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以电子崩发展至一定大小为击穿条件
定义α为液体介质上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 类似气体放电 行径单位距离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 条件的处理
1 eChveE
单位距离 电离几率 碰撞总数
电极距离
Eb

Chv
eln(d A)
设击穿条件为dA
其他参数一定时 Eb∝1/lnd
二、含气纯净液体电介质的气泡击穿理论
发热量可达1013J/s·m3,足以使附近的液体气化。
设温度为T0的m克液体加热至沸点Tm并气化 所需热量为ΔH,则
ΔH=m[c(Tm-T0)+lb]
液体比热 液体气化热
由于阴极场致发射电子,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引 起的能量损耗 u 可近似地用下列半经验公式表示, 即
u=AEnτ 当液体得到的
n-代表空间电荷影响的常数 τ-液体在电极粗糙处场强区
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 定量定性分析的仪器
对绝缘油击穿时的气体进行光谱分析,发现不存在残留 的空气和油的蒸气,主要存在的是氢气。
电离化气和热化气一样,仅讨论了产生气体的原因,而 没有解决气泡出现与液体击穿现象间的定量关系问题
三、工程纯液体电介质的杂质击穿
(一)水分的影响
(二)固体杂质的影响
液体介质中 含水分
C-大于1的整数
E Chv
b e
如何确定电子平均自由行程?
以直链型碳氢化合物液体为例 设液体分子浓度为N,分子由各种CH基团组成,Sj代 表第j个基团的碰撞截面,设一个分子主链由m个原子 构成,原子间有效距离为h0,线型分子的有效半径为a, 则一个分子的总碰撞截面为
S=ΣSj=2a(m-1)h0=s0(m-1)
2H0→H2↑ CnH2n+2+CmH2m+2→
Cn+mH2(n+m)+2
液体介质中也会 发生类似的液体 解释
放气现象
电离产生的高能 电子使液体分子 C-H键(C-C键) 断裂
电离化气的观点已经得到实验证明。
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
用分光光度计观察水中放电对该现物质象进发行定现性,和定放量电分析时产生的气 体并不是蒸气,而是氢气。
(二)固体杂质的影响
当液体介质中有悬浮固体杂质微粒时,会使液体介 质击穿场强降低
解释:一般固体悬浮粒子的介电常数比液体的大, 在电场力作用下,这些粒子向电场强度最大的区域 运动,在电极表面电场集中处逐渐积聚起来
考克(Kok)根据这种现象提出液体介质杂质小桥击 穿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计算。
由悬浮粒子所受电场力与运动阻尼力间的平衡关系, 并考虑了粒子的扩散作用,液体介质击穿场强与杂质 粒子半径的r-3/2成正比。 由此,悬浮粒子的半径减少,击穿场强增大。
一次碰撞中,液体分子平均吸收的能量为一个振动能 量子hʋ。
当电子在相邻两次碰撞间得到的能量大于hʋ,电子就 能在运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能量,至电子能量大到一定 值时,电子与液体相互作用时便导致碰撞电离。
2.定量分析
设电子电荷为e,电子平均自由程为λ,电场强度为E 则碰撞电离的临界条件为
eEλ=Chʋ 如果把这个条件作为击穿条件,则击穿场强可写为
水桥击穿模型
工程用绝缘油含水时,其击 穿电压与温度的关系如左图。 在0~60 ℃内,随温度的升 高,水的溶解度增大,部分 悬浮状态的水变成溶解状态, 胶粒水珠的体积浓度下降, 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明显 增加,约在60~80℃内出现 最大值。温度更高时,油中 所含的水分汽化增多,又使 击穿场强下降。而纯净干燥 变压器油在0~80℃范围内, Eb几乎与温度无关。
实验表明: 电场越均匀,杂质对击穿电压的影响越大,击穿电 压的分散性也越大,而在不均匀电场中,杂质对击 穿电压的影响较小
解释:当液体介质含有杂质时,杂质粒子的移动 能使液体内的电场发生畸变,均匀电场实际上已 被畸变为不均匀电场,所以杂质对击穿电压的影 响较大。相反,在极不均匀电场的情况下,杂质 粒子移动到场强度最大处,出现了较多的空间电 荷,从而削弱了强电场,致使杂质对击穿电压的 影响变弱。对于冲击击穿电压,杂质的影响也较 小,因为在冲击电压的短时作用下,它还来不及 形成“小桥”。
(m-1)h0
2a
2h0 直链型碳氢化合物分子模型
已知电子平均自由程与碰撞截面的关系为
1 SN
液体分子浓度
N



M
N0
M -液体分子量 ρ -密度 N0-阿佛伽德罗常数
代入上式,得 M M
从而根据击
SN0 N0S0(m1)
穿场强的表达式得 固有振动频 率平均值 E b C ev i h C e v iS h 0 (m 1 )M N 0 A (m 1 )M
溶解于 液体介质中
悬浮于 液体介质中
对击穿电压 影响不大
使击穿电压 明显下降
*水与纤维杂质共存时,水分的影响更为严重
吉孟特专门研究了含水液体介质的击穿。他认为当 水分在液体中呈悬浮状态存在时,由于表面张力的 作用,水分呈圆球状,均匀悬浮在液体中,一般水 球的直径约为10-2~10-4cm。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很大,水球容 易极化而沿电场方向伸长成为椭圆球,如果定向排 列的椭圆水球贯穿于电极间形成连续水桥,则液体 介质在较低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液体电 介质击
穿
高度纯净 去气液体 电介质电
击穿
含气纯净 液体电介 质气泡击
穿
工程纯液 体电介质 的杂质击
穿
碰撞电 离开始
电子崩 发展至 一定大

电离化 气击穿
热化气 击穿
水分的 影响
固体杂 质的影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 电介质
高度纯净 去气液体 电介质
含气纯净 液体
电介质
工程 纯液体 电介质
一、高度纯净去气液体电介质的电击穿理论
(一)以碰撞电离开始作为击穿条件
1.击穿机理
液体介质中由于阴极的场致发射或热发射的电子 在电场中被加速而获得动能,与液体分子碰撞而 导致碰撞电离.
电子在碰撞液体分子的同时将能量传递给液体分 子,电子损失的能量都用来激发液体分子的热振 动。
滞留的时间
能量等于电极 附近液体气化
所需的热量时
ΔH=m[c(Tm-T0)+lb] 产生气泡
u=ΔH
击穿场强Eb
(二)电离化气击穿
在研究气体放电对
绝缘油的影响时发
现,油在放电作用 下产生低分子气体,
过程
其中主要是氢气、
甲烷等。
氢的游离基
CnH2n+2→CnH2n+1+H0 CmH2m+2→CmH2m+1+H0
两串联介质中电场强度与介质介电常数成反比
气泡中电场强度高于液体 而气体的击穿场强远低于液体
气泡先发生电离
气泡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促进电离
电离产生的高能电子碰撞液体分子, 使液体分子电离产生更多气体,
扩大气体通道,当气泡在两极间形成“气桥”时 液体介质就能在此通道发生击穿
Hale Waihona Puke (一)热化气击穿夏博(Sharbaugh)提出,当液体中平均场强达到 107~108V/m时,阴极表面微尖端处的场强可能达到 108V/m以上。由于场致发射,大量电子由阴极表面的 微尖端处注入到液体中,估计电流密度可达105A/m2以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