然孔和各种脏器的⾊泽、⼤⼩和组织性状是否正常。

触检:必须触摸,判断组织、器官的弹性和硬度有⽆变化。

20、试述⽟⽶细菌性枯萎病症状表现特点、检验⽅法及检疫和防治。

症状:整个⽣育期都可危害,以开花期症状最明显。

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萎蔫,雄穗退⾊早枯,叶⽚边缘产⽣波纹状不规则病斑,初期⽔浸状,黄⾊,与叶脉平⾏,贯穿全叶,宽1~10mm,严重时病叶萎蔫死亡。

⽣长后期,叶⽚产⽣许多⼩病斑,结合成⼤块,⽕烧状⼲枯死亡。

髓部有空腔,导管被黄⾊黏液阻塞,萎蔫植株的下部切⼝有黄⾊细菌溢脓。

果穗的菌脓可通过内层包叶的⽓孔渗出,籽粒表⾯沾满细菌菌脓,病籽粒变形、皱缩和变⾊。

检验⽅法:1、产地检验
2、种植检验:种⼦长出的植株有明显的症状。

3、分离培养基:采⽤伊凡诺夫选择培养基,将分离的细菌接种在⽟⽶苗上,验证是否发病。

4、噬菌体检验法:⽤转化性噬菌体,如ZP6、ZP82等检验。

5 .⾎清学检验:⽤酶联免疫法等检验。

检疫和防治
1.禁⽌从国外疫区进⼝⽟⽶种⼦
2.种⼦处理:
(1)微波炉70℃处理10min,效果很好。

(2)环氧⼄烷熏蒸:
(3)恒温处理:50℃下处理4d,消灭种⼦内部细菌效果显著,不影响发芽。

(4)抗菌素温浸法:
3.防治传播媒介昆⾍:
4.种植抗病品种:
21、试述⼩麦印度腥⿊穗病的症状特点、病害发⽣规律、检验⽅法及检疫和防治。

症状:局部侵染性,部分⿊穗病,麦粒的⼀部分被侵染,⼩穗顶端麦粒⿊斑,颖⽚张开,主要侵染胚乳,⼀般不侵染胚,在种⼦腹⾯表⽪下形成冬孢⼦堆,背⾯胚乳部分仍完好。

发⽣规律:
冬孢⼦萌发的适温15~22 ℃,扬花期先菌丝产⽣的担孢⼦随⽓流传播到麦穗上,产⽣次⽣担孢⼦,上⽣芽管,从颖⽚、外稃和内稃开张的⽓孔侵⼊。

在⼀定温度范围内,该病流⾏与湿度正相关,与温度反相关。

因此,扬花期遇多云、寡⽇照、细⾬多雾的⾼湿天⽓适宜发病。

检验⽅法:
直接检查:根据病粒的特有症状鉴定
洗涤检验
发病轻的麦粒可⽤0.2%NaOH浸24h(18~25 ℃),吸去多余液体,实体显微镜下观察。

乌⿊发亮的种⼦有病,淡褐⾊⽆病。

PCR技术:
扩增引物为5’-CGTGTGAGCCATGCTACGACT-3’和5’-AACTTCCAAGGCGACCGTTT-3’,在743bp处有⼀特异性扩增带,其他近似种或相关种均未出现该扩增带
检疫和防治:
1、严格检疫
2、⾼温灭菌:带菌⼩麦原粮必须集中在⼏个规定有条件的⼝岸加⼯灭菌处理。

采⽤⾼温灭菌法,85℃,相对湿度80%,处理3min可以杀死孢⼦,处理5min 可以杀死菌瘿。

3、农业措施:⼩麦与鹰嘴⾖间作,适时早播,病轻。

4、化学防治:三唑类和苯并吡咯类拌种,喷洒药剂(萎锈灵)等。

22、试述马铃薯癌肿病的检验⽅法和防治⽅法。

检验⽅法:
1.直接检验:有⽆肿瘤
2.⼟壤检验:漂浮法收集休眠孢⼦囊
3.染⾊检验:0.1%升汞或1%饿酸固定,3%龙胆紫染⾊,观察有⽆单鞭⽑的游动孢⼦和双鞭⽑的接合⼦
4.病原菌形态观察:夏孢⼦囊堆和休眠孢⼦囊。

⼀、处理⽅法:划分疫区、封锁疫区、严格检疫
⼆、防治⽅法:
1. 建⽴⽆病种薯繁育基地,推⼴经过茎尖脱毒、组织繁殖、⽆⼟栽培、⼯⼚化⽣产或家庭⽹箱⽣产的脱毒微型种薯和常规抗病品种。

2. 种植抗病品种。

是最经济有效且为世界各发病国家普遍采⽤的较为实⽤的⽅法。

3. 合理轮作。

可采取与燕麦、⽟⽶、亚⿇、向⽇葵、油菜及⾖灯等作物长期轮作,能有效地减轻发病。

4. 药剂和⽣物防治。

⽤噻唑钠或⽣⽯灰作⼟壤处理,对癌肿病有防治效果。

5. 在出苗70%⾄齐苗期,亩⽤三唑酮有效成份60-75克(即亩⽤15%三唑酮成药400-500克)兑⽔2000⽄灌窝和蕾期各⽤半量喷雾1次,每次喷药⽔120⽄。

23、马铃薯帚顶病毒在马铃薯上引起的主要症状有那些?
植株:-------帚顶、奥古巴花叶和褪绿V型纹
帚顶症状:节间缩短,叶⽚簇⽣,植株矮化,束⽣奥古巴花叶:不规则黄⾊斑,环纹和线状纹褪绿V型纹:褪绿V型纹症状
薯块上的症状
初⽣症状(Primary Symptom)当年受侵薯块所表现出的症状。

薯表轻微隆起,产⽣坏死或部分坏死,直径为1-5厘⽶的同⼼环纹,这种环纹并不局限于某⼀部分,常互聚在⼀起或分开。

次⽣症状:由病的母薯长成的植株所结的薯块的症状。

畸形、⼤的龟裂,⽹络状⼩龟裂,横切⾯上,表⾯的坏死环纹环绕薯块,内部的坏死和这些效相连接,髓部的坏死斑常延伸⾄薯块端部的⽣殖根上。

⼀、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物品范围包括4类,即进出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来⾃动植物检疫区的运输⼯具以及其他检疫物。


2⼈兽共患病包括⼈畜共患传染病和⼈畜共患寄⽣⾍病。

3进境动物风险分析包括4个主要阶段,即危害确认、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阶段。

4中国的动植物检疫法规分为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和国内动植物检疫法规两⼤类,涉及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主要法规包括《中华⼈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它也是我国第⼀部由国家最⾼权⼒机构颁布的以动植物检疫为主题的法律。

对我国国内动物检疫具有法律约束⼒的当属《中华⼈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植物检疫影响最⼤的法规是《植物检疫条例》。

5病毒的分离培养⽅法包括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接种。

6植物检疫是为了阻⽌危险性有害⽣物随植物及其他检疫物的⼈为调运传播,由政府部门依法采取的治理措施。

7检疫性有害⽣物确定的依据为WTO实施卫⽣与植物卫⽣措施协定(SPS);两国政府之间签署的双边植物检疫协议;本国制定的法律法规。

8 有害⽣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害⽣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检疫性有害⽣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限定的⾮检疫性有害⽣物风险分析准则》、《转基
因⽣物材料(GMO)风险分析》、《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指南》、《环境风险分析》。

9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法主要有:⾎清学检测技术、形态学检测技术、电⼦技术、⽣物学检测技术。

1从⾃然条件和经济⽔平⾓度出发,⼀般将国际动植物检疫划分⾃然环境优越性、发达国家型、经济共同体型、发展中国家型和⼯商业城市型等5种类型。

2 动物疫病按病原可分为传染病和寄⽣⾍病。

3动植物检疫具备预防性、法制性、技术性和国际性等基本属性。

4按制订的权⼒机构和法规所起法律作⽤的地理或⾏政范围,动植物检疫法规可分为国际性法规、国家级法规、地⽅性法规。

按其法律内容和所调整的范围,可分为综合性法规、安详法规和技术规范。

5植物检疫学是⼀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某些对植物有严重危害的有害⽣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传播,对有害⽣物进⾏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对策,制定与执⾏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6确定检疫性有害⽣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有害⽣物的分类地位及在国内外发⽣、分布、和控制情况;具有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具有不可接受的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可能性。

1. 导致外来有害⽣物⼤爆发的因素有:天敌、环境、寄主及⼈为因素。

2. 细菌的培养⽅法有:需氧培养法、⼆氧化碳培养法及厌氧培养法。

3. 病毒分离培养⽅法有: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及动物接种。

4. 免疫⾎清学技术主要包括中和试验、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
体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等。

5. 分⼦⽣物学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即PCR、核酸杂交、寡核苷酸指纹图谱、限制性⽚段长度多态性等。

6. 宰后必须检疫器官有:头、肺、⼼、肝、脾、肾、胃、肠与肠系膜、母畜⽣殖器及所属于淋巴器官。

7. 宰后必须摘除的三腺有:甲状腺、肾上腺及病变淋巴结。

8. 病毒检验的⼤致程序为:临床标本→分离培养→初步鉴定→最后鉴定。

9. 植物检疫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有:直接检验、染⾊检验、洗涤检验、保湿萌芽检验
和分离培养检验。

10.检疫性植物病毒的检验⽅法主要有:⽣物学检测技术、⾎清学检测技术、电⼦显微镜技术、分⼦⽣物学检测技术。

6. 布鲁⽒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法有:细菌学检查,动物接种,⾎清学疑集反应,变态反
应诊断,⽜乳汁环状反应诊断。

7. 炭疽病的病理变化有⼫僵不全,从⿐孔和肛门等天然孔流出不凝固的暗红⾊⾎液,⾎液⿊红、浓稠、呈煤焦油样。

8. ⼤肠杆菌病原为埃希⽒⼤肠杆菌,为⾰兰⽒阴性⽆芽胞的卵圆形或杆状菌,⼤多数具有周⾝鞭⽑,能运动,⼀般不具有可见的荚膜。

9. 葡萄球菌为⾰兰⽒阳性球菌,⽆鞭⽑,不形成芽胞和荚膜,常呈葡萄串状排列,在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中常呈双球或短链状排列。

10. 动物检验检疫学主要内容有:检验检疫基本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检疫技术与⽅法、动物性产品及检验、消毒及处理、⼏种主要流⾏病检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