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及病理对照

合集下载

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瘤)

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瘤)

脊髓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瘤)【病因】(一)发病原因脊髓血管畸形系先天性病变,对其认识以病理解剖为基础,以动脉或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变,过去着重在静脉的病理生理影响。

在磁共振及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基础上,结合大体病理所见。

现将脊髓血管畸形分为四种主要类型(表1):【症状】依据脊髓血管畸形位于硬膜外和硬膜内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

硬膜外脊髓血管畸形属于Ⅰ型,硬膜内血管畸形分为髓内和髓外,分类属于Ⅱ、Ⅲ、Ⅳ型,另包括海绵状血管畸形。

1.Ⅰ型临床表现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畸形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为4∶1。

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0~50岁,病变多发于胸腰段。

没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畸形可能为获得性疾病,这些病变可能与创伤性因素有关。

疼痛是脊髓动静脉畸形病人最常见的症状。

胸腰段背部或臀部的疼痛可能为其主要症状,有时病人可出现神经根性痛。

Aminoff和Logue报告42%的病人主诉疼a痛为其主要症状,33%的病人有感觉障碍而非疼痛,一些病人常常在针刺感觉降低区的邻近有皮节分布区感觉过敏,有轻触觉和位置觉的缺失。

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中1/3的病人有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

这些病人通常有上运动神经元和与腰骶部脊髓有关的下运动神经元的混合功能障碍体征。

臀肌和腓肠肌的萎缩常合并下肢的反射亢进。

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和各种俯身、弯腰、伸展或屈曲等姿势加重了静脉的充血可使症状加重。

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病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

当急性坏死性脊髓病可能导致突然的瘫痪(Foix-Alajouaine综合征),这可能是由突然发生回流静脉血栓形成引起。

脊髓硬膜动静脉畸形病人典型的病史之一,是进行性发展的有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表现的混合性瘫痪,并且合并有疼痛、感觉障碍、臀肌萎缩和中老年男性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尽管动静脉瘘可能位于腰骶部水平以上或下,症状往往与腰骶部脊髓有关。

80%的病人可以为缓慢进展的脊髓病,不到10%~15%的病人呈严重的脊髓功能障碍,而急性发病。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与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_0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_0

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脑血管畸形是指颅内血管的先天性病变,致颅内某一区域形成异常血管团。

可以分为以下几型:①动静脉畸形(A VM);②毛细血管扩张;③海绵状血管畸形;④静脉畸形。

脑A VM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畸形。

过去脑血管畸形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确定诊断,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使脑血管畸形,尤其是脑A VM的发现率和确诊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1989年5月~199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应用MRI诊断了72例脑血管畸形,现将材料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72例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7~67岁,平均29.7岁。

临床表现:头痛32例,抽搐23例,肢体活动障碍、偏瘫、失语等中枢神经损伤症状14例,智力减退或发育落后2例,其他1例。

其中脑A VM64例,31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22例通过典型MRI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做出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5例经手术证实,3例为MR、CT、DSA综合影像诊断。

64例脑A VM中53例有CT资料,21例有脑血管造影或DSA资料;海绵状血管瘤均有CT和DSA资料。

所用设备为Diasonics公司生产的0.35T和Philips公司生产的0.5T超导型MRI系统。

常规做横断面T1、T2加权像和矢状面T1加权像。

使用头部线圈,采用SE序列扫描,TR/TE为500/25ms,2 700/30、80ms和480/20ms,2 700/20、80ms。

层厚为5mm或10mm,1或2次激励,连续扫描。

2结果2.1 脑A VM的影像学表现2.1.1 MRI征象①A VM病灶的直接征象:64例的MRI分别表现有不同形态的流空信号,其中蜂窝状34例,弧线形或蚯蚓状21例,小圆形9例。

29例见到粗大的供应动脉或(和)引流静脉,14例见到扩大的静脉窦,并有引流静脉导入。

本组中发生于大脑脑叶内52例,小脑内4例,胼胝体和丘脑各2例,小脑天幕和大脑动脉环各1例,病变广泛累及一侧大脑半球2例,其中1例有大面积的面部血管瘤。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一、脑动静脉畸形(AVMs)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通常由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直接连接所组成。

以下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⒈ CT 表现:●突出的供血动脉。

●线状或斑点状的高密度异常。

●轻度的扩张性梗阻。

●动脉瘤样扩张。

●静脉瘤样扩张。

⒉ MRI 表现:●T1WI 上供血动脉呈高信号。

●T2WI 上供血动脉呈低信号。

●动态增强MRI 显示异常填充。

⒊ DSA 表现:●异常的动脉和静脉连接。

●动脉神经瘤。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造影。

二、动静脉畸形(DAVMs)动静脉畸形是指存在异常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多个连接点。

以下是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⒈ CT 表现:●异常的供血动脉。

●异常的引流静脉。

●异常的血管扩张。

⒉ MRI 表现:●异常的供血动脉呈高信号。

●异常的引流静脉呈低信号。

⒊ DSA 表现:●异常的动脉和静脉连接。

●动脉神经瘤。

三、动静脉瘤(DAVs)动静脉瘤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通常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单个异常连接。

以下是动静脉瘤的影像学表现:⒈ CT 表现:●异常的供血动脉。

●异常的引流静脉。

●异常的血管扩张。

⒉ MRI 表现:●异常的供血动脉呈高信号。

●异常的引流静脉呈低信号。

⒊ DSA 表现:●异常的动脉和静脉连接。

●动脉神经瘤。

四、海绵窦瘘海绵窦瘘是一种异常的通道连接,通常出现在颅底的海绵窦和静脉窦之间。

以下是海绵窦瘘的影像学表现:⒈ CT 表现:●异常的供血动脉。

●异常的引流静脉。

●异常的血管扩张。

⒉ MRI 表现:●异常的供血动脉呈高信号。

●异常的引流静脉呈低信号。

⒊ DSA 表现:●异常的动脉和静脉连接。

●动脉神经瘤。

附件:本文档附带相关图片和扫描结果,以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脑动静脉畸形(AVMs):脑血管畸形的一种,由动脉和静脉异常直接连接组成。

⒉动静脉畸形(DAVMs):一种存在异常的动脉和静脉多个连接点的脑血管畸形。

脊髓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脊髓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脊髓动静 脉畸形
先天性
根髓动脉
手术或血 管栓塞术
髓周动静 脉瘘 硬脊膜动 静脉瘘 海绵状血 管畸形
先天性
脊髓前和/ 或后动脉
同上
20-40岁
手术或血 管栓塞术 手术或血 管栓塞术
获得性
硬脊膜动脉
慢性静脉 淤血 出血或进 行性脊髓 病
40-60岁
先天性

20-60岁
手术
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
与椎管内肿瘤、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与硬脊膜动静脉瘘基本相同;但出血改变
较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
DSA、CTA及MRA显示供血动脉来源于脊髓前动脉
或脊髓后动脉
DSA>MRA≥CTA
T2WI
增强T1WI
DSA
三、脊髓动静脉畸形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学
• 脊髓实质内或软脊膜下存在异常血管团,由直接
供给脊髓的动脉供血,扩张的引流静脉常位于脊 髓的背侧和腹侧
• 病灶区的快速血流易致供血动脉形成动脉瘤 • 特点是有多支供血动脉和多支引流静脉

脊髓动静脉畸形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学 • 动静脉之间盗血 脊髓缺血 神经功能障碍
引流静脉压力升高 + 血栓形成
动脉瘤、病灶本身、静脉破裂 血管球形AVM
占位效应
出血
仅累及脊髓 累及脊髓内外
分型
幼稚型AVM
血管球形AVM
,缺少中间的畸形血管团
• 常伴有动脉瘤或静脉瘤样扩张 • 多数情况下供血动脉距瘘口较远
髓周动静脉瘘分型

I型(低流量单瘘口): 由1条动脉供血,供血动脉口径正 常,动脉轻度迂曲,血流速度慢,静脉中度扩张,瘘口位置 在动脉管径改变处 II型(高流量单瘘口):中等大小动静脉瘘,由单一或多 条动脉供血,供血动脉增粗迂曲,血流速度快,病变处静脉 团集,引流静脉扩张,瘘口处常伴动脉化静脉瘤 III型(高流量多瘘口):巨大动静脉瘘,由多条动脉供血, 动脉直径明显扩大,动脉、静脉均明显增粗,血流速度非常 快,静脉高度扩张,常伴巨大动脉化静脉瘤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章节一】动静脉畸形(AVM)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如下:1:影像学特征:(1) CT 表现:CT扫描可见脑组织密度区内的异常血管,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管壁光滑。

增强扫描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2) MRI 表现:T1WI上可见低信号,T2WI上可见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明显强化。

2:分型:(1) Spetzler-Martin分型:根据AVM的大小、供血动脉数目、深度,将其分为I至V型,用于评估手术可行性和治疗难度。

(2) Borden分型:根据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数量和类型,将其分为I至III型,用于预测出血风险。

【章节二】动静脉瘤(Aneurysm)动静脉瘤是一种在动脉管壁出现的局部扩张,其影像学表现如下:1:影像学特征:(1) CT 表现:CTA或DSA可见动脉瘤的存在,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通常在2-25mm之间。

动脉瘤周围可以见到局部骨质破坏。

(2) MRI 表现:MRA或DSA可见动脉瘤的存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2:分型:(1) Hunt-Hess分级:用于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2) Fischer分级:用于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动脉瘤破裂的程度和预后。

【章节三】脑动静脉畸形(AVG)脑动静脉畸形是指动脉和静脉直接相连而不经过毛细血管床的异常血管结构,其影像学表现如下:1:影像学特征:(1) CT 表现:CTA可见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血管及其走行分布。

(2) MRI 表现:MRA可见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异常血管及其走行分布。

2:分型:(1) Spetzler-Martin分型:根据AVM的大小、供血动脉数目、深度,将其分为I至V型,用于评估手术可行性和治疗难度。

(2) Borden分型:根据AVM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之间的交通支数量和类型,将其分为I至III型,用于预测出血风险。

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维普资讯
山西医药杂志 2 0 年 8月第 3 08 7卷第 8 期
Sa x Me J A g s hn i d , u u t
, ! ! : !

729 ・

影像诊断 ・
脊 髓 血管畸 形 的磁 共 振成 像诊 断 及其 应 用价值
范围广 泛; ③可见粗 大迂 曲的无信号血管 ; ④有 占位效应。 隐匿性血管畸形 MRI 征 : 急性起 病 ; 特 ① ②病灶均 位
于髓 内; ③病灶 范围小 , 多小于 3c ④T1 为混杂信 号 m; wI 区 ,2 呈高低不 等同心 圆改变 , 有 明显血 肿除外 ) ⑤ T WI ( ;
区。 与C T相 比, MRI 具有较高组 织分辨率 , 对髓 内隐 匿性
2 1 病变部 位、 小、 围 : 中 , . 大 范 5例 颈部 1例 , 胸髓 2例 , 胸腰段 1 , 例 腰段 1 ; 例 病灶位于髓外 者 l例, 内者 2例 , 髓
血管畸形 C T诊断价值不大 , 本组病例中有 2 例做 C T或脊
例, 例为动静脉畸形 , 3 2例为阴性 。
2 结 果
无或轻微 占位效应 , 脊髓空洞或囊样扩张 ; ⑥无明确引流及 供血血管 ; 有典 型临床症状 , ⑦ 其病理基础一般认为病灶中 央的高信号可能为少 量慢 性血肿 , 围低信 号环为血红 蛋 周 白转化形成的含铁血 黄素沉积所致 , 最外层 为高信号结 构 为新鲜 肉芽组织 和水肿 区, T 如 2中央低信 号 和外 围高信 号区, 者代表畸 形血管组织和纤维钙化灶 , 前 后者则是水肿
成 的畸形血液 团所致 的病变 , 它约 占脊髓 肿瘤 的 3 1 . %~ 1 . %, 1 8 男多于女 , 好发年龄 2 -6 0 0岁… 1。 非 隐匿性血 管畸形 , 凡做过 血 管造 影均 阳性表 现 , 其 MRI 特征 : ①病灶 多位于髓外 , 可同时侵犯 脊髓 ; 病灶 也 ②

脑动静脉畸形CT与MRI的诊断

脑动静脉畸形CT与MRI的诊断

肝转移瘤 的诊 断。肝结核 的发病率很低 , 日常工作 中很少 在
考虑到本病才导致漏诊 和误诊 的。C T的广泛运用 尤其是动 态增强扫描在肝脏 占位 性病变 的鉴别诊 断 中有 非常 重要 的 价值 。本组 2例肝结核均行增强扫描 , 并得 到较准 确的特征 性表现 , 有助于确诊 。只要提 高对 肝结 核 的认 识 , 将影像 表 现和临床特点相结 合 , 就能提高肝结核 的正确诊 断率 。
肝结核多继发于其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器结 核 的播散 , 核菌通过淋 巴 结
道、 血液等途径进入肝脏 , 但肝脏免疫功能强大 , 只有在机体 免
疫功能低下时才会发病。从病理形 态看 , 肝结核 可分为粟粒 型 肝结核 , 局限型肝结核和结核性胆管炎三种 J以前二者 多见 , , 而结核性胆管炎少见。本组病例均属局限性肝结核。C T表现 : () 1粟粒型肝结核的表现为 : 扫时肝脏呈弥漫性肿大; 平 肝内多
强化。() 限型肝结核的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 圆形或类 2局 圆形病灶 , 直径多为 2m~ c 病灶多呈低密度或混合密度 , c 5m; 亦
可中心呈等密度或高密度 , 病灶边缘可有一厚度均匀 的低密度
环; 病灶 内可见钙化,粉末状” “ 钙化是其特征 ; 增强扫描整个病 灶可呈轻至中度强化 , 亦可为病灶边缘 或中心强 化。( ) 3 结核
断有帮助 , 其增强扫描 的特点 亦不相 同 , 脉期 强化不 及 在动
肝癌 明显或不强化 , 在肝 门静 脉期常呈 等密度 J ( ) 转 。 5肝 移瘤 : 病灶常为多发性且相对较大 , 可大小不等 , 平扫呈低 密 度, 其边缘较模糊 , 为 “ 眼症 ” 常 牛 。原 发肿瘤 病史 , 有助 于

脑血管畸形MRI表现分析

脑血管畸形MRI表现分析
MRI , 诊断海绵 状血 管瘤 更 是 困难 , 而 C T 和 MR I 均 能 清 楚 观
角及 天 幕 区 病 变 辅 以冠 状 面 ; 垂体 及鞍 区需加 冠状面 、 矢状 面扫
察 到。
描 一 般 横 断 面 层 厚 8 1 0 mm , 矢、 冠 状 面层 厚 3 5 mm , 垂 体 及 听神 较 小 的脑 血 管 畸 形 ( AVM) 行 一 侧 颈 动 脉 或 一 侧 椎 动 脉 造 经 的微 小 肿 瘤 适 于 < 3 mm 的 薄 层 扫 描 。增 强 扫 描 可 增 加 正 常 脑 影 , 可显示其全部供血动脉及引流静 脉 , 病 变 较 大 或 动 一静 脉 交 与病变脑组织的对 比, 发现平扫 未能显 示的微 小病灶 , 有 助于疾 病 的定性诊断 , 鉴 别原发病变与 水肿 、 肿瘤术 后复 发或放疗 后改 变 与 术 后 改 变 等 。颅 脑 MRA 可 获 得 颅 内血 管 的影 像 , 可进行任 意角度 、 不 同方 位 的 观 察 。 主 要 用 于 血 管 性 疾 病 的 诊 断 及 显 示 肿 瘤与血管的关系 。 通 较 明显 时 , 因对侧颈内动脉或后循 环的 血液也流 向病变 区, 故 应 行 双 侧 颈 动脉 造 影 及 椎 动 脉 造 影 , 以 了解 其 全 部 供 血 动 脉 及 引 流 静 脉 。脑 血 管 造 影 表 现 为 一 簇 状 血 管 团 , 与 一 支 或 多 支 扩 张、 迂回的动静脉相连 , 动一 静脉 之间有 交通 时 , 静 脉 显 影 提 前 到 动 脉 期 。脑 静 脉 畸 形 [ 3 ] 。脑 血 管 造 影 时 , 病 灶 只 在 静 脉 期 显
面 。 一 般 观 察 中线 结 构 、 后 颅 窝病 变首 选矢 状 面 ; 颅底、 桥 小脑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DVAs)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第18页
Telangiectasia
正常脑实质中散在分布扩张毛细血管(内衬薄层 内皮细胞).
Small, asymptomatic; most of these lesions are located in the brainstem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第34页
vertebral
椎体血管瘤通常很小,无症状; 可能出现硬膜外 出血引发症状
经典放射状分布T1及T2WI高信号是因为瘤内脂 肪存在
不经典血管瘤如外皮细胞瘤 & 血管内皮瘤 能够 表现为T1及T2 混杂信号,反应了脂肪成份缺乏 和炎性侵润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第35页
椎体血管瘤.
Sagittal T1-weighted and T2-weighted MR images demonstrate a 椎体血管瘤伴条状高信号(箭).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第36页
Conclusion
•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爱爱医资源脑脊髓血管畸形mri和病理对照
第12页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深度学习]“脊髓内动静脉畸形”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脊髓内动静脉畸形”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脊髓内动静脉畸形”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建议收藏)~~~脊髓内动静脉畸形脊髓内动静脉畸形(AVM)是脊椎、脊髓AVM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脊髓疾病的3.3%~12.5%,又称为髓球型AVM。

【病因与病理】髓内AVM位于脊髓内部,病灶有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在动静脉之间有动、静脉短路。

供血动脉有1~2支髓动脉(脊髓前动脉、中心沟动脉或脊髓后外侧动脉),畸形血管团位于脊髓深部,引流静脉也为多条,多迂曲扩张。

病灶可上下贯穿脊髓全长。

由于出血及短路引起静脉压增高,导致循环障碍从而发病。

出血病灶可在髓内或脊髓表面发现假动脉瘤。

【临床症状】临床发病年龄1~40岁,平均20岁,男性多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或髓内出血伴瘫痪或其他脊髓症状,进行性感觉障碍。

【影像学检查】(一) X线表现平片检查常常为阴性。

(二)脊髓造影表现血管畸形的典型表现为碘柱中出现粗大弯曲走行的如同蛔虫样或蚯蚓样的透光条状影。

有时呈多囊状充盈缺损。

碘柱在病变区流动缓慢,一般无梗阻。

合并蛛网膜粘连时碘柱才弯曲停滞;伴有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时,蛛网膜下腔可出现梗阻征象;有时呈髓内占位表现,椎管不完全梗阻;有时表现为两侧蛛网膜下腔不对称,窄的一侧脊髓边缘不规则;有时造影无异常发现。

透视下可见病变区脊髓搏动异常增强。

碘水造影发现畸形血管时应与正常解剖变异区别,尤其是正常颈段的血管可呈网状,但搏动轻微,均无扩张。

椎管内肿瘤、蛛网膜炎、蛛网膜囊肿形成严重梗阻后,影响脊髓血液循环可引起静脉迂曲,但都见于梗阻病变的附近。

脊髓碘水造影虽可显示病变,但不能确定畸形血管的范围、类型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也不能区别髓内和髓外AVM,对病变缺乏直观、全面的显示。

(三)血管造影表现当脊髓造影提示髓内病变时,可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AVM病灶供血动脉来自扩张的脊髓前动脉时认为是髓内型;但是,如果血供来自脊髓侧后动脉并且在病灶水平脊髓前动脉不参与供血,就意味着AVM没有大的髓内成分。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与DSA对照研究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与DSA对照研究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与DSA对照研究目的研究脊髓血管畸形的MRI以及DSA的分类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患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对所选患者均进MRI以及DSA检查,确定患者病变部位。

结果MRI显示髓外病变患者28例,髓内病变患者18例、髓内外病变患者19例;DSA检出幼稚型A VM患者12例,髓内球型A VM患者5例、髓外硬膜内A VF患者24例(包括5例I型、12例II型、7例Ⅲ型)等。

结论对于隐匿型A VM的诊断采用MRI要优于DSA,MRI能够明确患者病变的部位以及是否存在合并出血,能够进行初步鉴别髓内或是髓外A VM;DSA是对A VM进行分型的黄金标准,能够对A VM的供血动脉、数口以及屡口部位和引流静脉进行可靠地判定,通过联合使用M RI和DSA,可以确定脊髓A VM的类型。

标签:脊髓血管畸形;MRI;DSA自从MRI[1]应用于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以后,大大提高了脊髓血管性病变的检出率以及准确性,MRI现已成为脊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技术,DSA 是对进行A VM分型的黄金标准[2],能够对A VM的供血动脉、数口以及屡口部位和引流静脉进行可靠地判定,本次对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患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对MRI以及DSA检查进行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患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男性脊髓血管畸形患者53例、女性脊髓血管畸形患者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2.4岁(患者年龄9~67岁),患者病程为16h~12年,所选患者均有下述症状:不同平面的深浅感觉减弱甚至消失,患者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所选患者中突然起病者13例,缓慢起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44例,慢性起病,症状突然加重者8例。

1.2方法以及观察指标MRI检查以及评定方法:采用0.35T和1.5T超导成像系统以及0.38T常导成像系统,常规SE序列,评价方法包括定位诊断以及病灶信号评价。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吴筱芸;付凯;赵世煜;李钟;兰琦【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年(卷),期】2004(001)003【摘要】目的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8例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 Open型0.2 T常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所有病例均作矢状面、横断面扫描,4例作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强化扫描,颈段采用多功能小线圈.结果MRI表现为脊髓内或脊髓后外方T1WI及T2WI均呈"流空"信号异常血管团、巢等,其中位于脊髓后外方非局限性病灶6例,脊髓内局限性病灶2例.结论MRI对脊髓血管畸形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很好价值,特别是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难于诊断的脊髓内局限性血管畸形,MRI可准确诊断.【总页数】2页(P58-59)【作者】吴筱芸;付凯;赵世煜;李钟;兰琦【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44.1【相关文献】1.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与脊髓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J], 高保安2.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李立伟;张挽时;鲁晓燕3.脊髓血管畸形:MRI和CE-MRA的诊断价值 [J], 刘城霞;朱文珍4.MRI,DS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3例报告 [J], 刘秋芳;周晋贤5.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J], 邱大胜;孔祥泉;刘定西;徐海波;于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邱大胜;孔祥泉;刘定西;徐海波;于群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4(23)8
【摘要】目的评价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2 4例临床诊断为脊髓占位的患者行MR平扫、增强、3D CISS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

结果 2 4例中 2 3例可显示畸形血管 :髓内 3例 ,髓外 16例 ,髓内外 4例。

对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显示MR平扫不及 3D CE MRA。

1例MRI 显示硬膜下血肿 ,未见畸形血管。

结论MR平扫是脊髓血管畸形最敏感的首选检查方法 ,3D CE
【总页数】4页(P663-666)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磁共振成像;诊断
【作者】邱大胜;孔祥泉;刘定西;徐海波;于群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
【相关文献】
1.MRI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 [J], 吴筱芸;付凯;赵世煜;李钟;兰琦
2.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与脊髓血管造影对比分析 [J], 高保安
3.脊髓血管畸形:MRI和CE-MRA的诊断价值 [J], 刘城霞;朱文珍
4.无创性脊髓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J], 曹际斌;高思佳;李燕燕;崔玲玲;蒋旭远;韩鹏
5.CT血管造影和MRI在脊髓血管畸形术后随诊中的价值 [J], 李大胜;黄河;王娜娜;徐海旺;王志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髓血管畸形的影像诊断

脊髓血管畸形的影像诊断

疾病分类及影像表现脊髓血管解剖内C TENTS5 小结@4 鉴别诊断2 疾病概述脊髓血管解剖✓✓✓✓✓✓•沿前神经根走行至脊髓:前根髓动脉•沿后神经根走行至脊髓:后根髓动脉✓疾病概述脊髓血管畸形是指出现在脊髓内、脊髓表面或脊髓附近的一些异常血管结构(临床症状(压迫、盗血、出血):•脊髓引流静脉扩张、高压:脊髓水肿和坏死•异常扩张血管对脊髓的受压•合并出血:脊髓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类(根据动静脉沟通部位及形态):•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髓内动静脉畸形(SAVM)•髓周动静脉瘘(PMAVF)SDAVF、PMAVF示意图•海绵状血管瘤(CM)疾病分类及影像表现✓最常见,占脊髓血管畸形的80%以上✓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胸腰段最常见✓ 被覆在硬脊膜上的动静脉短路,瘘口位于硬脊膜内或附近,常靠近椎间孔的神经根,是根动脉的硬脊膜支与根髓静脉之间直接交通✓发病机制:• 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脊髓静脉高压→脊髓淤血、水肿、坏死• 脊髓组织血液灌注减低→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临床上渐进性起病,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感觉障碍影像表现:✓脊髓水肿增粗;✓T2WI:脊髓内高信号影,为脊髓节段水肿,常超过5个椎体节段✓脊髓周围血管流空信号影,以脊髓后方为主✓增强:髓内斑片状强化影,脊髓表面静脉增强(不均匀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DSA、CTA、MRA可显示责任血管、瘘口位置、引流静脉M,63y,双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1年余供血动脉:T12左肋间动脉F, 76Y, 双下肢无力1年T9右肋间动脉M, 63Y, 进行性右下肢麻木、行走不稳,腰部疼痛✓ 多见于青少年✓ 脊髓前动脉或后动脉与相应静脉的直接沟通✓ 常伴有动脉瘤或静脉瘤样扩张✓ 出血改变较硬脊膜动静脉瘘多见✓ 临床:进行性肢体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分型:•Ⅰ型(低流量单瘘口)•Ⅱ型(高流量单瘘口)•Ⅲ型(高流量多瘘口)✓ CT平扫:脊髓局限性增粗;增强:脊髓表面异常强化、周围迂曲扩张的血管✓ MR表现与硬脊膜动静脉瘘基本相同,髓周见血管流空信号M,67Y, 腰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脊髓实质或软脊膜下存在异常血管团,有多支供血动脉和多支引流静脉✓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颈胸段多见✓病灶区快速血流易致供血动脉形成动脉瘤✓分型:• 血管球形AVM:仅累及脊髓• 幼稚型AVM:累及脊髓内外✓临床表现:突发肢体功能障碍,感觉、运动功能消失影像表现:✓瘤巢位于脊髓内(或髓内+髓外硬膜内),典型为迂曲流空表现✓扩张的供血动脉、脊髓内畸形血管团和粗大的引流静脉✓脊髓周围的迂曲血管流空影(引流静脉)✓增强可见受压的脊髓强化和增粗血管强化✓幼稚型AVM可见病灶扩展至椎体及椎旁软组织✓DSA、MRA、CTA易于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团✓可出现脊髓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征象M,13Y,四肢无力半天M,18Y,头痛头晕3天突发双下肢乏力6小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见于胸髓,其次为颈髓✓慢血流性血管畸形,没有动静脉短路✓病理:病灶由紧密排列的窦状血管性管腔构成,边界清楚,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和神经胶质组织✓临床症状: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障碍,躯干背部疼痛和较为多见,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像表现:✓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边缘见低信号环(黑环征)✓增强:无或轻度强化✓病灶周围脊髓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胶质增生、水肿)✓DSA、CTA、MRA难于显示病灶F,35Y,头晕目眩@4鉴别诊断急性脊髓炎脑脊液搏动伪影平山病髓内肿瘤TWOS髓内肿瘤急性脊髓炎平山病脑脊液搏 动伪影急性脊髓炎✓起病急,病程短;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1-2w)✓纵行范围超过2个节段;占据脊髓横断面1/2-2/3,累及灰质✓脊髓增粗;增强无强化、斑片状或边缘强化✓无脊髓周围流空的血管影M,57Y,突发双下肢麻木、无力伴二便障碍15小时✓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时期、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约20岁的青年男性,单侧上肢肌萎缩✓自然位MR评估:低位颈髓萎缩,变扁平,后脊膜和邻近的椎弓存在失连接现象LOA ,曲线异常,髓内异常信号✓屈曲位MR (平扫+增强): 清楚的显示扩大的硬膜外腔和异常扩张强化的血管丛M,19Y,右上肢肌萎缩、乏力、手指麻木2年余✓ 时间飞逝的信号丢失;胸椎多见;儿童常见✓ 围绕脊髓、蛛网膜下隙的伪影,增强扫描无强化✓脊髓增粗更加明显,边缘不规则✓信号欠均匀,可见囊变、出血、坏死等✓肿瘤内部可见强化,强化方式多样F,53Y,肌无力5小结✓按动静脉沟通部位及形态,脊髓血管畸形可分为:•硬脊膜动静脉瘘(最常见)⏹ T2WI:脊髓内高信号影,为脊髓节段水肿,常超过5个椎体节段⏹ 脊髓周围血管流空信号影,以脊髓后方为主⏹ 增强:髓内斑片状强化影,脊髓表面静脉增强(不均匀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髓周动静脉瘘•髓内动静脉瘘•海绵状血管瘤✓CTA及MRA能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部分及范围✓DSA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金标准(海绵状血管瘤除外)谢谢。

MRI,DS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3例报告

MRI,DS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3例报告

MRI,DS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3例报告
刘秋芳;周晋贤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1997(012)014
【摘要】脊髓血管畸形又可称为血管瘤,系残留的胚胎性血管形成的畸形血管团所致的病变,它约占脊髓病变的3.1%~11.8%,男多于女,好发年龄为20~40岁。

由于脊髓血管畸形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并累及不同的范围,临床诊断相当困难。

近年来由于磁共振成像(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开展,为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院遇3例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664)
【作者】刘秋芳;周晋贤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104
【相关文献】
1.脊髓血管畸形的MRI与DSA对照研究 [J], 邓钢;滕皋军;何仕诚;郭金和;方文;黄祥龙
2.多层螺旋CT、MRI、DSA对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附8例报告) [J], 林笑丰;谢榜昆;陈玥瑶;黄云海;杨绮华
3.脊髓血管畸形的快速增强MRA与DSA诊断的比较研究 [J], 王武;李明华;方淳;
王珏;肖云锋
4.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李立伟;张挽时;鲁晓燕
5.颈动脉体瘤的DSA和MRI诊断(附4例报告) [J], 张晓琴;欧阳墉;张永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1·前言脑血管畸形是一种发生在脑血管系统中的异常结构,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

它们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本文将对常见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介绍。

2·动脉瘤的影像学表现2·1 CT 表现2·1·1 脑血管造影动脉瘤通常呈圆形或梭形,增强扫描可见瘤体显著强化,并且与周围血管相对独立。

2·1·2 CTA(CT 血管成像)CTA 可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同时能够观察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2·2 MRI 表现2·2·1 T1WI动脉瘤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边缘较清楚。

2·2·2 T2WI动脉瘤呈高信号,与周围脑组织有清晰的界限。

2·2·3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可以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同时能够观察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3·动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3·1 CT 表现3·1·1 平扫动静脉畸形可显示为扩张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灶内可见混浊的团块影。

3·1·2 增强扫描动静脉畸形的病灶明显强化,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有明显的表现。

3·2 MRI 表现3·2·1 T1WI动静脉畸形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与周围脑组织相似。

3·2·2 T2WI动静脉畸形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与周围脑组织有清晰的界限。

3·2·3 MRAMRA 可以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

4·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4·1 CT 表现4·1·1 平扫静脉畸形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边缘较清晰,无明显强化。

4·1·2 增强扫描静脉畸形几乎不强化。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

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脑血管畸形影像学诊断1:简介1.1 脑血管畸形的定义1.2 脑血管畸形的分类和临床特征2:影像学检查技术2.1 CT扫描2.1.1 CT血管造影(CTA)2.1.2 CT灌注成像(CTP)2.2 核磁共振成像(MRI)2.2.1 MRI血管造影(MRA)2.2.2 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 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4 脑血管超声检查2.5 其他辅助影像学检查技术3: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表现3.1 脑血管畸形的CT表现3.2 脑血管畸形的MRI表现3.3 DSA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4:脑血管畸形的诊断要点4.1 影像学结构和解剖特点4.2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情的关系4.3 影像学特征对脑血管畸形的识别和分类5:脑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及进展5.1 影像学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技术5.2 影像学诊断在脑血管畸形中的应用前景6:结论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 脑血管畸形CT扫描示例图附件2: 脑血管畸形MRI示例图附件3: 脑血管畸形DSA示例图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脑血管畸形:在脑血管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异常血管结构。

-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高分辨率影像的检查技术。

- 血管造影(Angiography):通过注射造影剂进入血管系统,借助X射线或其他成像方法观察血管及其异常情况。

-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一种通过数字化处理技术,减去非血管组织影像而突出血管结构的血管造影技术。

- 脑血管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脑血管的方法。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MRI表现与病理联系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MRI表现与病理联系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MRI表现与病理联系郑国庆;张小占;史大鹏;孔寒离【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0(19)4【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病理的联系.方法:对435例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205例血管瘤,T2WI:170例表现为较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多,肥大,血管腔不明显;35例呈高信号,其病理表现为内皮细胞少,扁平,血管腔扩张,血管腔面积占镜下视野面积比例大,间质成分多.显示条状低信号分隔形成网格状改变的180例中,其病理学表现为纤维组织形成条状分隔瘤组织.230例血管畸形,T1WI、T2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15例,其病理镜下表现为细小薄壁血管组成.215例血管畸形T1WI、T2WI信号不均匀,其病理基础为血管粗大、变形,间质成分种类多,可见钙化,75例有出血,10例有血栓形成.结论:MRI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病理变化,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的信号及形态改变与组织病理学呈现高度一致性.【总页数】4页(P473-475,478)【作者】郑国庆;张小占;史大鹏;孔寒离【作者单位】温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温县,454850;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焦作,454100;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3;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焦作,45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特征 [J], 胡苗苗;吕璐璐;李梅;吴世勇;郑银元;师毅冰2.周围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和病理联系 [J], 李文元;孔今诚3.血管瘤型脑膜瘤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J], 郝跃文;刘林;徐才国;尹学军;印弘4.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J], 施云华;何剑;储海瑞5.血管瘤和血管畸形MRI、MRA与VEGF表达的联系 [J], 张小占;史大鹏;董长宪;孔令非;连建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海绵状) 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 Spine
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漏
胰腺炎

一个问题开始?

什么是胰腺炎: 系由胰酶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 的局部急性化学性炎症及全身多系统病变。

急性胰腺炎→病损胰腺组织→激活巨噬
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网络和 免疫功能紊乱→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 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瀑布效应、级联放大
• 因窃血或引流不畅常有脊髓弥漫的T2WI异常 信号 — 无特异性,(同样可见于炎症、脱髓 鞘、或肿瘤) • 诊断的可靠征象是出现沿脊髓背侧走行的扩张 静脉
AVM of the spinal cord. Sagittal T2WI shows 沿脊髓 表面的流空信号,颈C6-7水平 蛇形的血管结构. Sagittal contrast-enhanced three-dimensional MR angiogram demonstrates 一 个瘤巢 (thick arrow) 伴粗大的 供血动脉(thin arrow).



静脉瘤:注意呈倒置伞状的髓质静脉,及单支的皮质引流 静脉,汇入上矢状窦

38岁女性,患有多发硬化,偶然发现临近第四脑室的发 育性静脉畸形
Venous malformation.
Axial spin-echo T2-weighted MR image of the brain shows 桥脑偏左侧管状的流空信号伴放射状分布回流小静脉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发育性静脉畸形)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Telangiectasia

正常的脑实质中散在分布扩张的毛细血管(内衬 薄层内皮细胞).
Small, asymptomatic; most of these lesions are located in the brainstem T2WI稍高信号, T2*WI低信号,增强后为边界 不清的强化灶
组织学上与颅内的海绵状血管瘤相同 低信号边缘 and 混杂信号病变on T1WI and T2WI representing 新旧不同的出血. 胶质增生, 水肿, 或瘘可引起临近脊髓实质的异常 信号

Capillary/venous Hemangiomas

少见; 经常位于髓外,为硬膜下或硬膜外
Vascular abnormality from Head to Spine: MR Imaging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
Introduction

Vascular lesions are relatively common.
• high-flow (arteriovenous) or low-flow (capillary, cavernous-海绵状的, venous) vascular lesions
Arteriovenous Lesions

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 可以是 AVMs 或动静脉 瘘
AVMs: 瘤巢及供血动脉、扩张的引流静脉,可以 跨硬膜生长于硬膜内外,或完全位于硬膜下 AVFs: 动静脉直接相交通,通过充盈的引流静脉 引流; 可位于硬膜内或外


AVM

MR imaging findings:
MRI:边界清楚的,明显强化的肿块,位于髓外 如果没有广泛的脊髓表面的流空信号,与神经源 性肿瘤(neurinoma) 或脊膜瘤不易区分 病理上与软组织毛细血管瘤一致

硬膜下毛细血管瘤.
髓外硬膜下病变 (*)
分叶的结节状病变伴脊髓表面间断出现的流 空信号 小血管内衬成熟的扁平内皮细胞 (200x; HE stain)
Conclusion
•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动静脉直接交通,缠绕形成瘤巢,无毛细血管床
伴随脑组织的发育同时形成, 扩张的动脉与静脉 间通常残存部分脑组织.,表现为萎缩、胶质增生、 钙化等 经常可见见到扩张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充填紧密的瘤巢(空箭)及巢内动脉瘤(白空箭),带蒂 动脉瘤(黑箭)及曲张的 静脉引流血管(黑空箭)

MR imaging is useful for characterizing and determining the extent of vascular lesions.

Correlate MR imaging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al features:
• Brain



桥脑毛细血管扩张症,注意扩张的毛细血管及位于其间的 正常脑组织。

病灶在T2像上难以发现,而增强T1显示桥脑内强化病灶。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多发病灶为先天性(伴染色体异常),典型病例 常常为双侧多发病灶,也可以散发或为单独病灶 (不伴染色体异常) 一种包含有血窦、畸形扩张的静脉、粗细不等的 毛细血管结构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慢血流病变
"blood sponge", 血管间隙间无脑组织介入 可以见到不同时期的血栓或出血,周围胶质增生 及含铁血黄素环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累及大脑大静脉的AVM
周围无支撑组织的大静脉通道, 任何导致静脉压 升高的因素都会引起该静脉的扩张

直窦发育不良或不发育, 脑实质AVMs, and 硬脑 膜漏 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永存动脉导管, 可以听到脑部 杂音, 触及振颤, 不同程度的脑积水
AVM.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示蛇形迂曲的流空血管. Photograph(病理) of the gross(大体) specimen demonstrates dilated arteries and veins (arrows).
AVM. Axial MRA from a TOF sequence shows a dilated feeding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hin arrow) and draining veins (thick arrows).
常因动脉窃血导致白质缺血性病变



累及大脑大静脉的动静脉畸形,直窦发育不良,可见异常 宽大的镰旁窦。中脑导水管受压,幕上脑积水。

3岁婴儿,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示大脑大静脉畸形(箭) 及永存的镰旁窦(弯箭)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 Sagittal spin-echo T1-weighted MR image 示Galen静脉区一个巨 大的血管流空信号 (*). Sagittal PC MRA 示静脉畸形及与之相连的血管.
Spine

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pproximately 3%–16% of all spinal masses
• 海绵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瘤
• 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漏
Cavernous Angiomas

Most often intramedullary(髓内)


Cavernous angioma.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with a thick hypointensm(低信 号) rim. 高倍光学显微镜 (400x; H-E stain) 示非常多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 它们互相粘在一起,间隙内没有脑组织介入
Brain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 Telangiectasia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 Spine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Cavernousmalformations
(海绵状血管畸形)
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ies (DVAs)(发育性静脉异常) Telangiectasia(毛细血管扩张症) Vein of Galen malform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