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解剖课件
合集下载
脊髓解剖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薄束和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以T4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来的冲动,楔束传导上半身来的冲动。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精细感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脊髓横切面上可见由白质和灰质 两种组织组成。 灰质在内部,白质在周围。
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 核团和一部分胶质细 胞组成,呈蝴蝶形或 H形排列在脊髓中央, 中心有中央管,纵贯 脊髓全长;
H形灰质中间的横杆称为灰质 连合
两旁的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 1 2 3 C8-L2及S2-4尚有侧角 前角含有前角细胞,属下运动 神经元,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 成前根,支配各有关肌肉;
3、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 两个膨大部,上方的称为颈膨大,自颈髓第4节段 到胸髓第1节段的部分;下方称腰骶膨大,自腰髓 第2节段到骶髓第3节段。
4、自上而下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在四肢和躯干。
8个颈段(C),12个胸段(T),5个腰段 (L),5个骶段(S)和1个尾段(Co)。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反射功能 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 脏反射。脊髓各种反射都是通过脊髓节内和节间的反 射弧完成的。(完成反射的结构为脊髓灰质、固有束 和前后根) (1)躯体反射:浅反射、深反射 (如牵张反射、屈曲 反射、浅反射等) (2)内脏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浅反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脊髓疾病(21)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脊髓疾病
概述
脊髓解剖(外部结构)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 组成部分,是脑干向下 的延伸部分,上端在枕 骨大孔处于延髓相连 (以C1为界),下端至 L1下缘形成圆锥。全长 42-52cm,占椎管总长的2\3.
脊髓解剖
脊神经共31对,颈8,胸12, 腰5,骶5,尾神经1对, 脊髓也分31节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二.共同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前角或前根损害 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瘫
痪,无感觉障碍。 锥体束损害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前角和锥体束兼有损害 出现上下运动神
经元瘫痪的混合症状。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感觉障碍 后角或后根损害 节段性感觉障碍。分离性感
觉障碍。 后索损害 病变以下同侧深感觉缺失及触觉减
脊髓压迫症
脊髓腹侧病变使前根受压,早期可出现 前根刺激症状,支配肌群可见肌束颤动, 以后出现肌无力或肌萎缩。
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 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 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
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 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一.脊髓节段的临床诊断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高颈段C1~4 四肢上运动 神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全 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 四肢及面部无汗。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膈神经:腹式呼吸消失,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副神经核 后颅窝 延髓下端
脊髓损害的临床诊断
颈膨大C5~T2 上肢为下运动 神经元瘫痪,下肢为上运动神 经元瘫痪。病变以下各种感觉 缺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 消失,可有肩或上肢根性痛,括 约肌功能障碍,Horner征。 反射改变有助定位。
脊髓血管解剖
特征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方式 旧名
AVF的临床特征
硬膜外
背侧硬膜下
腹侧硬膜下
脊髓压迫、静脉充 血、盗血
静脉充血、出血 (罕见)
压迫(静脉瘤)、 出血、盗血
进行性脊髓病变
进行性脊髓病变
进行性脊髓病变
MRI、血管造影
MRI、血管造影
MRI、血管造影
硬膜外
DAVF、背侧纵行、 ⅠA型、其他
ⅣA、ⅣB、ⅣC 髓周
A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A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A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胸段)
• 肋间动脉:7-11对,起于胸 主动脉,其中左侧多起于后 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壁。
• 2-4肋间动脉平T5椎体,5 -11肋间动脉依次降低1个椎 体,肋下动脉平T12和L1椎体 之间;各肋间动脉起点距离 13.5-22.5mm,自上而下逐 渐增宽。
B
根髓动脉
• 根髓动脉在神经袖套的前方 进入椎间孔,穿过硬脊膜, 在齿状韧带的前方上行,形 成“发卡”样的锐角折返向 下,同时发出一个向上的分 支。前根髓动脉发出脊髓前 动脉,后根髓动脉发出脊髓 后动脉。
C
脊髓动脉及其纵轴
• 最上者由双侧椎动脉在汇合为基底动脉之前发出,在 C2-3水平合为一根动脉,向下走行于前正中裂,逐个 与不同节段根髓动脉发出的脊髓动脉的上升支吻合, 纵贯全长直达圆锥。
无
治疗原则
• 血管源性肿瘤---手术
• 血管母细胞瘤 • 海绵状畸形
• 脊髓动脉瘤---手术
• 动静脉瘘
• 硬膜外-----首选栓塞
• 硬膜内----手术+栓塞
•
腹侧:分为:A:小瘘口(手术);B:中瘘口(手术);C :大
脊髓解剖彩色图谱
薄 束 纵 贯 脊 髓 全 长
楔 束 只 占 T4 以 上
薄束 楔束
T4以上 薄束占后索内侧份 T4 楔束占后索外侧份 T5 T5以下 薄束占 整个后索 无楔束
本体觉: 感受器在肌、腱、韧带、关节囊 感受其张力变化刺激 形成自身的位置、运动感觉
精细触觉: 感受器为皮肤触觉小体 形成的触觉有高精度分辨力
脊N出椎管位置
C1~7 N从同序颈椎 上方椎间孔出椎管 C8 N从第7颈椎与 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 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胸腰N从同序椎骨 下方椎间孔出椎管 S1~4N分前、后支 从骶前、后孔出骶管
S5、尾N从骶管裂孔 出骶管
锥 以 下 , 组 成 马 尾
腰 骶 尾 根 丝 悬 垂 于 脊 髓 圆
1)位置 位于后索
楔 束 占 后 索 外 侧 份
在T4以上,
薄 束 占 后 索 内 侧 份
1)位置 位于后索
无楔束
在T5以下,
薄 束 占 整 个 后 索
2)F来源 薄、楔束F起始于同侧脊N节C 楔束起于T4以上脊N节 3)功能 传导同侧躯干肢体 本体、精触觉冲动 4)损伤后 损伤节段以下同侧 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障碍 薄束起于T5以下脊N节
脊髓小脑后束纤维起于同侧胸核 脊髓小脑前束纤维起于对侧后角
将肌腱关节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
2.下行F束 起自脑,向下行,终于脊髓 将脑发出的运动指令 向下传递至脊髓运动N元 (1)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2) 红核脊髓束 其 包括 皮质脊髓前束 它 (3)前庭脊髓束 (4)网状脊髓束 终于脊髓前角 下 起自大脑皮质 行 将皮质发出的随意运动指令 (5)顶盖脊髓束 束 (6)内侧纵束 传递至脊髓前角C
骨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疾病ppt课件
Leabharlann 45第45页,共125页。
四、辅助检查
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
膀胱功能障碍 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
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
,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
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休克期无直肠运动出现大便潴留,
直肠功能障碍
有时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松弛, 也可出现大便失禁,随着功能的
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多见于脊髓外伤和脊髓肿瘤的早期
27
第27页,共125页。
2.脊髓横贯性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截瘫
感觉障碍 大小便障碍 休克期—软瘫(3~4周)spinal shock 恢复期—硬瘫
28
第28页,共125页。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31
第31页,共125页。
脊髓炎 :
指各种感觉或变态反应
所引起的脊髓炎症
脊髓病 :
由外伤、压迫、血管、放
射、代谢、营养和遗传所 引起的脊髓病变
32
第32页,共125页。
急性脊髓炎
脊髓蛛网膜炎
各
急 性 运脊动 髓神 经炎元 病
论
脊髓空洞症
脊髓压迫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血管病
33
第33页,共125页。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薄束、楔束
白质
(White Matter)
11
第11页,共125页。
四、辅助检查
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
膀胱功能障碍 充盈过度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随
着脊髓功能恢复,膀胱容量缩小
,尿液充盈到300-400ml时自主排
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休克期无直肠运动出现大便潴留,
直肠功能障碍
有时由于肛门括约肌功能松弛, 也可出现大便失禁,随着功能的
瘫痪,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多见于脊髓外伤和脊髓肿瘤的早期
27
第27页,共125页。
2.脊髓横贯性损害 主要临床表现:截瘫
感觉障碍 大小便障碍 休克期—软瘫(3~4周)spinal shock 恢复期—硬瘫
28
第28页,共125页。
3.脊髓各节段横贯性损害临床表现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31
第31页,共125页。
脊髓炎 :
指各种感觉或变态反应
所引起的脊髓炎症
脊髓病 :
由外伤、压迫、血管、放
射、代谢、营养和遗传所 引起的脊髓病变
32
第32页,共125页。
急性脊髓炎
脊髓蛛网膜炎
各
急 性 运脊动 髓神 经炎元 病
论
脊髓空洞症
脊髓压迫症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脊髓血管病
33
第33页,共125页。
皮质脊髓前束
侧索: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丘脑侧束
后索: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
主要有薄束、楔束
白质
(White Matter)
11
第11页,共125页。
系统解剖学 脊髓
2.中间带(侧角):前、后角之间(内脏感觉与运动)
中间外侧核:T1-L2节段的侧角,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 为交感神经低级中枢。S2-4节段为骶副交感核。(内脏运动) 中间内侧核:中间带内侧贯穿脊髓全长。 (内脏感觉)
3.前角(运动)
短宽,颈膨大和腰骶膨大处特别发达。 内侧群(前角内侧核):支配颈部、躯干固有肌、脊髓全长; 外侧群(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见于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
C1-4节段:C1-4椎体 C5-8、T1-4节段:-1椎体 T5-8节段:-2椎体 T9-12节段:-3椎体 L1-5节段:10-12胸椎体 S1-5、C0:12胸椎体至第1腰椎体
临床腰椎穿刺部位:
第3、4腰椎间或第4、5腰椎间穿刺。
二、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中央管
终丝:脊髓圆锥向下伸 出一条细丝,终于尾骨 背面。固定脊髓作用
马尾:腰、骶和尾 神经根几乎垂直下 行,围绕在终丝周 围形成马尾
终丝 马尾
脊髓表面6条沟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前外侧沟
后根 脊神经
前根
前正中裂
(二)脊髓节段
脊髓节段:与每一对脊神经相连的 那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共 31个节段,包括:C1-8、T1-12、 L1-5、S1-5、Co1
后中间沟
后正中沟
薄 楔束 束
后索 后外侧沟
外侧索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前索
前索:前外侧沟与前正中裂之间。 后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
颈髓和胸髓上段后索又被后中间沟分为内侧的薄束,外侧的楔束。 外侧索:前、后外侧沟之间
网状结构
白质前连合 白质前连合:中央管前方,左、右前索间的白质部分。
脑和脊髓的血管ppt课件
主干
皮质支
幻觉、视觉失认等,优势侧病损可出现失读及命 名性失语,非优势侧受损出现体象障碍 • 丘脑膝状体动脉闭塞出现丘脑综合征;丘脑穿动
深穿支
脉闭塞出现红核丘脑综合征;中脑脚间支闭塞出 现Weber综合征
颈内动脉主干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可表现为同侧Horner征 对侧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 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失语 非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体象障碍 眼动脉受累,可出现一过性失明,偶可永久性视 力丧失
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
1
脑血管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 一) 脑的 动脉 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椎动脉和颈内动脉
1. 颈内动脉主要分5支 ① 眼动脉 ② 后交通动脉
③ 脉络膜前动脉
④ 大脑前动脉
⑤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2.椎动脉
(1)椎动脉主要分2支
①小脑下后动脉 ②脊髓前、后动脉。
(2)基底动脉主要分5支 ① 小脑下前动脉
综合征或大脑脚综合征)
基底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小脑上动脉 • 出现小脑、脑桥、中脑三组临床综合征
脑桥旁正中动脉
• Foville综合征(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小脑下前动脉
• 闭塞少见。梗死多发生在脑桥部,小脑
梗死少见
大脑后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
• 对侧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丘脑综合征。 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读 • 表现为对侧同向性偏盲,偶为象限盲,可伴有视
基底动脉尖部
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病灶对侧偏盲
或皮质盲、觉醒和行为障碍、记忆障碍等,少 数人可出现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
基底动脉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内听动脉
• 严重眩晕,伴恶心、呕吐,同时或单独
系统解剖学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课件
4. 试述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
5. 海绵窦的位置、交通,与海绵窦密切相关的结构有哪些? 6. 箭头示硬脑膜窦内的血液流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7. 蛛网膜下池的概念,有哪些?
8. 简述脑的血液供应。 9. 大脑中动脉的来源、特点以及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一旦中央支破裂出血会引起什么症状? 10. 简述脑静脉的特点以及分布。
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和脊神经根等。软膜与蛛网膜之间为蛛网
膜下隙,含脑脊液。 2. 硬脑膜由两层合成,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剥离,当硬脑膜血管损 伤时,可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各骨紧 密结合,故在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撕裂,引起脑脊液外漏。
本章小结 3. 硬脑膜的内层褶叠形成若干突起(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
脑的被膜模式图
蛛网膜粒和硬脑膜窦
系统解剖学(第9版)
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1)大脑镰:呈镰刀状,伸入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大 脑纵裂内。
(2)小脑镰:位于两侧小脑半球之间。
(3)小脑幕:形似幕帐,伸入大脑和小脑之间的大脑 横裂内。其前内缘称幕切迹,与鞍背形成小脑幕裂孔, 有中脑等通过。当小脑幕以上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 时,海马旁回和钩可被挤入小脑幕裂孔,形成小脑幕切
大脑半球的动脉(内侧面)
脑底的动脉
系统解剖学(第9版)
3.大脑动脉环 由两侧大脑前、后动脉的起始段、两侧颈 内动脉的末端和前、后交通动脉相连而成。 在蝶鞍之上,围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
功能意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之间的沟通,
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
脑底的动脉
系统解剖学(第9版)
(二)脑的静脉 不与动脉伴行,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收纳皮质及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 汇入邻近的硬脑膜窦。深静脉收纳基底核、内囊、间脑、脉络丛等静脉血, 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
人卫九版神经病学PPT课件11-脊髓疾病
脊髓的血液供应
• *脊髓的动脉:节段动脉、脊髓前动脉、脊 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3/4的血液。 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后1/4的血液。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 反射功能:躯体反射:牵张(伸肌)反射
和屈肌反射。内脏反射:血管张力、发汗、 排尿、排便、勃起、瞳孔反射。 • 躯体神经营养功能
• *后中间沟把后索分为内侧的薄束和外侧的 楔束。
• *脊髓节:每对脊神经根与脊髓相对应的部 分。脊髓共有31节,颈8、胸12、腰5、骶5、 尾1。
脊髓的大体解剖
• *颈膨大:颈4-胸1。 •பைடு நூலகம்*腰骶膨大:腰2-骶3或腰1-骶2 。 • 锥体和脊髓节段的对应关系:上颈段与锥
体相同,下颈段和上胸段平上1节锥体,中 胸段平上2节锥体,下胸段平上3节锥体, 全部腰节平10、11、12锥体,骶尾节平腰1 锥体。
各种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 脊髓横断:首先出现脊髓休克,原因是失 去高级中枢的控制,下行传导束的易化和 抑制均消失。人类的休克期最长,平均3-6 周。横断面以下出现:运动、反射、躯体 感觉、内脏感觉、肌张力消失。膀胱功能 障碍:尿潴留—尿失禁—自动膀胱(骶髓 受损除外)。
各种脊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 *脊髓半切(Brown-Sequard)综合征: 病变同侧:1、损伤平面以下痉挛性瘫痪。
脊髓的传导束(上行)
•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压等浅感觉,对 它的走行了解不是完全清楚。皮肤、粘膜等的感 觉神经末梢---脊神经节细胞---中枢突触经后根外 侧---脊髓的背外侧束(Lissauer束),在同节或上 下1-3节---部分纤维止于后角Ⅰ-Ⅲ层,主要是后 角边缘核---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对侧脊 髓的外侧索和前索---脊髓丘脑(侧、前)束---丘 脑腹后外侧核---中央后回
脊髓解剖及硬脊膜动静脉瘘PPT课件
图5:主要白质传导束示意图, 橙色是降支,蓝色是升支。
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管外 由主动脉的节段动脉发出的分 支,为脊髓、神经根、硬脊膜 及椎旁肌肉提供血运。
每一节段动脉包含一个腹 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发出了 脊髓支,脊髓支再分为椎体后 动脉(椎管前方)、椎板前( 椎管后方)以及根动脉。当根 动脉为每个节段的神经根及脊 膜供血时,被称为根脊膜动脉 。
图9 尸体标本(前面观)显示Adamkiewicz动脉的典型形态。这一动脉 于左侧进入椎管,循腹侧根上行数个脊髓节段,在汇入脊髓前动脉 处或恰于汇入前形成发夹样转折。
• 在脊髓的动脉网络中,有三条脊髓表面的血管分别在前正中裂和后外 侧沟中下行贯通脊髓全长直至圆锥水平。在下行过程中接受发自节段 动脉的前根动脉等的补充。
• 图3:尸体标本照片显示马尾神经丛的解剖结构。可观察到背侧神经根之间 有明显的吻合,尤其是在这些神经根走向椎间孔(硬膜袖套)的行程中。已 标记出马尾终丝。注意马尾终丝与马尾神经之间的色泽差异。
图4:马尾神经术中照片。注意标记的根动脉和终丝动脉(黑箭头)。相关纤维 束组成。后柱传递精 细触觉、振动觉以及 本体感觉信息。侧柱 包含两个主要的上行 传导束,即脊髓丘脑 侧束和脊髓小脑束, 以及一个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脊 髓丘脑前束和皮质脊 髓束位于前柱。
• 临床较少见,是脊髓血管畸形(SPAVM)中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SPAVM的55%-88%。
图 10 尸体标本图片显示圆锥处典型的动脉吻合网。脊髓前动脉(ASA) 与脊髓后动脉(PSAs)通过吻合支(ABCM)形成动脉篮。偶尔可见 早发分支及单侧的吻合支。A:前面观。B:右斜位观。C:左斜位观。
D:后面观。
• 脊髓的静脉回流较其动脉系统更为 多样,分为内、外两个系统。
脊髓的动脉
脊髓的动脉来源于椎管外 由主动脉的节段动脉发出的分 支,为脊髓、神经根、硬脊膜 及椎旁肌肉提供血运。
每一节段动脉包含一个腹 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发出了 脊髓支,脊髓支再分为椎体后 动脉(椎管前方)、椎板前( 椎管后方)以及根动脉。当根 动脉为每个节段的神经根及脊 膜供血时,被称为根脊膜动脉 。
图9 尸体标本(前面观)显示Adamkiewicz动脉的典型形态。这一动脉 于左侧进入椎管,循腹侧根上行数个脊髓节段,在汇入脊髓前动脉 处或恰于汇入前形成发夹样转折。
• 在脊髓的动脉网络中,有三条脊髓表面的血管分别在前正中裂和后外 侧沟中下行贯通脊髓全长直至圆锥水平。在下行过程中接受发自节段 动脉的前根动脉等的补充。
• 图3:尸体标本照片显示马尾神经丛的解剖结构。可观察到背侧神经根之间 有明显的吻合,尤其是在这些神经根走向椎间孔(硬膜袖套)的行程中。已 标记出马尾终丝。注意马尾终丝与马尾神经之间的色泽差异。
图4:马尾神经术中照片。注意标记的根动脉和终丝动脉(黑箭头)。相关纤维 束组成。后柱传递精 细触觉、振动觉以及 本体感觉信息。侧柱 包含两个主要的上行 传导束,即脊髓丘脑 侧束和脊髓小脑束, 以及一个下行传导束 ,皮质脊髓侧束。脊 髓丘脑前束和皮质脊 髓束位于前柱。
• 临床较少见,是脊髓血管畸形(SPAVM)中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SPAVM的55%-88%。
图 10 尸体标本图片显示圆锥处典型的动脉吻合网。脊髓前动脉(ASA) 与脊髓后动脉(PSAs)通过吻合支(ABCM)形成动脉篮。偶尔可见 早发分支及单侧的吻合支。A:前面观。B:右斜位观。C:左斜位观。
D:后面观。
• 脊髓的静脉回流较其动脉系统更为 多样,分为内、外两个系统。
脊髓解剖
---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 维经前根、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一部分沿颈内 分支配同侧面部 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 膀胱、直肠、性腺
2020/4/1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020/4/1
---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 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 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 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 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 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 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到尾1有脊髓神经 束,象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 生儿时与腰3平行。成人在腰1或腰2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 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 行一段距离。
2020/4/1
---
白质
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主要有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 束; 红核脊髓束(位于外侧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等;
2020/4/1
---
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痛温 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 分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2020/4/1
---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 维经前根、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一部分沿颈内 分支配同侧面部 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 膀胱、直肠、性腺
2020/4/1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020/4/1
---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 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 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 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 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 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 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到尾1有脊髓神经 束,象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 生儿时与腰3平行。成人在腰1或腰2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 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 行一段距离。
2020/4/1
---
白质
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主要有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 束; 红核脊髓束(位于外侧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等;
2020/4/1
---
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痛温 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 分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2020/4/1
---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脊髓解剖
脊髓的血管供应
1脊髓前动脉 两侧椎动脉→延髓腹侧合成 一支→脊髓前正中裂→通过沟动脉供应脊 髓横切面的前2/3。包括中央灰质、前柱、 侧柱及前索、侧索和皮质脊髓束。易发生 缺血性病变,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 脊髓后动脉 同侧的椎动脉→左右各一根 →脊髓后外侧沟→后柱和后索(脊髓横断 面后1/3)。分支吻合好,不易发生缺血病 变。
内部解剖
2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传递同侧 下半身的深感觉和精细触 觉,楔束在T4以上才出现, 传递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 和精细触觉。因此,在T4 节段以上才能看到薄束和 楔束;在T4节段以下,后 索全由薄束所占据。
薄束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楔束止于楔束核。
本体觉包括肌腱、骨骼、 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 振动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 触觉。
腰骶段神经根在圆锥下垂 直下行形成马尾。
外部形状
5、脊髓由三层被膜包围,硬脊膜、蛛网膜、 软脊膜。硬脊膜与脊椎骨膜间隙为硬膜外 腔,其中有静脉丛和脂肪组织。是炎症、 转移瘤好发部位。蛛网膜与软膜之间为蛛 网膜下腔,内充满脑脊液。
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上,外面为 白质,内面是灰质,呈蝴 蝶形,中间是中央管。 灰质:前角(下运动神经 元),前角内含有多极运 动神经元,大型的为a神经 元,小型的有r神经元,它 们的轴突出前外侧沟组成 脊神经前根。a细胞发出的 纤维分布到梭外肌纤维,r 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梭 内肌纤维。
脊髓纵向节段损害的临床表现
• • •
•
2 颈膨大(C5-T2) 肩或上肢根痛。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Horner征(霍纳征) C8T1侧角一部分支配同侧的 瞳孔扩大肌、睑板肌和眼 眶肌。另一部分支配同侧 面部的血管和腺体。损伤 后出现Horner征。 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 变节段的定位: C5-6病变, 肱二头肌反射消失。C7病 变,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脊髓解剖 PPT
脊髓有两个膨大部分,颈膨大(C4至T1 水平)和腰膨大(L2至S3水平)
脊髓解剖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 被膜包裹:
最外层为硬脊膜 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
为软脊膜;硬脊膜与 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 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为硬膜下腔
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 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脊髓解剖
脊髓表面有纵行的沟裂,在前面有前正中裂 ﹑软脊膜和血管深入其中,后面有后正中沟。 一对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的根丝自此发出; 一对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的根丝由此进入 脊髓。在颈髓和上胸髓,在后正中沟和后外 侧沟之间有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的分界 标志。
2.脊柱X线照片检查:
拍摄相应节段脊柱正侧位片、颈部加 照左、右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的改变。椎管 内肿瘤在脊柱照片时可见到椎间孔扩大、 椎弓根变形和椎弓根间距增宽常提示该部 位良性肿瘤。椎体骨质破坏、变形,应考 虑到是否为恶性肿瘤。
3.脊髓造影检查:
①脊髓气造影:适用于脊髓颈段及马尾部位 的定位。方法简单、方便,但常不太清晰。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多见于髓内病变, 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马尾肿瘤。 依病变水平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小便潴留, 大便困难;或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辅助检查方法
1.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对诊断很有意义,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腰
穿时通过压迫颈静脉试验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了解椎管被肿瘤阻塞程度即椎管通畅程度,如椎 管蛛网膜下腔有部分或完全梗阻现象即奎根氏试 验阳性。留取少量脑脊液检查,测定脑脊液蛋白 含量,一般来说,椎管梗阻越完全,平面越低, 时间越长,脑脊液蛋白含量越高;而脑脊液细胞 计数正常,即所谓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是诊断 脊髓瘤重要依据。须注意腰穿后可能神经系统症 状加重,如根痛、瘫痪加重。颈段肿瘤腰穿后容 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现象,须作好应 急准备。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紧急手术切除肿瘤。
脊髓解剖
脊髓由三层结缔组织的 被膜包裹:
最外层为硬脊膜 最内层紧贴脊髓表面
为软脊膜;硬脊膜与 软脊膜之间为蛛网膜, 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为硬膜下腔
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 之间为蛛网膜下腔
脊髓解剖
脊髓表面有纵行的沟裂,在前面有前正中裂 ﹑软脊膜和血管深入其中,后面有后正中沟。 一对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的根丝自此发出; 一对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的根丝由此进入 脊髓。在颈髓和上胸髓,在后正中沟和后外 侧沟之间有后中间沟,是薄束和楔束的分界 标志。
2.脊柱X线照片检查:
拍摄相应节段脊柱正侧位片、颈部加 照左、右斜位片观察椎间孔的改变。椎管 内肿瘤在脊柱照片时可见到椎间孔扩大、 椎弓根变形和椎弓根间距增宽常提示该部 位良性肿瘤。椎体骨质破坏、变形,应考 虑到是否为恶性肿瘤。
3.脊髓造影检查:
①脊髓气造影:适用于脊髓颈段及马尾部位 的定位。方法简单、方便,但常不太清晰。
4、大小便功能障碍 多见于髓内病变, 如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以及马尾肿瘤。 依病变水平可表现为排便困难,小便潴留, 大便困难;或表现为大小便失禁。
辅助检查方法
1.腰穿及脑脊液检查:
对诊断很有意义,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腰
穿时通过压迫颈静脉试验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了解椎管被肿瘤阻塞程度即椎管通畅程度,如椎 管蛛网膜下腔有部分或完全梗阻现象即奎根氏试 验阳性。留取少量脑脊液检查,测定脑脊液蛋白 含量,一般来说,椎管梗阻越完全,平面越低, 时间越长,脑脊液蛋白含量越高;而脑脊液细胞 计数正常,即所谓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是诊断 脊髓瘤重要依据。须注意腰穿后可能神经系统症 状加重,如根痛、瘫痪加重。颈段肿瘤腰穿后容 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现象,须作好应 急准备。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紧急手术切除肿瘤。
脊髓解剖_图文
脊髓解剖_图文.ppt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脊髓解剖
1. 外部结构
脊髓位于椎管内,长约40-45cm,在C1水平(枕骨 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L1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延伸出 终丝,固定脊髓
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 颈(C)神经8对, 胸(T)神经12, 腰(L)神经5, 骶(S)神经5, 尾神经1 脊髓有31个节段 脊髓各节段位置较相应脊椎高, 可由影像学脊椎 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下图)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中央管 (脊髓空洞症\肿瘤)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3) 前索损害
脊髓丘脑前束受损: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
刺激性病变: 病灶对侧水平以下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 常伴感觉过敏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4) 后索损害
薄束\楔束损害: 振动觉\位置觉障碍, 感觉性 共济失调; 识别性触觉障碍, 不能辨别在皮肤 书写的字&几何图形
腰段神经根几乎垂直下降 , 形成“马尾” (cauda equina), 由L2~尾节10对神经根组成
外部结构
颈膨大&腰膨大分别发出支配上肢与下肢神经 根
颈膨大: C5~T1节段 腰膨大: L2~S3节段 腰膨大以下逐渐细削, 为脊髓圆锥(S3~5 &尾节 ) 圆锥尖端伸出终丝, 终止于第1尾椎骨膜
1.5 脊髓圆锥(S3-5)和尾节
运动: 在腰膨大以下, 不出现下肢瘫&锥体束征 感觉: 肛门周围&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 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 脊髓圆锥为副交感 中枢, 圆锥病变如外伤\肿瘤可出现真性尿失禁
脊髓损害症状&体征
人体解剖学课件:脑脊髓被膜血管
24
目标测试
1.关于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分布于大脑皮质
B.又称豆纹动脉 C.供应大脑的基底核、内囊
D.几乎以垂直方向进入脑实质 E.高血压动脉硬化时容易破裂
2.不参与构成大脑动脉环的动脉是( B ) 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颈内动脉的末端 E.后交通动脉
颈内静脉
12
第四节 脊髓和脑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三、脑的血管(一)脑的动脉
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前交通动脉 大脑中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13
大脑前动脉:皮质支: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额、顶叶外侧面的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人体解剖学》
脑脊髓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1
第四节 脊髓和脑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知识目标 1.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终池,大脑镰和小脑幕,硬脑膜窦,脑 的动脉来源,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 2.熟悉:蛛网膜粒的位置与作用;软膜的特点,脉络丛的形成和作用;小脑幕 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 3.了解:齿状韧带的位置与作用;脊髓动脉的动脉来源。
3. 不属于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D ) A.大脑镰 B.小脑幕 C.海绵窦 D.筛窦 E.上矢状窦
4. 对第四脑室的描述,错误的是( E ) A.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B.向上经中脑水管与第三脑室相通 C.向下通脊髓中
央管 D.借正中孔、外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E.向上借中脑水管和侧脑室直接相通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 脑脊液、脊神经根丝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髓动脉 根髓动脉在神经袖套的前方 进入椎间孔,穿过硬脊膜, 在齿状韧带的前方上行,形 成“发卡”样的锐角折返向 下,同时发出一个向上的分 支。前根髓动脉发出脊髓前 动脉,后根髓动脉发出脊髓 后动脉。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腰骶段)
腰动脉:4对,左侧起于 腹主动脉后外侧壁和后 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 壁;相邻两支腰动脉相 距一个椎体。 髂内动脉起源的髂腰动 脉、骶正中动脉和骶外 侧动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髓动脉
前根髓动脉粗大,但少, 最大的是根髓大动脉( Adamkiewicz动脉);后 根髓动脉多,但细小。可 见有的来源动脉仅发出后 根髓动脉,有的发出两条 根髓动脉。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胸段)
肋间动脉:7-11对,起于胸 主动脉,其中左侧多起于后 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壁。 2-4肋间动脉平T5椎体,5 -11肋间动脉依次降低1个椎 体,肋下动脉平T12和L1椎体 之间;各肋间动脉起点距离 13.5-22.5mm,自上而下逐 渐增宽。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第二部分
脊髓血管病的分类及其治 疗策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血管病分类的历史回顾
Ya血管瘤 血管网织细胞瘤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
来自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颈升动脉、颈深动 脉和第一肋间动脉 来自主动脉的肋间动脉和腰动脉 来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和骶外 侧动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 髓 动 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锁骨下动脉分支:椎动 脉、胸廓内动脉、甲状 颈干、肋颈干 甲状颈干的颈升动脉、 肋颈干的颈深动脉和第 一肋间动脉参与脊髓颈 段供血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petzler 2002 Neurosugery
血管源性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海绵状畸形
脊髓动脉瘤 动静脉瘘
硬膜外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的分布
上述三大组动脉来源在胚胎期共发出31对根动脉,沿 神经根穿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分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 脉(Lazorthes动脉) 根动脉三种分布:①供应神经根和硬脊膜;②供应软 膜和脊髓的周边;③供应脊髓实质内(根髓动脉) 根髓动脉到成人时大部分退化,前根髓动脉仅6-8支 ,后根髓动脉10-23支。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凌 锋 1997
髓内动静脉畸形
静脉球性动静脉畸形 幼稚性动静脉畸形
硬膜下动静脉瘘
Ⅰ型:低流量、小瘘口 Ⅱ型:高流量、单一瘘口 Ⅲ型:多支供血的巨大流量瘘
SDAVF 椎旁动静脉畸形 Cobb”s syndrome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及其纵轴
最上者由双侧椎动脉在汇合为基底动脉之前发出,在 C2-3水平合为一根动脉,向下走行于前正中裂,逐个 与不同节段根髓动脉发出的脊髓动脉的上升支吻合, 纵贯全长直达圆锥。 一般呈直线,仅颈、腰膨大动脉略呈波纹状。 侧位相现实其紧贴椎体后缘,间隙不超过2mm。 在中胸段最窄,甚至可能中断。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Rosenblum 1987
硬膜下动静脉畸形
髓内动静脉畸形
幼稚性动静脉畸形 静脉球性动静脉畸形
AVF
髓外的 髓内的
硬脊膜动静脉瘘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rden 1995
硬脊膜动静脉瘘 Ⅰ型:直接引流入硬脊膜外静脉丛; Ⅱ型:向髓周静脉引流和硬脊膜外静脉丛; Ⅲ型:向蛛网膜下腔静脉引流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髓动脉 根髓动脉在神经袖套的前方 进入椎间孔,穿过硬脊膜, 在齿状韧带的前方上行,形 成“发卡”样的锐角折返向 下,同时发出一个向上的分 支。前根髓动脉发出脊髓前 动脉,后根髓动脉发出脊髓 后动脉。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腰骶段)
腰动脉:4对,左侧起于 腹主动脉后外侧壁和后 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 壁;相邻两支腰动脉相 距一个椎体。 髂内动脉起源的髂腰动 脉、骶正中动脉和骶外 侧动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髓动脉
前根髓动脉粗大,但少, 最大的是根髓大动脉( Adamkiewicz动脉);后 根髓动脉多,但细小。可 见有的来源动脉仅发出后 根髓动脉,有的发出两条 根髓动脉。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胸段)
肋间动脉:7-11对,起于胸 主动脉,其中左侧多起于后 中壁,右侧起于后外侧壁。 2-4肋间动脉平T5椎体,5 -11肋间动脉依次降低1个椎 体,肋下动脉平T12和L1椎体 之间;各肋间动脉起点距离 13.5-22.5mm,自上而下逐 渐增宽。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第二部分
脊髓血管病的分类及其治 疗策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血管病分类的历史回顾
Ya血管瘤 血管网织细胞瘤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
来自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颈升动脉、颈深动 脉和第一肋间动脉 来自主动脉的肋间动脉和腰动脉 来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和骶外 侧动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 髓 动 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锁骨下动脉分支:椎动 脉、胸廓内动脉、甲状 颈干、肋颈干 甲状颈干的颈升动脉、 肋颈干的颈深动脉和第 一肋间动脉参与脊髓颈 段供血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Spetzler 2002 Neurosugery
血管源性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海绵状畸形
脊髓动脉瘤 动静脉瘘
硬膜外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三)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B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的分布
上述三大组动脉来源在胚胎期共发出31对根动脉,沿 神经根穿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分为前根动脉和后根动 脉(Lazorthes动脉) 根动脉三种分布:①供应神经根和硬脊膜;②供应软 膜和脊髓的周边;③供应脊髓实质内(根髓动脉) 根髓动脉到成人时大部分退化,前根髓动脉仅6-8支 ,后根髓动脉10-23支。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凌 锋 1997
髓内动静脉畸形
静脉球性动静脉畸形 幼稚性动静脉畸形
硬膜下动静脉瘘
Ⅰ型:低流量、小瘘口 Ⅱ型:高流量、单一瘘口 Ⅲ型:多支供血的巨大流量瘘
SDAVF 椎旁动静脉畸形 Cobb”s syndrome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C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及其纵轴
最上者由双侧椎动脉在汇合为基底动脉之前发出,在 C2-3水平合为一根动脉,向下走行于前正中裂,逐个 与不同节段根髓动脉发出的脊髓动脉的上升支吻合, 纵贯全长直达圆锥。 一般呈直线,仅颈、腰膨大动脉略呈波纹状。 侧位相现实其紧贴椎体后缘,间隙不超过2mm。 在中胸段最窄,甚至可能中断。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脊髓动脉供血来源(颈段)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Rosenblum 1987
硬膜下动静脉畸形
髓内动静脉畸形
幼稚性动静脉畸形 静脉球性动静脉畸形
AVF
髓外的 髓内的
硬脊膜动静脉瘘
Spinal cord Vascular Anatomy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rden 1995
硬脊膜动静脉瘘 Ⅰ型:直接引流入硬脊膜外静脉丛; Ⅱ型:向髓周静脉引流和硬脊膜外静脉丛; Ⅲ型:向蛛网膜下腔静脉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