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他山之石,攻课堂教学之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淡《论语》的教学策略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论语》的教学策略林静静(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学)摘要:通过走近凡人孔二先生,追问何为君子小人,借用成语名言学习,专题点拨、以点带面等策略激发中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品味先人智慧哲思,提升自身文化品位。
关键词:策略;兴趣;文化品位儒家经典《论语》以其独具的魅力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其内容博大精深,阅读它,能净化心灵、升华智慧、洗涤灵魂。
2006年新课程改革,我省把《论语》作为一门选修课列入高中语文课程范围,并在2007年列入高考考试内容。
于是,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并能领悟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作为教师的我,不得不讲究点艺术或者策略。
一、走近凡人孔二先生一说到孔子,学生满脑子浮现的必定是:思想家、教育家、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
一说到他的思想,学生的印象必定是:高深莫测等,正像颜渊对孔子之道的赞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学生与《论语》的隔阂无形中已经生成了。
因此,欲让学生不畏惧《论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要做的是:拉近学生与孔子的距离,把伟大的孔子凡人化。
即便如此,孔子生活在那混乱的年代,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的感慨吗?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雍也》)所以时代变乱中的人物,不但要长得帅,还要有口才。
而对现代社会来说这还不够,还要有财。
作为圣贤之人的孔子面对眼前充满罪恶的社会,发出一顿人情之常的牢骚。
这是其一。
澹台灭明(字子羽)是孔子的关门弟子,亦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相貌丑陋,品行端正。
据说,在招收这个弟子时,孔子犯了“以貌取人”的毛病。
《论语》记载: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雍也》)后来灭明发愤图强,在诸侯间深有名望,孔先生方才发现自己看走了眼,发出“吾以言取人,错过了宰予;以貌取人,错过了子羽”的感慨。
这是其二。
同时,在孔子的心中,音乐是教化的工具,也是高级的社交工具。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浅谈教师之听课

谈到听课,可能大多数教师想到的是去听一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引领课”“能手课”……实际上我们思想都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特色。即使对同一节课,同一个问题,我们不同老师也会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也可说是奇思妙想。相信只要你用心去聆听,每一位老师都有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另外,我们也不能只听同学科、同年组老师的课,像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各学科的一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联系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听课中一定要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对听课的内容及效果做出准确评价
每次听课时,除要记录教学过程的要点外,还应习惯于随笔记下一些自己即时听课的感受,如:作课教师的一段精彩的导课;一个形象恰当举例;一种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一场气氛热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次意外而精彩的课堂生成……这些都是可贵的资源,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当然,教师如何去甄别作课教师对价的准确与否,如何对作课教师教学做出准确评价,相信有很多文献都进行了翔实的阐述,并且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只希望我们听课教师能记录下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闪光点,对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以及那些令我们少走弯路的不当之处、值得商榷之处,都是值得我们记录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教师之听课
摘要】每位教师都应虚心、认真地坚持参加听评课,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做到取长补短,须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我们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亦或将来成为一名师的关键。
【关键词】听评课目标评价虚心聆听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有人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可见,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就更应该紧紧依靠自己所在的群体(即周围的同事)的帮助,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如果整日固步自封、孤芳自赏,那只能是停滞不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使自己如井底之蛙一般。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它的意思是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教益,可以“攻破”自己的瓶颈,取得进步。
在小学综合课堂中,我们也可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理,通过学习和吸取课外材料的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我对小学综合课堂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应用的一些思考。
小学综合课堂应该开放自由,让学生有更多与外部世界接触与交流的机会。
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外调查和研究任务的方式,让他们去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事物。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比与分析,找出其他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文化作品和方法,并通过学习与比较,将其引入综合课堂。
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感到兴奋和自豪,他们的眼界将得到拓展,思维和观察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小学综合课堂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倡导“学以致用”的精神。
常常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情况,老师上完一课,学生都感觉很难,但是当听到别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就会豁然开朗。
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体现。
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和展示的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以此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课堂气氛的积极向上。
小学生还需要有机会去实践和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
可以组织学生去社区参观,调查社区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志愿服务,帮助他人解决实际困难;还可以创设一些虚拟情景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综合学科的知识,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彻到实际中去。
在小学综合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足够的开放和自由,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这个典故比喻从别人身上找到好的经验和智慧,使自己受益,进而取得成功。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这个典故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商业和政治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析这个典故的内涵和应用。
首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典故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成长至关重要。
古人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以此来修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要孤立地看待问题,要敢于借鉴别人的智慧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取得成功。
在教育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并鼓励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他山之石可以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而对于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他山之石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改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商业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为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
无论是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还是组织管理,都可以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并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商业素养和判断能力。
在政治领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同样具有重要的含义。
一个成功的政府或政治家应当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模式。
通过借鉴他山之石,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借鉴他山之石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财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孙玉军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5年第5期——浅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之听课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孙玉军《诗经》有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青年教师要想在教坛上站稳脚跟,快速成长,听课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所谓听课就是青年教师学习借鉴他人课堂教学优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学习路径。
它是青年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同龄青年教师能够出类拔萃,快速成为教坛新秀的上策之一。
听课,特别是听老教师的示范课、经验丰富教师的公开课,同龄青年教师的比赛课,这对青年教师走向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听课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作如下听课所得,以求互进共勉。
1.听教学导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也为课堂的精彩与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灵活多样,花样百出,会制造出一个个“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而青年教师的导入设计往往缺乏语言艺术,或单一死板,或高调引入,或单调直入,也可能为了解决课堂内容而草草引入,极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因此,听着务必关注教者的导入设计,在借鉴中付诸实施,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听教学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的,三维度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属和终点。
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尺度。
老教师讲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体现了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对重点的掌控,难点的突破和关键的把握,也规定了教者自己要做什么,通过什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目标意识。
所以,青年教师在听一节课时,既要关注教者教学目标的规定,又要关注教者在教学日标规定之下是如何教授知识,如何处理教材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高中政治是一门陶冶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发展。
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政治课堂上将教学实现最优化,让政治理论与内涵向外延伸,渗透发展,是摆着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由此,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尝试“借力使力”,以生活常识、课本案例、情景模拟为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发动机。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在教学中,与其死守教材,不如引用“他山之石”,如生活常识、生活情境、活化课本案例、创设实践模拟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个性发展要求,从而实现“攻玉”或“天然去雕饰”的教学实效。
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尝试抛砖引玉、借力使力、他山之石的教学策略,活化政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快速地调整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从而使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激情。
一、抛砖引玉,以生活常识提高课堂引入效率《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教学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笔者在教学中就在思考,不妨以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纽带,抛砖引玉,引起学生的共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政治知识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促使学生形成用政治知识武装自己,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价格变动的影响”这节课时,笔者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消费经验,价格变动及其产生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陌生,只是认识层面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以生活常识为契机,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1.价格的变动是否对你的消费产生影响?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处理方法。
2.常言道:暮春买毛衣,夏末买凉席,春秋买空调。
你对这种反季节消费有何看法?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在讨论后进行组间交流,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发学生的热烈探讨。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意思是说别人的好建议可以用来修正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育学习的道路上亦是如此。
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小学综合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他山之石”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这里,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借鉴他人的经验,使得自身的学习更加有效、更加高效。
作为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可能擅长记忆,有些学生擅长思维,还有些学生在解题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们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交流,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然后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有时候,也许别人的学习方法并不适合自己,但至少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从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中可以借鉴他人的学习态度。
有些同学对待学习非常认真,从不拖延,对待每一节课都虚心听讲;有些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经常犯懒,对待老师的教导不够尊重。
我们可以从这些同学身上学到如何正确对待学习,怎样使得学习效果最大化。
通过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抛弃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值得借鉴的还有老师们的教学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从来没有碰到过,有的问题即使碰到过,也很难理解。
此时,我们可以向老师请教。
老师们通常有很多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指导。
我们可以从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从而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
家长的教诲也是我们学习中的重要他山之石。
在家长的教导下,我们可以获得很多务实的学习经验,比如如何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如何做好学科知识的复习等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句出自中国古代谚语的名言,意思是从别人的优点、长处中,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
这句话传达了人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观念,强调了学习他人经验教训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他山之石"来磨砺自己、提升自己。
以下是一些例子,展示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具体内涵和应用。
首先是教育领域。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决定了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而且,每个人都会经历教育,受益于它。
通过借鉴他山之石,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
芬兰的教育体系被公认为世界一流,他们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培养,建立了开放灵活的教学环境。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是科技领域。
科技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技,以提升我们自己的科技水平。
比如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成为我们的"他山之石"。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新精神,以进一步推动我们的科技发展,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最后是个人成长方面。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优点来不断完善自己。
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他人身上学到如何沟通、领导或者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技巧。
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借鉴他们的经验,我们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师,我们时刻关注着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从别的学科、其他教学方式中寻找启示和经验,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综合课堂教学的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古语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我们可以从语文课堂里寻找灵感。
语文教学在小学综合课堂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学、表达等多个方面,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我们可以借鉴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方式,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阅读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我们也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分层阅读和导读方式,将这种方式引入到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我们可以从数学课堂中找到启示。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为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学提供很多启发。
我们可以借鉴数学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和解题技巧,将这种方法引入到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上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也可以为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学提供借鉴,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从艺术课堂中找到启示。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可以为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学提供灵感。
我们可以借鉴艺术课堂上的创意表达和情感沟通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音乐表演、舞蹈展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艺术课堂上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表演也可以为小学综合课堂的教学提供借鉴,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集体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巧借他山之“玉” 智攻教学难“石”

巧借他山之“玉” 智攻教学难“石”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教学难题。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还是针对不同水平、个性差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都需要教师具备智慧和应变能力。
在这些“石头”之前,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教学经验和技巧,利用各种“玉”来解决教学难题。
一、借用前人经验之“玉”前人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是教师们在教学中的重要依据。
特别是在新教学体系出现之前,各类经典著作往往是教师教学的“圣经”,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如在语文教学中,借鉴唐代杜甫、白居易的诗歌之“玉”,运用教育故事、寓言故事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法,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让学生了解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二、技术手段之“玉”当代社会技术手段发展迅猛,教育教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在英语课堂上,借助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语言环境、表现形式和语言功能,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教育教学中有一些经验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积累和体验到的,这些经验值得教师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和总结,共同交流和传承。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从其中获取经验之“玉”。
如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教师们发现许多作文错误和评分偏差是由于评分标准不明确、不统一等原因造成的。
教师们在此基础上,完善评分标准,强化评分规范,提高了评分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学生参与之“玉”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让学生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仅有利于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级分组进行教学和练习,同时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育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教育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一句中国古语,意为从别人那里学习
借鉴经验,获取更多的智慧,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这个成语的教育意义十分重要。
以下是具体解释:
1. 学习他人长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通过学习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2. 吸取他人经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的效率。
3. 借鉴他人创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通过学习别人的创意和想法,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工
作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谦虚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智慧,从中获取更多的启示和灵感,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创造更多的成功和价值。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学综合课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可以从别人的优点中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以此来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举几个小学教育方面的实例。
首先是学习方法方面。
在小学阶段,许多孩子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
这时我们可以从“他山之石”中找到一些经验。
日本有一个小学生利用科技设备,比如智能手机、Ipad 等,制作了一些高质量的学习视频,分享给爱学习的同龄人,他的视频像故事一样,短而精,适合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科技来辅助学习,让学习更加有趣,提高效率。
其次是品德教育方面。
小学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阶段,但有些孩子因为年幼,不知道该如何行为规范,如何做人,所以老师们可以借鉴“他山之石”,从别的国家的教育经验中学习。
例如,芬兰教育没有分级别、分班级,学生的年龄差异可以达到3年以上,但是这里的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群体荣誉感,即集体贡献感,而且自主性与自律性很强。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芬兰教育经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自律性,让学生养成自律和积极向上的习惯。
再者是课堂态度方面。
他山之石同样适用于学生的日常表现。
在一些欧美国家,学校会全程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完成作业的时间、参与课堂的态度等等。
学生的表现由老师打分,并被用作选大学、争取奖学金等方面的依据。
这种“记录表”在学生们中广受欢迎,因为学生们知道好的记录将对未来有很大的帮助,于是自然会更努力地工作。
那么我们在这里也可以借鉴一下,鼓励学生养成记录自己表现的习惯,让他们对自己的进步有一个更大的认识。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出自己的圈子,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提升自己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
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而改进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素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心得体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体会看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材料,心里感触颇多,我认为我们能借鉴之处实在不少,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学生管理、课堂改革几个方面。
一、校园文化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思想和精神面貌,良好的校园文化更能不断的激励学生、影响学生,促使他们不断转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达到学生自治,自我促进,主动学习的地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紧张的学习氛围。
我们学校也有一定的文化建设,但教室的文化建设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空间供我们利用;教室外面的墙上我们只张贴了学生目标,教室后面的黑板也只是定期出一期内容,利用率低,效果也不大。
应该根据不同的空间,定时由专人负责确定的内容,比如每一科的学习专栏,学法介绍,精题欣赏等。
二、学生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学校的好坏,能否出成绩在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管理。
栾川的学生管理非常规范、严密、细致,班级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实行分组管理,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各小组奖罚一体,这样一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集体观念,班级之内、班级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互相协作,团结奋进。
这一方面我们完全可以学习。
时间要求细致到每一分钟,从早上5:30到晚上10:00,时间分配合理,内容具体,负责人明确,从而确保学生时刻有事做,有人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课堂改革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我们也进行了很多,但效果不明显,关键在于思想不到位,落实不到位,不能坚持。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备课充分到位,给学生准备的讨论问题准确到位,既要能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难,也不要过易,时间安排合理,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灿烂优秀的文化中,有不少言简意赅的成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富于哲理。
因此,在教与学过程中,适当运用一些生动的、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成语,既可以避免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单调乏味,又可以深化课堂教学主题,启迪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教与学的统一。
一、巧用成语典故,引出哲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语典故言简意赅,若能巧妙地用它引题,就可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一扫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时,先不直接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而是先引入了“愚人吃饼”、“星火燎原”、“坐井观天”三个成语典故。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在此基础上,可因势利导,提出“它们分别包含什么哲学道理”这一问题,使学生陷入思索之中。
他们全方位地联想,多角度地思考。
在分析“愚人吃饼”时,有的说:“愚人”的说法否认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孤立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有的说“愚人”的说法否认了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可以引出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个分歧。
由于学生始终处在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这样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正确运用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正确地运用比较方法,能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哲学原理间的异同,有利于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的部分哲理教学,可以选用一些成语比较说明。
如:关于“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教学,可选用“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成语作引子,阐明我们对待具体问题,必须要具体分析,从哲学上讲它们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及其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接着,再选用与上述观点对立的成语,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千篇一律”说明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则只能抹杀事物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必定要碰钉子,犯错误。
借得他山石,攻玉有新招

借得他山石,攻玉有新招借得他山石,攻玉有新招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而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论”(小学为六因素单元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对黎世法教授创立的异步教学论,它不排斥其他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只要是符合学情的,都可以吸收过来,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我们将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知识竞赛”形式搬进课堂,使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与“知识竞赛”有机结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
下面就以《金色的鱼钩》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作法。
一、按照单元,自学课文 (金色的鱼钩》一课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这类课文的教学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阅课文。
它是对重点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和初步运用,在教学本课时,我们按照“异步教学”的理论,将课文划分为五个单元,让学生按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步学习法自学课文。
第一单元;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为进一步阅读扫除障碍.这一单元的自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扫除学习这篇课文的障碍.这就要求学生按照“小六因素”认真自学,并逐字逐句地通读全文,了解文中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主要说了哪方面的内容。
还要求学生找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读准这些字词的音,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二单元:反复读课文,分析字、词、句、段的意思。
这一单元的自学目的,是通过分析课文的字、词、句、段、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学生按照“小六因素”逐一自学,并且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反复读反复想,理解每个宇、每个词、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
第三单元:进一步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杜 郎 口中学 和 昌乐 二 中的教改 ,虽 然早 已从 报刊 杂志 的介 绍 中进 行 了学 习并 作探究 、 共享 , 但 当 实地 观摩 、 亲 自目睹耳 闻之 后 , 我 仍然感 到 了一 种震
撼: 震 撼 于教师 的放 心 、 放手、 放权; 震撼 于 学生 的 自
由、 自主 、 自立 ; 震撼 于每 间教室 里浓厚 的学 习氛 围 、 学生 积极参 与 学习 的热情 、 紧张 有序 的合作 、 室 内外 学生 的板 书 ; 震 撼 于敢 想 、 敢 说 的课 堂 文 化 ; 震撼 于 课堂 的高 效率 、 高效果 、 高 效益 。
学 至理 名言 , 深刻、 质朴。 但 这么 多年 来 , 我们 把这 个
的运用 , 忽视 传统 教学 手段 的继 承 。课 堂 上 , 教 师 对
道理给忘记 了! 能把学会的东西讲出来是一大进步, 能把学会的知识教给别人 , 这又是一大进步 , 作为教 师, 我们为什么不把进步的机会 留给学生呢? 有些 教师 观念 虽有 所转 变 、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共存 ; “ 课 堂 因互动 而精 彩 , 学 生 因 自主 而发展 ” 。
两 所学 校最大 的特 点是 “ 动” 。 让学 生 “ 动” 起来 ,
课堂“ 活” 起来 , “ 效果 ” 好 起来 。 改 变 了过 去 “ 我讲 你 听、 我说 你做 、 我 问你 答 、 我 写 你抄 ” 的授 课 方式 , 教 师成 为教学 过程 的策划 者 、 组 织者 、 合作者、 引导者 、 参 与者 、帮 助者 ,让每个 学生 都有机 会 走上讲 台当
了有关“ 生本教育” 理论及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的书 籍之 后 , 我们走 进 了杜郎 口中学 和 昌乐 二 中 , 探 究 山
东这 两所 名校 的课改 精髓 。通过 深入课 堂 ,走 访师 生, 聆 听报 告 , 观 摩教 学 活动 , 真正 认识 到 了什 么样 的教 育 才 叫 “ 生本 教 育 ” , 什 么 样 的课 堂 才是 真正 的
真 正成 为 了活 动 的课 堂 、 自由的课 堂 、 和 谐 的课 堂 、
激 隋燃烧的课堂。 课堂里没有约束与管制 , 有的是 自
由与 自在 ; 没有 专制 与压 制 , 有 的是 民主与 和谐 。课 网 教 盔 实
L Q : E d u c a t i o n a I P r a c t i c e a n d R e s e a r c h
动, 生 生互动 。这样 的教 学方 式 , 使学 生 的注 意力 高 度集中, 主观 能动 I 生得 以充分 发挥 , 学 习 主体地 位 落 到 了实处 。学生 学 习积 极 性 高 了 ,学 习成绩 好 了 ,
“ 三维 目标 ” 也实现 了有机 达成 。 二、 对 当下课 堂教 学现状 的剖析
依 照生 本教育 理念 ,对照 山东 两所 名校 的课 堂
教学 , 审视我们当下 的课堂教学 , 它存在诸多不和谐 的现象和问题 , 急需改革 。例如 ,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 教 师 拿着 新教 材 , 守 着 旧观念 , 用 着 老 办法 , 固守 传 统僵化的教学模式 : 教师独霸课堂 , 对学生不放心 、 不放手 、 不放权 , 学生不 自主 、 不 自立 、 不 自信 ; 教师
的 主人 、学 习 的主体 ,知道 课 堂教学 中要 给 学生 自
黑板利用不够 , 对板书重视不够 , 不仅将一只粉笔打 天下变 为 了一 只 鼠标 游课 堂 , “ 创新 ” 成 了板 书搬家 、 课本搬家。 我们须清醒 : 课改是扬弃 , 既要创新 , 也要 继承 , 现代要用 , 传统不丢。
高效课堂 。对山东之行 , 有太多的体会与认识 , 有太 多 的感悟 与反 思 , 有太 多 的心得 与启示 。 现将赴 山东
考察 后 自己的一些认 识 与体会 与各位 同仁们 交流 。
一
、
对 两所 名校 课堂 改革 的感知
“ 先生” 。他们或展示、 或讲解 、 或纠错 、 或争辩 、 或表 演, “ 人人参与、 个个精彩” , 围绕着教学 目标 , 师生互
为进一步学 习借鉴外地新课程改革 的先进理
念、 高 效 的教 学模 式 、 有 效 的管 理 方法 , 在认 真 学 习
堂里处处是展 台, 处处是讲 台, 处处是舞 台, 无处不 精彩 ; 课 堂 由“ 一 枝独 秀 ” 变为 “ 百 花 齐放 ” , 由“ 一 言
堂” 变成 了“ 百家 鸣” , 实 现 了一 人为 师与 生生 为师 共
学 校 管理 策 略
借他 山之石 , 攻 课 宣 教 学 之 疾
陈桂 平
( 承德市中学教研室 ,河北 承德 0 6 7 0 0 0 )
摘
要: 以生本教育理念 审视 当下的课 堂教 学, 不难发现诸 多不和谐现 象和待解 决的 问题 : 教 师或 固守僵化
的教 学模式 ; 或理念 虽有提 升 , 但还不能转化为 实际行动 , 导致教 学效 率低下。改进 当下的课堂教 学, 实现教 学的 有效性 , 杜 郎 口中学和 昌乐二 中的经验值得 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 课 堂教 学现状 ; 有效课 堂; 感知 ; 剖析 ; 启 示 中图分类号 : G6 3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1 0 X ( 2 0 1 3 ) 0 6 — 0 0 2 2 — 0 3
多讲 , 知识在 教师 的头 脑 中越 来越 深刻 , 而学 生却 并 未掌握 好知 识 , 因为这 样锻炼 的是 教师 而不 是学 生 。 李镇 西说过 : “ 最好 的学习就 是讲 给别人 听 ” 。 这是 教 与塑 究
两所学校在“ 以人为本 , 关注生命” 和“ 把每个孩 子 的一生 变成 一个成 功而 精彩 的故事 ” 的理念 引领 下, 遵循“ 人人参与 , 个个展示 , 体验成功 , 享受快乐” 的课 堂 主题 , 学 生们在 “ 快 乐学 习 , 幸福 成 长 ”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