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6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62(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从结构上看,突触包括
A.突触前成分
B.突触后成分
C.突触间隙
D.突触内核
正确答案:A,B,C
解析:突触具有特殊的细微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突触包含三个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
突触前成分指轴突末梢的球形小体,其中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
球形小体前方的质膜叫突触前膜,而神经递质就是通过它释放出去的。
突触间隙即狭义的突触,其间隔约200埃(1埃=10-8厘米)。
突触后成分位于邻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一定部位,它通过突触后膜与外界发生关系。
突触后成分含有特殊的分子受体。
突触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2.视敏度一般可以分成( )。
A.最小可见敏度
B.最小间隔敏度
C.游标敏度
D.可视度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3.组织有效的复习需要做到( )。
A.复习要及时
B.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C.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D.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
4.书面言语的特征有
A.计划性
B.展开性
C.反应性
D.随意性
正确答案:A,B,D
解析:书面言语的特征有:(1)随意性。
不管是书面的文字表达还是阅读书面文字,都允许个体反复推敲。
(2)展开性。
由于作者和读者无法及时沟通,因此书面言语的展开性较高。
(3)计划性。
写作的难度较大,常常要进行计划。
因此本题选ABD。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5.同一声源达到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 ),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
A.时间
B.强度差
C.位相
D.距离差
正确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声源空间定位的理解和掌握。
人的两只耳朵中间相隔约27.5厘米。
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
知识模块:知觉
6.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包括
A.概化他人
B.亲近他人
C.重要他人
D.社会他人
正确答案:A,C
解析: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s),另一类是重要他人(thesignificant others)。
概化他人即社会文化整体。
重要他人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人格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和导师等。
因此本题选AC。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
7.斯腾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可能的方式主要有( )
A.平行扫描
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C.完全系列扫描
D.视听扫描
正确答案:A,B,C
解析:斯腾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检索有三种可能的方式:①平行扫描:是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的检索。
如果是这样,无论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有多少,检索的时间都应该是一样的。
②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对项目逐个进行的检索,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如果是这样,那么短时记忆中保存的项目越多,反应时间就会越长。
另外,由于找到目标项的搜索不
需要再对剩余项目进行检索,因此其反应时间要比找不到目标项目的搜索反应时短。
③完全系列扫描:是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再做出判断。
在这种提取方式下,反应时间仍将是项目长度的函数,但由于判断和否定判断都要对全部项目进行搜索,因此它们应该具有同样的反应时间。
最后,斯腾伯格用实验结果证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是完全系列扫描。
知识模块:记忆
8.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有( )。
A.感觉功能理论
B.加工速度理论
C.抑制理论
D.工作记忆理论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感觉功能理论认为几乎所有的认知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年龄方面的衰退都由感觉功能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
加工速度理论认为加工速度减慢是认知功能年老衰退的主要原因。
抑制理论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抑制无关信息所致。
工作记忆理论认为,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广度随年龄老化而减少,从而影响老年人的心算、推理等认知活动。
知识模块:成年期的心理发展
9.自然需要包括( )
A.劳动
B.运动
C.饮食
D.睡眠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然需要的理解和掌握。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
这些需要主要由有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
人和动物都有自然需要,但需要的具体内容不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就不一样。
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自然需要不仅可以通过自然界的物体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使用社会的产品得到满足。
知识模块:动机、需要与意志
10.吉尔福特将智力分为三个维度,即( )
A.内容
B.操作
C.产物
D.关系
正确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的理解和掌握。
该理论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
智力活动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类。
而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有认知(理解和再认)、记忆(保持或记录)、发散思维(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的思想)、聚合思维(对一
个问题寻求最佳答案或最普遍答案)和评价等五种。
智力活动的产物是运用智力操作得到的结果,有单位、类别、关系、转换、系统以及应用六种。
由于三个维度和多种因素的结合,组成不同的智力。
知识模块:能力
11.奥苏贝尔提出学习动机包括(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实现内驱力
正确答案:A,B,C
解析:奥苏贝尔对于学习动机的论述具有包容性,他不认同完全强调内在动机的看法,也不认同完全强调外在动机的看法。
他认为,有三种内驱力推动个体的学习,只不过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不同的种族、性别的学生影响其学习的三种内驱力所占的比例不同。
这三种内驱力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知识模块:学习动机
12.以下可用于态度测量的是( )。
A.症状自评量表
B.瑟斯顿自陈量表法
C.社会距离量表
D.语义分化法
正确答案:B,C,D
解析: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健康量表。
瑟斯顿量表又叫等距量表法。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13.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 )。
A.迁移是自动发生的
B.相同要素越多,越易迁移
C.训练内容无关紧要
D.迁移取决于官能训练的程度
正确答案:A,C,D
解析:形式训练说注重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认为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能的能量是教学的重点。
因此,学习内容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训练心理官能,心理的各种官能经过训练就能够提高其能量,从而自动地、不需要任何条件地迁移到以后的学习活动中。
知识模块:知识的学习
14.情绪的生理指标包括
A.脑电波
B.皮肤电反应
C.生化指标
D.呼吸状况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有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因此这些生理变化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脑电波、皮肤电、生化指标、循环系统的状况等。
因此本题选ABCD。
知识模块:实验心理学
15.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心理学界比较流行的是品德的四要素说,即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种心理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
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的依据,并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节的作用,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是构成道德动机和道德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过渡的中间环节;道德行为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既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外在具体表现,又可以通过道德行为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加深、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
可见,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在品德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各种成分在彼此联系中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得个体的品德结构由表层向深层,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逐渐发展和过渡。
知识模块:幼儿心理发展
16.在一个正偏态的分布当中
A.中数大于平均数
B.中数小于平均数
C.中数大于众数
D.中数小于众数
正确答案:B,C
解析: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的关系是众数小于中数小于平均数,故选BC。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
17.关于晶体智力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记忆储存的信息为基础
B.受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C.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D.在成年阶段晶体智力保持相对的稳定
正确答案:A,B,D 涉及知识点:成年期心理发展
18.关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
B.通过对狗的唾液的分泌观察得出的
C.使动物学会了对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D.是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的结合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19.1989年,首次提出“情景性学习”的概念的是( )。
A.布朗
B.柯林斯
C.达吉德
D.列昂杰夫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20.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是( )。
A.线性关系假设
B.正态性假设
C.独立性假设
D.误差等分散性假设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心理统计与测量
21.对分层抽样正确的描述包括( )。
A.确定常模时最常用的抽样方法
B.避免简单随机抽样中样本集中或缺少某种特性
C.使各层次差异显著,同层次保持一致
D.增加样本的代表性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心理统计与测量
2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 )。
(2014年)
A.知觉对象的特点
B.活动任务
C.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D.知识经验
正确答案:A,B,D
解析: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包括: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
23.下列现象属于意识范畴的是( )。
A.白日梦
B.盲视
C.催眠
D.梦
正确答案:A,C,D
解析:催眠、白日梦、梦都属于意识范畴。
盲视属于无意识现象。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
24.情绪状态的一般表现形式是(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心情
正确答案:A,B,C
解析: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将其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知识模块:情绪和情感
2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卡特尔人格特质分类的有( )。
(2018年)
A.根源特质
B.情绪特质
C.表面特质
D.理智特质
正确答案:A,C
解析:卡特尔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特质进行筛选和分类。
提出一个四层特质的理论模型。
第一层包括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第二层包括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第三层包括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第四层包括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知识模块: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