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血管疾病血管内治疗(含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名词解释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名词解释全脑血管造影术(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医学检查技术,用于观察人体大脑血管的情况。
它通过将特制的造影剂注入血管中,借助X射线或者其他放射性成像技术,生成清晰的血管影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血管异常、病变及其他相关情况。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项复杂的检查,属于介入性放射学的领域。
医生往往需要在手术室或放射科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以及有效的诊断结果。
正常情况下,该手术由经验丰富的血管外科医生或放射科医生进行。
术前准备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病史了解,并进行相关的身体检查。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过敏史,特别是对碘剂的过敏反应,以及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与手术相关的疾病。
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过程中,麻醉师会对患者进行麻醉,以确保他们在手术中感到舒适和安全。
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恐惧感。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在患者的手臂或腿部的一条大动脉插入导管,这是注射造影剂和其他必要仪器的入口。
随后,医生会将导管逐步引入到患者的颈动脉或股动脉等血管中,直至到达目标位置。
当导管到达目标位置后,医生会将特制的造影剂注入患者的血管中。
这个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连续放射性成像技术来捕获血管内部的图像。
注入造影剂后,其会沿着血管径流,显示出血管的明亮轮廓,有助于医生评估脑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结果图像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储存,便于医生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医生会仔细观察血管的病变、狭窄、扩张、畸形等情况,以确定可能的病因。
当有血管破裂、动脉瘤等情况时,医生还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血管栓塞术或其他手术治疗。
然而,作为一种放射性成像技术,全脑血管造影术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感染、出血、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之前,医生和患者必须仔细权衡风险和收益,并确保采取适当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全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1.穿刺部位的血肿 2.动脉和静脉的痉挛 3.血栓形成或栓塞 4.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 5.脑出血
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
右侧颈内动脉狭窄
左侧椎动脉狭窄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
3D显示左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
烟雾病(Moyamoya病)
For your attention… …
发现皮下血肿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以防皮下血肿体积太大压迫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患肢制动24h穿刺侧严密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注意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和功能情况24h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去除加压后包扎下床适当活动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微泵输注尼莫地平可以预防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术后护理二?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卧床期间应每2h给予按摩一次穿刺侧肢体或予以气压治疗?严格执行三不准不准翻身做起抬腿密察生命体征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语言运动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等情况发生?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4h内饮1000ml
卒中四高 (高发病、高致残、高致死、高复发率)
近年来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在全死因顺位中都呈现 明显前移的趋势,成为我国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导致死亡的头 号杀手。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 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包括已痊愈者)600~700 万。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 地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 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而脑血管 病首次发病者约有2/3是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 因此,预计脑血管病近期在我国还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将 日趋严重。所以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尽快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对颈内动脉或椎动脉进行造影检查,来评估颅内血管的形态、灌注和病变的检查技术。
它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检查效果,需遵守一系列的操作规范。
1.术前准备:(1)了解患者病史,包括过敏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情况。
(2)术前准确获取患者的常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血凝等指标。
(3)在检查前指导患者不吃食物、止饮水。
(4)将患者转移到专门的检查室,并做好标记。
2.仪器准备:(1)检查所需的设备,如X光透视机、造影导管、造影剂。
(2)确保设备的正常操作,如透视机的灵敏度和显示清晰度。
(3)准备充分的造影剂,避免过期或受损。
3.麻醉与镇痛:(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包括全身麻醉、静脉镇痛等。
(2)确保麻醉和镇痛药物的质量和用量准确,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4.导管插入:(1)消毒导管插入部位,确保消毒剂作用时间足够。
(2)根据患者情况和检查需要选择导管类型和规格。
5.造影剂注射:(1)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造影剂,如碘酸盐类造影剂。
(2)注射前进行过敏试验和阴性结果后再进行注射。
(3)注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6.X光透视和影像采集:(1)在注射造影剂后,即刻进行X光透视,记录造影剂的流动情况。
(2)根据需要采集静态或动态图像,以评估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3)透视机参数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7.检查结束:(1)造影结束后,迅速停止药物的给予。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抢救。
(3)将患者转回病房,观察并记录监测结果,关注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
8.并发症和处理:(1)在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心血管事件、脑缺血等。
(2)及时处理和抢救,包括给予抗过敏药物、解除血管狭窄等。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之前,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做到术前准备充分,并在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标准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标准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放射学方法观察和诊断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以下是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标准操作规程: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提前告知需要禁食6小时以上,避免摄入含钡餐饮。
- 建立静脉通路。
2. 术前准备:
- 患者脱光上身,穿上医用袍。
- 将患者安置于摄影台上,并固定好头部位置。
- 给予患者舒适的姿势,并告知需要保持静止。
3. 皮肤消毒:
- 使用无菌棉球沾取75%酒精对患者检查部位进行擦拭。
4. 局麻麻醉:
- 选择适当的局麻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 在选择的局麻麻醉方法下进行相应的麻醉操作。
5. 定位导管:
- 使用透视或血管造影机对血管进行准确定位。
- 在合适位置插入导管,以便注入造影剂。
6. 造影剂注射:
- 注射适量的造影剂,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
- 注射速度通常为3-4mL/s。
7. 影像获取:
- 在适当的时间,开始进行血管造影图像的获取。
- 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进行多次拍摄。
8. 检查结束:
- 在确保有足够的图像信息后,结束造影术。
- 完成后拔除导管。
- 教育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以上是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标准操作规程,具体的步骤可能因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遵循相关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2.血管痉挛:原因为导丝、导管(和)或造影剂对血管 的机械性刺激所致。对策:①、预防性使用用“尼莫 同”等药。②、及时消除血管刺激。 3.血管夹层:股动脉处多为顺行夹层,可自愈;弓上 血管多为逆行,严重者需放支架或抗凝。主动脉夹层 需控制性降压及胸心血管外会诊。 4.血栓或栓塞:保持镇静,全面造影找出栓子,行溶 栓;气栓行成可高压氧治疗;血管壁斑块脱落则无有 效处理。
注意
有机械取栓指征时应尽快实施。有静脉溶栓指 征时,机械取栓不应妨碍静脉溶栓,静脉溶栓 也不能延误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时,建议就诊到股动脉穿刺的时间在 60~90 min,就诊到血管再通的时间在90~ 120 min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
病例:曾汉阳,男性,61岁。吐词不清、右侧肢体乏力2小时。查 体:失语,右下肢肌力3级,右上肢肌力1级,NIHSS评分8分。 予急诊动脉取栓治疗,2周后好转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4级, NIHSS评分2分。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处理
拔动脉鞘,压迫股动脉10-15min,无出血后加压包 扎,股动脉加压器加压固定,穿刺侧下肢制动6h,每 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穿刺点有无渗血。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处理 对于并发症,预防远胜于治疗!!!
1.穿刺部位血肿:直径小于10CM的不处理;大于 10CM的24小时后局部热敷或理疗。造成局部压迫者 可切开清除。 皮下血肿是脑血管造影常见的并发症,原因:①盲目 穿刺导致股动脉损伤;②不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③穿 刺侧下肢过早负重;④抗凝药物的使用;⑤凝血功能障 碍等。
全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标准适应症:无创检查〔MRA、CTA等〕无法确定的脑血管狭窄,但临床高度疑心的病人;欲行介入治疗的病人。
禁忌症:此种检查无绝对禁忌症,但对有碘过敏的病人、严重出血倾向的病人和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而不能平卧的病人要慎重。
1.操作前准备1.1.患者情况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病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及目前用药情况。
并确认已签署造影知情同意书。
〔造影术前签字内容: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痉挛,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出血感染等〕1.2.实验室检查了解重要的化验结果,包括凝血象、乙肝五项、血常规、尿素氮、肌酐、血糖等。
如有条件,查丙肝抗体及艾滋病抗体。
1.3.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的影像学检查的情况,包括头CT、头MRI+MRA、头灌注CT、头MRI灌注像、弥散像等。
1.4.术前准备情况检查穿刺部位周围备皮情况,确认术前已禁食水。
1.5.患者教育与患者积极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
告知患者在腹股沟麻醉、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及造影剂注入时患者可能体验到的感受。
2.消毒2.1.刷手0.05%碘伏刷手2遍。
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
顺序:从指尖至肘上10cm。
考前须知: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如双手触及非无菌物体须重新消毒。
2.2.穿刺部位消毒0.05%碘伏消毒2遍。
范围:上界平脐,下界为大腿上1/3处,外界为双侧腋中线延线,内界为双侧股内侧中线。
顺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中心向周围作环形消毒。
考前须知:在消毒范围内不可有遗漏区域,第2遍消毒不能超过第1遍消毒边界。
3.铺无菌单〔见示意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第1块垂直铺在小腹上,盖住阴部。
第2块斜铺在右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右穿刺点上。
第3块斜铺在左股上,与第1块呈45°,无菌单上界在左穿刺点上。
第4块铺在穿刺点以上,无菌单下界平双侧穿刺点连线。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第5块为无菌大单,铺在小无菌单上,只露出患者头部。
脑血管造影流程

02 检查准备阶段
患者信息收集
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 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过往病史等。
了解患者当前的药物治疗情况 ,包括抗凝药物的使用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特别 是对造影剂的过敏史。
设备准备
选择适合患者的造影 剂。
检查造影设备的性能 ,确保其正常运行。
准备造影所需的仪器 设备,如注射器、导 管、导丝、造影剂等 。
在确认患者适合进行脑血 管造影后,医生会将一种 特殊的造影剂注射到患者 的血管中,以便更好地显 示血管的结构和形态。
在造影剂注射后,医生会 使用专门的医学影像设备 ,如CT或MRI,来采集患 者的血管影像。这些影像 将用于进一步的诊断和治 疗。
在影像采集完成后,医生 会对这些影像进行分析, 以确定患者的疾病状况和 治疗方案。根据分析结果 ,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脑血管造影流程
汇报人:
2023-11-30
• 引言 • 检查准备阶段 • 检查实施阶段 • 检查后续阶段 •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流程优化与改进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该技术, 医生可以了解脑血管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以便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背景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 造影技术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支持。
流程概述
01 流程
02 准备工作
03 注射造影剂
04 影像采集
05 后续处理
脑血管造影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步骤:准备工作、注 射造影剂、影像采集和后 续处理。
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医 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解 释整个过程并签署知情同 意书。然后,医生会对患 者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以确保其适 合进行脑血管造影。
全脑全脊髓血管造影

4、确认签署知情同意书
5、复习CT/MR等重要的无创检查结果,结合病
史初步判断“责任”病变的部位 6、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术中可能体验 到的感受和可能的并发症及后果,建立相互 信任的医患关系 7、术者和患者的必要防护
常用器械及药品
A、一般器械和材料 手术包 注射器 加压输液袋 非离子型对比剂
10.左颈内动脉 11.右椎动脉 12.左椎动脉 13.右侧内乳动脉 14.左侧内乳动脉 15.右侧甲状颈干 16.左侧甲状颈干
17.左侧肋颈干
左 侧 椎 动 脉 直 接 起 源 于 主 动 脉 弓
右 侧 直锁 接骨 起下 源动 于脉 主及 动颈 脉总 弓动 脉
无 名 动 脉 左 侧 颈 总 动 脉 共 干
抽无阻力
对位角度,范围以清楚、完整显示相关血管
及病变为原则 增强器距离病变越近,辐射剂量越小
止血技术 • 徒手压迫
• 压迫器 • Angioseal
• Starclose
Angioseal
Starclose
THANK YOU! AND BEST WISHES !
进出导丝注意排气,全程注意滴注
接管、排气采用“半月-半月”对接技术 操作区域位于屏幕中央
尽可能减少对比剂用量
Roadmapping,“多”“冒烟” 快速、完整,效率至关重要,尤其是急诊 轻柔操作,避免阻力 遇有斑块、狭窄,不可冒进
接管造影前“冒烟”透视至“烟消散”,回
动主 脉动 发脉 自 迷 弓 同 走 左 一 锁 前 干 骨 斜 , 下 造 右 动 影 锁 脉 示 骨 。 左 下、 动右 脉颈 为总
锁 骨 下 动 脉 造 影
椎 动 脉 造 影
颈 总 动 脉 造 影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 ❷、全面 • (1)不遗漏各段脑供血动脉; • (2)显示各时相:完整的动脉、静脉、静脉窦各期; • (3)显示病变血管代偿情况。
• ❸、省费
❹、省时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
• ❶、DSA适应证: • ① 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病病因; • ② 怀疑脑静脉病变; • ③ 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 ④ 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 • ⑤ 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
2块成45°角; • 暴露右、左穿刺点; • 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铺大手术单。
• ❹、冲洗与抽吸: • 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
丝。连接:端端对接使用半月-半月技术。
• ❺、穿刺置鞘: • ① 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 • 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
• ❷、国内各培训机构造影方法不统一 • 医院内参与脑血管造影的科室众多: •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血管外科、心内科。
• ❸、不同科室患者特点不同 • 如: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一般偏大, • 血管常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操作不当易出现硬化斑块表面栓子脱落致栓塞事件。
一、遵循原则
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 主讲者:**
前言
• ❶、脑血管造影术 • 由西班牙医生Egas Moniz 1927年首先在人体实施。 • 最初:直接暴露颈动脉、椎动脉穿刺或经皮穿刺。 • 改进:经皮穿刺置鞘技术(即Seldinger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 • 逐步完善:经皮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DSA)。
脉造影取得成功。
脑血管造影

全脑血管造影和全脊髓血管造影的手术配合
1、麻醉及手术体位
(1)麻醉方式:一般采取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进行,婴幼儿及意识障碍等不能配合的病人,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以减少病人术中活动,影响影像质量,干扰诊断。
若没有条件进行全麻。
对于不能完全配合的病人还应进行必要的约束。
(2)手术体位:采用平卧位,双下肢外展并轻度外旋,必要时穿刺侧臀下垫枕。
2、常用器材、物品及药品
3、手术步骤及护理配合
4、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造影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有:癫痫、造影剂过敏、心律失常、脑或脊髓一过性缺血。
癫痫多表现为全面性强直发作,应暂停血管造影检查,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静脉给予抗癫痫药物等处理。
造影剂过敏表现为如皮疹、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应该暂停应用造影剂,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加强补液等抗休克处理,必要时需要静脉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发生心律失常以及脑和脊髓一过性缺血时,均应当立即停止血管造影检查,防止病人出现意外伤害,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药物处理。
因此,对于行血管造影的病人,都应当在进入手术室后就建立静脉通道,在许多情况下,这可能成为病人的生命线。
脑血管造影术流程

脑血管造影术流程
手术前
1、医生下达医嘱,确认造影具体时间
2、向患者说明脑血管造影术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利于配合。
3、术前1-2天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
4、行双侧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备皮,保持局部皮肤无感染、破损。
5、遵医嘱进行泛影葡胺试验。
测量血压及心率。
泛影葡胺原液1ml静推。
20分钟后再次测量血压及心率。
测量后血压在20mmhg,心率在20次/分之间为阴性。
否则为阳性。
6、在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路,留置套管针,以备术中用药。
7、术前6小时禁食禁水,术前排空大小便。
8、进入导管室前30分钟,苯巴比妥0.1g肌肉注射。
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注意穿刺测足背动脉搏动,及双足皮温。
填写交接单。
9、在医务人员及家属陪同下进入导管室。
手术后
1、患者返回病房前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及氧气吸入。
2、患者返回病房后与导管室医护人员进行交接,连接心电监测及氧气吸入。
测量生命体征。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
3、嘱患者平卧位,穿刺部位给予加压包扎,并嘱其右下肢制动24小时,嘱患者多饮水,一般4小时饮水〉2000ml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
4、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
5、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6、及时记录,严格交班。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

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脑血管造影(Cerebral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或者CT扫描来观察和评估人体脑部血管状况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脑部的血管供应情况、发现血管病变和病变的特征。
以下将对脑血管造影的操作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1.术前准备: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例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检查。
术前,医生还需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并告知患者关于脑血管造影的详细介绍和注意事项。
患者应在检查前禁食,并将相关药物按医嘱进行调整。
2.术中操作:(1)给予局部麻醉:首先,对接受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通常使用局部麻醉剂,如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麻醉剂经皮肤注射至穿刺点周围。
如果患者需要全身麻醉,需要有麻醉医生在现场负责。
(2)穿刺血管:在麻醉后,医生通过影像指导下的动脉穿刺,将导丝和导管插入相应的动脉管腔内。
常用的穿刺点通常是股动脉,但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血管。
(3)造影剂注射:当导丝和导管成功放置后,医生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注入患者的血管中。
造影剂可以通过快速注射或持续泵注给予,注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3.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在脑血管造影完成后,患者需要留在病房内进行观察,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饮食和活动:患者在脑血管造影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应避免摄入过咸或刺激性食物。
此外,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避免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予抗凝血治疗或其他药物治疗,以预防或减轻血管造影后的并发症。
4.并发症及处理:以上是脑血管造影操作规范的详细介绍。
要注意的是,脑血管造影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检查,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准确。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体位:病人取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2、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
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3、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4、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5、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6、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7、连接:冲洗管、Y形阀、三通。
8、抽吸:2%利多卡因,9、抽吸:造影剂并接高压连接管。
二、穿刺置鞘优先右侧股动脉穿刺,以右侧腹股沟与股动脉交界处沿股动脉向下1~1.5cm为穿刺点,局麻后穿刺股动脉,穿刺针成角30~45 °喷血良好后插入J形导丝(注意:必要时透视了解导丝位置),置入动脉鞘,撤出导丝,注射器抽吸肝素盐水,连接动脉鞘侧管并回抽,回血良好时注入肝素盐水,接冲洗管30滴/min左右持续冲洗。
三、肝素化置鞘成功后即刻肝素化,首剂:体重kg×2/3=肝素量mg,1h后给首剂1/2量,以后再1h给上次剂量的1/2,减至10mg时,则每小时给10mg。
四、造影术1、主动脉弓造影:①连接猪尾管与Y形阀,泥鳅导丝插入猪尾管导丝不出头,猪尾管进入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将猪尾管置于升主动脉。
②摆体位:左侧斜30~45度(一般年龄越大斜度越大),上缘到牙齿平面,造影剂20~25ml/秒,总量25~30ml,压力700pa投照③插入泥鳅导丝,展开猪尾管头端,撤出猪尾管2、颈总动脉造影①肝素水浸泡造影管,接Y阀,冲洗管腔,进泥鳅导丝,导丝不出头,造影管头进动脉鞘后进导丝20cm左右,透视下达升主动脉弓,导丝撤到导管内,翻转导管头回撤,弹入无名动脉(或左颈内动脉),固定导管,撤出导丝,做路径图,路径图下将导丝置合适位置,沿导丝上导管达颈总动脉起始部。
202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病人护理常规——神经内科2024.7.12修订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病人护理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简称DSA),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插管,在颈总动脉或椎动脉注入含碘显影剂,分别在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摄片,观察造影剂所显示的颅内血管的形态、分布和位置。
DSA在判断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判断病变供应动脉的来源、数量、引流静脉的去向等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目前仍视为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一、适应症:1.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痉挛等。
2.自发性颅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查。
3.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临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4.了解头面部血管性肿瘤的血供情况。
二、禁忌症:1.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2.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者。
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者。
4.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
三、护理措施:术前护理①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和对造影检查的知晓程度,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注意事项、造影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并发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征得家属的同意并签字确认。
②完善各项检查,如病人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遵医嘱行碘过敏静脉试验。
③予以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及健康宣教,评估患者配合程度,训练病人在病床上解便,行心理护理。
留置针、手腕带置于患者左手。
④术前4-6小时禁食水,不禁药,以免术中因药物引起呕吐导致窒息。
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尿管。
⑤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记录病人肢体活动及动脉搏动情况(经股动脉穿刺需标记足背动脉搏动点,以便作为术后观察对照,能够及时发现是否有股动脉血栓形成。
)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
对颅内压增高、颅内占位性病变者静脉给予20%甘露醇。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内容: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状况及穿刺点、术侧肢端循环情况等,并与术前比较,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早发现颅内高压、脑血栓形成、颅内血管破裂出血、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讲课】脑血管造影PPT课件【16页】

术后如无不适反应,饮食无特殊禁忌。
术后24小时恢复术前日活动。
心理指导:把造影术后诊断结果耐心细致给病人讲解,使 其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遇事要沉 着、冷静、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正常脑血管造影
正位像
侧位像
二、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检查:包 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部x线 片。 (2)心理护理:讲解手术 的目的,方法,必要性,消 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取 得患者的配合。 (3)术前6h禁食,禁水4小 时。
(4) 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 备皮,更衣。
一、适应症、禁忌症
(一)适应症
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 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等。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 肿、血肿等。
③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 ④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
(二)禁忌症
①老年性动脉硬化者需慎重。 ②有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 ③造影剂过敏者。 ④有严重出血倾向者。
【讲课】脑血管 造影
讲课内容
脑血管造影的定义 脑血管造影的适应症 、禁忌症 脑血管造影术前术后护理
概述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通过右侧股动脉穿刺,经腹、 胸、颈部大血管,注入造影剂, 发现动脉瘤和动静脉血管畸形, 显示动脉狭窄、闭塞的程度, 同时显示这些病变的毗邻关系, 对脑血管状况全面了解的一种 诊断方法。
管内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因 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 头晕、头痛、呕吐、失语、短暂的 意识障碍、肌力下降等,多于12-24 小时内发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 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 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简述脑血管造影步骤

简述脑血管造影步骤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和诊断脑部血管的异常情况,包括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狭窄、出血等。
通常的脑血管造影步骤如下:
1.病史记录: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并检查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了解是否需要特殊处理。
2.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血常规、血凝和肝肾功能等检查,确认身体状况符合检查要求。
在检查前需要半夜禁食,并在检查前服用特定的镇静剂和止痛药。
3.插管手术:医生通过穿刺手段将导管插入到动脉中,通常是从大腿动脉或肱动脉插入导管,其具体位置和深度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
4.注射造影剂:一旦导管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后,医生会将造影剂注入血管中,通过X 射线等成像技术观察血管的形态和流动情况。
5.拍片记录: 拍摄完相应的图像后,医生会将导管拔出,放置止血带固定穿刺部位,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常规的医疗检查方法,但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合作,注意安全和卫生,准确记录病情,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造影机的分类
心脏型
兼容机
影增
LC+ 平板
LCV+
INNOVA 2000
INNOVA 3100
外周型 LCA+ INNOVA 4100
最新大型通用血管造影 Advantax LCV+ Fusion
INNOVA 2000
➢ 世界第一台全数字化血管机 ➢ 历时一十三年 ➢ 耗资1亿5千万美元 ➢ 含200多项专利技术
颈动、静脉
椎动脉(直接穿刺)
锁骨下动、静脉 腋动脉
少用
肱动脉
桡动脉
经பைடு நூலகம்穿刺脑血管造影的设备
1. X光机:目前多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要求有:
适时显影 示踪图(Road map) 减影 测量 放大 三维——3D-DSA
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先由法国的Djindjian开创了颈外 动脉的超选择造影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此后 Dichiro、Doppman、Newton等对脊髓血管畸形进行了 血管内栓塞治疗。
1971年苏联Serbinenko首创可脱性球囊导管治疗外伤性 颈动脉海绵窦瘘,1975年Debrun在此基础上又对球囊 技术进行改进,应用同轴导管(coaxial catheter),使球囊 更加容易解脱。
脑和脊髓血管疾病的 血管内治疗
神经科 郭再玉
概述
血管内神经外科(Endovascular Neurosurgery)属于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范畴,也称介入神经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或介入神经外科学(Interventional Neurosurgery) 。所用的导管主要为3F以下的导管,有的甚至微 细到1.2F(0.40mm),因此,又称之为微导管血管内治疗 (Intravascular therapy by microcatheter)。
1976年美国Kerber创用可漏性球囊导管(calibrated leak), 注入氰基丙烯酸异丁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80年代以来,美国和法国相继研制出Tracker微导管和 Magic系列微导管,使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
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主要是神经外科医师在放射 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开展起来的。
心脏介入专用
小视野,转动位置方 便
兼容型
视野居中,临床应 用功能全
影像增强器血管机
心
脏
专
9’
用
兼
容
型
12’
平板血管机
20cm
31cm
外周介入专用
外
周
大视野,配DSA功能 专
16’
用
41cm
影像增强器血管机
心
脏
专
9’
用
GE平板血管机
INNOVA 2000 20.5cm
其他公司平板血管机
TRIXELL 17.6cm
血管造影机基本构成
•X线发生系统 •X线接收系统 •图像处理、显示和存储系统 •机架 •手术床 •附件
球管,高压发生器
影像增强器系统/ 数字平板探测器系统 数据处理软硬件,监视器,硬盘 C 型臂系统
电动8向运动 高压注射器,射线防护设备, 激光 相机
影像增强器系列
数字化平板系列
血管机分类
•按临床应用范围分类
CT DSA
MRI TCD/TCI
脑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非离子碘造影剂注入颈动 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的一种X线检查诊断颅 内疾病,尤其是血管性疾病的方法。它可以显示 血管内腔的解剖和血流动力学等生理情况,是脑 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解剖
ACA MCA
INNOVA 3100
➢ 世界第一台“全兼容型” 全数字化血管机
➢ 具备INNOVA2000成功基 础 ➢ 含多项创新技术
INNOVA 4100
➢ 世界第一台“外周全兼容型 ”
全数字化血管机 ➢ 具备INNOVA2000成功基 础 ➢ 含多项创新技术
ACT - INNOVA4100/LightSpeed16
1983年9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马廉亭教授首先在国内 应用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1986年以来解放军总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天 坛医院相继在国内开展了微导管血管内治疗工作。
1990年以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协 作先后在广州、武汉举办过四期大型全国性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推广应用学习班。
C1 C2 C3 C4 C5
14
3
2
4 15 8b 1
5
8
16 9 10
18
6 17
8a
19
2
14
3 1
15 4
8a 8b
6
24 23 11
8c 8d 8
9a
10a 9
10 12
21
20 7
19
5
16
13
17
18
22
脑血管造影发展的历史
1895.11.18 伦琴(Withelm Conrad Rontgen)发现X线 1896.1.24 Haschek和Lindenthal在尸体行手血管造影 1928 葡萄牙Egas Moniz用溴(碘)化钠溶液注入人颈动脉完成首次血
非选择性→选择性→超选择性→高超选择性动脉 造影
一般血管造影→药物性血管造影→诊断性血管造 影→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的方法
动脉造影 静脉造影
直 部经 静管二
→
接 位皮 脉 者
穿 多穿 造肝结
刺 用刺 影静合
:
:
脉:
四
目
,经
肢
前
再颈
全
穿静
身
刺脉
各
肝插
血管造影的途径
股动、静脉:最常用,万能入路,可达全身各部 位血管
管造影(切开) 1929 Reynaldo dos Santos行主动脉造影 1936 Loman及Myerson报道经皮穿刺颈动脉法 1949 Sugar、Holden及Powell 由颈前方直接穿刺行椎动脉造影 1949 Curtis 连续血管造影 1953 Seldinger采用导引钢丝,改进了经皮穿刺法 1954 Namin由颈后方穿刺行椎动脉造影 1959 Jecobson及Shapiro 连续双相脑血管造影 1963 Ziedses将正片及负片迭合,消除骨纹理(减影) 80年代开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90年代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 2000年 平板DSA——GE-Innova 2000 2004年 平板3D-DSA——GE-lnnova 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