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问答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问答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答:含义:商代的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而称作甲骨文。
甲骨文多是记录占卜的事。
意义: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答:内容:①奖励耕战;②建立县制;③编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历史意义: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和战斗力大大加强,使秦国逐渐成为“七
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①政治上:集权中央,地方实行“三长制”,官员实行俸禄制,打击贪污受贿;
②经济上:实行“均田制”;
③迁都洛阳,接受汉族文化;
④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
氏等。
历史意义:①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②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是什么?
答:①改王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皇帝之下设丞相、御使大夫(监察百官)、太尉(军事)等主要官职;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铜钱)、文字(小篆和通用字体隶书)和车轨;
⑤修筑长城(东到辽东,西到临洮)。
5、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
答: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三次讨伐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开通举世著名的河西走廊;
经济上:统一货币(五铢钱)和和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和黄河);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
文化上:在长安设立太学(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6、曹操为统一北方而采取的措施?
答:政治上: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重视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解决粮食问题;
军事上:通过官渡之战,逐渐消灭袁绍势力,基本统一北方。
7、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教育上的贡献?
答:主要思想:“仁”、“礼”、“义”的思想;
教育贡献:①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主张因材施教;③用“启发诱导”教育学生。
④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习与思考相结合;⑤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8
9、秦汉时期我国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处于世界前列?
答:①造纸术的发明,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逐渐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②地动仪的发明,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年。
③数学方面的著作:“十进位”的发明表明我国数学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汉代的《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④医学成就: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发明的麻醉药“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杰出的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总表
10、根据你的想象,北京人一天是怎样度过的?(供参考)
答:天还没亮,北京人已经“起床”了,成年男女成群结队地来到河边洗脸,
之后他们分头行动,男人拿着石器和木棒打猎去了,而妇女拿着粗糙的箩筐去
采集野果,年老的则在家带孩子并照看火种和家园。
上午过去了,妇女满载而
归,而几个男人则扛着一头野羊回来了,之后妇女们烧烤野羊,男人们则忙着
修理木棒和石器等工具,中午他们一起共享午餐,每人只能分到有限的一点点。
中午稍微休息后,北京人按照上午的劳动分配继续工作。
12、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的统一,你认为其好处在哪里?
答: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现象,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
货币统一: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便于携带、流通,方便经济交流;
度量衡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
车轨统一:解决了交通的不便。
13、历史上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颇有争议,有人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有人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教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答:1、我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综观秦始皇的一生,他在皇帝位上只有十年左右,期间虽有焚书坑儒、严刑峻法、繁重徭役兵役并后来导致秦亡国等历史事实,但这却为后来的历代皇帝提供了一个反面的教材,后来的皇帝从秦亡中吸取一个教训:我治理好国家,必须采取“仁政”,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秦始皇有很多功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如统一六国,后来的朝代都把维护国家统一作为正统,这对维护国家统一是有好处的;秦始皇还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和车轨,这对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好处,这几样措施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修筑长城,功及万世长。
所以从历史的长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
2、我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我认为评价一个皇帝的好坏,关键看他是否“以民为本”,把老百姓的实际利益放在第一位。
秦始皇是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和发展经济的措施,但总的说来这些措施对当时秦朝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似乎并没有带来多少实际好处,否则秦朝不会这么早灭亡。
相反的是秦始皇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统治暴虐,“焚书坑儒”、大兴土木,穷奢极欲,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皇帝专权),这对我国后世民主制度的发展也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认为秦始皇过大于功。
14、课本第83页思考与史实辨析参考答案
答:思考:因为当时正值东汉末年社会大动荡时期,曹操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能够审时度势统一北方,充分展现其雄才大略,是那个时代的英雄,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反之,如果在清平社会,曹操的许多作为和个性未必能够实现,政治上也难有大的作为。
许邵说曹操是“乱世之英雄”,曹操觉得他说到点子上,所以会心笑了。
史实辨析:不符合历史史实。
蜀汉的正式国号是“汉”,诸葛亮该自称“汉丞相”。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魏时,曹操已死,不可能率军迎战,而且曹操生前并未废汉称帝,“魏”政权是他的儿子曹丕正式建立的,所以不可能打出“魏”的旗号。
15、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隋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