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平投影下的隧道工程地质安全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平投影下的隧道工程地质安全评价
摘要:本文根据浙江楼山隧道洞口的野外勘察资料和实际工程情况,
分别从滑坡、危岩、弃渣和断层节理四个方面对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展开
介绍,以说明隧道洞口工程地质安全现状。

对解决隧道洞口的工程地质安
全问题,研究将采用围岩质量分级和赤平投影图解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确定隧道洞口围岩等级为Ⅴ级,即岩体的破碎程度比较高,隧道洞口围岩
稳定性差;其次,对洞口坡面稳定性和硐室开挖危险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分析,得出隧址场区洞口工程地质安全评价结果;最后,总结出隧道洞口工
程地质安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隧道洞口,围岩质量分级,赤平投影,安全评价
引言
隧道洞口工程地质安全评价研究,不仅是隧道及洞口设计的基础,更
是施工的安全系依据,它决定了隧道的支护方法和开挖方式[1-2]。

关于
洞口围岩工程地质安全稳定性评价,国内外学者已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理
论体系,但对于具体的工程设施,由于岩土体的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其
各因素权重也有所差异,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结果的筛选和分析
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研究[3-4]。

因此正确合理评价洞口
工程地质安全,对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性及其运营的安全性都起到十分
重要的作用。

由于隧址区尚无大型工程施工,对于隧道施工缺乏详细的数据,不足以支撑该隧道的施工设计,因此对隧址区进行工程地质安全评价
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围岩质量分级和极射赤平投影图解法,重点从洞口
坡面稳定性和隧道开挖危险性来展开分析,提出该隧址区洞口工程地质安
全建议与措施。

1赤平投影理论
赤平投影是常见的研究隧道洞口工程地质安全评价的图解方法,它主
要用来表示线与面的方位关系,结构面之间的角间距关系和结构面的运动
轨迹,把结构面在三维空间的几何要素线和面的关系反映在投影平面上,
从而对稳定性进行直观的研究和处理。

它将整个圆周分为360份,每一份
为1°,从而表示结构面的倾向,然后每一方格为2°,来画出结构面的
倾角,从而将结构面直观的投影到圆上,进而分析各结构面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种形象而且综合性强的定量图解法,简单方便、直观的计算方法使
其广泛应用于地质科学领域之中[5]。

运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分析隧道洞口
边坡与岩层稳定性关系、节理裂隙与隧道硐室开挖面稳定性关系,从而对
隧道洞口进行工程地质安全评价研究。

2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隧道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丘陵区,位于丘陵孤丘,周边最高点标高144、0m,地表地形标高一般9~144m,坡度一般15°~30°,局部陡坡50°
以上。

第四纪覆盖层厚度1~10m不等,南侧相对较厚。

隧道沿线边坡可
以见到多处的滑塌、崩塌及碎落现象,见图1。

坡顶一带覆盖层稍薄,局
部基岩裸露。

2、2气候条件
隧址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950h以上、平均气温为16。

6℃~17。

5℃,极端最低气温-6。

8℃,最高气温41、7℃,年平均降雨量为1689。

2mm,多年平均径流
量1013、5mm。

降水集中在4~6月梅雨期和7~l0月台汛期。

全年降水
分布极不均匀,三至十月份的降雨约占全年的80%。

2、3地层岩性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侏罗纪西山头组(J3)。

岩性以青灰、紫红色晶屑、玻屑熔结凝灰岩为主,岩质较硬,岩体较破碎,广泛分布于本项目山体斜
坡区段和平原区下部。

2、4地质构造
调查区内层理不明显,无皱褶,主要为节理、断层,节理普遍发育,
由于区内露头不明显,受风化裂隙影响,区域的规律不明显。

楼山隧道洞
口附近发现一条断层,走向355°左右,向东倾,露头倾角55°左右,断
层带宽1~2m。

在隧道洞身上部,在爆破等外力震动下,结构面易松弛,
围岩易产生小规模的坍塌。

根据初勘调查的统计节理,坑道区节理玫瑰花
走向见图2,以北东、北北西、北北东、北西向四个方向为主,与区域构
造走向一致。

主要节理、裂隙特征见表1。

3隧道洞口工程概况及围岩质量分级
3、1工程概况
楼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是通过对既有双向四车道隧道原位扩建为双
向八车道隧道。

既有隧道左线实际长度530。

5m,右线实际长度509。

6m,隧道净断面为10。

255m2,隧道两幅最小间距29~35m。

改扩建后的楼山
隧道右线全长487m,左线全长508m,隧道净断面为17。

255m2,隧道两
幅最小间距25~31m,洞口纵断面放大图见图3。

3、2洞口围岩质量分级
首先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以及岩体完整程度的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
征和定量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然后在岩体基本质
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见公式(1)。

式中:Rc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Kv为完整性系数[7],利用超声波测试成果计算,见公式(2)。

式中:vp为纵波波速;
vc为横波波速。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见公式(3)式中:K1、
K2、K3分别为地下水影响、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和初始应力状态影
响的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取值参订《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2022)。

计算得出[BQ]<250,岩体破碎,自稳性差,隧道洞口为Ⅴ级
围岩。

洞口地形易汇水,原隧道已有排水措施,一般不会有大量涌水,处
理不当易产生较大规模坍塌,洞身附近易塌至地表。

通过分析围岩的地质条件现状,围岩质量分级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安
全隐患重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在隧道洞口和断层破碎带。

本文采用赤平投影
图解法对楼山隧道洞口工程地质稳定性进行直观的评价分析[6-7]。

4、1洞口坡面稳定性评价
隧道洞口斜坡坡度40°~50°,坡向约35°。

洞顶围岩主要位于中
风化凝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破碎、碎裂结构,洞口岩层产状240°∠68°,主要节理产状J1:100°∠60°、J2:155°∠18°。

隧道
洞口各坡面与结构面关系的赤平面投影见图5。

由图5可知,该隧道洞口
仰坡的坡向与岩层的倾向呈现反向相交,对隧道洞口的边坡稳定性有利;
节理J1、J2组合沿岩层切割形成的楔形体的倾向与仰坡的坡向呈大角度
相交,对隧道洞口仰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隧道洞口左、右两侧边坡的坡
向与岩层的倾向呈大角度相交,对隧道洞口的边坡稳定性较为有利。

总体
上,该隧道一端洞口的仰坡面和左侧边坡均属于稳定型结构,坡体稳定性
较好,坡面稳定性较差。

隧道入口段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
碎石、块石层产生沿岩土界面的滑动。

4、2隧道开挖危险性评价
经过野外勘察所获得洞口围岩节理裂隙数据统计和洞口边坡、洞口围
岩产状测量,隧道开挖面与结构面关系的赤平面投影见图6。

由图6可知,隧道轴线方向为81°,节理裂隙J1:100°∠60°,节理裂隙J2:
155°∠18°,隧道开挖面与节理裂隙J1相交角度大于50°,与节理裂
隙J2相交角度接近80°。

这个部位容易被结构面切割,从而形成不稳定
的楔形块体滑出,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应及时做好围岩支
护工作,以预防J1、J2这两组粗糙闭合的节理面不断发育,造成隧道顶
部岩块进一步的滑移、塌落等灾害。

在天然应力作用下,围岩不断受到挤压,隧道内壁两侧会发育形成不连续的卸荷节理,进而发生围岩松弛带持
续失稳,且隧道洞口围岩质量分级为为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为确保隧
道稳定及施工安全,需尽快进行隧道衬砌。

5隧道洞口工程地质安全防护措施
5、1洞口坡面防护措施
对隧道洞口临时边仰坡较高的洞口,增加喷、锚、网等临时支护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边仰坡的稳定。

对于洞口一带的覆盖层,采用钢拱支护开挖。

对进洞后可能遇到由不利结构面及其组合引起的小范围塌方及掉块问题,建议采用超前支护、喷锚挂网等支护措施。

洞室进洞口附近多分布墓穴,施工前应先清除。

为便于边仰坡坡面的一次开挖成型,减少刷坡量,
开挖出一个台阶后进行坡面测量,从而确保边坡顺直,为边坡防护工程创
造条件。

洞口边仰坡防护见图7。

5、2硐室开挖防护措施
边仰坡采用机械分层开挖,人工配合机械刷坡,自上而下分台阶进行,必须边开挖边支护。

采用信息法施工,做好施工地质工作,做好隧道地质
超前预报与监控量测工作,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地地质条件变化大,所提供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等,主要根据地面测绘及部
分钻孔揭露推测而得,实际地层岩性、厚度及风化分层界线会有一定变化,建议动态施工,加强施工地质工作和监测工作,根据开挖揭示地层,及时
调整支护方案。

6结语
(1)隧道洞口外围局部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工程地质安全隐患,洞
口边坡及围岩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需及时防护。

(2)围岩质量分级结果表明,该隧道洞口为Ⅴ级围岩,属于软弱岩,岩
体的破碎程度较高,如果对围岩进行直接开挖,会造成大量不稳定的岩石
块体滑落。

(3)图解法属于局部块体稳定性分析,运用赤平投影图解法
能完善隧址场区工程地质资料,简洁明了地反应洞口围岩各岩层、结构面
之间的关系。

(4)该隧道洞口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差,隧道洞口
边坡建议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及时防护;而对于隧道开挖,建议采用“管棚法超前支护+台阶分部法”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