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高中教师应该具备的新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新课程高中教师应该具备的新观念
新课程给教师们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

要想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必须有新的观念。

一、改革:人人都有发言权
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在改革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实践。

每一位成功的教师都必定是一位善于反思的实践者,一位积极进取、敢于尝试、不断总结的行进者,而不是一位墨守成规、机械重复的教书匠。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变是永恒的不变”,“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在第一批课改的地区和省份中,就遇到了课时不够、知识量大、内容不连贯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教师思考和研究。

作为直接的实践者,对于新课程改革,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

各科的《课程标准》封面上都有“实验”二字,事实上,新课程、新教材都还处于实验阶段,因此,必定存在需要改进之处。

每一位教师都是实践者,更是“实验者”,要敢于对新课程、新教材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为新课程、新教材的不断完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正如培训过程中很多主讲者都会说的话:你的建议、想法,都会成为修订课程标准的参考,也可能会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部分,新教材的改进,需要你的观点和经验。

二、教材:只是资源的一种
教材是什么?以往的教学中,教材几乎承载着教学的全部内容。

在信息时代,在即将开始的新课程中,教材则只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的一种。

说教材只是资源的一种,并不是否定教材的重要作用,毕竟那是众多专家心血的结晶。

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这种资源;一方面,对于新教材中与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内容,要积极利用;对教材中超出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对有疑问的地方,则要积极提出来。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而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专家建议,在使用新教材之前,教师应该对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比如,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在现阶段历史条件下应该突出什么、优先考虑什么?为什么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加以改革?这几个方面的改革又应如何开展?具体地说,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有哪些变化?新教材有哪些创新之处?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

很多教育类报刊杂志对这次课程改革都有一系列的专题报道,人教网、中基网等网站都有大量相关内容。

各科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标准解读也已出版,这是各科教师走向新课程时的必读书。

对于课程标准和所选用的新教材,教师要尽可能多读几遍,认真分析研究,特别是各科课程标准中相应的实施建议,更需要认真研读。

三、学生:也可以是老师
《学记》中说“教学相长”,韩愈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而师不必贤于弟子。

”在当今这个时代,越年轻的人对学习越有优势,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俯视学生的高姿态,而应以平等的目光甚至抬头的视角来看待学生。

不管教师愿不愿意承认,总是有很多学生比教师要强,或者说每个学生都有
比教师强的地方。

浙江师范大学附中的李永前老师有一个经典的实例,在带领学生学习做“博客”时,在改变鼠标指针这个问题上他被“卡”住了,怎么也解决不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向学生公布了这个问题,很快就有学生给他提供了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超越老师”,不但不会使學生看不起老师,反而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当然,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以不懈努力的精神给学生做好榜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充当知识的“权威”和学习过程的“裁判”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网络:改革需要“善泳者”
在这个“不懂网络将成为新文盲”的时代,如同课改的不可拒绝一样,网络也是教师不能拒绝的,不但不能拒绝,还要好好利用。

在网络这个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教师要争取做“善泳者”。

只要有条件,教师就应该利用网络来准备、实施教学,也要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交流。

新教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各种资源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和领域。

各科新教材大都提供了有关的网站,以便教师下载教材配套资料或获取教学参考资源。

如:人教社建立的人教网,作为人教社出版的各科教材的延伸,不仅有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新教材的电子文本,还大量提供了由于课本篇幅所限而无法纳入的阅读材料和拓展学习内容,而且及时推出了由于课程教材一定的稳定性和滞后性所来不及更新的最新材料。

在这里为老师提供两点建议:一是可以利用网上的论坛,二是利用“博客”,这两种途径都可以用来与同行进行交流,“博客”相当于网络上的笔记本,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收获或见解发表在上面供同行参考,不过要让同行知道自己的“笔记”,需要做一下广告。

教师也可以参考别人的“笔记”进行学习。

要注意的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利用网络资源,避免陷入无用信息或不相关信息的旋涡,迷失方向;要注意网络安全,不要在网上透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