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中学生迷恋网络和防范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预防中学生迷恋网络和防范措施
中学生网络沉迷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社会因素,教育体制因素,家庭因素,网络因素等等,网络因素容易使人成瘾的因素包括:信息成瘾、游戏成瘾、交际成瘾、交易成瘾、色情成瘾;就中小学生网络因素而言主要有信息成瘾、游戏成瘾、交际成瘾三个主要因素;同时长时间上网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下面就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探究中学生对网络沉迷的负面影响和防范措施谈谈几点看法;
一、负面影响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趋向;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上网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是这些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已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信息大潮汹涌而来;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大量的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网络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传播的土壤;据调查显示,上网中学生当中,有近八成访问过色情网站;另据华商时报报道,我国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几乎
全部观看到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来自网络;
影响现实人际交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这种交友是以网络为中介,以文字为载体,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狐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通过上网制造出的虚拟来弥补;而且网上交流是虚拟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正是中学生内心渴望的一种交往方式,极具吸引力;中学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长期迷恋网上交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与真实世界的交往能力,严重的还能导致心理疾病,一个重点中学的技小能手,自从迷上网上聊天后,一天短则二小时,长则四五小时,花费不菲还在其次,问题是竟像换了一个人,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狐独,感到不再适应――不愿再与他人交往;心理学家说:他是患了一种“自闭症”,因为网络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种错觉,似乎可以不再关心现实生活的冷暖、得失;
影响身心健康成长;中学时代正处于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迷恋网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煅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
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时间的上网,也易倒致眼
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另外,网络传播的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学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学生“想”的思维方式;经调查
发现:常“泡”在网上的青少年,其写字作文、分析综合、评论欣赏的能力,要比接受传统学习的学生差一些;
二、防范措施
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学业重负下的中小学生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
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学生上网;相反,应
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生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学生上网前就向学生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学生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
网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学生
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
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黄色信息面前,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
加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首先,是要多让学生
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特别是对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电脑和网络来代替写字和运算;再次是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电脑
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
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美国华盛顿有一个名为“计算机伦理研究所”的组织推出了“电脑伦理十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网络伦理声明中,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这些规范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使其在数量上不断积聚和扩大;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上
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管理;面对网络上良莠参杂的信息流,有必要建立有关的监控机制,可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别是有关技术部门,应承担起保护青少年的重大职责,及早研制出能“过滤”有害信息,为青少年学生输送科学、正确、健康信息的软件;
加快教育网络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网络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中小 W教育网络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但是提供的内容明显缺乏对学生学习功能的开发,且趣味性、信息量等却远不及互联网;所以一方面,对尚未建立教育网络的地方,我们要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对已建的教育网络进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访问,使之成为中学生喜爱的网络;
网络对中学生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