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_吴慧钰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业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
然而,对比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不难发现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分析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探讨产生差距的原因。
一、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特点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智能化: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更加智能化,采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
通过连接车辆与互联网,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
2. 绿色环保: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注重环保,使用新能源技术,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
同时,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高性能与高质量:先进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注重车辆性能与品质。
采用一流的材料和零部件,通过先进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确保汽车的性能、耐用性和品质。
二、国内汽车制造技术差距的原因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国内汽车制造技术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存在一定局限。
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2. 落后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国内汽车制造业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相对薄弱,存在着依赖进口和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这影响了汽车制造技术的提升和发展。
3. 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国内汽车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于引进和合作,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而先进国家则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
三、缩小差距的对策为了缩小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可采取以下对策:1. 提高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大对汽车制造技术的科研投入,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
2. 建立完善的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链:加强国内材料和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提高其质量和供应能力。
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技术,提升国产材料和零部件的水平。
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汽车行业中的创新差距和解决思路

汽车行业中的创新差距和解决思路一、汽车行业中的创新差距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升级,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创新。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汽车行业中存在的创新差距。
这些差距既来自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加,也源于国内企业自身在技术研发、设计理念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不足。
1. 技术研发能力差距在技术研发领域,汽车行业中存在明显的创新差距。
相较于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我国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在电动化、智能驾驶以及新能源技术方面,德系和日系企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我国汽车产业在长期以来侧重于数量扩张而不是质量提升。
优秀的技术人才稀缺、资金投入不足以及对创新导向科研体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都影响了中国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此外,与国际品牌相比,我国汽车行业在核心零部件制造上依赖外国供应商更多,这也限制了高端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2. 设计理念落后的问题在设计理念方面,中国汽车行业也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有些品牌已经开始注重设计创新和个性化,但整体上仍然缺乏与世界一流品牌相媲美的设计水平。
许多中国汽车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国际品牌或者简单复制成功案例的层面,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长期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消费者更加看重性价比而非设计风格。
其次,设计人才的稀缺以及缺乏全球视野也影响了中国汽车企业在设计理念上的突破。
二、解决思路虽然存在创新差距,但中国汽车行业也拥有众多机遇和潜力。
要弥补创新差距并取得领先地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解决思路:1. 加强技术研发能力为提升国内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
通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国际化的创新团队。
同时,要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汽车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另外,也需要改革现有的科研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知识产权和专利方面进行投入。
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研究_汤向东

时代人物· 科教论坛
台、镜头的光圈、焦距、变倍;云台的上、 下、左、右、自动或辅助控制远端的电源、摄 像机开关等。
四、结束语 CDMA1X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克服传 统布线的麻烦,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为用户 节省大量的费用,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具有可 扩充性强,可灵活安装布署的特点。并且在实 际应用中用信道捆绑和负载均衡技术,解决了 CDMA1X带宽不足和欠稳定的问题,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
一、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分析 人类文明和进步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分不 开的,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工业革命。回顾历 史,制造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机器代替手工,从作坊形成工厂;从单件生产 方式发展到大量生产方式;制造的柔性化、系 统化和智能化。
制造技术是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 段,生产管理又强调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来提 高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制造技术与生产管理 密不可分。而生产管理是对生产活动进行计 划、组织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高效、低耗、灵 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顾客满意的服 务。现代生产的概念也包括有形产品的生活 (Production),又包括提供服务、知识及信 息等无形产品的活动(Operations),制造业 和服务业间的界限己变得越来越模糊,大部分 生产厂商正发挥服务功能,许多工业部门产品 是硬件、软件和服务的集成。
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汤向东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1450)
针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针对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摘要】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长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1世纪中国汽车工业要走向世界,但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核心技术创新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都存在差距。
因此,必须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国汽车工业才能解决面临的各方面的挑战,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王国。
【关键词】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创新1.我国汽车工业基本情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开放和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体表现在:1.1汽车产量保持增长势头汽车产量从1978年的14.9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
轿车产量也由最初的几乎空白增加到472.66万辆。
自2006年起,中国汽车产销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3位。
1.2汽车工业在开放环境中竞争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到2006年,进口轿车和客车的关税降到25%,火车关税降到20%-30%;5年后完全取消配额。
中国汽车工业在政府保护逐步降低的状态下,应对外部竞争,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
竞争的结果是,中国汽车工业产量、销售量均已居于世界前3位;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1.3汽车消费需求结构得到改善、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汽车消费对象从以公款购车为主逐步向以个人购车为主的多元化消费结构转变,消费地域有以城市消费市场为主向城乡全方位消费市场转变。
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迅速扩大。
轿车销量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新车销售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成为拉动全球汽车市场的最重要因素。
2.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概况改革开放开始时,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在技术上整体存在着30年左右的巨大差距。
车辆制造业存在的弱点与提升建议分析

车辆制造业存在的弱点与提升建议分析一、车辆制造业存在的弱点1.1 技术水平有限车辆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弱点。
虽然汽车制造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汽车电池、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上仍存在差距。
1.2 缺乏独立创新能力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主要依靠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在自主品牌上缺乏独立创新能力。
尽管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还存在着产品质量低、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1.3 品牌影响力不足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中国自主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较低。
这种影响力不足会导致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降低。
二、提升建议分析2.1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了解决技术水平有限的问题,我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汽车制造领域的研发,同时引进和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提升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
2.2 提升自主品牌质量和竞争力为了改善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问题,我国应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提升和产品质量改进。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2.3 加强品牌塑造与营销传播要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需要加强品牌塑造和营销传播工作。
通过有效的市场推广和宣传,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中国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形象。
2.4 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为了增强整个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在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建立紧密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关系。
同时,要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整体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2.5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了推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该行业的支持力度。
例如,通过出台产业政策、调整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投资与创新,并提供必要的财政扶持和科技支持。
此外,政府还可加强对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的建设,保障行业稳定发展。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

一
、
面 临哪 些 差 距
我 国汽车 工业 的差 距 , 了规模上 的差 距 , 除 更重
要 的制造 技术 以及 管理 技术 上 的差距 ,而 其 中最重 要 的是管理 上 的差距 。 整体来 说 , 当前 我 国汽 车行业
产 成 品库 存 量大 , 占用 大量 流动 资金 ;
・
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 2 年左右。 0 中 国汽 车工 业 的产 品 在 电子化 、 息化 方 面 与 信 发 达 国家 汽 车工 业 相 比 , 在 着较 大 差 距 。 电子 部 存
件 在 中国汽 车产 品上应 用 的程度 仍然 比较 低 。我 国 在 汽 车 产 品成 本 中 , 电装 ( 电气 + 电子 ) 品 所 占 产
须配备 有关 的电子信 息接 收装 置甚 少 。跨 国公 司依
然 是我 国汽 车工业 新技 术 的 主要 来 源 。
中 国汽 车行 业协会 的政策报 告 中已经 明确 提 出将 汽
车招 回制度 引入 国 内汽车行 业 ,这样 势必 要求 汽车
制造 企业 具 备成 品及关 键零 部件 的追 溯 能力 。 在轿 车方 面 ,虽然 目前 中国汽车 企业 能够 进行 某些 轿 车车身 的开 发设计 ,能够 在原 有平 台 的基础 上做 局部 改 进 , 出所谓 “ 推 年度 车 型 ”, 尚不具 有 但 成 熟 的 、 高水平 的整体轿 车 开发 能力 , 较 缺乏 具有 自 主知识 产权 的产 品平 台 。由 于没有 完整 的轿 车 自主 开发能 力 , 有 自己的知识 产权 , 没 主要 汽 车生 产企 业
维普资讯
2 0 ( ) 2 2 轻 型 汽车技 术 06 6 总 0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对比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存在一些差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制造业进行对比,以探讨其差异和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巨大,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国家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不仅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还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而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虽然近年来加大了科技研发力度,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推动制造业升级和转型。
二、质量控制与品牌建设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以高质量和可靠性而著称。
其产品不仅满足国际标准,还具有较高的品质认可度和品牌价值。
这得益于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品牌建设策略。
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在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虽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在数量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但在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
三、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往往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这些国家采用更多的绿色制造技术和环保措施,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与此相比,中国制造业在环保问题上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环境压力增加,中国需要加强环境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劳动力成本与人工智能应用中国制造业一直以其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著称。
这使得中国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开始更多地应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自动化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研发,以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降低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说明的含意放在被说明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说明是否与全文保持一样。
从作品思想内涵来看,早期生态文学创作者往往干脆指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以此呼吁人们对生态环境进行爱护。在近年涌现的生态文学作品中,作家更多地把生态爱护话题放置于更广袤的社会现实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不断深化,作家写作姿态更加理性。如阿来中篇小说《三只虫草》,没有单纯渲染挖掘虫草的行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而是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爱护不应是孤立的,应当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扎实推动基础教化等民生举措紧密联系起来。
C. 本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推动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关税下降又使得价格下降,需求大增。
D. 中国汽车工业在经验了仿照、合作、创新等发展阶段之后,在中国对外沟通合作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24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盈利状况良好,这可能会对其海外市场拓展决策的制定产生影响。
在近年来的生态文学作品中,更多的作家起先用多样化笔触表达丰富立体的情感,呈现良性生态环境带给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上的变更。很多作家也起先在生态文学写作中重视融入多学科学问,更加全面与系统地还原生态环境获得改善、科学生态观念建立的过程。如艾平中篇小说《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通过老牧民在不同牧区的现场感受,呈现当前经济政策在爱护草原生态、提高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主动作用;蒋蓝散文《豹典》串连整合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历史学、地理学等领域学问,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与深化地思索。
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差距及提升方案

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差距及提升方案一、汽车制造业技术差距的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制造业也在经历着快速发展。
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技术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车辆动力系统: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已经成功开发出了高效、环保的新能源动力系统,如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尚未具备相关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仍然依赖传统燃油引擎。
2. 智能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当今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还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
然而,在智能化领域存在明显的技术差距,一些知名汽车制造商已经成功开发了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而其他厂商仍处于起步阶段。
3. 制造工艺与装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对汽车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装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然而,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在这方面投资不足,落后于竞争对手。
二、汽车制造业技术提升的方案1. 创新研发投入:汽车制造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推动科技研究成果向产品开发转化。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长期支持和保障。
2.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外先进汽车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共享资源和经验。
通过技术引进、跨国并购等方式获取前沿技术,并结合本土需求进行适应性改良和创新。
3.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青年学子从事汽车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对于海外优秀人才设立优惠政策吸引其来华工作或带回相关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4. 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推动汽车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
通过共同研发和资源共享,提高汽车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5. 政策支持与鼓励:加大对汽车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财税优惠、减免关税、科技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并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产业结构企业数量多,规模小。
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
按照国际流行的轿车厂的经济规模的起点为年产30万辆这即MES)来衡量,中国轿车工业达到MES的厂商总产量的百分比(即D值)一标准(现今仍为零,美国为100%,韩国为98%。
严重的规模不经济,不仅使企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而且也使总体社会效益变差。
生产集中度偏低。
在产业组织学中,生产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标志性)指标。
据20世纪90年代后期统计,中国汽车产量前三位的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38%,同期,日本为80%,美国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
2000年,中国前三家汽车企业(一汽、东风和上汽)的生产集中度虽然上升至44%左右,但与上述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汽车工业投资少、见效慢。
我国汽车行业固定资产净值不足2000亿元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固定资产就达360亿美元。
我国重点工程建设周期为10年左右,而韩国投资18亿美元建设的现代汽车公司,18个月建成,4年收回全部投资。
我国汽车工业投资规模小,建设效率低,导致了成本过高,加大了项目风险。
零部件发展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
“八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总量仍显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而欧美和日本对汽车零部件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l,甚至3:1。
由于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二、产品技术技术落后。
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轿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差距更加突出。
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水平低,对很多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缺乏自主开发能力。
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开发能力弱,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发费用低。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

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逐渐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全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543.1万辆,同比增长0.6%。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5倍,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新支柱。
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汽车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升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技术创新的加强技术创新是推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中国汽车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
例如,发展智能汽车,加强智能驾驶、车联网、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各大汽车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专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提高制造水平。
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突出标志和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
为此,汽车企业应该注重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品牌。
例如,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形象、产品品质和使用体验。
与此同时,企业也要不断改善售后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增强品牌的忠诚度和影响力。
三、国际市场拓展的扩大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相对较小,国际化程度较低。
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增加产品出口量。
例如,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发挥“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进入新兴市场和高成长市场。
同时,建立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国际市场的需求和适应性。
四、制度创新的完善制度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着一系列制度障碍和问题,例如管理人员和工人的文化以及理念差异,劳动力的高成本、国际间的技术壁垒等。
为此,应该构建创新性的法律体系和财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法律、金融和政策保障。
此外,政府应该提供便利的政策支持和合理的创新环境,从而鼓励企业发展。
我国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存在三大差距

来源:数控机床网 作者:数控车床 栏目:行业动态
近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等一些专家提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技术存在三大 差距。 一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航天、轨道交通设备、炼油技术等以自主创新为主,但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通信、家电、发电设 备、船舶、军用飞机、载重汽车及钢铁制造等在经历引进之后,国内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轿车、大型乙烯成套设备 、计算机系统软件等处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技术;大型飞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光纤制造 设备、大型科学仪器及大型医疗设备等主要依赖购买国外产品。 二是制造技术基础薄弱。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流程、基础材料、基础机械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基础制造装备、仪器仪 表及标准体系等发展滞后,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制造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一支精干、相对稳定的力量从事 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专家表示,当前,大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迫在眉睫。
2 振兴中国国产装备业需要三大政策扶持
3 三大机床企业年销售收入可超50亿日本的PLC产品介绍——世界PLC产品三大流派
差距 1 与国外差距缩小重型机床业新方向 2 与国外差距缩小重型机床业面临新机遇 数控机床网提供机床产品列表:数控机床|苏州宝玛|数控车床|线切割机床|数控切割机|电火花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数控慢 走丝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电火花成型机|电火花高速小孔加工机|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欢迎咨询订购!
2 技术工人缺乏 美国制造业发展艰难
3 德马吉中国“先进技术”开放参观日活动成功举行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我国汽车制造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汽车销量和产值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竞争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虽然我国在汽车制造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与此我国汽车企业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仍需加强,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研发还相对较弱。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我国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仍然较低。
虽然有一些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有限。
我国汽车制造业需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品牌价值和美誉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汽车制造业还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因素。
一方面,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还面临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挑战,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尚需完善,需要提高零部件制造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我们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汽车研发人才,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增强品牌竞争力。
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开拓国际市场,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
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只有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品牌建设和完善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整车制造业的差距与改进意见

整车制造业的差距与改进意见一、整车制造业差距的背景与现状整车制造业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整车制造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核心关键技术上有所欠缺,如电动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依然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方面,我国整车制造商在提高产品品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仍需下更大功夫。
再者,在产业链供应体系上,我国整车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建立起完善有序的供应体系,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尚存在协同不畅和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二、加强自主创新是解决差距问题的关键1. 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并加大对核心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提供科研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同时,建立技术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
2.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加大对整车制造业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更多具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同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鼓励人才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
采取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提高维权成本,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稳定可靠的环境。
三、优化产品质量是实现差距缩小的关键1. 提升制造工艺: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改进传统工艺流程,并推广应用数字化制造等先进技术手段。
通过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一致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2. 落实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全面、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完善质量指标与评价机制等。
同时,加强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质量监管,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标准要求,避免低质次品流入市场。
3. 增强品牌形象:打造优秀车型品牌,并注重品牌形象塑造。
高端制造业中的差距与技术升级建议

高端制造业中的差距与技术升级建议一、高端制造业现状分析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高端制造业成为了各个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高端制造业中存在的诸多差距和挑战。
1. 技术水平不够先进。
许多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我国在某些领域仍然存在技术上的落后。
2. 人才资源不足。
高端制造业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我国仍存在人才供给不足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3. 制度环境不利。
包括法律法规缺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使得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保护和激励机制。
4. 产学研合作不紧密。
在一些领域中,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合作关系较弱,在技术转化和市场应用方面存在难题。
5. 制造业生态链不完善。
高端制造业需要依托一系列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而我国在这些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短板。
二、技术升级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了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我们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比例,并建立增加科研团队、培养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
同时,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促进原始创新和突破性发展。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通过优化教育体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普及度,培养适应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同时,落实各类激励政策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并参与相关领域研究与产业发展。
加强产学合作,搭建平台促进产学合作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提高违法成本,从法律层面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此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提升执法能力与效率,有效维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4. 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强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项目、共享研发设备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并通过政府和市场的引导推动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
5. 加强供应链和生态圈建设完善现代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大对下游产业的支持力度。
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差距与改进

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差距与改进一、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差距的原因汽车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各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技术投入与研发能力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技术投入,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发达国家在汽车技术研发上投入巨大,积极引导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无法进行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仍然依赖于进口技术和零部件。
1.2 教育与培训体系汽车制造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和维护。
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技工培训体系,能够为汽车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教育与培训体系相对薄弱,导致技术人才供应不足。
1.3 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也受到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影响。
发达国家对汽车市场需求广泛,市场竞争激烈,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而发展中国家汽车市场相对较小,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程度较低,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也相对有限。
1.4 产业链和合作的不完整汽车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等多个环节。
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业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形成了较强的协同效应。
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系统上存在着一些环节缺失和合作不足,影响了技术的整体进步。
二、改进汽车制造业技术差距的途径为了缩小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途径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2.1 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是改进汽车制造业技术差距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加大对汽车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汽车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汽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2.2 改善教育体系加强汽车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是提升技术水平的关键。
2023年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分析方案模板

汽车制造流程落后: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缺失汽车整车制造流程不完善:国内汽车整车制造流程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缺乏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制造技术,影响了汽车制造效率和质量。
差距明显,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汽车制造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2 与先进国家相比,国内汽车制造技术水平差距较大:
德国汽车工业研究支出远超中国据统计,德国汽车工业研究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德国的汽车工业研究与发展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5.5%,而国内汽车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5%左右;
智能化生产线
制造工艺精益管理
柔性化生产
依赖性
技术差距
竞争力限制
汽车制造业
研发投入
5%
4%
核心技术转化率
30%
国内制造需提高
技术研发要加强
智能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性及我国面临的挑战智能化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与五大洲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智能化技术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在技术研发层面表现出来,还在产业化、市场应用和政策引导等方面存在明显障碍。
2023/8/30
Analysis of the gap in 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汽车制造技术差距分析
REPORT-Bob
TEAM
目录
catalog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存在差距
论我国汽车零部件与国外零部件行业的差距

论我国汽车零部件与国外零部件行业的差距2010/11/30/8:6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作者:闫华伟【慧聪汽车配件网】汽车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贵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的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始终不能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古语云:“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
汽车零部件一定要从各方面了解我们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研制开发能力上的差距从现有的研发能力及发展趋势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与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的差距巨大,同时距离还在进一步拉大。
短期内我国的零部件产业难以形成自主研发的能力。
其原因就在于:首先,市场需求太少,整车企业多是引进技术,对自主零部件则保持强势姿态,自主零部件企业配套十分困难;其次,零部件企业资金少,国内近8千家零部件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下的就占到82%,这种资金实力很难以支撑投巨资搞研发,同时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显得力度不足,导致企业自主开发主动性不足,反而对模仿很感兴趣;此外,企业搞自主研发的基础条件太差,市场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和政策支持等都显不足。
在零部件技术方面,我们在排放、电子化、安全、设计等成熟技术领域不仅存在差距,其差距还有拉大的势头;而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等前沿技术领域,差距正在拉大。
生产供应方式方面的差距世界上汽车零部件产品的生产供应方式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组建模块化及“即装即到”装配概念的推广,对提高汽车工业的运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种生产方式在一些汽车零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之间得以运用。
例如,德尔福公司将来自6个国家35家供应商的140种零部件组成不同需求的各型驾驶舱供应制造商,从接订单到送到安装位置,时间为120分钟。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小规模的模块化供应方式已在一些企业开始运用。
模块化供应方式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
配套关系上的差距在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汽车制造上的配套关系上,国内外企业也有根本的差别。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我国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崛起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大国之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汽车制造业必须加大对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实现从“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的转变。
还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发创新,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水平。
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
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必须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推进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
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要完善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涉及广泛领域的复杂系统。
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建立健全的汽车产业链,包括零部件、配套设施等。
一方面,要加强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减少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程度。
要加强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水平。
还要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配套体系。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推动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资源。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高级工程师、技师等高端人才方面严重匮乏。
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要加强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提高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只有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完善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才能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跨越发展,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浅析我国汽车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制造业还存在一些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汽车制造业在核心技术上仍然相对薄弱。
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我国汽车制造业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我国汽车品牌知名度较低,对品牌建设的投入不足。
这不仅影响了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限制了我国汽车制造业走向高端市场的能力。
我国汽车制造业需要注重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竞争力。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还有待完善。
一个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对于提高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供应链协调不够、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等。
我国汽车制造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建立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绿色制造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制造已经成为国际汽车制造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趋势。
尽管我国汽车制造业在节能排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绿色制造技术和环保标准上仍然相对滞后。
我国汽车制造业需要加大在绿色制造方面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提高汽车的环保性能。
我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提升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品牌建设水平,完善供应链体系,加大绿色制造方面的投入。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使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6)总202轻型汽车技术综述
市场论坛
我国汽车工业的差距,除了规模上的差距,更重要的制造技术以及管理技术上的差距,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上的差距。
整体来说,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普遍存在下述管理问题:
・生产规模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市场信息不灵,生产预测数据不准;
・设计新产品周期长,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多,原材料、中间产品甚至产成品库存量大,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企业各部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不畅通,周期长、效率低、误差率高;
・与原材料、零配件的供应商以及外协厂商的沟通和质量控制不到位,影响产品交货期以及产品质量;
・成本核算工作不细,大多缺乏零部件成本核算,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虽已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体系,但整个网络体系效率不高,信息反馈不及时,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以客户为中心的先进管理思想未能全面深入人心;
・难以进行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追溯;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协会的政策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将汽车招回制度引入国内汽车行业,这样势必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具备成品及关键零部件的追溯能力。
在轿车方面,虽然目前中国汽车企业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能够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做局部改进,推出所谓“年度车型”,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平台。
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处于被动依赖跨国公司的境地,在产品开发与选择方面没有主动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
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
汽车发动机行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20年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在电子化、信息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
电子部件在中国汽车产品上应用的程度仍然比较低。
我国在汽车产品成本中,电装(电气+电子)产品所占比重约为1%左右(根据车型有所不同),而发达国家约为3%—5%。
车用电子部件在汽车零部件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8%,而发达国家为13%左右。
许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汽车电子零部件我国还难以生产:尚不具备开发先进汽车发动机的能力,因此对发动机进行电子控制的零部件也无从谈起;生产的许多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耐久性达不到整车生产厂家的技术要求,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智能化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方面才刚刚起步,汽车必须配备有关的电子信息接收装置甚少。
跨国公司依然是我国汽车工业新技术的主要来源。
二、面临哪些约束
●能力约束
一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仍然薄弱,目前国内用于R&D(技术开发与投入)的投入仍然很低,2002年国内全行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总收入的1.45%。
一般来讲,轿车开发有两个层次:一是换代开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差距分析
吴慧钰
一、面临哪些差距
市场论坛49
轻型汽车技术2006(6)总202
发;二是车身开发,即对现有车型的车身底盘、电气系统、动力总成和传动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造,赋予车身内外饰全新的造型和设计。
相对而言,前者开发周期长,耗资巨大(约80—90亿元),非国内任何一家汽车公司所能承受。
而在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耗资较低(约10—20亿元)的车身开发方面,中国某些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有所介入。
二是中国汽车工业中仍然缺乏站在世界汽车工业最前沿的、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人才,且有限的人才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中。
与其他工业一样,中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缺乏高级技术工人的问题。
三是科研机构与生产企业的结合仍然有待加强。
政府主导的某些科研项目仍然有计划经济时代的某些问题,在把科研成果及时产业化方面,仍然存在着体制的束缚。
如果这些体制束缚不解决,中国虽然目前在电动汽车等汽车工业科技前沿项目上并不落后,但是将由于产业化缓慢而落后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
由于汽车产品已经成为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因此汽车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不同产业的合作。
中国汽车工业与其他关联产业合作开发方面还结合得不十分紧密,尤其是在与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开发方面。
最后,中国汽车工业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这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的研发与技术后劲。
●规模约束
汽车工业是一个规模经济特点突出的产业,尽管中国汽车企业近年扩张较快,但与世界重要汽车公司相比,仍然偏小。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中国三大汽车生产企业的产量加起来,还比不上美国戴・克公司一家的产量。
除了规模上的差距外,分散也是国内汽车业的问题所在。
2003年中国轿车200多万辆即来自10多个厂家。
没有一定的规模,中国汽车业劳动力价格优势就难以发挥,也难以加大研发投入。
目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除了人均利润率较高外,其他方面均远远落后于外国汽车大企业。
而中国汽车企业获得的高额利润与政府保护措施导致国内汽车市场产品价格高昂密切相关。
●工业能力
约束中国汽车工业本身的技术水平与生产制造能力和外国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管理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新产品开发已经建立在模块化的基础上,而中国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却缺乏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支持。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状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与国际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相比,仍然差距甚大。
随着中国整车生产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薄弱的零部件基础制约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制约着整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
中国汽车工业的相关工业发展也相对滞后。
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尚不能提供高水平、高附加值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在塑料、橡胶制品中,汽车专用产品品种少,质量和性能不稳定。
汽车生产需要的铝、镁等轻金属材料由于企业技术和生产装备落后,难以满足汽车零部件生产需要。
●市场约束
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轿车产品都是合资企业生产的,并且基本上是外国品牌。
在商用车领域,使用外国品牌的趋势也有扩大之势。
跨国公司以技术和品牌在合资公司中实际上具有话语权和产品开发主导权。
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的结合,使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开发中处于不利状态。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权实际上对合资公司产品开发产生着巨大影响。
其次,由于市场上跨国公司产品品牌占有优势,因此加剧了中方对于引进产品的依赖。
再次,巩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地位,使自主开发产品的本国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在目前中国的轿车消费市场上已经产生了对外国品牌的迷信、崇拜心理,进一步加大了自主开发产品的市场难度。
最后,由于产品升级换代加速,在中国轿车市场上竞争的基本上是外国产品,使合资企业在独立开发产品与引进产品之间的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引进产品,以便应付市场竞争,而不愿意进行产品开发。
市场论坛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