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易:为什么要说中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古易:为什么要说中华是世界文明的源头
不是否认世界其它地区有古人类存在,但有人类存在不等于有文明。
世界文明的源头只能也仅仅只能是中国,因为中国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第一个知识体系,就是天文学。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我也看过很多专家的讲解,从王权到神权,从宗庙到国家,讲了一大堆,对关键的“祀”字,也仅仅解释为“祭祀”,而一略而过。
专家的解释也没错,一个头领带一帮人,杀鸡宰羊,上香磕头,祈福丰收,祈福平安,好像也没有多少内容可讲。
但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有很深的内涵。
主持祭祀的是“巫”呀!这个“巫”不是现在的巫婆神汉,而是掌握历法,通晓天地秘密的人。
甲骨文的“巫”,长这样。
横的两竖表示东西方向,日升月出之地。
上下两竖表示南北方向,太阳到了南方,北半球是冬天,太阳到了北方,夏天就来了。
“巫”是最早探索天地奥妙,确定东南西北方位,明确天地运行时间,创造文字的人。
“巫”字加竹头,变成了“筮”。
《周礼.筮人》注:“问蓍曰筮,其占《易》。
从竹者,蓍如筭也,筭以竹为之,从巫者,事近于巫也”《左传》僖公十五年:“筮,数也。
”筮有二义:第一,古代计数用的工具,竹或蓍草;第二,数也。
所以,“巫”就是用竹或蓍草做筹码进行历数授时计算的人,他们创造了“数学”。
汉代许慎说:造字以记数。
这个“数”,是天文历法之数。
文字、数学、工具、度量衡,皆源于古天文,“巫”是最早的科学研究者。
古天文发其端,文明继于后,文明以止。
古天文历法授时系统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基础,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础。
掌握了时间,就掌握了天地的奥秘,人类才可能从依顺自然转向改造自然,从事种养殖业,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
青铜工具取代石制工具,固然加速了文明的进程,掌握天文历法授时系统,才是决定的一步。
所以才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只有在掌握了天文历法授时系统后,才能沟通天地,也才能获得如此高的地位。
正因为天文历法授时是“祀”的潜在的唯一的前提,从文明诞生之初,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在天文历法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一步都留下了大量的记录,这是世界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
河图、洛书、易经、《月令》,中国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从它诞生之初,一直记录在案,环环相扣,步步为证。
天上有天文,地下有甲骨文,手里有书,三证合一,无懈可击。
河南濮阳发现的北斗四象二十八星宿授时系统遗址,考古测年为6500年前,但天文体系的创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人探索天文的年代肯定更遥远的多,那些鼓吹苏美尔或者埃及比中华文明更早的言论,不是包藏祸心,就是真的很蠢。
中华文明从诞生之初,一直到现在,一直被记录在案,每一个环节都没被遗漏,自成逻辑,是世界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