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合集下载

度假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要素

度假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要素

度假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要素度假旅游资源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度假旅游地的基本类型 1.高山雪原型度假地:以滑雪场为基础,并供给登山、攀岩、跳伞、徒步、日光浴、森林浴、冰川科考等旅游产品,依托的主要度假旅游资源是气候气象、山地的地形和生态环境。

2.海滨海岛型度假地:以海滨浴场为基础,并供给海水浴、沙浴、阳光浴、冲浪、潜水、海洋科考等旅游产品,依托的是人所共知的“3S”旅游资源。

3.温泉疗养型度假地:以温矿泉浴疗场为基础,主要分布在山地,依托的主要度假旅游资源是温矿泉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特色的餐饮与服务及接待设施。

4.内陆湖泊山水型度假地:以水上活动、山地旅游为主,提供游泳、跳水、滑艇、湖滨散步、水上运动如牵引伞等,登山、骑马、徒步等旅游产品,依托的主要度假旅游资源是山川湖泊。

5.乡村田园型度假地: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依托,可开展民俗风情、民间节庆、乡间散步、骑马、网球、高尔夫球、农家生活体验等度假旅游活动,依托的主要度假旅游资源是乡村田园风光、良好的生环境和乡村特色餐饮。

6.流动的度假地:以游船、游轮和豪华的旅游列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为依托进行的度假活动。

这类度假活动游客既要饱览沿途的风光名胜,又要注重游船、游轮和旅游列车上丰富的娱乐活动、餐饮等特殊体验。

从这6类度假旅游地依托的度假旅游资源来看,度假旅游资源主要由观赏游憩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餐饮及其环境、娱乐项目几个方面组成。

二、生态环境是度假旅游资源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往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往往将其视为景观资源的背景。

在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也是将它作为景观资源保护培育的对象来看待。

生态环境被视为旅游资源的背景或陪衬,它不能单独地被看作旅游资源。

而本文所指的生态环境类旅游资源,是指生态环境单独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类型,具体表现在森林覆盖率大、负氧离子高、空气质量好、水质量好、气候环境好,也就是说,生态环境类旅游资源是指有良好的山水环境和气候环境,哪怕景观资源一般,对游客也会有吸引力,也有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主类旅游资源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观赏、娱乐、休闲、体验和学习价值,能够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观赏、体验和交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活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主类。

自然景观类自然景观类是指那些由自然力量形成的地貌、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独特性、稀缺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是旅游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人文景观类人文景观类是指那些由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建筑艺术所构成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历史性、艺术性和社会意义等特点,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经济活动类社会经济活动类是指那些由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形成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实用性、时效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类自然景观类山水景观亚类山水景观是指那些由山峦、河流、湖泊、瀑布等自然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壮美、秀丽、神奇和浪漫等特点,是旅游业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景观之一。

海岸风光亚类海岸风光是指那些由海洋和陆地相交的地带所形成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壮丽、奇特和丰富多彩等特点,是旅游业中备受关注的自然景观之一。

荒漠风光亚类荒漠风光是指那些由干旱气候和地貌因素所形成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苍凉、寂静和神秘等特点,是旅游业中备受关注的自然景观之一。

人文景观类历史文化遗产亚类历史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和文明进步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建筑、遗址、文物、民俗和传统艺术等。

现代建筑艺术亚类现代建筑艺术是指那些具有时代性、前卫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化特征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高科技建筑、城市景观、公共设施和艺术装置等。

社会经济活动类休闲娱乐亚类休闲娱乐是指那些能够满足游客消遣娱乐需求的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主题公园、水上乐园、度假村和温泉等,具有舒适、放松和愉悦等特点。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主类亚类代码基本类型旅游景点A地文景观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AAB谷地型旅游地AAC沙砾石地型旅游地AAD滩地型旅游地AAE奇异自然现象AAF自然标志地AAG垂直自然地带AB沉积与构造ABA断层景观ABB褶曲景观ABC节理景观ABD地层剖面ABE钙华与泉华ABF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ABG生物化石点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凸峰ACB独峰ACC峰丛ACD石(土)林ACE奇特与象形山石ACF岩壁与岩缝ACG峡谷段落ACH沟壑地ACI丹霞ACJ雅丹ACK堆石洞ACL岩石洞与岩穴ACM沙丘地ACN岸滩AD自然变动遗迹ADA重力堆积体ADB泥石流堆积ADC地震遗迹ADD陷落地ADE火山与熔岩ADF冰川堆积ADG冰川侵蚀遗迹AE岛礁AEA岛区AEB岩礁B水域风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BAB暗河河段BAC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BBB沼泽与湿地BBC潭池BC瀑布BCA悬瀑BCB跌水BD泉BDA冷泉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域BEB涌潮现象BEC击浪现象BF冰雪地BFA冰川观光地BFB长年积雪地C生物景观CA树木CAA林地CAB丛树CAC独树CB草原与草地CBA草地CBB疏林草地地CC花卉地CCA草场花卉地CCB林间花卉CD野生动物栖息地CDA水生动物栖息地CDB陆地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CDD蝶类栖息地D天象与气候景观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DAB光环现象观察地DAC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雾多发区DBB避暑气候地DBC避寒气候地DBD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DBE物候景观E遗址遗迹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人类活动遗址EAB文化层EAC文物散落地EAD原始聚落遗址EB社会EBA历史事件发生地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C废弃寺庙ECD废弃生产地EBE交通遗迹EBF废城与聚落遗迹EBG长城遗迹EBH烽燧F 建筑与设施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FAD园林游憩区域FAE文化活动场所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FAG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FAH动物与植物展示地FAI军事观光地FAJ边境口岸FAK景物观赏点FB 单体活动场馆FBA聚会接待厅堂(室)FBB祭拜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FBD体育健身场馆FBE歌舞游乐场馆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佛塔FCB塔形建筑物FCC楼阁FCD石窟FCE长城段落FCF城(堡)FCG摩崖字画FCH碑碣(林)FCI广场FCJ人工洞穴FCK建筑小品FD居住FDA传统与乡土建筑地与社区FDB特色街巷FDC特色社区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DE书院FDF会馆FDG特色店铺FDH特色市场FE归葬地FEA陵寝陵园FEB墓(群)FEC悬棺FF交通建筑FFA桥FFB车站FFC港口渡口与码头FFD航空港FFE栈道FG水工建筑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FGB水井FGC运河与渠道段落FGD堤坝段落FGE灌区FGF提水设施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菜品饮食GAB农林畜产品及制品GAC水产品及制品GAD中草药材及制品GAE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GAF日用工业品GAG其他物品H人文活动HA人事记录HAA人物HAB事件HB艺术HBA文艺团体HBB文学艺术作品HC民间习俗HCA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HCB民间节庆HCC民间演艺HCD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HCE宗教活动HCF庙会与民间集会HCG特色饮食风俗HCH特色服饰HD现代节庆HDA旅游节HDB文化节HDC商贸农事节HDD体育节。

旅游资源分类表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AAA 山丘型旅游地AAB 谷地型旅游地AAC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AAD 滩地型旅游地AAE 奇异自然现象AAF 自然标志地AAG 垂直自然地带ABA 断层景观ABB 褶曲景观ABC 节理景观ABD 地层剖面ABE 钙华与泉华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ABG 生物化石点ACA 凸峰ACB 独峰ACC 峰丛ACD 石(土)林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ACF 岩壁与岩缝ACG 峡谷段落ACH 沟壑地ACI 丹霞ACJ 雅丹ACK 堆石洞ACL 岩石洞与岩穴ACM 沙丘地ACN 岸滩ADA 重力堆积体ADB 泥石流堆积ADC 地震遗迹ADD 陷落地ADE 火山与熔岩ADF 冰川堆积体ADG 冰川侵蚀遗迹AEA 岛区AEB 岩礁BAA 观光游憩河段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B 沉积与构造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D 自然变动遗迹AE 岛礁BA河段旅游资源分类表(全表)A 地文景观BAB 暗河河段BAC 古河道段落BBA 观光游憩湖区BBB 沼泽与湿地BBC 潭池BCA 悬瀑BCB 跌水BDA 冷泉BDB 地热与温泉BEA 观光游憩海域BEB 涌潮现象BEC 击浪现象BFA 冰川观光地BFB 长年积雪地CAA 林地CAB 丛树CAC 独树CBA 草地CBB 疏林草地CCA 草场花卉地CCB 林间花卉地CDA 水生动物栖息地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CDC 鸟类栖息地CDE 蝶类栖息地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DAB 光环现象观察地DAC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A 云雾多发区DBB 避暑气候地DBC 避寒气候地DBD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DBE 物候景观EAA 人类活动遗址EAB 文化层EAC 文物散落地EAD 原始聚落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C 废弃寺庙EBD 废弃生产地EBE 交通遗迹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EBG 长城遗迹EBH 烽燧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CA 树木CB 草原与草地CC 花卉地CD 野生动物栖息地DA 光现象DB 天气与气候现象BA河段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水域风光C 生物景观D 天象与气候景观E 遗址遗迹BC 瀑布BD 泉BE 河口与海面BF 冰雪地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FAD 园林游憩区域FAE 文化活动场所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FAI 军事观光地FAJ 边境口岸FAK 景物观赏点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FBB 祭拜场馆FBC 展示演示场馆FBD 体育健身馆场FBE 歌舞游乐场馆FCA 佛塔FCB 塔形建筑物FCC 楼阁FCD 石窟FCE 长城段落FCF 城(堡)FCG 摩崖字画FCH 碑碣(林)FCI 广场FCJ 人工洞穴FCK 建筑小品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FDB 特色街巷FDC 特色社区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FDE 书院FDF 会馆FDG 特色店铺FDH 特色市场FEA 陵区陵园FEB 墓(群)FEC 悬棺FFA 桥FFB 车站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FFD 航空港FFE 栈道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FE 归葬地FF 交通建筑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B 单体活动场馆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D 居住地与社区F 建筑与设施FGB 水井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FGD 堤坝段落FGE 灌区FGF 提水设施GAA 菜品饮食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GAC 水产品与制品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GAF 日用工业品GAG 其他物品HAA 人物HAB 事件HBA 文艺团体HBB 文学艺术作品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HCB 民间节庆HCC 民间演艺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HCE 宗教活动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HCG 饮食习俗HGH 特色服饰HDA 旅游节HDB 文化节HDC 商贸农事节HDD 体育节HC 民间习俗HD 现代节庆FG 水工建筑GA 地方旅游商品HA 人事记录HB 艺术G 旅游商品H 人文活动单体名称等级互助北山、祁连山等河湟谷地青海湖沙岛金银滩青海湖龙溪水日月山大通老爷山西宁北山西宁北山西宁北山西宁北山班彦下泉弯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坎布拉乌龟山李家峡大通窑子沟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黄河岸滩青海玉树地震遗迹青海火山湖青海湖鸟岛贵德黄河河段全表)青海湖、纳木错青海湖湿地民和东沟瀑布互助北山跌水昆仑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北山林场、松多天然林丹麻镇古树丹麻泽林高山草场金银滩青海湖及周边水域湟鱼栖息地青海湖鸟岛西宁南山凤凰台青海湖青海湖互助北山、祁连山西宁市及其周边地区喇家遗址、沈那遗址、马场源遗址喇家遗址、沈那遗址、马场源遗址喇家遗址、沈那遗址、马场源遗址喇家遗址、沈那遗址、马场源遗址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原子城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塔尔寺人民公园中心广场百姓大舞台西宁动植物园原子城浦宁之珠青海会议大厅塔尔寺海湖体育中心海湖体育中心、西门体育场彩虹部落佑宁寺佛塔、塔尔寺佛塔塔尔寺佛塔互助鼓楼丹葛尔古城、西宁古城西宁北山寺中心广场、新宁广场大什字西门地下防空洞新寨嘛呢石堆四合院莫家街、水井巷马步芳公管大十字百货商城、马忠美食城莫家街、小商品市场西宁烈士陵园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昆仑桥西宁火车站青海湖码头南门峡水库游览区互助青稞酒厂古井河湟谷地水电站青海面片、青稞酒土豆及其制品、牦牛肉干湟鱼冬虫夏草、枸杞土族刺绣、剪纸、唐卡、酥油花沙棘及其制品王成元、马步芳文成公主入藏青海省文工团小说集《嘛呢石,静静的敲》等端午插杨柳、过年吃饺子等二月二六月六花儿会尖扎五彩神箭杯热贡六月会互助丹麻花儿会熬茶、面条土族服饰、藏族、回族、撒拉族河湟文化旅游节、贵德梨花节彩虹冰雪文化节赶集环湖赛。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是指供游客旅游消费、旅游娱乐、旅游观赏等活动所需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条件。

在自然、人文和社会三个方面,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一、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人们旅游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比如美丽的自然风景、优质的空气、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旅游资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山水、草原、森林、海洋、湖泊、瀑布、峡谷等。

二、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和文化遗产,是由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构成的旅游资源。

比如古迹、名胜古建筑、历史遗址、博物馆、文化公园等。

三、社会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是指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环境、社会服务设施和社会制度等。

这些资源包括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导游服务等。

这些资源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 -。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表
EB社会
经济文 化活动 遗址遗 迹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历史上发生过重要贸易、文化、科学、教育事件的地方。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发生过军事活动和战事的地方。
EBC
废弃寺庙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寺、庙、庵、堂、院等。
ECD
废弃生产地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矿山、窑、冶炼场、工艺作坊等。
EBE
交通遗迹
已经消失或废置的交通设施。
FCH
碑碣(林)
为纪事颂德而筑的刻石。
FCI
广场
用来进行休憩、游乐、礼仪活动的城市内的开阔地。
FCJ
人工洞穴
用来防御、储物、居住等目的而建造的地下洞室。
FCK
建筑小品
用以纪念、装饰、美化环境和配置主体建筑物的的独立建筑物, 如雕塑、牌坊、戏台、台祀标记等。
地层断裂在地表面形成的明显景观。
ABB
褶曲景观
地层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扭曲变形。
ABC
节理景观
基岩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隙。
ABD
地层剖面
地层中具有科学意义的典型剖面。
ABE
钙华与泉华
岩石中的钙质等化学元素溶解后沉淀形成的形态。
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
聚地
矿床矿石地点和由成景矿物、石体组成的地面。
ABG
ACF
岩壁与岩缝
坡度超过60°的高大岩面和岩石间的缝隙。
ACG
峡谷段落
两坡陡峭、中间深峻的“V'字型谷、嶂谷、幽谷等段落。
ACH
沟壑地
由内营力塑造或外营力侵蚀形成的沟谷、劣地。
ACI
丹霞
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一种顶平、坡陡、麓缓的山体或石体。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四、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和人文历史条件,但是如果能在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中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充分开发,将会大大提高旅游资源价值的利用率。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区域中各个旅游资源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相互位置、相互关联、空间聚集程度和规模以及各地区间的相对平衡关系等。

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可以揭示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和集聚状态,可以确定区域旅游开发的优势、特色与方向,优化不同旅游区域的功能配置,指导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也有助于有效合理的旅游线路的组织,从而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将南山寺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南山寺旅游资源丰富,如热带海滩风光,热带动植物,众多的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等;南山寺交通便利,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快,旅游接待能力提高;距离经济发达区近。

南山文化旅游区是依托南山独特的山海天然形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开发建设的全国罕见的超大型生态和文化景区,是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的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是国家首批AAAAA景区。

南山文化旅游区生态恢复与保护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0平方公里,组织实施佛教文化苑、天竺圣迹、福寿天地、神话雕塑、大门景观区以及酒店、度假村等项目。

其中南山佛教文化苑于一九九五年动工兴建、一九九八年建成开放,目前已形成一寺(南山寺)、一苑(南山海上观音苑)、两园(慈航普渡园、吉祥如意园)、一谷(长寿谷)、一湾(小月湾)的旅游景观群。

还有辑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国宝“金玉观世音”和世界上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室内三十三观音群像;体现中华古钟文化的梵钟苑;更有举世瞩目的伫立在南海之滨的108米高“南山海上观音”,“一体化三尊”,造型挺拔,气势恢宏,高越天下。

这项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教造像工程历时六年,已于2005年4月24日(佛历三月十六)举行了举世瞩目、千载一时的盛大开光大典。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高中旅游地理知识点
1. 旅游资源分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 自然资源:指景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森林草原、动植物种类等。

- 人文资源:指景区的人文景观和人文活动,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产、民俗风情、节庆活动等。

2. 旅游线路规划:
- 线路设计:根据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时间,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考虑到交通便利性、景点之间的距离、景点的开放时间等因素。

- 线路安排:确定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制定出行计划,安排酒店住宿和交通工具。

3.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规划:
- 旅游目的地选址:根据景点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作为旅游目的地。

- 旅游设施建设:包括酒店、景区门票、交通设施、游客服务中心等,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

- 旅游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旅游资源,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高中旅游地理的一些知识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介绍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介绍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介绍1. 文化遗址和古迹文化遗址和古迹是旅游中常见的资源类型之一。

这些遗址和古迹通常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台农神庙、中国的故宫等都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址和古迹。

2. 自然风景区自然风景区是大自然中壮丽景观的集中地。

这些地区通常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山脉、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

人们通过观赏大自然的美丽来放松身心,体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世界上有许多知名的自然风景区,如美国的大峡谷、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中国的张家界等。

3. 文化节庆活动文化节庆活动是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通常与特定地区或文化传统相关联,包括音乐、舞蹈、艺术表演、体育竞技、游行等。

参加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还能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印度的排灯节、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等。

4. 美食和特色菜肴美食和特色菜肴也是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风味和特色菜肴,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和传统。

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美食,体验不同的口味和餐饮文化。

例如,法国的奶酪、意大利的披萨、日本的寿司等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美食。

5. 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是指人类活动中创造的景观和文化特色。

这些景观可以是城市的建筑、街道、广场,也可以是乡村的民居、庙宇、田园风光等。

人文景观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特定地区的生活方式。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和了解这些景观,领略异国他乡的魅力。

6. 休闲度假胜地休闲度假胜地是供游客休闲和度假的地方。

这些地区通常设有豪华度假酒店、高尔夫球场、水上乐园、沙滩等设施,以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

例如,马尔代夫的度假岛、迪拜的人造岛帆船酒店等都是世界上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

7. 冒险旅游冒险旅游是一种充满刺激和挑战的旅游活动。

这些活动通常包括远足、攀岩、滑雪、潜水等,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刺激和冒险的快感。

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一、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⑴自然旅游资源:①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②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③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④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⑵人文旅游资源:①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②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③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④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⑤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⑥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⑦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⑧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二、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特点描述方法1.地理位置2.旅游资源特色3.景观类型4.景观特色5.景观定位(世界级、国家级、地方级)旅游资源的评价1.独特的美学价值2.资源丰富多样集群状况好数量多种类丰富多样3.地域组合好资源分布集中4.环境承载力大5.交通便利6.客源市场广7.地区接待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原则1.突出景观特点2.维护生态平衡3.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4.追求最佳综合效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具体措施1.设计理念和视觉形象2.把景区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密集游憩区3.正确选址和定位4.一点多用旅游线路的确定原则1.主题突出2.涵盖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3.景区串联成环形,避免行程重复4.缩短单纯交通用时,增加游览时间5.根据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旅游事故的防范措施1.消除不安全因素2.控制不安全行为3.加强救援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提供就业机会3.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发展多区域社会、文化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文化交流2.促进历史古迹的保护及传统文化色发展3.促进旅游业的卫生的改善4.有利于就业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带来环境污染2.造成生态破坏3.对旅游吸引物造成磨损和破坏4.破坏旅游景观(旅游背景)。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

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

乡村旅游资源分类标题: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引言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休闲度假的新方式。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对于旅游规划和开辟至关重要,不同类型的资源吸引着不同类型的游客,因此了解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对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景观资源1.1 自然体面:包括山水、湖泊、草原、森林等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景。

1.2 生态环境:乡村地区的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1.3 野生动植物资源:乡村地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着爱慕大自然的游客。

二、人文历史资源2.1 历史文化遗迹:乡村地区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古城墙、古村落等。

2.2 传统民俗风情:乡村地区保留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如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等。

2.3 名人故居:一些乡村地区保存着名人故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农业体验资源3.1 农业观光:游客可以参预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民的生活方式。

3.2 农家乐体验:游客可以品尝农家美食,了解当地的农村生活。

3.3 农产品购物:乡村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游客可以购买当地特产。

四、休闲度假资源4.1 乡村民宿:提供农家乐、农庄等休闲住宿服务,让游客体验慢生活。

4.2 康体养生:乡村地区的清新空气和宁静环境适合进行康体养生活动。

4.3 乡村游乐:乡村地区设有乡村游乐设施,适合家庭亲子游玩。

五、生态农业资源5.1 有机农业:乡村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

5.2 农业科技: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5.3 农业文化:传承乡村农业文化,宏扬传统农耕文化。

结语: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地区的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规划和开辟。

不同类型的资源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景观,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体验机会,也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希翼未来乡村旅游能够更加繁荣兴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之美。

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瑞云峰(苏州市)
玉玲珑(上海)
丹霞地貌
广东丹霞山
风 蚀 垄 脊
风 蚀 蘑 菇
• 水域风光
江河、湖泊、瀑布、水库、泉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川等
• 生物景观
珍稀动植物、古木名树、草原风光、野生动 植物栖息地、人工动植物园等
• 气候天象
避暑胜地、避寒胜地、云海、雾海、冰雪风 景、树挂奇观、天象胜景等
九 曲 溪
大宁河小三峡
湖泊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按湖盆成因分类)
• • • • • •
河迹湖 构造湖 堰塞湖 海迹湖 火山湖 冰川湖
鄱阳湖
河迹湖
构造湖
卫 星 拍 摄 的 坦 葛 尼 喀 湖
镜 泊 湖
堰塞湖
西湖—海迹湖
天池—火口湖
卫星拍摄的五大湖群
冰川湖
尼亚加拉瀑布
维多利亚瀑布
伊 瓜 苏 瀑 布
人文旅游资源
• • • • 遗址遗迹 建筑与设施 旅游产品 人文活动
颐和园
圆明园
秦始皇陵
国家体育场(鸟巢)
• (二)根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 • (三)根据专题旅游项目分类 • (四)根据旅游资源的利用限度和生 成价值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一)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一)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类
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 气候天象
1、自然旅游资源
2、人文旅游资源
• 地文景观
山岳名胜、岩溶景观、丹霞地貌、风沙地貌、 海滨沙滩等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 西岳――华山(陕西省) 中岳―嵩山(河南省) 北岳――恒山(山西省) 丹霞山 南岳――衡山(湖南省)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标标准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2003年《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表》

2003年《中国旅游资源分类表》
归葬地
陵区陵园;墓(群);悬棺
交通建筑
桥;车站;港口渡口与码头;航空港;栈道
水工建筑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水井;运河与渠道段落;堤坝段落;灌区;提水设施
旅游商品
地方旅游商品
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及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其他物品
艺团体;文学艺术作品
天气与气候现象
云雾多发区;避暑气候地;避寒气候地;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物候景观
遗址遗迹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人类活动遗址;文化层;文物散落地;原始聚落
社会经济文化
活动遗址遗迹
历史事件发生地;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废弃寺庙;废弃生产地;交通遗迹;废城与聚落遗迹;长城遗迹;烽燧
建筑与
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园林游憩区域;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工程与生产地;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动物与植物展示地;军事观光地;边境口岸;景物观赏点
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丹霞;雅丹;堆石洞;岩石洞与岩穴;沙丘地;岸滩
自然变动遗迹
重力堆积体;泥石流堆积;地震遗迹;陷落地;火山与熔岩;冰川堆积体;冰川侵蚀遗迹
岛礁
岛区;岩礁
水域风光
河段
观光游憩河段;暗河河段;古河道段落
天然湖泊与池沼
观光游憩湖区;沼泽与湿地;潭池
旅游资源分类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备注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山丘型旅游地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地文景观
综合自然旅游地
山丘型旅游地;谷地型旅游地;沙砾石地型旅游地;滩地型旅游地;奇异自然现象;自然标志地;垂直自然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一般位于本地区的低凹处, 含有大量持水性良好的泥炭土和植物 及质地粘重的不透水层使其具有巨大 的蓄水能力。它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 水,然后用较长的时间将水排出。 湿 地的存在,对于附近河流的水源补给、 工农业生产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起了很 大的作用。进而起到一个调节气候的 作用。
BACK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通过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植物体内,然后沿食 物链从绿色植物转移到昆虫、小型鱼虾等食 草动物,再经水禽、两栖、哺乳等食肉动物 ,最后,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进入再循 环,部分积累起来;而能量由于各营养级的 呼吸作用及最后的分解作用,大部分转化为 热面散失。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的水、光 、热等条件,其初级生产力高,能量积累快 。
BACK
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具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它适于各类生物,如甲壳 类、鱼、两栖 类、爬行类、兽类及植 物在这里繁衍,当然也特别适于珍稀 鸟类的生栖。 湿地还是许多名贵鱼类、 贝类的产区,以及重要造纸原料芦苇 及其它有经济价值的植物生长区 。
海漆
丹顶鹤
BACK
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是一个复杂的 过程,是湿地的理化、生物作用的综合效 应,包括了沉淀、吸附、离子交换、络合 反应、硝化、反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营养元素的、生物 转化和微生物分解过程。
BACK
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 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滨海湿地以杭州 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 的两个部分。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除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 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型海滩, 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杭 州湾以南的滨海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 目前对浅海滩涂湿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方 式有:滩涂湿地围垦、海水养殖、盐业 生产和油气资源开发等。
巴音布鲁克(新疆)
辽河三角洲(辽宁)
三江平原(黑龙江)
扎龙保护区(黑龙江)
黄河三角洲(山东)
若尔盖湿地(四川)
BACK
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 区域特点。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 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 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著名 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 即位于本区。 蒙新高原地区湖泊,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 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盐湖。 云贵高原地区湖泊,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 态系统较脆弱。 青藏高原地区湖泊 ,本区为黄河、长江水系和 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 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 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 。
BACK
湿地与沼泽有什么不同?
湿地,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湖泊、沼泽地、湿原、泥 炭地或水域地带、海岸滩涂等的总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海域。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 、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 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人 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发祥之地,被科学家誉为“自然之肾 ”、“生命摇篮”、“鸟类的乐园”。 沼泽地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着湿生植 物或沼泽植物、土壤严重潜育化或有泥炭形成与积累的土地 。 沼泽一般是指因为地表过湿,而生长着沼泽植物,并伴 有泥炭形成以及堆积的山区。沼泽的形成大致分为水体沼泽 以及陆地沼泽。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水域风光
沼泽与湿地 (BBB) 小组成员:李鸿
周斌 潘琛瑜 娄毅平 马森飞 郝欣慰
前 言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是陆 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 带。 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条件和水成土, 支持了独特的适应此条件的生物系统。湿地有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很高的生产力。 而沼泽 只是湿地的一种主要类型。没有土壤水饱和或 土壤覆盖浅水层就不是湿地。没有土壤的岩岸, 没有水成土的新水库,及非土壤基质的河滩都 不在狭义湿地范畴之内。
总结
湿地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多功能的自然生态 系统,它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沼泽类湿地每平方 米湿地年均生产力2kg有机物,相当于热带雨林 的生产能力。 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数量众多的珍稀 动物,这是一个巨大的物种基因库;湿地具有良 好的特殊景观旅游资源;湿地净化污水,基建投 资低,运转费少,效率高;湿地含有大量的持水 性量良好的泥炭和植物,在阻止和延缓洪水,补 充附近河流水源,调节气候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 利用是一项全球任务,是协调 环境与发展的重要 内容。
BACK
中国的河流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 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 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 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绝大多数河流 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 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 从大兴安岭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 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直到中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流河 与内陆河的分界线。
湿地分类
• • • • • 沼泽湿地 湖泊湿地 河流湿地 浅海、滩涂湿地 人工湿地
GO
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 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 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 平原为草本沼泽。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 呈海绵状,孔隙度大,保持水分能力强,类型 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 泽化为主 。其中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 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 泽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 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 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
湿地定义
• 狭义的定义:湿地表面暂时或永久有浅 层积水,以挺水植物为其特征,包括各 种类型的沼泽、湿草地、浅水湖泊,但 是不包括河流、水库和深水湖。
• 广义的定义:水位在大部分时间接近或 超过土壤表面,并长有水生植物的地区。
大兴安岭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调蓄水量和调节气候 • 独特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良好的珍稀动物栖息地 • 净化污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